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1321
大小:27.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5-02-12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叙州区一中高2023级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9题,共100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08年,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两处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发掘,两发掘点出土了磨制石器、陶片、铜片、铜粒、矿渣以及网坠(渔猎用)、纺轮、动物骨骼等文物和灰坑一些生活遗迹。据此可知,该遗址()A.证明云南已进入文明时代B.体现当时农业生产和采集渔猎并存C.反映母系社会的社会风貌D.显示了金沙江流域的文化起源较早2.秦国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利用政权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文化结合起来。这表明,商鞅变法()A.以血缘政治取代了官僚政治B.注重对秦文化的改造与整合C.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D.使秦国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3.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收集相关资料。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①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②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③秦汉时期北方地区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A.食物物种交流地域特色鲜明B.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C.古代中国食物种植生产分布D.灌溉农业水利系统领先发达4.“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古代中国用“五德”的相克轮回来解释王朝的更替,一般认为新朝是替代旧朝的“德性”而建立的。北魏之前,中原地区经历赵、燕、秦等政权,但孝文帝不考虑它们的“德性”,直接定北魏“承晋为水德”。这一举措意在()A.增强北魏的正统性B.促进民族交融C.继承晋朝政治制度D.强化以德治国5. 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端,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6.魏晋南北朝时期,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品(指中正的评定)相适应,乡品高者往往为“清官”,升迁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慢,受人轻视。这()A.引导官员清正廉洁B.造成朝廷党争严重C.易于导致士族专权D.杜绝庶族地主入仕7.羯族首领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铸造了“丰货”钱,钱文苍劲古拙,篆中有隶,隶中有篆,篆隶相兼。大夏赫连勃勃于真兴元年(419年)所铸“大夏真兴”钱,大夏为国号,真兴为年号,钱文隶书,兼具楷意。两者皆为圆形方孔钱。据此可知,这些货币的出现()A.满足了商业发展的需要B.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成熟D.强调了传统的华夷之辩8.“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求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A.编练禁军以减弱地方势力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知州与通判共同签署文书D.加强对地方机构的制约监督9.元朝在行省划分时将山川之险融入区域之内,形成了区域间犬牙交错,相互牵制的地理格局。这样做()A.彻底实现地区之间的和平B.体现了民族歧视政策C.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D.维持了地方原有划分10.邵雍《观物内篇》谓:“因静照物、以物观物”,程颢《秋日偶成》中也提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全面影响了两宋画家对风俗画中配景择取。即以“静观内省”式的造境心态,完成对于自然物象的冷静观察与平静书写。这些绘画理论()A.是市民阶层意志体现B.践行了理学的格物观念C.反映了绘画理论的成熟D.开始突破传统写意风格11.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洋务新政()A.以推动技术进步为主要目标B.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C.以购买外洋器物为主要手段D.以培养新式人才为主要任务12.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维新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史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A.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促进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觉醒D.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13.1911年11月13日,《民立报》报道:“自鄂事发生后,粤垣官吏异常戒严,民间谣言尤多,无日不宣传党人将于某日举事。粤督大恐,因邀集省中大绅江孔殷、梁鼎芬等筹商解息之策。”这可用于解释()A.辛亥革命产生深远影响B.武昌起义重创北洋军阀C.清廷专制统治难以维系D.广东革命力量较为强大14.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张耀翔在《论吾国父母之专横》中直言,“世之闻吾言而摇首切齿,骂我为忤逆不道,加我以冒天下大不韪之名者,则必仍属太古时代家天下之遗民,未足以语共和国民之精神者也”。该学者意在()A.关注对民众革命宣传B.批判儒家封建伦理道德C.积极宣传进化论思想D.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弊端15.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陈公博当年写的游记《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中用隐晦的语言记述了这次会议,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A.游记和回忆录史料价值不高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C.探寻历史真相需要多元互证D.最新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私人藏书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汉书》记载: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韩非子》记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材料二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摘编自吴修琴《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述略》等 材料三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奥,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乔楚《古代私人藏书目录与政府藏书目录书写原则比较》(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隋唐私人藏书与春秋战国私人藏书的差异,并分析推动这两个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历史原因。(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私人藏书的文化价值。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南京条约》中文原件中,对中国的称呼包括"大清""清"中国""华"等几种,而英文原件中一律是"China"。《南京条约》中文原件将鸦片战争归结为"不和之端",签订条约的目的是停止不和。在英文原件中,把战争原因归结为"误解",交代了签约的具体目的:为停止中英双方的误解和由此引发的战争。作为战争被动者的中国却没有指出这种漏洞,反而用更模糊的语言对战争的原因一带而过,不但使自己处于谈判的不利地位,更为日后西方人对鸦片战争的解读留下了口实。——摘编自王晓晴《对比研究中英文〈南京条约〉原件看晚清中西方观念的碰撞》材料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尽管鸦片已变成"洋药"可以公开交易,进口税率只需5%,但因鸦片贸易量太大,鸦片走私仍相当普遍。在1869年,到达香港的鸦片约为8.8万箱,报税入关的仅5万箱,中国政府因此损失的税银就达40万至50万两。随着鸦片进口数量增大,当时的中国还产生了不少鸦片转运中心,北方的天津就是其一。《天津条约》之后,号称“皇家四大行”的怡和、仁记、太古、新泰兴洋行,依仗租界的庇护及种种特权,很快使鹅片进口量在天津进口货物中占据第一位。——摘编自苏智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鸦片输入》(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条约》中英文表述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中国驻俄公使)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电报中说的“广义派”,即布尔什维克。次日,刘镜人又发了一个电报,报告了起义的消息:“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摘编自史诚《十月革命的消息是怎样传到中国的》 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摘编自黄允升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秋收暴动遭受挫折的原因,并指出毛泽东在实践中开辟出的新道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编者按:《亮剑》是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之一。《亮剑》中体现的亮剑精神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亮剑》中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抗战初任八路军386旅独立团团长,指挥全歼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后来,李云龙会同国民党358团团长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官兵,从此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1941年冬天,李云龙率独立团在野狼峪设伏,全歼日军两个中队,引起极大震动。日军为剪除独立团,袭击赵家峪,并将李云龙妻子抓进平安县城。于是,独立团直接进攻平安县城。攻城期间,楚云飞部自觉阻击驰援平安县城的日军。在平安县城之战后,楚云飞派两个营进驻李云龙团部所在地大孤镇,此举激怒了李云龙,李云龙以演习为名,围困楚云飞部,迫使其撤离大孤镇。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李云龙与楚云飞在淮海战场上交战,双方险些同归于尽。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