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197257
大小:197.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08-10
《吉林省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一、选择题1.每一次大型体育比赛,体育明星们都会“几家欢喜几家愁”。针对众多巨星意外折戟,部分专家重提“运动哲学”,提醒运动员们要在运动科学中融入哲学元素。同时,运动科学的不断发展,也为某些方面的哲学研究提供了更加鲜活有力的素材。要在运动科学中融入哲学元素是因为()A.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可让具体科学研究少走弯路B.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研究活动就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是所有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所以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2.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表明()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对我国社会发展起支配作用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之科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6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深入探索了控制宇宙的基本力量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了解了宇宙诞生刹那的大爆炸,使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发生了重大变化。材料说明()①物质具有可以为人类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属性②具体科学是以整个世界为自己研究对象的③科学探测揭示了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问题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现场登记,700多万普查人员走人千家万户,逐人逐项登记普查信息。进行人口普查,摸清人口家底,对国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人口政策、产业政策等至关重要。从哲学看,这是因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②意识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③人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重要因素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6.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为善待沙漠,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模式”。“鄂尔多斯模式”表明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人的意识并不完全依赖于客观存在C.人类改造世界要以人类的需求为出发点D.要重视意识的能动性,发扬唯意志主义7.古城墙粉化一直是古建筑保护中的难题。宋晨、邹仁杰等同学经过对赤壁古城墙粉化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古城墙粉化病害机制防治方法,并荣获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这启示我们()①离开了客观存在的事物,就不可能产生人的意识②人们可以认识、创造、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③意识活动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④创新实践形式是青年人创造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人看物的眼光有“直”与“曲”之分。直的,看到的是事物表面的姿态;曲的,看到的是事物的内部姿态及对外与他物的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物质性B.人能把握复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D.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9.2018年12月,中国网民选出“2018年度汉字”,是一个由“穷”和“丑”所组成的新字。不少网民纷纷为新字作出注释,当中有三个解释,即穷到吃土、不但丑还穷到吃土,以及穷丑土。不少网民留言指出,此新字“如实反映了自己的状况”。这表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一棵树如果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郊,即使成活也多半是枯矮畸形;如果生长于森林丛中,则枝枝争抢水露,棵棵竞取阳光,以致参天耸立,郁郁葱葱。管理专家们将此现象称之为“森林效应。”这表明①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②统筹全局,使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③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联系是多样的,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1.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上述讲话主要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脱贫定能实现②信心决定成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树立必胜信念③事物发展必须通过质变实现,要促成脱贫攻坚质的飞跃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2.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在新征程的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一路鲜花,少不了“拦路虎”和“回头浪”,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启示我们( )①面对新形势,要明确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踏上新起点,要坚定理想信念、充满自信、意气风发地奔向未来③开拓新境界,要理解社会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④书写新篇章,要顺应时代潮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采取“小步、分阶段、渐进性”的方式,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先试,力争平稳过渡。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创新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在古代的很多战略战术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最精彩动人的故事之一。宋江三打祝家庄,前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经调查情形,改变了方法,摸清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伏兵,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毛泽东称赞“三打祝家庄是辩证法的生动体现”。对“三打祝家庄是辩证法的生动体现”理解正确的有()①在“三打祝家庄”中敌我双方的胜负转化,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②故事“三打祝家庄”说明事物曲折发展的根源在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③调查情形改变方法才取得第三次胜利,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理④拆散联盟,布置伏兵取得胜利,说明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办事情要抓重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一个人的光环有多大,“靶子”就会有多大。A.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立场不同往往导致认识不同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16.入选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被誉为“重写生命密码的工具”,这项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也有不少科学家关注到这项技术如果不能被正确利用可能产生的危害。这说明()①看问题的立场、角度不同会影响人们的评价②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真理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④不同的认识在相互碰撞中去伪存真走向真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平时所说的“乌鸦”其实是鸦科属下的数种鸟类。在我国境内,常见的就包括小嘴乌鸦、大嘴乌鸦、秃鼻乌鸦、渡鸦等多种,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材料表明()①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②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来自客体本身④对乌鸦“黑”真理认识中包含着错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9.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判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反沉默螺旋”:曾经的“一己之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现象说明()①人的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②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相伴而行,没有界限③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0.2020年5月5日,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据介绍,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新技术,为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材料说明()①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②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都是真理性认识③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客观物质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福建省三明市第13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提请审议三明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议案》。会议认为,三明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时机成熟,条件具备,符合三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需要,对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三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①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②变革社会的实践能够改变社会生活的面貌③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进步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生产生活,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关于我国民法典的出台认识正确的是()①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合生产力的发展②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④有利于推动我国在非对抗性矛盾解决中向前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大发展,也是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根本要求。这是因为()①劳动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②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③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④劳动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4.世上没有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只有1%的垃圾无法回收利用。推动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回收再利用,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资源,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①“垃圾”对主体意义是变化发展的②价值就是事物本身的有用属性③“垃圾”的固有属性是其成为“资源”的前提④价值是人创造出来的事物的属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5.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授予29名同志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来自教育系统的张桂梅同志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她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倾尽全力,奉献所有,帮助18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①实现人生价值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要坚持正确价值观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0年真的是灾难之年。蝗灾、疫情、火灾、地震、火山频繁发生,多种自然灾难集中爆发。针对今年自然灾害的频发,有关专家认为:这些灾害既与天气异常有关,又与地区植被破坏、生态失衡等人为因素有关。地球有自己的生态循环系统,它可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但是由于人类的破坏太大了,以至于修复的过程当中又被源源不断的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所以导致地球自然灾害频发。材料二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各地要根据地区特点,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结合灾害发生的情况及特点,做到科学防控着力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各地应如何防灾减灾。27.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12月2日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从月面起飞,携带月球样品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12月5日凌晨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接下来嫦娥五号回家路还经历了月地转移、回返分离等关键步骤。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这验证了我国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技术能力和探月工程设计的正确性,也为未来的载人登月、建设月球科研站及开展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采样返回探测,将月壤等关键性样品运回地面实验室供科学家进行精准分析研究,将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嫦娥五号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之旅是如何体现实践的观点的。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前,我国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竟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面对丰饶而富于创新性和成就感的时代文艺景观与现实文化生态,颌首认同者有之,树掌称颂者有之,不置可否乃至不为所动和不予首肯者亦有之。对此,有专家认为,尽管见仁见智历来就是文艺作品和文化状况评判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正常现象,但以解读和阐释的方式对之进行拔翳纠谬,以求返璞归真,也还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在评判时代文艺景观与现实文化生态时应有的正确态度。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顶着“不排除最后一刻被取消”巨大风险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在2021年7月23日和世人见面,成为当晚全球的焦点。针对开幕式的节目,大家看法不一。有人批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气氛阴森效果诡异”,也有网友认为,与北京、伦敦、里约等奥运会开幕式对比,“清冷”“孤寂”“奇异”“惊悚”等词汇可以用来对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进行概括,主办国日本的珍惜当下、以退为进的传统美学核心物哀展示与大众接受存在偏差。还有网友认为,作为艺术,可以有很多种形式,行为艺术、创作艺术等均可以展现民族文化的特质,每种艺术都有可以借鉴和欣赏的地方。相关艺术家认为,只要符合奥运精神的开幕式都是一场值得大家回忆的经典,本届开幕式演出对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的诠释既有特色,又能引发共鸣。虽然东京奥运会没有现场观众,但仍然可以看到烟花秀、运动员入场,也可以听到运动员们的欢呼声。(1)请运用价值观相关知识,分析以上不同人对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不同看法的原因。(2)本届开幕式与往届开幕式有许多共同之处。请列举奥运会开幕式的共同点并指出该共同点的辩证法依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