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

ID:83143402

大小:2.34 MB

页数:9页

时间:2023-08-11

上传者:老李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_第7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_第8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_第9页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解密16核心素养——史料实证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如图),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但因没有明确记载和实证,石室的具体位置久无定论。198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石室内的石刻祝文。其文字内容不仅与《魏书礼志》中记载的北魏皇帝此次祭祖的祝文文字基本相同,且多出78字。由此得以确证嘎仙洞即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拓跋鲜卑族石室祖庙,由此证实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就是拓跋族鲜卑部的发祥地。——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9页材料二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前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1)根据材料一,分析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史料价值,并说明材料中用到的历史研究方法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材料二  《明皇幸蜀图》李思训画,藏宗室汝南郡王仲忽家,余尝见其摹本,方广不满二尺,而山川、云物、车荤、人畜、草木、禽鸟无一不具。——(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注:叶梦得为北宋末南宋初南渡词人代表之一)材料三  (李)思训,高宗时累转江都令:……开元六年(716年)卒,赠秦州都督,陪葬桥陵,思训尤善丹青,迄今绘事者推李将军山水。——(后晋)刘昀《旧唐书列传十宗室》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皇幸蜀图》流传至今的原因并说明其史料价值。(2)依据材料三指出材料二的矛盾之处,并据此谈谈你对史料使用的认识。3.国宝“大盂鼎”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青铜重器,其命运多舛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写照。小王同学在观看央视节目《国宝档案》后,对国宝大盂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理了其几经磨难的历史年表时间事件周康王:十二年(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盂因战功而受到周康王的赏赐,盂颂扬王的美德,制作了宝鼎。

21849年出土于陕西鄙县礼村,随后便被贩卖至文物市场。后辗转流徙至酷爱文玩的左宗棠手中。1859年左宗棠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才获脱免,左遂以鼎相赠,自此,大盂鼎一直为潘氏所珍藏。1937年抗战时期,潘氏后人将大鼎入土保全。1952年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将大盂鼎捐赠给国家,纳入上海博物馆馆藏。1959年大盂鼎入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小王同学之后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得以一睹宝鼎真身,其铭文(部分)译文如下“现在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犹如文王一样任命两三个执政大臣来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协调纲纪,勤勉地早晚入谏,进行祭祀,奔走于王事,敬畏匕天的威严。”王说:“盂,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王说:“盂,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

3(1)推测大盂鼎出土于陕西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经历了哪些磨难?(2)从史料价值的视角,如何看待大盂鼎及其铭文的意义?(3)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以保护和传承?(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怎样看待国宝“大盂鼎”的价值?制度与治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神化岳飞还是神话岳飞?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因《金史》和《宋史》对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大战记述不同,岳飞的战绩也饱受争议。以下材料均是关于这场大战的记载。材料一出处史料《宋史岳飞传》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郾城再捷。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宋史杨再兴传》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材料二出处史料《金史宗弼列传》(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金史熙宗本纪》秋七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乙卯,宗弼遣使奏河南、陕西捷。注:《宋史》《金史》均为元朝修撰。《金史》的史料,多源于金朝官修的实录,编者以金国遗民为主。《宋史》多源于原宋代国史、实录、岳飞后人编撰的《鄂国金佗稡编》及续编等,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材料三  敕岳飞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如今日之用命者也。盖卿忠义贯于神明……鏖斗屡合,丑类败奔……载想忠勤,弥深嘉叹。降关子钱二十万贯,犒赏战士。故兹奖谕。——宋高宗《奖谕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郾城胜捷犒赏诏》材料四  金章宗在诱降南宋将领吴曦的书信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辅佐)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金史完颜纲传》材料五  金天眷三年(1140

4年)宗弼再取河南地,《金史》本纪但书:五月河南平,六月陕西平。《宗弼传》亦不书战败之事。然岳飞有郾城、朱仙镇之捷,韩世忠有淮阳之捷等,《金史》皆不书。或疑《宋史》各传特自为夸大之词而非实事,然《金史宗弼传》谓是时宋将岳飞、韩世忠等分据河南州郡,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又《金史阿鲁补传》谓宋将岳飞、刘光世等果乘间袭取许、颖、陈三州,旁郡皆响应,则《宋史岳飞传》所云克复京西州郡、累战皆捷者,必非虚语。——摘编自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之《宋金用兵需参观二史》(1)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负,为何材料一二会有不同的记载?(2)材料三、材料四对于主题的研究有何价值?(3)依据赵翼的考证可能得出何种结论,试说明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历史研究选择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三个精明强干的男爵兀鲁台䚟、阿必失呵、火者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忽必烈汗王廷,请求大汗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答应了这个请求,选择了一位十七岁的姑娘,叫阔阔真,并派遣已来到帝国多年的马可波罗一家由海路护送他们而去。——摘编自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材料二  (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平章沙不丁上言:“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䚟(即兀鲁台䚟)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今印度东南岸一带),往阿鲁浑大王位下。同行一百六十人,内有九十人已支分例,余七十人不给分例口粮。”——《永乐大典经世大典》材料三  《马可波罗行记》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游记只是据传闻写成。我倾向于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这并不能否认《马可波罗行记》的资料来源——特别是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摘编自吴芳思《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1)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材料一所述内容是否真实?说明理由。(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马可波罗行记》的史料价值。B组提升练1.郑和下西洋材料一  《明史郑和传》记栽了郑和下西洋的事迹:“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送)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材料二  1936

5年,在云南玉溪县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家里发现了《郑和家谱》,记栽了郑和出使事迹:“和才负经伟,文通孔孟,特选皇廷”;“敕奉差诸官员共二万七千四百一十一员,又拨宝船六十三丈,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所至诸国名:占城国、爪哇国、暹罗国……”;“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衹顺(恭敬);“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杨和公之行,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1)阅读材料,比较两则史料关于郑和下西洋记载的异同。(2)结合史料类型,说明上述两则史料的价值。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9月2日,星期四。驻军,庄里镇。今天开方面军抗日誓师大会,正式宣布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零师……街上都挂了青天白日的旗帜祝贺。下午1时……一万多指战员等着主席宣布开会。有如下三个重要训话∶一、朱总司令训话大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到了华北,占领了平津,并且打到上海来了……华北一万万五千万人民正在盼望我们到华北去……我们不与日本的飞机、大炮打,我们专打日本的后、侧方的铁道、汽车路、火车、汽车、粮食窝,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三、贺总指挥训话:10年前我们为什么丢开白帽子戴红帽子,今天为什么收起红军帽子戴国民革命军帽子。过去因为国民党叛变革命,今天为了抗日,我们戴国民革命军帽子没有关系,只要是为民族解放的事,老子穿花裤子都可以的。——摘自《王恩茂日记上》(1)根据日记内容说明此次誓师大会的历史背景,并分别概括"朱总司令"和"贺总指挥"讲话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日记有何史料价值,并指出使用日记史料进行历史研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3.口述历史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三位老工人口述实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口述人口述内容许万明这个时候,天很热了,打到700米时,这口井就发生了井喷,泥浆枪坏了,不能用了。我们队长(指王进喜)看到池边的水泥,就大声喊“赶紧填水泥!”可填下去的水泥不能很好地和水融合,就把泥浆池的下水龙头堵住了。这个时候,队长喊我“小鬼,赶紧下去,把下水龙头扒开!”队长喊完我,我就看见他跳进泥浆池里,随后又跳进去几个人,一共是5个人好像。王廷锦冬季的天气极端恶劣,白天零下三十六七摄氏度,有时能达到零下42摄氏度,我们的手必须戴上棉手套,如果不戴,一接触钻机等设备,就把手冻在上面了。如果不小心使劲一拉就粘掉一块皮。天太冷了,人吃不饱,就更不抗冻了。后来,手上戴棉手套都不行,就只能戴皮手套皮帽子。李连举(1962年6月22

6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庆油田。)在配电室门口进来一帮记者照相,旁边跟班的对我说:“李师傅,他是周总理,周总理来!”周总理后面跟着余秋里、康世恩等一些不同职务的领导。周总理他们看见人就握手,详细地问,认真地听。这时我发现周总理穿的衣服一点都不特殊,好像还不如我们穿得好,他的衣服领子和鞋面都有补丁,但很干净利索。我的心不觉一振,不愧为人民的好总理,和人民一块同呼吸共命运。——据陈立勇等主编《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1)“大庆精神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是同频共振的”,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合理解读。(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中口述史的史料价值。指出若全面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在史料运用上应注意的问题。4.大一统材料一睡虎地出土的秦朝竹简,其书写文字为隶书秦朝铜权,权身有用小篆刻的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文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古代传说隶书是秦朝狱吏程邈创制。程邈性情耿直,得罪秦始皇犯了罪,被关在云阳监狱。程邈在狱中度日如年,正值秦始皇推广“书同文”政策,小篆不便速写,于是他在狱中潜心研究,把大小篆化圆为方,经过加工整理,创造出便于书写和辨认的隶书。他将这一成果献给秦始皇,始皇非常高兴,不仅免了程邈的罪,还将他升为御史。材料二

7▲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民族分布图(669年)▲元朝形势图(1330年)《元史地理志》:“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1)在研究秦朝文字上,材料一中的史料分别属于哪种类型?你如何认识运用史料的原则。(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与唐朝相比,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新变化,并简述元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历史意义。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遭受了多次战乱,境内人口锐减,大约只有50万人,达到了历史最低点,耕地大量荒废。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实施“移民垦荒”政策,规定四川荒地归移民所有,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甚至士绅纷纷加入移民队伍,全国掀起了移民入川的浪潮。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四川移民达632万人。这次移民中,湖北、湖南的最多,故称“湖广填四川”。——摘编自李禹阶《重庆移民史》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批政府机关和党政军人士云集重庆;各类内迁的民营、国营和军工企业达上千家;大量高校也纷纷内迁重庆,如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时间,重庆高校林立,学府众多,最盛时多达38所,是抗战前重庆高校数量的近20倍。到1946年,重庆人口从战前的47万增至124万。

8——摘编自李禹阶《重庆移民史》材料三  三线建设是指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国防工业建设活动。重庆因战略位置重要、工业基础好而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大量工矿企业内迁,随迁职工达10余万人,重庆也因此保留了大量三线建设的遗迹和材料。史料1  对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在渝开设的窗口办公、展销、咨询服务等项目可布置在母城核心地带;对科技信息研究机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用地量不多又无污染的项目可布置在母城边缘的近郊开发区内(如南坪、石桥铺、观音桥);对其他工业项目,视其生产性质及规模,分别布置在母城外围的区县城镇地带。——重庆市档案馆《关于重庆市三线调整项目定点规划及优患政策会议纪要》史料2  老兵们磨破了军装、解放鞋,磨破了肩和手,他们谁也没有怨言,更无人提劳动用品、工作服、补贴、加班费等物质要求,有人说他们傻,老兵们心里明白,他们为的是把三线建设尽快搞上去,这是最大的精神安慰。——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一位老兵口述(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末清初和抗战时期两次移民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移民内迁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段史料对研究三线建设的价值。(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移民的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