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目标素养1.梳理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事件,列举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2.通过收集、分析史料,知道西安事变和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史实,全面分析其意义3.通过学习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感受爱国将士表现出的空前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知识概览
3一、局部抗战1.背景(1)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2)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42.日本局部侵华(1)九一八事变。①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②结果:日军占领沈阳,随后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
5(2)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3)华北事变:日本侵略者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63.中国各界的应对措施
74.西安事变
8
9微思考1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谈谈“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的意义。
10提示:意义:“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瓦窑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极大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1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日军扩大侵华:七七事变(1)概况:1937年7月7日晚,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2)影响: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12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
13(2)意义。①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②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4微思考2日军炮轰宛平城日军炮轰宛平城是一个偶然事件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行为?这一事件对抗日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15提示:判断:日军炮轰宛平城是日本蓄谋已久的行为。影响: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也由此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16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并在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172.日本侵略者的侵华政策
183.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4.践踏国际公法日军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组建细菌部队。5.推行“慰安妇”制度日军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
19微思考3南京街头被日本军队虐杀的中国人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德]拉贝《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材料记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些材料有什么史料价值?
20提示:事件: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史料价值:这些材料都是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对揭露日本侵华暴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1一日本局部侵华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材料一】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决定了的目标,远在1931年(昭和六年),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急进派的要求,资本家、地主、政党、政府都有同样的要求。——[日]井上清、[日]铃木正四《日本近代史》
22【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须开始新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摘编自尹东陵《抗日战争史话》问题探究:(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3提示:说明:日本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日本军部势力增强,军国主义膨胀;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资本等的需要;日本政府为转移民众视线,缓和国内矛盾。这些都是促使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4素养阐释材料“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决定了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急进派的要求”“生产力之不足……须开始新战争”“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说明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也是当时的日本国情所致。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25【材料三】
26问题探究:(2)根据材料三,指出四幅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提示:主题:民族危机之下,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认识: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在国家危难之际,以血战、游行、兵谏等各自的方式,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他们同仇敌忾、不怕牺牲、不畏艰难,承担了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勿忘国耻、继承传统、奋发图强,以天下为己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27核心归纳局部抗战的特点、地位和意义(1)特点: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域广泛,波及全国;有武装斗争、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多种形式;工农商学兵各界群众广泛参与;抗日与反蒋相结合;缺乏国民政府的组织和支持;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地联合起来。
28(2)地位:局部抗战为全面抗战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准备。①政治上,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②思想上,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③经济上,国共双方对自身的经济政策作了有利于抗战的调整,为全面抗战做了物质准备。④军事上,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和教训,国共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抗战军事准备。
29(3)意义:局部抗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为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
30学以致用1.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道:“西安事变这样的收获不是偶然的,因为国民党已开始动摇,酝酿了很久。他们内部矛盾发展到最高度。所以西安事变便解决了这个矛盾,这是酝酿成熟、时局转变的焦点。”由此推知,西安事变()A.推动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平息了国民党内的派系之争C.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D.使中国抗日战争获取了外部支持答案:C
31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安事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可见它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故C项正确;华北事变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中日民族矛盾,西安事变并没有推动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故A项错误;西安事变只是暂时解决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但没有平息国民党内的派系之争,故B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32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材料】问题探究:请为材料中的图片撰写题目和说明(包括时间、背景和寓意等)。
33提示:题目:团结起来,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图中写有“统一战线”的手臂代表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军队寓意两党武装力量协同作战;军队中的士兵充满整个画面,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素养阐释材料中的图片表明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34核心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特点(1)形成。①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5③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④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⑤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6(2)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②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
37学以致用2.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依现时的情况说来,离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就不能实现,祖国就不能保卫,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就不能成功。”这表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B.反对一切帝国主义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D.实行党外合作方式答案:C
38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离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可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