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史实,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了解卢沟桥事变,掌握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概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列举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认识中国抗战的正义性,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恩平黄冈实验中学孟凡彬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CONTENTS局部抗战01全面抗战的开始02日军侵华的暴行03目录
2一、局部抗战(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材料三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从美国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也沉重打击了日本。日本1931年工业总产值仅有51亿日元,比1929年的77亿日元,约下降1/3;对外贸易总额为238亿日元,比1929年的436亿日元,减少近一半。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农户平均负债700-800元。日本国内矛盾激化,经济危机也引起了政治危机。——《日本侵华七十年史》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田中奏折》
31、日本局部侵华原因①历史原因:②直接原因:③有利时机:1927年6月,东方会议制定侵华总方针;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国共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一、局部抗战(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2.开始标志:九一八事变3.概况与历程:
4阶段时间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局部抗战兴起1931—1932发展1933—1935高涨1935—1937东北军民和义勇军东北抗战中共领导组建抗日力量十九路军上海抗战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扶植伪满洲国长城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福建事变东北抗联坚持抗日进攻山海关吞并热河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华北事变1931—1937年局部抗战概况与历程
5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其前身是1933年5月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
6
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历史意义①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与枢纽②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③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局部抗战(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3.概况与历程:
8一、局部战争(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4.影响:①体现了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阶级矛盾下降,②推动国共两党政策的调整,从对峙走向合作抗日,③逐步揭开了世界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④抗日救亡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⑤为全面抗战局面的实现奠定了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
9二、全面抗战(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全面抗战局面的实现过程: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1936年12月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张、杨发动西安事变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1937年8月八一三事变1937年9月进攻华北、山西方向7.8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起草国共合作宣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改编红军,组建八路军、新四军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被迫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革命联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它是一个包括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和顽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对反共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概念阐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中华民族实现了大团结,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终于赢得了近代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中共更加成熟,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壮大,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加速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进程。【课堂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1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政治:以华制华1932年2月扶植伪满洲国长春1940年3月扶植汪伪政权南京2.经济:“以战养战”,对占领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与垄断、统制3.文化:加强反共宣传,推行奴化教育,消磨民族意识4.军事: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囚笼和“三光”政策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5.反人类暴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以后的6周内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1938年2—1943年8月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实施细菌战:1938年石井四郎组建731细菌部队,以活人试验杀害中国军民。强征慰安妇:强征20万随军性奴隶是违反人道和战争常规的政府犯罪行为。
12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30日,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出任伪政府主席,宣誓为其主子“效忠”。1941年底汪伪政府、伪满洲国和日本政府代表在南京举行所谓的庆祝“三国共同宣言”纪念大会。伪满皇宫(勤民楼)伪满时期的溥仪
13①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②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疯狂“扫荡”。③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保甲制度,调查户口,推行连坐法,扩大伪军,加强特务活动;着重对人民的欺骗怀柔,宣扬“王道乐土”。实行“大检举”,恐怖政策与怀柔政策兼施,普遍修筑封锁沟墙和碉堡,并实行所谓“绝缘政策”,制造无人区。加紧“扫荡”,实行极其野蛮残忍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企图扼杀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治安强化运动“准治安区”(敌我争夺的游击区)“非治安区”(敌后抗日根据地)“治安区”(敌占区、沦陷区)“治安强化运动”示意图经济上:“以战养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14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进行精神摧残与虐杀强推日语教育,灌输“日满亲善”,奴化教育无处不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