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40332

大小:1.9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5-01-06

上传者:老李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杨浦区线上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卷1.西欧的封建制度演变中古至近代早期西欧君主制度的演变,一直是学术界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也产生了不少学术成果,使我们对这一演变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材料一以法国为例,其君主制度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过程:(1)材料一中的君主制度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填空)学者找到英法两国历史上三位君主,与材料一中的君主制度能够进行对应材料二(2)把材料二中的君主与材料一中的君主制度准确对应。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填写字母)(3)与材料一中第③阶段政治制度相符合君主还有(________)(单选)A.英王约翰B.法王路易十四C.拿破仑一世D.德皇威廉一世(4)中古至近代早期西欧不同阶段的君主制度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依照示例,进行正确匹配。示例:第①阶段: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第②阶段:________、________(双选)第③阶段:________、________(双选)A.推动和巩固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取得自治权 C.逐步消灭封建割据,统一国内市场D.市民阶层得以参政并增强自身力量E.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F.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的局面【答案】(1)①封建等级制;②等级君主制;③君主专制制度(2)①-B;②-C;③-A(3)B(4)BD;AC【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图①是封建等级制,是指国王与各级封建主组成统治秩序和政权形式。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处于最下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实际权力有限。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图②是等级君主制是指是王权借助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组成的等级代表大会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图③是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最早出现在14世纪,当时的法王腓力四世为和教会争夺权力而倡议,旨在加强自己的王权,确立绝对君主专制。【小问2详解】根据第(1)问和结合本问题的要求,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查理大帝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曼帝国建立者,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在位时期的君主制度是封建等级制,即①-B对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主持宗教改革,加强王权,打破封建割据局面,他在位时期的君主制度是等级君主制,即②-C对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级会议最早出现在14世纪,当时的法王腓力四世为和教会争夺权力而倡议,旨在加强自己的王权,通过三级会议的举行来获得合法性。他在位时期的君主制度是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即③-A对应。【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王国。他把大贵族集中在凡尔赛宫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强化法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决策权。他建立起的这一绝对君主制一直持续到法国大革命时期,B项正确;在等级君主制下,1215年约翰王被封建贵族逼迫签订《大宪章》,限制王权,排除A项;拿破仑一世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排除C项;德皇威廉一世建立德意志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②阶段是等级君主制时期,联系所学,11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12世纪后英、法等国的王权呈逐渐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使王权得到加强,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②阶段对应BD项。第③阶段是绝对君主专制时期,应为王权不断加强,割据势力不断被削弱,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逐步消灭封建割据,统一国内市场发展。第③阶段对应AC。2.人口迁徙自古以来,人类不断迁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①鲜卑族内迁和②的北民南迁的主要作用和原因分别是(________)(双选)A.孝文帝改革B.榷场贸易C.安史之乱D.靖康之变(2)以上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上人口迁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人口迁徙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答案】(1)AD(2)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变化)、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掠夺财富需要;工业革命对劳动力需求;科技革命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政府政策的引导;人们对财富的追求等。(三个方面即可)(3)从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古代人口迁徙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和经济、政治重心的南移;新航路开辟后的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的积累和人口的流动与文化的传播;工业革命后的劳工洲际迁徙补充劳动力,促进美洲、大洋洲经济发展,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现代移民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等影响。【解析】 【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等,①对应A项。②是宋金对峙形势,靖康之变客观上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②对应D。榷场贸易是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排除B项;安史之乱为唐朝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王朝发动,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捩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排除C项。【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少数民族内迁,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和政治局势有关;②宋金对峙的形势,金灭北宋,政局动荡,北民南迁;图③示奴隶贸易,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有关;图④示华工出国,鸦片战争到清末,华工出国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图④是二战后的跨国公司,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图6是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聚居的地区。综上信息可知,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有自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变化)、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掠夺财富需要;工业革命对劳动力需求;科技革命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政府政策的引导;人们对财富的追求等。【小问3详解】关于人口迁徙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进行分析。古代人口迁徙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和经济、政治重心的南移;新航路开辟后的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的积累和人口的流动与文化的传播;工业革命后的劳工洲际迁徙补充劳动力,促进美洲、大洋洲经济发展,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现代移民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等影响。3.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变迁某学习小组同学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发现中国海关长期为外国所控制,由此激发了他们探索近代中国海关主权的兴趣。他们发现,中国近代海关关税主权的丧失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江宁条约》材料一“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江宁条约》第十条(1)《江宁条约》又称为《________》(填空)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更明确要求“定洋货税则值百征五”,即关税税率为5%。同年签订的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2)至此,英国从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是(________)。(双选)A.协定关税B.设厂制造C.鸦片贸易合法化D.片面最惠国待遇1844年,清政府又与某国签订的条约中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3)上述材料中的“条约”是(________)。(单选) A.《辛丑条约》B.《黄埔条约》C.《望厦条约》D.《马关条约》关税自主权的丧失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此后,借由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使得上海海关陷入瘫痪的时机,英、美、法等国获得了上海海关的管理权,并把上海海关的制度迅速推行至全国。中国海关从业务管理到行政管理,完全掌握在外籍税务司手中。材料二近代中国海关大事记1861年1月,总理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海关总税务司。国民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关税自主的主张。1863年11月,总理衙门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1865年,总税务司署自上海迁设北京。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1919年,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包括关税特权在内的一切特权的要求,遭到列强拒绝。国民政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最高只能征收30%的附加税,同时,仍旧保留了外籍税务司制度。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希望再次破灭。1949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成立,彻底收回了海关自主权。材料三1863年总理衙门撤李泰国另派赫德任总税务司的札文材料四1898年,赫德曾经这样说过:“我过去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使海关站得住脚,并且不放松任何机会来扩展它的根基,从而保证它的稳定。”——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款》材料五“1935年英国寄上海总署福贝士封”如图所示邮件收件人福贝士(外籍)时任缉私科税务司。收件地址是上海赫德路(今常德路)421号海关总税务司署。材料六1949年腾冲寄上海总署公函封如图公函的收件人是时任美籍总税务司李度,地址是上海常德路421号总署上海办事处。 (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要求总税务司署移驻南京。但英籍总税务司梅乐和借口南京无足够合适住房,将总署各科全部移设上海,称为“总税务司署上海办事处”,经过多次博弈,最终在南京设立海关总税务司署,但在上海开办总税务司署临时办事处)(4)材料三四、五、六对于印证材料二“近代中国海关大事记”有怎样的史料价值?(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变迁的认识。【答案】(1)根据条约内容“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可知,该条约是《南京条约》。(2)从材料“关税税率为5%。同年签订的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可以看到英国获得了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A项、D项正确。(3)根据材料中的1844年,可知这个条约是《望厦条约》,C项正确。(4)材料三是总理衙门先后任命英国人李泰国、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的直接史料,提供了任命的时间、职位等具体信息。材料四的内容及材料出处提供的历史信息,间接地印证了列强利用外籍海关税务人员的便利,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证据。材料五、材料六中福贝士、李度的国籍及职位,都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国民政府仍旧保留了外籍税务司制度这一历史事实。材料六则直接证实了海关总税务司署名义上移驻南京,但其上海办事处是实际上的总署所在,因为总税务司李度常驻此处,且行使总署职权。可以从史料内容的相关性与史料本身的可信度这两个因素考虑。如果有相关性且可信度高,则印证“大事记”中某个对象的史料价值是高的;如果相关性高但可信度低,则史料价值打折扣;如果可信度高,但内容不相关,则不具备印证价值。但四个材料都要说明其史料价值。(5)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是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之一。(从晚清到民国,西方列强利用中国海关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从中国不断要求关税自主权的恢复可以看到近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帝斗争的缩影。(从巴黎和会到新中国成立)列强侵华势力的消长,从英国占优势到美国逐渐占据上风。(从海关总税务司的国籍可以看出)【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 (即《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议定海关税率相当于值百抽五,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AD项正确;《马关条约》中设厂制造,排除B项;《天津条约》附约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C项。故选AD项。【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可知,“条约”是《望厦条约》,C项正确;《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黄埔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排除B项;《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度大大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小问4详解】材料三的近代中国海关大事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丧失了海关主权,便利西方列强侵略。国民政府虽然主动争取收回海关管理权,但成效有限;新中国成立后,实现民族独立,收回了海关主权。材料四中“1863年总理衙门撤李泰国另派赫德任总税务司的札文”“我过去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使海关站得住脚,并且不放松任何机会来扩展它的根基,从而保证它的稳定。”可知,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由英国人赫德担任,便利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的侵略,以及晚清主权观念的淡薄。由材料五“1935年英国寄上海总署福贝士封”材料六“经过多次博弈,最终在南京设立海关总税务司署,但在上海开办总税务司署临时办事处”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关总税务司署南迁博弈中,国民政府博弈成功,说明国民政府注重国家主权;但在上海开办总税务司署临时办事处,体现仍然无法摆脱西方国家控制海关主权的地位。小问5详解】关于对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变迁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关税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力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保障;先进政党的正确领导是近代中国收回关税主权的重要依托;人民群众是近代中国收回关税主权的重要力量;要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应对时代挑战方面回答。4.工业时代的历史潮流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并在全球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世界上涌动着三股历史潮流,它们的发展演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印度提拉克(1856-1920) 材料三《革命军》书影材料四宪章运动中工人游行请愿的情景(绘画作品)材料五威廉一世即皇帝位(油画)材料六面对工业时代来临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其中一位政治家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工业时代出现了哪三股历史潮流,并举例说明。(2)19世纪中期,出现三股历史潮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工业时代的历史潮流? 【答案】(1)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1864年到1870年间,普鲁士王国先后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保留了浓厚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社会主义运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就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的新特点,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民族解放运动:提拉克是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导人,是国大党小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1881年创办《月光报》和《狮报》,宣传民族主义思想,揭露殖民当局的暴行,反对稳健派元老们的妥协媚英行为,主张同英国殖民当局做一切形式的斗争,包括武装的暴力斗争在内,以实现印度独立自主。(2)工业革命;由于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扫除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19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爆发,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引发了1857—1859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由此可知,工业革命大大改变了世界,此后世界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3)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飞跃,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进程,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专制制度。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形成了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强大先进的工业国,东方亚非拉落后的农业国的格局。【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一是工业革命,材料二三是民族解放运动,材料四是工人运动,材料五是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材料六是对工业革命的思考。综上可知,工业时代出现的三股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国际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等。关于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1864年到1870年间,普鲁士王国先后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保留了浓厚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社会主义运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就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的新特点,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民族解放运动:提拉克是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导人,是国大党小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1881年创办《月光报》和《狮报》,宣传民族主义思想,揭露殖民当局的暴行,反对稳健派元老们的妥协媚英行为,主张同英国殖民当局做一切形式的斗争,包括武装的暴力斗争在内,以实现印度独立自主。【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出现三股历史潮流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关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扫除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19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爆发,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引发了1857—1859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由此可知,工业革命大大改变了世界,此后世界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小问3详解】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展开分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飞跃,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进程,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专制制度。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形成了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强大先进的工业国,东方亚非拉落后的农业国的格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