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5446
大小:1.49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4-09-03
《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核心素养 牛顿运动三定律(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自主命题卷全国卷考情分析2021·北京卷·T13 牛顿第二定律2021·浙江1月选考·T4 牛顿第三定律2021·浙江6月选考·T4 牛顿第二定律2020·山东卷·T1 牛顿第二定律2020·海南卷·T12 牛顿第二定律2020·浙江1月选考·T2 牛顿第三定律2021·全国甲卷·T14 牛顿第二定律2021·全国乙卷·T21 牛顿第二定律2020·全国卷Ⅰ·T16 牛顿第二定律2019·全国卷Ⅱ·T19 牛顿第二定律2019·全国卷Ⅲ·T20 牛顿第二定律2021·北京卷·T15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2021·湖南卷·T1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2020·浙江7月选考·T17(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2019·全国卷Ⅱ·T22 实验:测量动摩擦因数2021·全国甲卷·T22 实验:测量动摩擦因数试题情境生活实践类跳水、蹦床、蹦极、火箭发射、无人机、跳伞运动、电梯内的超重及失重学习探究类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测量动摩擦因数备考指导1.本专题重点知识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在处理研究对象复杂受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2.牢记基本方法、规律,并且结合新情景下的物理问题,熟悉常见模型,明白内部规律3.1牛顿运动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被叫作惯性定律;②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2.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三、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表达式:F=-F′.1.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的改变,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较易改变.2.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1)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改变运动状态需要力,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回答.(2)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例题1.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伽利略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亚里士多德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笛卡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如图所示,底部均有4个轮子的行李箱a竖立、b平卧放置在公交车上,箱子四周有一定空间。当公交车( )A.缓慢启动时,两只行李箱一定相对车子向后运动B.急刹车时,行李箱a一定相对车子向前运动C.缓慢转弯时,两只行李箱一定相对车子向外侧运动D.急转弯时,行李箱b一定相对车子向内侧运动(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解题的思路和关键(1)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合力;(3)根据F合=ma求物体的加速度a.例题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B.物体由于做加速运动,所以才受合外力作用C.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D.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不挂重物时下端位置位于C点;在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后再次保持静止,此时物体位于A点;将物体向下拉至B点后释放。关于物体的运动情况,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由B到A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B.物体由B到A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增大C.物体由B到C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在增大D.物体由B到C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成功发射,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进驻空间站.在空间站中,如需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需要运用一些特殊方法:如图所示,先对质量为m1=1.0kg的标准物体P施加一水平恒力F,测得其在1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10m/s,然后将标准物体与待测物体Q紧靠在一起,施加同一水平恒力F,测得它们1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是2m/s.则待测物体Q的质量m2为( )A.3.0kgB.4.0kgC.5.0kgD.6.0kg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名称项目 一对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对象同一个物体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作用时间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不可抵消例题3.(多选)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平力F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与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水平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电动平衡车”是时下热门的一种代步工具.如图,人笔直站在“电动平衡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上,在某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平衡车”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电动平衡车”的作用力B.人的重力与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地面对车的摩擦力与人(含车)所受空气阻力平衡D.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向右转弯时,人会因为惯性向右倾斜如图所示,大人跟小孩掰手腕,很容易把小孩的手压到桌面上。若大人对小孩的力记为F1,小孩对大人的力记为F2,则( )A.F1>F2 B.F1和F2大小相等C.F1先于F2产生D.F1后于F2产生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1.方法概述转换研究对象法是当将A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无法求解结果时,可以选与A相互作用的物体B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往往用到牛顿第三定律.2.一般解题思路(1)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受力是否可以直接求出;(2)转换研究对象,分析待求力的反作用力;(3)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出待求力.例题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加速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μ1(m+M)g,向左B.μ2mg,向右C.μ2mg+ma,向右D.μ1mg+μ2Mg,向左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一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A.510N B.490NC.890ND.910N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G=10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一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FT=6N,则台秤的示数与金属块没有浸入水前相比会( )A.保持不变B.增加10NC.增加6ND.增加4N1.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没有惯性B.“安全带,生命带,前排后排都要系”.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C.“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是因为强弩的惯性减小了D.战斗机作战前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增大战斗机的惯性2.(多选)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奔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3.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伽利略设计了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如图所示),将可靠的事实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然规律。下面给出了伽利略斜面实验的五个事件,请对事件的性质进行判断并正确排序:由A点静止释放的小球,①若没有摩擦时,能滚到另一斜面与A点等高的C点;②当减小斜面动摩擦因数时,滚到另一斜面的最高位置,更接近于等高的C点;③若没有摩擦时减小斜面BC的倾角,小球将通过较长的路程,到达与A点等高的D点;④若没有摩擦且当另一斜面放置水平时,小球将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⑤不能滚到另一斜面与A点等高的C点。以下正确的是( )A.事实⑤→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⑤→事实②→推论③→事实①→推论④C.事实⑤→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D.事实⑤→事实②→推论①→事实③→推论④4.某型号战斗机在某次起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关于起飞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所受合力不变,速度增加越来越慢B.飞机所受合力减小,速度增加越来越快C.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越来越快D.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越来越慢5.(多选)如图甲所示,一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固定玻璃管中装满某种液体,一半径为r、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从t=0时刻起,由液面静止释放,小球在液体中下落,其加速度a随速度v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小球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Ff=6πηvr,式中r是小球的半径,v是小球的速度,η是常数.忽略小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gB.小球的速度从0增加到v0的过程中,做匀变速运动C.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小球的最大速度为6.(多选)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7.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质量为m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B.物体从A到O做加速运动,从O到B做减速运动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物体从A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8.如图所示,用轻质弹簧将篮球拴在升降机底板上,此时弹簧竖直,篮球恰好与光滑的侧壁和光滑的倾斜天花板接触,在篮球与侧壁之间装有压力传感器,当升降机沿竖直方向运动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逐渐增大,某同学对此现象给出了下列分析与判断,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升降机正在匀加速上升B.升降机正在匀减速上升C.升降机正在加速下降,且加速度越来越大D.升降机正在减速下降,且加速度越来越大9.一辆货车运载着圆柱形光滑的空油桶。在车厢底,一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牢牢固定。上一层只有一只桶C,自由地摆放在A、B之间,和汽车一起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当C与车共同向左加速时(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A对C的支持力变大B.B对C的支持力不变C.当向左的加速度达到g时,C将脱离AD.当向左的加速度达到g时,C将脱离A10.如图,梯形小车a处于光滑水平面上,一弹性绳将小车a与竖直墙壁连接(松弛),a倾斜的上表面放有物块b,现给a和b向左的相同速度v0,在之后的运动过程中,a与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在弹性绳从伸直到长度最大的过程中( )A.b对a的压力一直增大B.b对a的摩擦力一直减小C.b对a的作用力一直减小D.b对a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