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15966

大小:26.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5-02-12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泸县一中高2022级年高二上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9题,共100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古发现,夏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国家机构“三正”与“六卿”,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政务官员、宗教祭祀官员,农业经济官员、军事官员等。到了商朝,”地方开始出现了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这说明夏商时期A.国家管理体制正日渐完备B.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C.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D.官员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2.“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据上述材料可知,周初分封对象不包括A.同姓亲族B.先代贵族C.功臣谋士D.犬戎首领3.《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弗逊认为:“我们的国家太大,以至不能由单一的政府去管理它的一切事务。公仆距离他们的选民的监视是如此遥远,以致无法管理和照看它的一切为了很好地治理公民所必需的细节。”据此可知,杰弗逊的这一观点A.协调了各州之间的权力分配B.旨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D.否定了联邦制存在的合理性4.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懿旨称:“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该事件A.标志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名存实亡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法律上宣告了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D.直接起因于袁世凯加紧逼迫清帝退位5.1952-1978年,中国工业产出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产出占GDP的比重由18%上升到44%。中国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工业化建设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D.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6.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北宋“积贫”的现象。上述材料描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哪项措施()A.青苗法B.募役法C.将兵法D.保甲法7.1982年,国务院提出以“适应工作重点转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核心的机构改革。1993年围绕规范机构类别,明确机构职责等内容,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2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2013年,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减至25个。这反映出我国()A.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进入新时代B.基本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C.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行政改革D.通过精简机构完善基本政治制度8.中唐以后,不少高级官僚利用进士科使子孙获得高位,父子、祖孙皆进士及第的多了起来。如元和中进士及第的刘宽夫,其祖刘遁,其父刘伯刍、其子刘允章祖孙四代皆进士及第,均位居五品以上。由此推知()A.科举制导致社会阶层固化B.安史之乱导致门第观念强化C.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扩大D.科举选官方式存在一定局限9.美国1787年宪法明文规定:凡在政府供职者,于其任期内,不得为国会议员。日本和联邦德国也禁止文官在职期间成为政党或议员的候选人,如要当候选人,必须先辞去公职。这些规定反映了西方文官()A.政府工作具有不稳定B.依据考试成绩录用C.不受政党活动的影响D.增加政党之间矛盾10.1905年9月,御史陈曾佑奏称:“大学堂分科,其中学农者,为种植土化之事;学工者,为物理化学之事;学商者,为算筹贸易之事;学医者,为解剖医学之事。而今一概用为翰林院编修、检讨,不知所编者何书,所讨者何事。”这反映出晚清时期()A.学堂选官满足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教育近代化进程艰难C.教育改革促进了学科分类的发展D.注重实用技术的训练 11.清朝入关后,抛弃了明朝乡约中乡村自治内容,改为以宣讲“孝敬父母,恭敬上长,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的《圣谕六训》为主,后来又发展到“圣谕十六条”。清廷此举旨在()A.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B.扩大宗法社会的基础C.加强对社会基层控制D.构建和谐社会秩序12.法国起草民法典时,法学家、政治家、律师们前后共开了107次全体会议。拿破仑经常会参与讨论,经常问“这公平吗?这有用吗?”还要求制定出来的法典必须适合法国农民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还有兴趣在烛光之下阅读。由此可见,该法典的制定()A.力图顺应法国社会的发展要求B.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制度C.凝聚了资产阶级法学家和农民的智慧D.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诉求13.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钱学森、于敏、王大珩等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一授予()A.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B.反映了人才评价体系完善C.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掀起了学习道德模范的高潮14.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由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清朝改土归流的策略()A.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B.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有效地解决了边疆地区危机D.使中央集权体系趋于完备15.秦朝工商税收极其单薄简约,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仅征自山泽产品,如盐、铁等,赋税的重心移向田赋农业税,形成了不协调的赋税比例结构。这种赋税比例结构()A.体现工商皆本政策B.助推商业规范发展C.导致农民负担沉重D.成为后世学习典范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国家前后投入2000多亿元和上千万人力,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完善了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谱写出新中国史册上伟大而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材料二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部署,即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西部大开发实行国家可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西部大开发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体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摘编自赵立《“三线建设”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线建设的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三线建设相比,西部大开发的不同,并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诞生不久,由于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法国当时拒绝承认中国。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这次会晤,不仅对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改善中法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法国仍然未承认新中国。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法双方都期盼改善两国关系。在戴高乐总统的推动下,1964年1月法方代表博马歇应约来到中国使馆与中国大使进行磋商,双方同意于1964年1月27日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摘编自李敏《中法建交始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法国未能承认新中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法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对法国社会进步的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的治国方略及举措。(培育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推动形成统一的民法典的意义。(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大航海时代,美洲贵重金属大量涌入欧洲,金币、银币随之普及。但不同国家的供应量差别、铸币中贵金属含量差别大,致使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率不一,而且浮动性强。在牛顿建议的基础上,英国议会于1717年立法,规定金银币兑换比值,形成了“复本位制”,随后,美国、法国都向英国学习“先进经验”,但各国兑换比价不同,市场套利现象严重。1774年,英国重铸货币,放弃白银,形成实质上的“金本位制”。19世纪初,随着英国对外贸易逆差加剧,英国国内白银急剧减少,英国议会制定《金本位法》,确定了英镑只盯住黄金的方针政策,这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的国家。在金本位的支撑下,英国国力昌盛,最后变成了“日不落帝国”。于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世界主要国家在货币政策上基本都效仿英国,无论最初的“银本位制”还是“复本位制”,最后都演化成“金本位制:正如达尔文所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样,在长期的选择中,白银的货币光环渐渐暗淡,金本位制则日益稳固。——摘编自【日】黑田明伸《货币制度的世界史——解读“非对称性”》根据材料,围绕“世界货币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