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04138

大小:559.9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5-02-12

上传者:老李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湖北省高二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祭祀诗中商人多神化商汤、武丁等祖先,崇尚先王的暴力和武功;而周人塑造的祖先则多是文质彬彬的形象,他们赞颂祖先带领民众在治理田畴、勘察居住点、建筑房屋等方面的贡献。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践行儒家民本观念B.执政观念趋向理性C.尤其重视基层治理D.开始强调以文治国2.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时采取了许多新举措: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中小封建主参与御前会议;让儿子娶阿基坦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领土。这些举措旨在()A.推动城市崛起B.建立民族国家C.加强国王权力D.发展庄园经济3.图片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下图是画家力群在1947年创作的版画《人民代表选举大会》,图片反映了()A.为新中国的民主积累了经验B.反映了新中国民主制度完善C.表明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建立D.说明人民已成为国家的主人4.如表为当代学者统计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据此表可以推知() 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北方40628061181110南方181024370027769共计58165237611108879A.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B.理学兴起推动考试内容变化C.政治形势对科举制影响较小D.南方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5.英国行政官员队伍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个系统。事务官对政策制定的预案进行初步筛选,提出相应意见。以内阁为代表的政务官对所有的发展战略和决策作出最后的裁定。这表明英国()A.议会丧失制约政府权利B.实行政治和管理分离C.君主立宪制度受到破坏D.政府行政效率大大降低6.据调查,解放之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干部成为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A.农村干部能力水平不断提升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7.(长寿中学)嘉庆十九年(1814年)二月,甘肃韩城县民刘兆吉家中失窃,因丢失之物不贵重,未打算报案,然而第二天却发现陈老汉拿着自家丢失之物卖给刘三,便将该案投首乡约,并诉至县衙。县衙受理案件后,知县批复“仰乡约查复详究”。后由乡约执行人左迎乾、刘法兴着手调查,将结果报呈知县,进行案件审理。据此可知清朝()A.皇权向基层渗透B.政府大力倡导乡约教化C.乡约与律法合流D.基层社会自治色彩浓厚8.1994年,前美式橄榄球黑人运动员辛普森杀妻一案成为当时美国最为轰动的事件。此案当时的审理一波三折,辛普森在用刀杀前妻及餐馆的侍应生郎·高曼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由于警方的几个重大失误导致有力证据的失效,以无罪获释,仅被民事判定为对两人的死亡负有责任。这说明()A.法官在其中的作用并不突出B.司法实践坚持无罪推定原则 C.法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D.美国黑人的法律地位有提高9.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B.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D.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10.1874年,荷兰公使提出由该国出面在中国设立救生船队。李鸿章明确提出船只必须由中方管辖,其理由是沿海离岸十里均归本国管辖。次年,日舰到朝鲜沿海擅自测量海道而被朝鲜炮台轰击,日本公使森有礼向中国提出抗议,李鸿章予以驳斥,认为兵船测量他国海岸违反了万国公法。据此可知,李鸿章()A.具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B.遏止了列强侵略的势头C.与列强争夺利权的决心D.形成以夷制夷斗争策略11.1955年,中国艺术代表团前往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14个欧洲国家进行访问演出,轰动了整个欧洲,获得广泛赞誉。1956年,中国京剧代表团访日演出,受到日本各界的欢迎。这些文化交流活动的历史背景是()A.中苏之间关系严重恶化B.双百方针促进文艺发展C.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D.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2.北魏实行租调制,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除租、调外,男子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这一演变()A.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C.缓解了地主兼并土地D.提升了农民社会地位13.隋朝建立后,统治者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隋唐推行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基层治理体系B.缓和社会的矛盾C.加强对百姓控制D.确保赋役的征派 14.下图为1965—1980年主要国家的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图。这一变化说明()A.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B.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C.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D.美国经济霸权受冲击15.1881年,德皇颁布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随后,政府出台了《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伤残和养老保险法》。据此可知当时()A.德国通过加强社会保障缓和社会矛盾B.这些举措意在提高工人阶级生活水平C.德国基本实现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D.第一国际推动欧洲工人斗争水平提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材料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 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崇尚理性,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和清代的选官制度,并概括从汉朝至清朝前期人才选拔的变化趋势。(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教皇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晚清以来,现代“民族”观念逐渐被引入。梁启超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认为“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摘编自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近代民族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成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并谈谈民族国家观念在当今的时代价值。18.【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内涵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宗族遍及城乡,设立了义学、义仓、养济院等组织;修订《宗约》、《族规》、《族范》、《家诫》等,内客涵盖“勤、俭、学、善、廉”等。宗族族长可协助保、甲长,稽查乡里,如有“纠众持械互斗者,该保、族、邻即预防阻止,如劝阻不从,即赴地方报官”。——摘编自何一民《清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历史时期》材料二英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部分社会救济举措时间内容1834年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增设济贫部 1847年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1871年成立地方事务部1899年成立教育部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1908年出台《养老金条例》和《儿童法》1909年颁布《劳工交换法》1911年颁布《教育改革法》《国民保险法》政府逐步介入社会事业和“有限管理”——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族在清朝社会治理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救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根本原因。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