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02827

大小:28.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5-02-12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兴文二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部分1.《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A.强化对落后边缘地区控制B.笼络监视殷商贵族C.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D.弘扬儒家仁政思想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西周之前天子诸侯没有君臣之分,天子是诸侯之长。西周推行封建制和宗法制,确定了天子的尊贵地位,从此天子成为诸侯之君。天下之国都是王的兄弟、甥舅之亲。”上述变化说明()A.内外服制度的消亡B.西周分封制的确立C.君主专制权力强化D.西周制度更加完备3.秦代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名位在御史大夫之上,然而御史大夫所拥之实权,却比丞相大得多,其职司范围不仅限于“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还掌管全部律令。秦朝这制度设计体现了()A.三公之间的权力斗争公开化B.皇帝失去对三公权力的掌控C.权力分割与牵制的政治权术D.君主专制必然导致权臣专权4.中国古代朝廷中“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廷臣集议,称为“廷议”。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西汉要会》40-41两卷载廷议共62件次,其中只有4次被君主明显否定或推翻。据此可知,廷议制度()A.提高了工作效率B.制约了君权专制C.体现出分权制衡D.有利于合理决策5.1835年英国通过的《自治体法案》使用“男性”(male)一词而不是“人”(person)来代替“公民”一词,再一次在法律术语上进一步明确了妇女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这一法案(     )A.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B.适应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需求C.导致国内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有利于激发妇女争取权利的意识6.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内阁总理维持着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权势,但是总统的下坡路几乎是一以贯之的。议会喜欢选举一些有个性甚至有点问题的人当总统。而总理对此也无所谓,就坐视共和国总统的威望稳步向下。这一现象主要缘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A.总统行使权力受议会制约B.总统要受内阁总理的监管 C.总理掌控国家的行政大权D.总统与总理矛盾无法调和7.公元5世纪,教皇基拉西乌斯一世提出“两剑论”,教皇代表上帝掌握象征最高宗教权力属灵之剑,并将代表最高世俗权力的属世之剑交给国王。查理大帝明确表示其天职是武力保卫教会免受异教徒的攻击。到13世纪,法王腓力四世在三级会议的支持下囚禁教皇,操纵其继任者的选举,并将罗马教廷迁到法国小镇阿维尼翁。这一变化说明了()A.中世纪政教合一的时代特征B.王权的强化与民族意识的增强C.基督教信仰出现危机D.教会权力中心的转移8.自1937年5月开始,陕甘宁边区组织多次参议会选举,在投票方式上,识字的人用票选法,识字不多的人用画杠画圈法,不识字的则采用投豆、烧洞或编号选举等方式,人民群众踊跃参加选举。这说明()A.“三三制”原则适应了形势的需要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C.根据地民众的民主意识得到提升D.各阶级阶层参政积极性的提高9.明初,通过孝悌察举不经科举考试而由布衣直接步入官场者,不可胜数。如“沈德四,洪武十四年被旌。寻授太常赞礼郎。李德成,洪武十九年举孝廉,屡擢尚宝丞。二十七年旌为孝子”。由此可知,明初()A.察举成为主要的选官方式B.统治者重视民间社会教化C.孝廉是科举考试重要科目D.社会阶层流动较为频繁10.1968年,经过文官制度改革,英国各类专家(被称为,“专家文官”,“科学文官”)人数共达45000人,比改革前增加了一倍。建立了联合负责制,在某些部门实行以专家为主的工作制度。专家对决策的影响得到了加强。这一制度改革有利于()A.推动政府管理的科学化B.确保政府的工作效率C.扩大执政党的阶级基础D.保障文官系统的稳定11.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是重要的国家考试。近年来,公务员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化的特点;与此同时,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逐渐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公务员的政治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这说明公务员考试制度()A.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B.提高政府官员思想品德C.是对人才选拔制度创新D.利于官员的队伍建设12.西汉初期,汉朝继承秦法中的“生分”政策,夫妻子组成的核心家庭中的妻子(母亲)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盗窃”,并作为休妻的原则。这一变化表明()A.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法律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家庭私有财产受到保护D.汉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典制定,但都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直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再次启动,经过数年艰苦努力,民法法典化才梦想成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于()A.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B.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C.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D.中共十八大14.从16世纪20年代一直到18世纪末期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有20多个入觐的西方使节被迫向中国皇帝行了跪拜礼;1793年大英帝国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进入中国境内后,车队被清廷强行插上标有“英吉利贡使”的旗帜。据此可知()A.朝代更替延缓制度创新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地位C.外国使节需要更新观念D.宗藩体制影响中外交往15.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红衣主教黎塞留于1635年成立的法兰西学院,不遗余力地支持把古典经典翻译成法语的译介工作,资助原创性的法国文化事业。正如它的初建者之一的贝里松所说的,“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讲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英勇故事”。法兰西学院的这一举动()A.直接导致法语成官方语言B.有利于民族国家意识发展C.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D.根源于宗教改革运动发展二、非选择题部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一名刺史,刺史负责对所辖各郡进行监察。后来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东汉时州刺史的治所由不定到固定,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制。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川形便”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道的长官名巡察使,或名处置使,后来则定为观察使。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固定治所,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地方行政区划也由州、县两级变为了道、州、县三级制。——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1)指出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与君主“独制”的名称,并比较两者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趋势。并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批准,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使郑联一举变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应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授权缔结或所应缔结的条约,均应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宪法为美国纷造了一个崭新一的政府体制,为美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和人民主权等启蒙思想家的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对于联邦的权力基础和来源问题,宪法采用了一种创造性的方法来处理,启用“人民”这个现实而一又抽象的政治群体作为联郑政府的权力基础。用人民作为联部的权力基砂和权力来源,这就转换了美国的国家性质。——据杨鹏飞《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就与其缺陷硫漏及弥补》材料二清王朝沿袭历代,以六部’‘经理庶政”处理国家之事。清代承袭明制,六部之上设有内阁。清初以来,设立一世袭的议政一王大臣,披时因有议政处,是以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议政王大臣会议则是实权机构,凡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之召,承旨遵办,所有议政空街,著不必兼充。——摘自于王思治《从清初的吏治看封建官僚政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统治主要是通过控制当地的部落首领或酋长来实现的。这一治策被此后的中原王朝相继沿用,地方大姓、“夷帅”、羁縻府州等西南边疆历史要素都是该治策的具体体现。元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设“蒙夷参治”制度。当时云南参政、平章、宣抚、安抚以及路、府、州、县等官,皆由大批的蒙古人、契丹人和当地人担任。吴永章曾言:“有元一代创立蒙夷参治之法,而官有流土之分,于是始有土司之名。”明代将元朝的“蒙夷参治”发展为“土流并治”的治理思想,使其普遍运用于西南边疆地区。清因明制,大体皆如此,在西南地区的基本治策是:以土官“钤制”地方,再以流官对土官进行“弹压”。——商编自张楠林《明清时期云南“土流并治”管理模式与边疆治理逻辑》材料二西藏和平解放及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西藏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1998年,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已达4985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74.1%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占80%,在自治区主席、副主席中占77.8%。至2021年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80.1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831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0 元。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十分关心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给西藏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而且还专门召开了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从人力、技术、财政、物资等多个方而给以援助。——商编自姚俊开、马汉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西藏的实践》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之后封建王朝管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今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为新权威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萧功秦在评价清末新政时特别强调废科举的影响。他认为科举制是以儒家的政治标准和价值来选拔人才、凝聚人心和构成获取地位、名望和权力的基本途径。科举制的废止,使国家丧失了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更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1905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因此废科举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辛亥革命。——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等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