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02422
大小:33.1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5-01-2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金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金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政治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其它位置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每个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单位,财产私有制逐渐产生。私有制在社会上确立起来的标志是()A.个体劳动的出现B.土地变为私有财产C.生产工具变为私有财产D.贫富分化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ABCD:在原始社会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在社会上确立起来,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③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④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符合题意。①入选。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符合题意。②入选。③④:《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以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均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③④选项排除。故本题选A。3. 课堂上,同学们在热烈讨论: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还是工人养活资本家?他们在探究的内容是()A.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D.资本主义科技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A:课堂上,同学们在热烈讨论: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还是工人养活资本家?他们在探究的内容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A符合题意。BC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资本主义科技革命不是同学们课堂讨论的内容,BC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4.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不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意义,①排除。②③:“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②③符合题意。④:十月革命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不是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B。5.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在于他们()①创立了唯物史观,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进方向③创立了经济危机理论,明确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周期性④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变成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④正确。②:材料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与无产阶级政党无关,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与经济危机理论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6.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事件是()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D.1957年“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全面提前超额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C: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符合题意。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A不合题意。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此时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B。D:1957年“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全面提前超额完成,这不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事件,排除D。故本题选C。7.“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这是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里的诗句。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①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②是人民的大众的革命③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④以反对封建专制为根本方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 【详解】①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④错误。故本题选A。8.党的十二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紧紧围绕的主题是()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答案】B【解析】【详解】B: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B符合题意。AC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均不是党的十二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紧紧围绕的主题,排除ACD。故本题选B。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圆梦的领导者,是民族的脊梁,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②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③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②符合题意。③: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错误。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但没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错误。故本题选A。10.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经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下列关于这两个阶段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两个阶段相互衔接、任务相同B.两个阶段相互独立、互不影响C.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D.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答案】C【解析】【详解】A: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相互衔接,但任务不同,民主革命的任务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A错误。BC:两个阶段是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B错误,C正确。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D错误。故本题选C。11.下列关于推动我国发展的重大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B.党的十三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D.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C: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C正确。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A错误。B: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错误。D: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D错误。故本题选C。12.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个重大决策()①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使改革率先在城市取得突破 ④实现了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①说法错误。②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决议的意义,②④符合题意。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13.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选项中,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有()①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③科学发展观: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故①不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②正确。③: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故③不选。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④正确。故本题选D。14.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就是要全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①正确。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是理论体系)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②错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③正确。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5.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改变,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正确的是()①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②我国已经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完成A.①④B.①③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①③说法正确。②: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但是目前我国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说法错误。④:我国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完成,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C.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D.中国共产党领导【答案】D【解析】【详解】D: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D正确。ABC:试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②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③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从此进入新的历史方位④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已全方位进入世界前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从此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①排除。④: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并未全方位进入世界前列,④错误。故本题选C。18.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为此,作为时代青年,需要()①担当时代责任,在尽责中成长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③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④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拒绝外来文化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①③: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在尽责中不断成长,切实担当时代责任,也需要练就过硬的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群众,①③应选。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青年,②不选。④:“拒绝”一词说法错误,要充分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④不选。故本题选B。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2020年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下列说法符合新目标、新任务及其美好愿景的是()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②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2020年到203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②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2020年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体安排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④符合题意。①:根据我国的战略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①错误。③:我国2020年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错误。故本题选D。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分别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重大历史课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十个明确”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十个明确”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十四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十四个坚持”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BC【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个明确”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BC说法正确,排除AD。故本题选BC。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体人民。这说明()①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②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③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与个人的梦想无关④中国梦本质上是共同繁荣的世界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中国梦的实现是造福全体人民,说明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实际上与每个人息息相关,③说法错误。④: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④错误。故本题选A。22.以下事例属于伟大工程是()①我国尽全力持续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阻击战②全党上下积极开展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活动③各地组织开展党员党史专题学习④坚决与各种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颠覆破坏性活动作斗争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②③:伟大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地组织开展党员党史专题学习和全党上下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均属于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属于伟大工程,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伟大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打好疫情防控战是坚决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反对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破坏活动是保障国家稳定,维护社会和谐,都属于伟大斗争,故①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2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下列选项对应不正确的是()①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②总任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③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①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内容是“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十个明确”包括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①③对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对应错误,但符合题意。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④对应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二、简答题(12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结束了100多年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历史,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但是,成立之初的中国,在党和人民面前,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面临着很多严峻考验,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以党在带领人民经过一段时期努力后,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的过渡期。材料二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过的实际来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当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谈谈,我国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指的什么?(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答案】(1)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即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属于简答题,参阅教材回答即可,详解略。【小问2详解】本题属于简答题,参阅教材回答即可,详解略。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梦首先是强国之梦,也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崛起之梦,中国梦所要实现的正是要让中华民族再一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自立、自强的面貌呈现给世界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为广大人民谋幸福。只有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民族才会振兴,国家才能真正强大。材料二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在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应该怎样在新时代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2)结合材料二,谈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答案】(1)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②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点考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认识“四个伟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等知识能力考查:描述与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小问1详解】本题为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直接作答,详解略。【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意义类试题,注意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