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95026

大小:414.9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5-01-22

上传者:老李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单元检测十五经济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距今约5300—4000年、分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不仅有犁耕和引水灌溉农田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还拥有陶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漆器等多种手工业。据此可知,这(  )A.证明了长江流域开始出现犁耕B.代表了高度发达的早期中原文化C.体现了先民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D.反映了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2.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发展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3.18世纪以前,英国人习惯用自家的小园子供养自己。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的饮食水平随着工资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工资较高的工人吃得较好;在工资最低的工人家里,土豆成了唯一的食物。材料意在说明当时英国(  )A.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B.工业革命摧毁了小农经济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饮食结构D.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拉大4.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按照下表信息,可以拟定的最合适的主题是(  )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变质由微生物引起,发明了罐藏的原理,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并传至世界各地1913年美国发明了第一台压式电冰箱,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越来越多食用195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并于1971年发明杯装方便面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12 C.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5.(2023·青岛模考)清代前期,钱铺银号已经比较普遍地开展了存、放款业务,但钱铺银号在实际放款中,利率并不统一,关系远近、借贷形式、种类差别均影响利率高低。这说明(  )A.民间资本促使政府职能转变B.钱铺银号已经转变为近代银行C.借贷交易秩序亟须规范D.商业资本借贷发展迅速6.(2022·威海期末)据下面信息可知,16-19世纪(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02年,荷兰东印度股份制贸易公司成立。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A.商品流通种类日益增加B.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C.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化D.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7.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B.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亚非拉地区的小农经济解体C.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方便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D.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的扩展8.“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人营造宫室的原因。其解读准确的是(  )A.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B.民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12 C.经济发展决定民居的建筑D.村落的兴衰决定民居建筑9.(2023·安徽六校联考)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这表明当时(  )A.徽商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人群体B.外来农作物改变民众生活习惯C.商业发展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提高10.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各地霍乱多发,人们意识到城市的水质关乎居民的生死,1846—1865年一共有51个市政府新建或购买了供水公司,取代了原有的私人供水公司;从1866年到1895年,又有176个城市提供市营自来水。这表明英国(  )A.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消费观念更新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受到严重挑战C.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D.观念更新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11.在使用传统交通工具的时代,陌生男女共处某一交通工具内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近代以来,随着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的相继传入,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的情况越来越多,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这反映出(  )A.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B.大众交通工具的层次性日益突出C.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观念D.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12.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刊文写道:我常走在前门一带通衢,觉得那样狭隘的一条道路,其间竟能容纳数多时代的器物:有骆驼轿,有一轮车,还有骡车、马车、人力车、自行车、汽车等,把20世纪的东西同15世纪以前的汇在一处。这反映出(  )A.辛亥革命使社会习俗焕然一新B.城市街道因管理不善而破败不堪C.社会变革时城市交通新旧杂陈D.社会转型导致城市功能出现巨变1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8条又称为幼稚产业保护条款,即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激增有损于发展计划时,可以临时采取数量限制的办法。1979年,“东京回合”确认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差别优惠待遇的合法性。“乌拉圭回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也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反映出(  )A.世贸组织内部实现了公平、平等、合作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12 C.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D.国际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14.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健全C.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15.如图是1952年创作的宣传画。该作品(  )A.促进了公共卫生观念的普及B.开创了独特的群众动员方式C.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D.反映了美国孤立政策的破产16.下表所示为关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医疗方针。这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改革开放以来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A.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C.促进了社会保障的发展D.把精神健康放在了首位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个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下表)。12 航线航线上主要贸易活动备注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瓷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澳门—菲律宾马尼拉—墨西哥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产品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他货品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路大循环——“丝银之路”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创办的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医学、工艺美术等传到欧洲。——摘编自《话说澳门》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12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级政府在防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两汉疫病多发时期,政府都采取了如发放药物、强制隔离病人、减免田租和赋税等积极的抗疫救灾举措。唐代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防控疾病,如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等。宋代更是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疫病”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应对。明清时期,国家政策转向消极,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而民间社会力量则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张剑光《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等材料二 随着西方防疫观念和相关实践的不断传入,20世纪以后,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先进”而主流的防疫观念。1911年,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各级防疫组织。1915年3月,北洋政府颁布了《传染病预防条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历经多次大瘟疫的近代中国终于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瘟疫防治机制,它囊括了卫生观念、疾病预防、治疗和善后等环节,涉及疾病预防、治疗的相关领域。——摘编自杨银权《中国近代防疫体制建立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政府防疫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瘟疫防治机制形成的历史背景。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12 年代主要交通工具20世纪50年代主要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1950年8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20世纪60年代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公里,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20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20世纪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21世纪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12 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以下三则材料选自1956、1982、1992年的我国政府的工作报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市场物价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要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以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今年以来各地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坚决稳定市场物价的通知》,总的来看情况是好的。国营牌价没有大的变动,有些品种的价格还略有下降,今年一到九月市场零售物价总水平同去年末持平。今后几年中对少数极不合理的商品价格要作有升有降的必要调整,以利于生产的发展,但这种调整也必须在保持市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材料二 在农民生活的改善方面,主要的办法是帮助农民增加生产,增加收入,不使农民的负担过重,并且使工业品和农业品的价格保持合理的比例。关于国家帮助农民迅速发展生产的情况,前面已经说过了。在农业已经合作化以后,为了使农民能够增加收入,除了增加生产以外,还需要合作社有正确的分配政策,这就是说,不要从生产所得中拿过多的部分用在生产费用、公积金和公益金方面去,而要尽力保证最大多数农户的收入逐年有所增加。12 材料三 与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相比,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人心稳定。全国各族人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事业出现了新的局面。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指出三则材料对应的年代,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及解析1.C [根据材料“不仅有犁耕和引水灌溉农田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还拥有陶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漆器等多种手工业”可知,当时的良渚先民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2.B [材料反映的是官方通过颁布月令体著作,以指导人们按照时令安排生产,这主要反映了官方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故B项正确。仅仅从月令体著作的颁布无法判断出自然科学有了长足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仅仅是按时令安排生产,无法由材料判断出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故D项错误。]3.A [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以前英国人的食物主要是自给自足的,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则依据工资水平来决定所吃的食物,食物需要使用工资来购买,这说明当时英国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故A项正确。B项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C项排除;材料并未比较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D项排除。]4.A [根据“发明了罐藏的原理,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并传至世界各地”“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并于1971年发明杯装方便面”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与储藏的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正确。]5.C [清代前期钱铺银号已比较普遍地开展存、放款业务,但利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实现统一,说明借贷交易秩序亟须规范,C项正确;材料说明钱铺银号利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没有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排除A项;材料表明受多种因素影响,钱铺银号利率不统一,因此没有转变为近代银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资本借贷发展迅速,排除D项。]12 6.C [材料中商品交易所、股份制贸易公司、银行及百货公司都属于商业经营方式,这说明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C项正确;材料与商品流通的种类、国际贸易格局改变无关,排除A、B两项;材料强调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不涉及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排除D项。]7.A [分析材料信息可知,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因此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故A项正确。]8.B [根据材料可知,古人营造宫室即民居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居住在山洞中“润湿伤民”的问题,说明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B项正确。]9.C [由材料“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可知随着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市镇经济迅速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乡村城市化的进程,故选C项;材料并未提及徽商,“最具影响力”的表述也过于绝对,排除A项;大米并非外来农作物,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商品来源于农副产品,排除D项。]10.C [据材料可知,当时水质问题引发霍乱,因此政府开办市营自来水公司以解决水质问题,这反映出面临公共卫生事件,英国政府承担起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故C项正确。]11.C12.C [据材料“有骆驼轿,有一轮车,还有骡车、马车、人力车、自行车、汽车等,把20世纪的东西同15世纪以前的汇在一处”可知各种交通工具新旧杂陈,结合所学知识,1918年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故选C项。]13.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制度和措施正在得到纠正与改善,体现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故C项正确。]14.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也带来各种社会问题,这推动了英国政府职能的健全,故B项正确。]15.A [据材料“1952年”“人人防疫,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宣传“防疫”知识,有利于民众提高和普及卫生观念,故选A项;独特的群众动员方式早在建国前就已经开始,排除B项;该作品没有体现现代主义美术变形、夸张、怪诞等特点,排除C项;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标志着美国孤立政策的破产,排除D项。]12 16.B [材料中“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患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具体医疗制度等内容,无法判断是否借鉴西方,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医疗问题,排除C项;材料未明确体现精神健康问题,排除D项。]17.(1)特点:流通商品以各地特色产品为主;中国在当时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以中国澳门为中心,联结欧、亚、美三大洲;葡萄牙商人主导商路。原因:新航路开辟,全球性海上运输业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开放市舶贸易;中国传统手工业繁荣,欧洲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增加。(2)影响:对中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繁荣;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但它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带来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世界:它为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成为16、17世纪全球贸易的重要依托;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18.(1)特点: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保障;手段多样,多管齐下;防疫政策具有差异性;防疫和救灾相结合。影响:减少了瘟疫对民众的危害;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不利于对瘟疫的长期控制。(2)历史背景:西方医学的传入;政府的近代化改革;各级防疫组织的建立;防疫法规相继出台;民众卫生观念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19.示例:趋势:交通工具技术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时间,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生活贫困,交通工具技术落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制造业、筑路技术亦不断进步。20.材料一:应为1982年。信息:①国务院《关于坚决稳定市场物价的通知》,对不合理的商品价格作有升有降的必要调整,说明政府对物价掌握相当的调控能力,这一时期的经济体制应是以计划经济为主。②“市场物价”说明已经存在一定数量的市场经济,国营牌价没有大的变动。说明此时是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或者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政府的调控占主导地位。所以材料一应该是1982年。材料二:应为1956年。12 信息:①国家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使工业品和农业品的价格保持合理比例。说明政府起主导作用,计划经济时代。②农业合作化、合作社等信息说明应该是1953—1956年的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以材料二为1956年。材料三:应为1992年。信息:①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工作走向经常化、制度化。1991年苏联解体,以及这一时期的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使得国际环境动荡不安。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②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在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所以材料三应为1992年。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