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5797
大小:1.02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5-02-12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如图为“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2.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3.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5.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6.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B.朝贡国可来华自由贸易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7.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已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上述现象说明A.地区性分工扩大B.手工业生产力提高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8.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中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自东晋起,今湖北沿江各地堤防不断创筑和延展,相应的规章制度渐趋完善。下图呈现了清代中期湖北分段派工修筑江堤的情形,这表明湖北抢修长江、汉江堤工图(局部)A.长江水患已被根治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测绘技术世界领先D.水利修防管理优化10.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选项中与之相符的是A.建立通政司B.建立密折制C.设立枢密院D.设立军机处11.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12.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3.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清军在天山南路用兵获胜B.清军彻底击败噶尔丹C.清军击败沙俄收复雅克萨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1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15.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16.“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17.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A.1840年、1856年B.1840年、1883年C.1860年、1894年D.1860年、1900年18.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清朝晚期,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粵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胡虏”“外夷”指外国侵略者B.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革命派C.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D.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19.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20.读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贸易中心③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④最早开埠的汉口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A.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名称相关信息开滦唐山煤矿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北洋水师大沽船坞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北洋银元局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京师自来水公司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2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B.1853年《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C.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D.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24.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5.与19世纪40、50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不同,19世纪80、90年代的侵华战争A.由于中外之间的贸易摩擦而引起B.由于列强侵略中国的邻邦而引起C.目是占领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D.目的是获取和扩大政治经济特权26.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天演论》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27.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续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梁启超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应该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28.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史实结论A《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主张体现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B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企业,建成新式海军说明中国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C光绪帝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除旧布新的举措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D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社会主要矛盾是清政府与民众的矛盾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AB.BC.CD.D29.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双重标准30.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③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三十两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55分。31.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一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进行管辖。番禺县(现属广州市)是南海郡的治所,澳门隶属番禺县。秦始皇下令迁徙中原50万人入岭南,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材料二澳门地理位置优越。自16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许多欧洲传教士跟随商船来到澳门,其中一些人后来进入内地。他们集中在东亚最早的西式学校——圣保罗学院培训,学习中文钻研中国文化。按来澳先后排列,他们撰写或翻译的著作如下:国别中文姓名著作或译作意大利利玛窦译《几何原理》等,著《西琴八曲》西班牙庞迪我著《人类原始》《四大洲地图》等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意大利艾儒略著《万物真理》《几何要法》等葡萄牙谢务禄著《中国通史》《字考》德国汤若望著《西洋测历法》《远镜说》《浑天仪说》《秦疏四卷》等波兰卜弥格著《中国植物》《医论》等比利时柏应理译《大学》《中庸》《论语》比利时南怀仁著《坤舆图说》《西方纪要》等法国马若瑟著《易经》,译元曲《赵氏孤儿》(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朝采取的措施对澳门历史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澳门是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2.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材料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①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②③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材料一中①②③代表的思想分别可以追溯到当时哪一学派?材料二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图1:秦朝“书同文字”木方:多采用“某如故,更某”句式,对文字字形进行规范。图2:日语的平假名和汉字对照表:公元前4世纪-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地区。日语中的平假名几乎均由汉字演化而来。图3:1871年徐寿翻译的《化学鉴原》:他根据元素的属性命名,例如固体金属元素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西文第一音节近似的汉字,创造了“锌”“锰”等元素的中文名。他发明的命名方法沿用至今。(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述3组图文资料反映的史实及其影响。33.[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材料一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国家财赋分为以两税收入为主的直属中央的“上供”部分,和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自北宋中期起,由于中央征调频度的持续增长与地方开支的扩大,加之中央收缴原属州县的大部分盐茶之利,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材料二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其后,“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归地方督抚”。1906年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旨在“综理全国财政”。1909年初,清廷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摘编自陈锋《清代中央财致与地方财政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主要来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至晚清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特征。34.中国传统“天下”观经历了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式王之大烈。《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礼·夏官·职方氏》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材料二《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材料三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主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摘编自刘勇强编著《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材料四以下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标题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并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背景。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