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6213
大小:30.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3-10-21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编修史书时,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追溯其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渊源。这反映出当时诸侯()A.积极谋求国家统一B.对华夏正统的认同C.高度重视史书编撰D.固守分封等级秩序2.秦汉时期,在参与实际政治的过程中,儒家学者逐渐从“儒者”变成了“儒士”。因此,学者余英时指出“先秦儒家的君臣观在董仲舒手上也经过了一番相当彻底的法家化。”这里的“法家化”指的是儒学A.丧失了社会批判精神B.完成政治体制化进程C.融入于法家思想体系D.与官僚政治逐步结合3.史载,宋太宗派内侍8人带着国书、礼物分四批出使海外各国,邀请外商来华贸易。宋高宗时市舶司领班蔡景芳招徕外船,纳税98万缗,被提升低级武官。据此可知,两宋政府A.对各国实行怀柔政策B.调整了传统的商业政策C.强化了对外贸易管理D.以商业税收为主要财源4.明代徽州府的一份土地登记簿册显示,当地大户朱学源崇祯十五年时共有土地803.23亩,分散在1259块地段上,平均每个地段约为0.64亩,而且其中90%以上的土地分散在本户所在的乡里以外。类似的情况在当地比较普遍。上述状况反映出()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B.大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改变D.农村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5.清末新政时,在地方兴办学校、企业的绅士得到朝廷重用,官场出现“绅比官更有前途”的观点,不少地方官辞去官职,“跑到日本去住几个月,回原籍就转为绅了”。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地方势力影响政府决策B.效法日本成为社会共识C.政府对新式人才的重视D.官僚集团内部分崩离析6.1931年,农村革命根据地以累进税制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赋,向店铺征收营业税,对经过中央根据地24个关卡的货物征收过境税。因此,1932年7月以后,红军部队不再担负筹款任务,而是由根据地的中央政府财政部门为其提供给养。据此可知,当时()A.红军的财政保障能力提高B.敌后根据地遭遇严重的困难C.中共放弃了土地革命政策D.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粉碎7.1950-1952年我国国营经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贡献率年份在财政收入中的贡献(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195021.7533.4195159.7447.819521010158.1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A.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基本完成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C.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积极性D.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8.下表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单位:个)。阶段数量地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亚洲113欧洲114非洲1419美洲113大洋洲-5合计1764据此可知,该时期A.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B.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得到拓展C.中美建交推动了中国外交发展D.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9.据记载,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一个司库官委员会被指控挪用公款,公民大会在没有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判处十名司库官死刑。在已经处决了九人后,钱的去向被查明,结果仅有一人幸免。这暴露出雅典民主制A.根本上违背了民主公正原则B.制度设计存在损害初衷的漏洞C.与雅典当时的基本国情不符D.无法保障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1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地区40多个自治城市颁布了多达300部的禁奢法令。仅15世纪就颁布了83部禁奢法令,这一数字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更是翻了两番。这股禁奢立法的潮流直至18世纪才逐渐偃旗息鼓。这从侧面表明,当时意大利() A.人文主义思潮盛行引发反省B.天主教会禁欲主义根深蒂固C.封建等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D.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1.14世纪时,但丁、马尔西利奥等思想家提出,教会应该是纯粹精神和道德宗教组织,教皇和教会的官吏都无权干预世俗政治,也无权干预纯属其他政治领域和民间的各种事项。这种思想在普通民众中的深入传播()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B.有利于构建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C.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12.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一一进行了标注。这一现象A.表明荷兰已经成为世界霸主B.反映出商业革命的逐渐发展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得益于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先秦经秦汉到曹魏,随着令的编集和完善,律由原可不断增减的开放性体系,变成大致固定和封闭的体系。《魏律》是秦汉法典体系演变成果的集中体现。《法经》是一部法学著作,而不是一部法典;盗、贼、囚、捕、杂、具,是法学意义上的分类。所谓“汉律九章”,是在《法经》分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类,同时也泛指汉律篇章之多。从文本上看,律、令都有一个由原始的诏书到改写成精密的法律条文的过程。无论是内容还是法律效力,秦汉时期的律、令似乎并无不同。——摘编自孟彦弘《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材料二公元前27年,屋大维废共和而行帝制。皇帝敕令开始显示力量,并逐渐成为罗马法的渊源之一。在帝政前期,皇帝敕令并不经常被使用,而是借由元老院之手颁布法律。以公元235年塞维鲁斯遇刺为起点,罗马帝国开始分崩离析。政治动荡使皇权愈发集中,皇帝操纵了立法权。皇帝敕令几乎成了唯一的法律渊源,甚至被直接称为“法”。在查士丁尼的支持下,东罗马帝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典编纂(汇成《罗马民法大全》)。在《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学教科书)一书中,保留了大量的皇帝敕令。——摘编自沈超《从皇帝敕令的演进过程看罗马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材料三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制定一部民法典的条件已经具备。基于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经由学者的呼吁以及最高决策层的决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法治任务与目标,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工作由此拉开帷幕。“我国民法学界以后讨论的问题也不再是“中国为什么需要民法典”,而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法典”。”——摘编自李星、王利民《中国民法典的定位与编纂》(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汉法典与古罗马法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汉法典与古罗马法律演进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制定民法典的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前三个单元编排和主要内容的初稿。现在要新增一课“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内容是“4一15世纪非洲出现的一系列国家,阿拉伯商人用印度、中国的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的玛雅、印加文明,在12一16世纪的鼎盛时期,这里的农业兴盛,培育了其他大陆没有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等,城市和交通建设比较完善”。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公元前3500年一公元前6世纪)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的文明产生和特点)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5-15世纪)第1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第2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印度、日本等国情况)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15-16世纪)第1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和其他航路的开辟)第2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人类第一次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的建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新增一课放入哪一单元作为第几课比较适合并阐述理由。(要求:明确说明新增一课作为第几单元的第几课:结合时间、内容和历史联系等方面综合阐述理由:观点正确,论述有据清晰)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自1900年后,北京饮水卫生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早期,技术改良改善了北京饮水状况。凿井技术的进步,使深水井逐步普及,很多人喝上了甜水。接着,基于现代设备和化学化验的自来水公司建立起来。此时,现代饮水卫生的观念尚未形成,不过,人们已从简单地以口味苦甜区分井水的好坏,发展到具备一些关于饮水的科学知识。1925年后,北京饮水卫生进入到国家主导时期。技术进步带来的改变只是一种附带效果,而细菌理论指导的公共卫生则是一种官方的主动作为。1920年代,北京的西方医学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人们开始应用科学细菌方法检验水质。1928年8月,公共卫生成为政府职责之一,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卫生行政机构,一方面积极建设专业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又大力普及科学饮水卫生知识。——摘编自杜丽红《知识、权力与日常生活——近代北京饮水卫生制度与观念嬗变》(1)根据材料,分析北京近代饮水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近代饮水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郭嵩焘,湖南湘阴人。1847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曾任署理广东巡抚、福建按察使等职。1875年8月清廷命郭嵩焘为驻英公使,消息传出,郭嵩焘顿遭众人奚落。…郭嵩焘不顾旁人的诟骂,于1876年12月由上海起航赴英。他逐日详记所见所闻,写成《使西纪程》一书;此书寄回国内后,遭守旧派群起攻之,被毁版停印。他以浓厚的兴趣,走访英国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和各种学会等,结识了不少数学、化学等方面的科学家。郭嵩焘上疏清廷要求在海外设立领事,保护侨民。这项建议被清廷采纳,1878年中国第一个驻外领事馆在新加坡设立。在厦门渔民被英商残害案、英轮撞沉华船赔偿案、英商虐待华工案等项交涉中,郭嵩焘都据理力争。…1879年1月,郭嵩焘出使未满三年,被迫卸职东归。回到国内后,他托病辞官,径回故乡。湖南上至巡抚下至地方士绅,皆视他勾通洋人。1891年7月,郭嵩焘在湖南老家病逝。——摘编自戴鞍钢《郭嵩焘:近代中国首任驻外公使》(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郭嵩焘出使英国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郭嵩焘出使英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