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原卷版)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原卷版)

ID:83500206

大小:896.8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06-29

上传者:老李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原卷版)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原卷版)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原卷版)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原卷版)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原卷版)_第5页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原卷版)_第6页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原卷版)_第7页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原卷版)_第8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24题,每题2分,合计48分。1.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存在。这反映了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2.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3.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5.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的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尤其是新材料的发现会引发新一波的讨论,以曹操墓的发现为例,一时曾有“不堪寂寞,曹操出土”的说辞。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A.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B.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C.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D.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

16.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秦权质地有铜、铁、陶三种,秦量有铜方升、铜椭量等,在其上有大量的秦朝诏令。秦权秦量的大量出土,反映了秦朝A.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B.颁布律令长治久安C.统一度量衡措施得力D.修筑驰道沟通南北7.秦朝时,奏事有面奏和书奏两种形式,只有具备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才可以当面向皇帝反馈情况、或请示皇命,书奏是具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通过规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这一规定A.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点B.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力度C.对地方形成有效的管理D.旨在维护皇帝至上权威8.对“焚书坑儒”评价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虽粗暴,但起到了巩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有人提出“焚书坑儒”虽对统一思想、巩固政权有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毒、效果微、不良影响久远。这说明A历史事实无法完整准确还原B.史学研究随时代发展而变化C.学术辩争能够推动史学研究D.研究者阶级立场影响研究结果9.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时又重视法的作用,并吸收先秦儒家思想而强调礼或德。据此可知,黄老思想A.指导汉初治国理政B.否定秦朝治国理念C.着力恢复发展经济D.呈现思想融合趋势10.两汉时期,朝廷令公卿举奏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民间歌谣,作为官吏升黜的重要依据。这反映出汉代A.民间歌谣决定官员升迁B.政府注重对官吏的多重监督C.政出多门导致社会动荡D.考课制度避免了主观随意性11.许倬云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国家权力与家庭关系结合B.未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D.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12.墨子说:“义,利也。”在他看来,“义”存在于生活之中,“利人”“利天下”只有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对百姓之安、对天下之治确有实际功效,才是道德之义、伦理之义。这表明墨子A.向统治阶层表示让步B.单纯强调儒家道义观

2C.具有鲜明的功利思想D.显现出极端利己倾向13.观察下图。图中现象有助于A.加速西周灭亡B.增强秦国实力C.延缓统一进程D.促进民族交融14.田氏代齐后,齐国将宫城从大城内迁到小城,并同时兴建一座学宫,因地处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如孟子、荀子等。据此可以推断齐国A.基本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目B.开始打破贵族垄断教育格局C.力图实现统一天下政治目标D.竭力引导“百家争鸣”方向15.明末,市面上出版了《天下水陆路程》《天下路程图引》等一类由商人编撰的书籍,介绍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有的书后还附有一些诗文,描述商旅艰辛。这反映出当时()A.地理知识极大丰富B.商人支持出版事业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316.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西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B.维新派的大力推动C.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发展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7.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合作社商业得到迅速发展。陕甘宁边区合作社数量从1942年的205个增长到1945年的690个,参加合作社的社员人数从11万增长至26万。有的地区合作社发展成为包括消费、生产、运输、信贷等多种合作的综合性合作社。这一现象()A.打击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B.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C.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D.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8.古巴比伦的数学教科书中有专门论述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化学广泛应用于仿制金银等暴利行业,《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最多的是关于偷盗、抢劫、高利贷、商业等方面的条文。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时期()A.商业贸易繁荣B.科技文化发达C.社会秩序十分混乱D.高利贷受法律保护19.1927年底苏联粮食收购量比1926年减少了1.28亿普特,为此苏共中央成立特别委员会,派遣近三万名专门工作队员分赴全国各地督促收购工作,虽从1928年1月到3月总计收购了2.57亿普特粮食,但这引起各地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4月到6月粮食收购量再次急剧减少。据此可推知()A.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亟待提升B.粮食收购问题使城镇出现粮荒C.余粮收集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D.政府将会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20.国界线国家与国家之间以自然地理特征为依据部分的界限或人为划分的界线。在非洲,国家边界大多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定的,有一部分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定的,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相对较少(见如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4①殖民色彩比较明显②促进了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③利于各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④埋下了地区冲突的隐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1.从克利斯提尼时代开始,雅典发展出一种“公益捐助”制度。城邦最主要的财政开支由富有公民无偿承担,普通公民则免于任何赋税,这些财政开支包括公共节目的活动经费和三层桨战舰的维护费。这一制度()A.推动了雅典社会财富再分配B.缓和了平民与富人的阶级对立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D.损害了平民的城邦事务发言权22.《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93年新年社论《团结奋进》中的高频词汇应包括()A.重在建设南方谈话收入翻番国内大循环B.国企改革九二共识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C.九二共识科学发展股票上市全方位开放D.实体经济城乡基层真抓实干十四大精神23.五四时期(1915年9月——1921年7月)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两种危机:一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向来为士人安身立命的儒家思想体系崩溃了,人们失去了传统的精神支柱;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向往的西方文明也“破产了”,人们又失去了并未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据此可推断此时的中国()A.宣告了西方文明的破产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C.社会主义各派学说流行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4.11—13世纪,意大利波伦亚城出现注释法学派,他们深入研究和传播罗马法,西欧大陆逐渐呈现出罗马法复兴的景象。这一现象()

5A.反映出人文主义在西欧兴起B.冲击了封建教会的神学统治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发展完善D.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二、非选择题部分:本题共3题,25题18分,26题22分,27题12分,合计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202年,刘邦受诸侯王推戴做了皇帝。西汉政府在法律制度上多承袭秦制,但政治体制却实行与秦朝不同的郡国并行制。当时经济凋敝,政权力量相对薄弱,北方强族匈奴又经常侵略。多年的战乱,使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并且部分地方势力较大。——摘编自李阳《浅析西汉封邦建国的原因》材料二汉武帝即位之后,厉行中央集权……特别是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把王国的领地割裂成许多侯国,达到了不事声张而削藩的目的。此外,汉武帝还以“左官律”“阿党法”等立法手段,从对人才资源的控制上,堵塞了诸侯王国势力坐大的通道。——摘编自刘丸、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实施“郡国并行”体制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主要影响。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成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执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宣告了选代国际法的产生。国际法是和欧洲国家间体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不适宜美洲大陆上不信奉基督教的民族或亚非国家。随着西欧国家向全球扩张势力,主权(民族)国家的概念开始传播至全世界,与西欧界定之主权《民族》国家要素不一致者皆可兼并之、占有之,列为殖民地。——摘编自鲁纳《改变中国的国际定位观:晚清时期国际法引进的意义》等材料二国际法正式系统地被介绍到中国是19世纪60年代。1863年,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将书倾的《国际法》翻译为《万国公法》。该译著的出版,得到了洋务浪费访的大力资助。总理衙门曾将此书分发到沿海各重要通南口库作为对外交涉的依据。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扶持大忙学生去日本留学。中国学生在此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日本文化及政治动态,其中也包括国际法的学习和国际关系的研究。他们把国际法当作一种救世工具,将一些国际法著作翻译、介绍到中国。从1902年到1911年,共有几十种日本留学生编译的国际法著作出现对国际法知识在中国的普及有重要意义。——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今中国如何用好国际法应对大变局。

6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材料二人类有很多种不同的文化,它们都是“自我”生长起来的,一种活生生的文化,总是历史上种种行为形式的博物馆。每个文化集团都有自己唯一无二的历史,这种历史一部分取决于社会集团特殊的内部发展,一部分取决于它所受到的外部影响。——摘自弗朗兹·博厄斯《种族、语言与文化》从自然环境来看,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相结合的。黄河流域的文化与其地质、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的特点密切相关。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像大地母亲般地孕育了黄河文化。——摘自侯仁之《黄河文化》结合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