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课时检测第二十三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Word版含解析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课时检测第二十三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Word版含解析

ID:83142950

大小:8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08-11

上传者:老李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课时检测第二十三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课时检测第二十三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课时检测第二十三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课时检测第二十三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课时检测第二十三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A级——合格考达标练1.南京国民政府在《告全国国民书》中称:“国际联合会之设立,本为防止战争,且谋合各国群力,以防止侵略。今兹事变起后,政府已立即将日人之暴行,报告于国联,并要求第一步先使日军立刻撤退。”这里的“事变”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C.一·二八事变D.七七事变解析:选A 由材料“政府已立即将日人之暴行,报告于国联”可知是九一八事变,故选A项;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当时日本已退出国联,排除B项;一·二八事变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932年,排除C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抵抗日寇侵略的决心较之前有所增强,而非仅寻求国际干预,排除D项。2.1935年,蒋介石作对外关系演讲时说:“要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平等互惠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否则即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这反映了蒋介石(  )A.对日本仍抱有妥协幻想B.已放弃不抵抗政策C.决定停止内战准备抗日D.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解析:选A 材料“要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平等互惠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说明蒋介石仍有以和平手段解决中日冲突的想法,即对日本帝国主义抱有妥协的幻想,故选A项;1935年蒋介石仍坚持不抵抗政策,排除B项;1935年国共内战仍在持续,排除C项;题干论述的是蒋介石的对日政策,未涉及其内政,排除D项。3.2019年11月29日上午,周万荣的名字被刻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的墙上,成为“哭墙”的第10665个名字。从2017年开始每年志愿者们就会在此不断“描新”,一撇一捺、一笔一画让遇难者名字更加清晰,让历史永远被铭记。据此关于这段历史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国共合作尚未形成B.国民党消极抗战所致C.日本已经全面侵华D.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解析:选C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当时日本已经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故选C项;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排除A项;国民党消极抗战是在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排除B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排除D项。4.如图是华裔王小亭于1938年8月28日在被日军轰炸的上海南站拍摄的一张名为“ChineseBaby”的照片。这张“幼童孤身哭泣于废墟之中”的照片及相关新闻在欧美媒体刊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这(  )4

1A.直接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抗战的支持B.用事实揭露了日军滥杀无辜的罪行C.表明日本侵华遭到国际社会普遍反对D.说明中国军民的抗日征途艰难而漫长解析:选B 结合题干时间可知,该照片反映的是淞沪会战中日军对上海人民犯下的罪行,故选B项;题干“引起了强烈反响”表明西方的关注,不能体现“直接促进”,排除A项;题干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能体现“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排除C项;上海南站现场照片不能说明抗日征途“漫长”,排除D项。5.某学者在研究九一八事变中所谓的“不抵抗命令”时查阅到两则重要史料(下图),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看(  )A.证明蒋介石与不抵抗命令无关B.证明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命令C.当时并不存在所谓不抵抗命令D.材料类型单一尚未形成证据链解析:选D 由材料可知两则史料来自张学良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件的口述,缺乏相关的佐证材料,不能形成证据链,故选D项。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摘编自历史教科书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摘编自《庆祝抗战最后胜利》(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解析:第(1)问,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国际国内形势加以归纳总结。第(2)问,可从军事、政治、经济等角度作答。答案:(1)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罪行:制造事变,发动侵略战争;进行血腥殖民掠夺;野蛮屠杀中国人民;开展细菌战等。B级——等级考高分练1.1938年94

2月,晋察冀边区发行了一枚《抗战军人》邮票,邮票图案是一持枪跑步前进军人,如图所示。邮票是免费发给军人贴用的,被称为中国第一套军人贴用邮票。该邮票的发行(  )A.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B.提高了共产党的地位C.说明在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是主战场D.有利于激发抗日斗志解析:选D 根据材料“晋察冀边区发行了一枚《抗战军人》邮票,邮票图案是一持枪跑步前进军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持枪奔跑的战士是抵御日军侵略的民族英雄,以邮票的形式分发给军人免费贴用,提升了战士们的自豪感,增强了军人抗日的决心和斗志,故选D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主题是《抗战军人》邮票,不能说明共产党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1938年10月抗日战争才进入相持阶段,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2.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开始发行军票以充当军费使用,并硬性规定其与中国法币的比价,强制在黄河以南的沦陷区流通,从而让军票成为沦陷区的货币。日军的这一举措意在(  )A.改善沦陷区的货币结构B.为全面侵略中国做准备C.冲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疯狂掠夺沦陷区的物资解析:选D 日本侵略者将不具备货币功能的军票充当货币使用意在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掠夺沦陷区的物资以转移战争负担,故选D项;日军意在转移战争负担,与改善货币结构无关,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已经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排除B项;日军意在转移战争负担,与冲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排除C项。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37年12月,陈毅来到舍会山(位于安徽和江西交界处),传达中共中央决议,随后国共双方经协商达成了舍会山协议。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此协议内容的展板:舍会山协议国民党当局停止向游击队进攻,撤退在根据地周围的一切驻军。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红军人员过境应通行无阻。国民党当局解除“移民并村”的封锁,恢复群众生产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红军游击队停止打土豪,停止对当局的敌对行动。全部给养可以自由买卖。结合所学,为展板内容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解析:据材料“1937年12月,陈毅来到舍会山(位于安徽和江西交界处),传达中共中央决议,随后国共双方经协商达成了舍会山协议”并结合所学得出,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1937年12月,陈毅向江南红军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方针政策。随后江南红军与国民党达成此停战协议;据材料“4

3国民党当局停止向游击队进攻,撤退在根据地周围的一切驻军。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红军人员过境应通行无阻”“释放一切政治犯”并结合所学得出,当地国共双方结束对峙,停止内战;据材料“国民党当局解除‘移民并村’的封锁,恢复群众生产自由”并结合所学得出,国民党取消对红军的经济封锁;据材料“红军游击队停止打土豪,停止对当局的敌对行动。全部给养可以自由买卖”并结合所学得出,共产党停止在农村的土地革命。最后再从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实现这一地区的国共合作、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创造了条件三个角度入手总体阐述一下该协议的影响。答案:示例: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1937年12月,陈毅向江南红军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方针政策。随后江南红军与国民党达成此停战协议。根据协议,当地国共双方结束对峙,停止内战;国民党取消对红军的经济封锁;共产党停止在农村的土地革命。此协议的签订落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实现了这一地区的国共合作,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创造了条件。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