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129699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10-25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卷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l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批:___________【考点】【答案】【解析】3、巧对对联。风摇竹影有声画,__________________。一弯流水斜阳外,_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一年芳草绿,_____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前车后辙,______________秋月月月月台上赏月夏天________________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______,风出扇,扇动风生【考点】【答案】【解析】4、巧填词语。神()妙()()()经心()精()神()放()收不解()()()()而至不()则()福如()()()()南山【考点】【答案】神机妙算漫不经心聚精会神易放难收不解其意欣然而至不进则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解析】5、填写合适内容。(12分)试卷第4页共4页 女主角以________的步子走出场,观众像______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_______。演唱时,歌词像_____似的从她的_______中,从她的___中,从她的____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观众像_______一样,整个剧场忽然变得________。【考点】【答案】【解析】6、我来加标点。A、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B、高山流水自古至今悠悠扬扬情深意长说什么此曲只应天上有说什么人间能有几回闻去城市下农村处处有乐声袅袅那便是高山流水的遗韵【考点】【答案】【解析】7、《采蜜集》中我们欣赏的的两首名曲是《》和《》。【考点】【答案】【解析】8、我来填完整。(1)柳是______的使者,杜甫的《腊日》中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历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并逐渐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习俗和________的柳文化。(2)古时候,寒食节期间,家家有门前______的风俗。到了宋代,人们不仅门前插柳,还要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儿,坐着插满______的车子、轿子,到郊外________。至今,还有人清明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墓前以示______。(3)_______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与“____”谐音,折柳相赠有“______”之意;二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_______,所以,诗文中常用“折柳”来表达_________之意。(4)戴柳之俗含有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此其一。其二是: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_。”柳是很容易扦插的树种,生机蓬勃,因此戴柳又有________之意。(5)历代诗人都喜欢以柳入诗。《诗经》中所写的“______”,早已成为人们吟咏的佳句。唐朝以后,咏柳的______,________。如:“夕阳返照桃花坞,___________”,“_________,勾引春风无限情。”等。但是,把柳树的柔美形象描绘得最真切动人的当数______的《咏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6)《春江花月试卷第4页共4页 夜》:跟着音乐_________,如沐春风,如临_____,如卧_______的花间,如披_______的锦绣……【考点】【答案】【解析】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9、请选择两个词语分别写一句话。【考点】【答案】【解析】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习惯卡罗尔决定,她应该为她的邻居史密斯夫人做点儿什么事情,以表示友好。于是,她精心烘烤了一个馅饼来到了邻居家门前。当史密斯夫人打l接下来的一周,卡罗尔一如既往地为史密斯夫人送来了馅饼,这次,她的邻居说道:“你可以试着多放点儿糖,不要烤那么长时间,最近这两次的馅饼都有点儿硬,下次我希望你用樱桃馅,别老是用苹果酱。”这一周,卡罗尔非常繁忙,没顾上为她的邻居烤馅饼,当卡罗尔外出去商店的时候,正好路过史密斯夫人的家,史密斯夫人透过玻璃窗看到卡罗尔手里空空如也,于是,她从窗户里伸出脑袋,愤然叫道:“我的馅饼呢?”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我们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会习惯了,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抱怨,这个过程尽管不是十分漫长,但我们还是常常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1)认真阅读短文,找出与题目“习惯”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短文中的“习惯”是什么意思?下面有两种解释,请选择符合文意的解释,画“√”。①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②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3)请各抒己见,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卡罗尔”和“史密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画出描写史密斯夫人态度的句子,用词总结她态度的变化过程。()——()——()——()【考点】【答案】(2)①(3)卡罗尔:是个热心肠、助人为乐的人;史密斯夫人:是个尖酸、贪得无厌的人。(4)欣喜万分——平淡如常——提出建议——抱怨不已【解析】11、课文传真。(22分)茶手短衣紧袄,()把拣好的鲜叶芽倒进滚烫的大锅,叉开五指,在嫩叶中不住地()。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嫩叶如同(),煞是好看。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条索(),蜷曲()。这时一边(),一边(),待到茶叶()之时,满屋子已()。此时的茶叶(),(),(),(),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1)按原文填空。(2)这段文字形象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了。(3)用“____”画出描写茶手一系列动作的词语。(4)阅读文字,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跃然纸上,就请为这幅“画”起一个雅致动听的名字______。【考点】【答案】【解析】五、判断题(共2题,共10分)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书写有错误吗?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字或音改正在括号中。(15分)试卷第4页共4页 【考点】【答案】【解析】13、火眼金睛。(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西晋的陶渊明,特意在堂前栽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2)北宋的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堂种植柳树,人称“欧公柳”()(3)折柳赠别习俗始于我国的唐朝。()(4)咏柳诗歌中最为出色的是孟浩然的《咏柳》。()(5)柳泉居士是指明末清初的蒲松龄。()l14、看拼音,写汉字。(5分)【考点】【答案】【解析】试卷第4页共4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