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066950
大小:48.8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09-20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分层练15 文言文阅读(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专题15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B.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C.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D.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五万人具食”与“上食埃土”(《劝学》)两句中的“食”字含义不同。B.“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何”字含义不同。C.“未尝特将也”与“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两句中的“尝”字含义不同。D.“自择齐三万户”与“择师而教之”(《师说》)两句中的“择”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A.张良少年时代就显出了不同一般的胆略,因为自己家族世代相韩,他就用尽家财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报仇。B.张良在峣山下的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献计刘邦,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一举拿下咸阳,取得大胜。C.张良在败峣下军,消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等方面运筹帷幄,为汉王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D.高帝对张良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但还是被封为留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②,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臧否:好坏,善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C.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2.请选出下面句子中与“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中的“故”用法相同的一项()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故虽有名马C.帝问其故D.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濂)成年以后,因为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所以要赶到数百里以外请教。B.(宋濂)在外求学的过程中,先达从未尝降辞色,有时叱责,有时又高兴,说明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C.朱元璋询问宋濂是否饮酒,宋濂如实回答这些事,体现了宋濂为人的一面,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朱元璋的驭人手段。D.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朱元璋很愤怒,宋濂认为主事茹太素只是对陛下尽忠,朱元璋听从了他的意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5.读完两篇选段,你认为宋濂身上有哪些品质可供你学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C.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进士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榜眼、状元、探花,称“进士出身”。D.社稷,“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选自《苏东坡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既而弥月不雨弥:满B.以属客而告之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C.而盗贼滋炽炽:猖獗D.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虽:虽然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此事,作者写这篇文章也有此意。B.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北面下了麦雨,因此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C.旱三月后,甘霖连降三日,旱情顿时解除,寥寥几笔勾抹,一幅万民欢乐图便展现出来。D.亭子以“喜雨亭”为名,又歌颂此事,就是为了表达上天对百姓的厚爱。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4.本文是怎样围绕“喜”字来展开行文思路的。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帝悟。一日,召普从容论天下之事,因喟然叹息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普对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顷之,帝因晚朝,与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朕非卿等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朕终夕未敢安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帝曰:“是不难知,此位谁不欲为!”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复有异心!”帝曰:“卿等固不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帝曰:“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乞罢典兵,帝从之。久之,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谕意,即前奏曰:“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帝从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B.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C.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D.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晚朝,古代朝会之一,与早朝相对,指皇帝晚上登朝与群臣处理政事。B.节度使,古代军事长官,原只设在边境,后内地遍设,造成割据局面。C.麾下,文中指部下,与“八百里分麾下炙”句中的“麾下”意思相同。D.丘园,古代指隐居的地方,也指家园。文中指后者,与“桑梓”意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守信等和太祖是旧交,但太祖经赵普提醒后,担心他们的属下可能重演“黄袍加身”的历史。B.赵普向太祖进言,想要天下太平,就需要逐渐削夺节度使的权力,防止他们权力大而拥兵自重。C.太祖因天下纷争,生民涂炭,于是在后苑设宴款待石守信、王彦超等人,趁机收回他们的兵权。D.王彦超等人长时间掌管重镇,从太祖的话语中,意识到太祖对他们存有顾虑,便提出辞去官职。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宋太祖为石守信等指出了怎样的“可生之途”?请简要概括。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羔,贞元初及进士第,有至性。以工部尚书致仕。子中立,字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真源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①,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得召见禁中,尚真源长公主。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下③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初,度支度六宫飨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④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⑤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待。京兆尹缺宣宋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兗、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其天资所长云。(节选自《新唐书》)【注】①阀阅:世家。②具驺唱珂卫:马匹装饰华丽在前面开道。③毂下:指京城。④子线:利息。⑤黄门:宦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B.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C.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D.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荫是指因上辈有大功或有高位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优待。B.转指转任,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千岩万转路不定”的“转”相同。C.济意思是成功,与《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不同。D.赠指追赠,文中指杜中立去世后,朝廷赐予其工部尚书的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中立执法严明。有京城恶少在路上要杂戏,马匹装饰华丽在前面开道,杜中立部署随从官吏将恶少逮捕拘留,立即用杖刑处死。B.在第二次任司农卿入朝谢恩时,面对皇帝的疑问,杜中立能直指时弊,认为司农寺尤其严重,并希望皇帝不要轻信流言蜚语。C.有官员将“六宫飨钱”用来放贷,把所得的利息送到六官,宦官发现此事后前来督责谩骂。为此,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D.杜中立在地方做官,尽职尽责。他设置“飞雪将”减轻了百姓的痛苦,也使得军粮充足;洪水泛滥,他采取有效措施使沧州免于水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2)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5.杜中立娶到真源长公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