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9.2把握适度原则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14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二、把握适度原则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
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遵循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连续性和间断性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温故知新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二、把握适度原则
2议题1:(P82探究与分享)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议题2:如何理解适度原则?议题3:(P83探究与分享)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你对学习与娱乐二者关系的把握是否适度?请为自己制订一份适度娱乐的计划。议题4:如何遵循适度原则?二、把握适度原则
3(一)适度的含义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2、坚持适度原则(二)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的必要性及含义二、把握适度原则(3)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1)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2、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要求(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4【探究与分享】提示:过犹不及强调的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坚持适度原则,事情做过了头,就和没有做一样,都是不可取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5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2)关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一)适度的含义【相关链接】:“水的三态变化”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或100℃),水就变成冰或水蒸气了。
6(1)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2)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3)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2、坚持适度原则:
7提示:(1)①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③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2)在学习生活中,就要根据现实情况而决定多少、快慢,遵循适度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遵循适度原则,如果遵循了适度原则,就能把握分寸、掌握火候、“量体裁衣”或“量力而行”,从而就很可能恰到好处,把许多事情做好。我们做监督工作尤其要遵循适度原则,如果不遵循这条原则,就会批评过火、打击过分、整治过重或软弱无能、隔靴搔痒,从而很可能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或无足轻重。我们遵循适度原则应当重点把握量和质、多和少、快和慢等之间的矛盾关系。(1)什么是质、量、度?(2)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如何把握多少、快慢的度?
8【探究与分享】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适当、适度,切忌走极端。比如,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过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又如,适当给作物施肥有助地其生长,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2)你对学习与娱乐二者关系的把握是否适度?请为自己制订一份适度娱乐的计划。提示:(1)反映了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我们要把握适度原则。(2)高中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适度娱乐,可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促进学习,但若过度娱乐,则可耽误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要把握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找到学习与娱乐的度,制订自己的适度娱乐计划。
9(二)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的含义及必要性:(1)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2)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102、遵循适度原则(1)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不犯极端化错误。【例】: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适当、适度,切忌走极端。比如,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太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又如,适当给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长,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例】:《墨子.大取》载:“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例如,遇到盗贼不得已时,可以采取灵活的应变策略,断指保命,舍财保命,取小害而免大祸。(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①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②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11(1)含义: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2)特征和表现: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相关链接】:折中主义
12【例】:1949年,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势力仅仅龟缩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国民党当局打着和谈的名义,妄图积蓄力量,伺机反扑。为了彻底推翻蒋家王朝,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毛泽东在他的诗中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3)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①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遵循适度原则需要“得中”,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但又不能限于“得中”,当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就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发生质变。
13课堂小结:把握适度原则掌握适度原则适度的含义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坚持适度原则适度原则的必要性及含义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