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十八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训练(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十八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021·台州模拟)“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A.是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的产物B.国王或皇帝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C.封臣的主要义务是向封君进贡财物D.封君封臣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解析】选D。由“效忠我的主人”“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可知,这指的是封臣绝对效忠自己的封君,是因为“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可见二者之间是有以契约关系而具备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故选D。2.(2021·杭州模拟)“以土地分封为基础,权力跟着土地走,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特点。这一特点导致西欧封建社会( )A.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B.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C.工商业经济比较发达D.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解析】选B。西欧封建社会以土地分封为基础,权力取决于土地,所以容易导致在政治上出现多个不同权力中心的分裂割据现象,故选B;土地分封制度下,
1王权不是加强,而是会因为分裂割据而削弱,排除A;土地分封是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所以相对而言首先会导致农耕经济发达,工商业经济相对不发达,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西欧的土地分封导致的分裂割据,没有体现与教会相关的信息,排除D。3.在封建社会,不同文明区往往都以庄园为基本的社会单元。下图是中世纪某一地区庄园基本功能分区示意图。该图所示庄园最有可能位于( )A.西欧B.东非C.中国D.日本【解析】选A。由图中信息“封建主城堡”“教堂”“农奴住宅”“壕沟”“磨坊”等信息可知,这是中世纪西欧的庄园,故A正确;东非、中国、日本等都不符合图片信息,故B、C、D错误。4.(2021·金华十校模拟)论及中古时期的欧洲,有学者认为:“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下列史实中能够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①城市取得自治②大学开始兴办③封建王权加强④神权逐步衰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A。城市取得自治使欧洲出现一个新的等级——市民阶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故①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
2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气象,促进了大学的兴起,故②正确;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故③正确;中古时期的欧洲神权并没有衰落,故④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5.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封君封臣制度是基本特征之一B.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C.基督教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D.城市在王权的支持下实现了完全自治【解析】选D。11世纪,随着城市的产生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人的兴起,法国王权与城市商人形成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势力。城市商人以金钱和武力支持国王,国王给以城市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D符合题意;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庄园制度,故A、B不符题意;据所学可知,在西欧的封建社会基督教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是最大的封建主,C不符题意。6.1213年,约翰王向教皇臣服,使英格兰王国成为领自教廷的封土,教皇在亨利三世幼年时期行使了封建监护权。亨利三世认可并履行对教廷的封臣义务,并借此扩展王权。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古王权与罗马教廷关系B.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发展C.中世纪基督教会势力扩张D.王权与教权间分庭抗礼
3【解析】选A。结合材料中“约翰王向教皇臣服”“亨利三世认可并履行对教廷的封臣义务,并借此扩展王权”等信息可知,英国国王借助教皇势力扩张自己的权力,呈现了王权与罗马教廷的关系,故选A;B与材料无关,排除B;材料讲的是二者关系,而不是基督教会势力的扩张,排除C;D错在分庭抗礼。7.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B.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C.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D.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帝国是前336年—前323年;罗马帝国世界是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指的是东罗马帝国,时间是395—1453年。由此可知,按兴起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故C正确,排除A、B、D。8.《查士丁尼法典》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法律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4【解析】选A。从材料中的“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等信息可以看出,这句话探讨的是治理国家的手段,而法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故答案为A;B中的“唯一”说法绝对,排除;C中的“消除”说法绝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治理的实际效果,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排除D。9.(2021·嘉兴模拟)《查士丁尼法典》包括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新法典》是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而成。以上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解析】选B。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和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都属于皇帝颁布的法令,说明法律本质上代表了统治者的意志,故选B。10.伊凡四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下列对其政治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B.使基辅罗斯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C.打击贵族以强化中央集权D.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解析】选C。伊凡四世加冕后,改组中央机构,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故选C。
511.“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材料主要是( )A.探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B.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C.赞美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D.惋惜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解析】选B。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故B正确。12.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世界各区域文明( )A.具有多元面貌B.完全没有联系C.不存在阶级斗争D.宗教信仰相同【解析】选A。中古时期在世界各地区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或国家,像“德里苏丹国、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说明世界各区域文明具有多元面貌,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613.欧洲在近代成为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然而,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材料二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8分)答案:(1)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封主和封臣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不能越级管理;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2)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14.(2021·绍兴模拟)中世纪的欧洲孕育着近代的曙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7——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5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阐释。(5分)【解析】第(1)题,根据“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得出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根据“农奴制度”得出经济上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根据“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得出思想文化上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第(2)题第一问,根据“中世纪……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得出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第二问,根据“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结合所学得出城市自治权的萌发、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创造了新的文化”得出大学的发展;根据“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得出市民阶级壮大;根据“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得出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根据所学,还可从专制王权的强大分析总结。
8答案:(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2)观点: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阐释:城市:城市自治权的萌发、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大学的发展;社会结构:市民阶级壮大;政治势力:专制王权的强大;时代: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