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十九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时训练(学生版)

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十九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时训练(学生版)

ID:82418512

大小:327.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09-27

上传者:155****1689
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十九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时训练(学生版)_第1页
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十九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时训练(学生版)_第2页
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十九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时训练(学生版)_第3页
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十九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时训练(学生版)_第4页
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十九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时训练(学生版)_第5页
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十九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时训练(学生版)_第6页
资源描述:

《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十九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时训练(学生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十九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021·杭州模拟)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2.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3.(2021·台州模拟)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属于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②都信仰伊斯兰教③政治制度中都体现政教合一特点④都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2021·绍兴模拟)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以下关于三大教的知识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A.佛教——产生于印度B.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C.基督教——奥斯曼帝国国教D.基督教——向信徒征收什一税5.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26.(2021·金华十校模拟)电影《征服1453》讲诉了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帝国的故事。东罗马帝国的终结者是(  )A.奥斯曼帝国B.阿拉伯帝国C.德里苏丹国D.笈多帝国7.(2021·杭州模拟)下面是13世纪朝鲜出现的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老乞大)片段。这说明当时(  )你是高丽人,学他汉儿文书怎么?你这般学汉儿文书时,是你自心里学来,还是你的爷娘教你学来?是我爷娘教我学来。A.汉文化受到朝鲜青年的抵制B.汉文化传播在朝鲜有群众基础C.新罗王朝大力发展汉语教育D.汉语成为朝鲜民间的通用语言8.《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C.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D.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39.下图是一件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瓷器,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件文物可以用于研究(  )A.古代东非的手工业B.古代东非的对外贸易C.古代非洲的沙漠商队D.古代马里的对外贸易10.(2021·台州模拟)该城市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万—30万。它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渠上架设多座桥梁。该城市体现的是(  )A.摩加迪沙B.玛雅文明C.印加文明D.阿兹特克文明11.玛雅人的交换也颇为发达,每个村落和城市都有广场,作为交易的中心,以可可豆作为交换的媒介。玛雅人(  )A.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人B.主要从事商业生产C.以可可豆作为货币D.生活在美洲的商业中心12.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明造成的后果是(  )

4A.经济衰退B.文化浩劫C.国家分裂D.民族灭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5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的变化。(5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5材料一 大约在13世纪初期,一个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宏伟石制建筑群出现在今津巴布韦的马斯文戈附近。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它是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庞大王国的都城。15世纪末期是其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石制建筑群的周围。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他们组织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1)根据材料一,概括13-15世纪大津巴布韦的社会发展状况。(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由。(8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