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三十三 法律与教化 课时训练(学生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三十三 法律与教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荀子在《性恶篇》中提出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他的学生韩非由此提出“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并要求“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由此可推断出( )A.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B.“性恶论”为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C.儒家思想中蕴含了强权专制的内容D.荀子才是真正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2.汉代法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即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除死罪听上请减免外,不负刑事责任。汉代还多次减轻刑罚,基本上废除劓刑、刖刑,使得犯罪者除了死刑外基本可以自全其身,尊重和保障了犯罪者的人身人格,这些做法体现了汉代( )A.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B.儒道思想出现融合趋势C.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D.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3.《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涉及重大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 )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B.体现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
1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4.(2021·丽水模拟)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5.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 )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6.罗马法被称为“世界共同的法律”,是世界性的模范法,后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是按照罗马私法的模式建立的自己的法律制度,从而构成了所谓的“罗马法系”或“大陆法系”。这反映了罗马法( )A.是近代民权理论的起源B.为近代国家的法律制定所借鉴C.具有世界性法律的特点D.与欧洲大陆法系互为表里
27.14世纪,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古时期城市法的结合。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法学已经摆脱神学束缚B.构建新时代的法律体系C.罗马法与教会法相融合D.人文主义淡化宗教信仰8.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A.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B.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C.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9.《法国民法典》基于古典自然法学理论,在内容上以罗马私法为基础,恪守查士丁尼时期《法学阶梯》的结构,以合理的编排顺序,概括明确和规范的用语,使法典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这主要体现了《法国民法典》( )A.强调内容的继承性B.重视语言的规范性C.注重文风的实用性D.重视结构的严谨性
310.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 )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11.(2021·衢州模拟)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下列有关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2018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D.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2.(2021·金华模拟)时代精神是指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面临着物质匮乏、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这样的时代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下列项中,符合这一时代内涵的精神是( )A.挽救危机、救亡图存B.艰苦奋斗、发愤图强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引领时代、开拓进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4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它集中体现了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唐朝开国三十多年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德,这里主要是指君主要以“宽仁治天下”;礼,主要是指以封建纲常对臣民进行教化。——摘编自张思远《浅谈唐朝法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 “宋法制因唐敕、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因有编敕,一司一路一州一县又别有敕”宋人毕仲游对此评价说:“建隆编敕不过数百条,而天圣编敕,则倍于建隆;庆历编敕又倍于天圣:嘉祐编敕,复倍庆历,至于熙宁、元丰之敕,乃益增于嘉祐几千条,而引用此例以相附著者,至不可胜计。”宋仁宗天圣年间,开始设置详定编敕所,简称敕局,掌将历年所颁敕令统一整理,删编成册,使之成为正式法令。——摘编自李敏昌《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风貌。(5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材料一 从15世纪中期起,德意志通过引进正式的书面诉讼程序以及法律援引机制,以取代旧的、非正式的口头习惯诉讼程序。……以罗马法为基础的私法为普通法的主要构成,1900年1月德国民法典以7章612条的篇幅把债权关系加以肯定。人们称德国对罗马法的继承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性的“移植”。
5材料二 若是每个人把他的权利全部交付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就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体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最自由的国家是其法律建筑在理智之上,这样国家中的每一分子才能自由。——[荷兰]斯宾诺莎著《神学政治论》材料三 (关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它的富于尊严的部分是非常复杂且有点堂皇的,是非常古老且颇受尊重的;而它富于效率的部分是绝对简单且颇为现代的,至少在盛大场合和关键时候是如此的……——白芝浩《英国宪法》(1)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对近代德意志法律体系形成的影响。(5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宾诺莎思想的主要内容。(5分)(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这种既“富于尊严”又“富于效率”的制度?并简析英国确立这一制度的历史必然性。(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