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ID:82354245

大小:5.55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3-09-28

上传者:155****1689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6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7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8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9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0页
资源描述: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6张PPT)-- 学年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Contents录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亚洲)的多元面貌。

1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日本朝鲜时空观念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美)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2阿拉伯半岛欧洲亚洲非洲赤道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波斯湾北回归线海自然条件:炎热干旱、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阿拉伯半岛

3后唐TEXT后周后梁阿拉伯国家,又称阿拉伯世界,是指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也有着相似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共包含22个国家,总面积131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0645万(2016年)。阿拉伯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巴林、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国、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突尼斯、阿联酋、也门、叙利亚等。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与现在的阿拉伯世界有所不同,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

4一、阿拉伯帝国1.创建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的言论后来被汇集为《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5麦加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麦地那耶路撒冷

62.阿拉伯帝国建立: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一、阿拉伯帝国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73.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掌管令状与文告负责收支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宰相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财政部负责收支。一、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宰相枢密院财政部“哈里发”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代理者”、“继任人”。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先后推选出四位继承人,称之为“哈里发”。进入帝国阶段后,哈里发转为世袭制。处于政权顶端的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84.阿拉伯帝国的经济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一、阿拉伯帝国纵横七海的阿拉伯三角帆船阿拉伯人的商业范围

95.阿拉伯帝国的文化一、阿拉伯帝国830年,哈里发麦蒙创建智慧宫,拉开了“百年翻译运动”的序幕。他在位时期,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部;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约30部;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1)吸收融合: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一千零一夜》)

10(2)交流和传播: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代数学。

11阿拉伯文化医学医学家:拉齐斯──《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伊本·西那──《医典》──“医学之王”《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阿拉伯医学解剖图感知文化魅力

12中国印度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数字、食糖等欧洲传播传播阿拉伯文化吸收与融合阿拉伯人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3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思考探究: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②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③统治者重视知识、人才④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⑤广泛吸收、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

14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文化:政教合一,君主专制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吸收融合、交流传播归纳总结:

15二、奥斯曼帝国1、帝国兴衰13世纪1453年16世纪19世纪14世纪衰落:从三洲霸主到“西亚病夫”在两河流域发展起来灭亡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162、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统治苏丹苏丹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层封建主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农民被统治阶级:承担各种苛捐杂税政教合一的政权阶级关系

17材料二15世纪中叶奥斯曼王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小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周世良、吴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材料一奥斯曼帝国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出口山羊毛、皮革制品和兽皮,还有地毯。拉丁商人经常从小亚细亚南部的安塔利亚和西部的巴拉特(Balat)购买奥斯曼帝国生产的地毯,以销往欧洲。铅被出口到西方和埃及;铜也被卖给热那亚人。---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奥斯曼帝国有东西方贸易中的作用?1、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2、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征收重税,一定程度阻碍了东西方贸易,也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3、奥斯曼帝国的经济:

18国家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范围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6世纪后期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宗教创立伊斯兰教信奉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哈里发苏丹(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世界贸易推动了东西方之间陆上和海上贸易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19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建立宗教政治统治中央地方三、南亚: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中古时期的印度4世纪13世纪(突厥人)印度教伊斯兰教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大部分地区保留藩王,政令不够统一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国王并被神化为“最高的神”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201、日本四、东亚:日本和朝鲜(1)兴起:秦汉时期,中国移民迁入,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奴隶社会、“大和国”)646年开始,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遣唐使船遣唐使印(2)大化改新:

21背景:国内: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内容:(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2)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开始标志: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影响:

22镰仓幕府(1185-1333年)室町幕府(1336-1573年)德川幕府(1603-1867年)幕府统治: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日本的幕府时代

23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身分制:天皇(傀儡)将军(实际统治者)大名(藩主)武士农工商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知识延伸

242、朝鲜(1)4世纪,中国东北民族政权高句丽迁都平壤。(2)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李成桂(4)14世纪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5)16世纪日本侵略朝鲜,中国明朝派军队援朝抗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3)10世纪,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统治特点:仿效唐制实行封建君主的集权制度。政治上: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引入科举制。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上:传播儒家经典等。四、东亚:日本和朝鲜

25课堂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