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

ID:82407837

大小:53.5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09-27

上传者:152****3933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资源描述: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帝国鼎盛时期,国际大都会巴格达舟车辐袋,市场上汇聚了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北欧的毛皮等,它们除部分在当地消费外,大多再由商人转销世界各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巴格达发展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B.古巴比伦王国的海外贸易繁荣C.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D.拜占庭帝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2.下列关于奥斯曼帝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3世纪,信奉基督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B.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C.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D.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3.16世纪末,日本侵朝失败后,其继任统治者虽有“朝鲜入贡,琉球称臣、安南、交趾、占城、暹罗、吕宋、西洋、柬埔寨等蛮夷之君长酋帅,各无不上书输贡”的愿望,但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崇“和”的明清两朝和朝鲜也不愿再发生战争。这说明当时中朝反击日本侵略(     )A.改变了东亚地区的传统格局B.使东亚格局获得较长期的稳定C.阻止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D.开创了东亚与中国的朝贡贸易4.中世纪的巴格达是一个著名的科学文化中心。波斯人、希腊人、犹太人、叙利亚人和阿拉伯人在这里相遇,他们中的许多人热心文化交流,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文本的文献书籍进行整理,翻译成阿拉伯文。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B.巴格达经济文化发达C.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阿拉伯文明领先世界5.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据此判断,在种姓制度下A.阻碍社会经济发展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阶级矛盾相对缓和D.社会生活有序和谐6.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恒河流域,这里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笈多帝国兴起于印度河流域试卷第5页,共5页

1B.笈多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C.德里苏丹国由突厥人建立D.德里苏丹国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7.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将全国土地宣布为“公地(天皇的土地)”,自由民为国家“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这一举指A.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D.削弱了幕府割据势力8.有学者研究指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取舍标准主要是依据伊斯兰意识对外来文化筛选和加工的,适合帝国统治和宗教发展的会予以保留,而那些非伊斯兰文化的会被排斥。该学者认为阿拉伯文化A.具有较强的创新性B.展现了充分的糅合性C.充满了专制的特性D.兼具保守性和开放性9.从12世纪末,日本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这一时期之后,日本的政治体制集中表现为A.共和体制B.中央集权体制C.幕府政治D.立宪体制10.古代日本“幕府”一词指将领的军帐。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政治开始于A.7世纪中期B.13世纪初期C.8世纪中期D.12世纪末期11.他出生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古莱西部落,创立了一种宗教,把古莱西部落神安拉提高到全民族唯一真神的地位,622年率信徒出走麦地那,以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为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是A.穆罕默德B.苏格拉底C.释迦牟尼D.源赖朝12.1453年奥斯曼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苏丹成为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合法继承人,他自称是“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既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和国内所有事务的领导者,也是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有权制定沙里亚法(伊斯兰教法)未提到的相关事务的法律。据此可知,奥斯曼帝国A.建立了封君封臣的体制B.注重对人的思想控制C.赋予了人民无限的权利D.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13.奥斯曼帝国法官依据伊斯兰教法审判、裁决民事和刑事案件以及商业和信贷方面的纠纷,也负责地方上税收的分配和征调、物价以及公共工程等。这说明奥斯曼帝国A.法律意识观念较为浓厚B.法官是地方最高统治者C.宗教、司法和行政融合D.地方的行政长官无实权试卷第5页,共5页

214.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把“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确定为小组研究的课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本课题研究对象的是(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B.《汉谟拉比法典》C.西周分封制D.麦加大清真寺15.某高中班级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探讨内容的提要,根据文字信息判断他们正在讨论的是A.古罗马帝国的兴衰B.阿拉伯人的扩张C.奥斯曼帝国的发展D.笈多帝国的崛起16.16世纪,奥斯曼帝国采取吸引、鼓励外国商人,保护本国商人利益的政策,对本国的工商业进行良好的管理,组织穆斯林手工业,注重城市发展和对贸易路线的保护。从材料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A.注重保护工商业发展B.工商业发展比较落后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17.我国东晋高僧法显不远万里经丝绸之路,赴天竺求取佛经典籍。他在归国后撰写的《佛国记》(即《法显传》)中,称赞此时期的印度统治者施仁政,“人民殷乐”。法显称赞的统治者应该是A.阿拉伯帝国B.笈多帝国C.奥斯曼帝国D.高丽王朝18.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他所著的《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但他确实是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下列有关穆罕默德的史实不能论证迈克尔•哈特的理由的是A.创立伊斯兰教B.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C.在麦加城传教D.建立起统一的阿拉伯帝国19.德川幕府时代,幕府将军从未觊觎天皇至高无上的神权,并宣布效忠于天皇。将军与大名(一方武士的领主)是主从关系,但各大名只要尽到一定的封建义务,在他自己的领地内是完全不受干涉的统治者。由此可知德川幕府时代①天皇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   ②大名直接隶属于幕府将军试卷第5页,共5页

3③地方具有一定的割据条件   ④政治上推行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据《高丽史》记载;“光宗九年(958年)五月,双冀献议,始设科举。试以诗、赋、颂及时务策,取进士。兼取明经、医、卜等业。”这一记载表明,当时高丽A.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B.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C.推行“以儒治国”的政策D.积极发展科技文化事业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据《善于模仿的民族——日本》材料二   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之比较项目日本大化改新中国隋唐经济土地班田收授法均田制赋税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政治中央设二官八省三省六部制地方设立国、郡、里郡县制——据《世界古代史资料选编》材料三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吸收中国大陆先进技艺的主要方式。(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之间的关联及由此体现的日本民族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拜占庭帝国对待文化的态度。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试卷第5页,共5页

4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水平。因此,历代都比较注重对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三、论述题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这说明,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今日世界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请你摘取材料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合理,做到有理有据。试卷第5页,共5页

5参考答案:1.A2.A3.B4.C5.A6.C7.B8.D9.C10.D11.A12.D13.C14.D15.C16.A17.B18.D19.A20.B21.(1)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等来中国学习。(2)关联:日本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模仿,但不是盲目照搬。特点: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和模仿。(3)注重保存而不是创新传统文化,排斥学习外来先进文化。22.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答案第2页,共2页

623.示例:主题: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论证:随着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公元前4世纪,佛教开始向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地传播,深刻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生活文化各个方面。朝鲜、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交往频繁。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朝鲜、日本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总之,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答案第2页,共2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