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无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无答案)

ID:82317405

大小:188.9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11-13

上传者:138****4567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无答案)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无答案)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无答案)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无答案)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无答案)_第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无答案)_第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无答案)_第7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卷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10年以下阁臣数(人)3037422512154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2.(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1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3.明初,“浦江郑氏九世同居,明太祖常称之。马皇后从旁基之曰:以此众叛,何事不成?上惧然,因招其家长至,将以事诛之。”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后宫干政影响政治稳定                        B.中央政府打压民间势力C.宗族势力经常聚众叛乱                        D.明初中央集权面临挑战4.表秦汉隋唐宋辽金元明代清前期粮食总量417.6亿斤626.4亿斤82亿斤1392亿斤2088亿斤人均占有量985.75斤988.7斤1457.87斤1192.94斤780斤上表为中国古代粮食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A.农业经济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B.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态度摇摆不定C.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D.明清时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5.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大臣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进言的制度,皇帝亲自批阅密折,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该制度旨在(  )A.加强皇帝的专制独裁                            B.打破因循守旧的风气C.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D.有利于处理紧急军务6.与朱熹、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不同的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认为:格物致知无非就是说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身体是根本,而家国天下是枝节,并开始大谈“百姓日用就是道”。这一思想(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蕴含近代民主启蒙思想C.凸显“家国一体”观念                        D.顺应工商市民利益要求7.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更为频繁,表1是有关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的材料。由此可知,当时(  )

2类型具体作法活卖卖方在契约上写明“卖活契",保留土地所有权,数年后可买回。找贴卖方有权要求买主在地价上升后进行经济补偿,在反复几次后,原主人才会完全丧失土地。绝卖卖方一开始就通过立下“绝卖契”等方式出卖土地,不允许赎回、找价。表1A.租佃关系与契约关系盛行                    B.土地高度集中现象严重C.土地所有权变更灵活多样                    D.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提高8.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        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9.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  )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                B.放松了政府对士人的人身控制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D.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10.王夫之认为:“未有马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311.明清时期,朝廷面对传染病流行会减免税粮赋役、发帑赈济以减缓灾情;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也不避疫气施医送药,践行“不为将相,便为良医”的美德;不少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更是主动出资出力,救民济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救灾防灾成为社会共识                        B.疫情有助于消解阶级对立C.儒家思想影响国民行为                        D.明清的防疫体系趋于完善12.商书兴于晚明,是一种专门性商业用书。明清一些商书写到:“大船至上海,由柳湖东去黄埔,为外河,有潮、盗之防”,“近来江浙等省通用洋钿(即洋钱),有光毛真假之分……凡收洋钱,务请内教人仔细看,切勿大意,只有吃亏”,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长途贩运发展成熟                                B.海禁政策逐步放宽C.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D.偷盗假冒之风盛行13.明朝中后期,官场形成一条惯例,不是庶吉士(官职,由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担任)不可入内阁。翰林院庶吉士成为进入内阁的敲门砖,因此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实属正常。这一规定(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B.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C.导致了经世之才的缺乏                        D.造成了政治局面的动荡14.自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起,在台湾岛、四川多山地区、广西农村、湖南贵州交界、闽粤山区等地,频繁发生当地土著居民和流入迁徙民众(客民)的乡村宗族械斗,有些械斗甚至发展成反抗官府的大规模起义。这反映了当时(  )A.人口增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B.中央集权强化激化官民矛盾C.土地兼并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D.经济重心南移诱发资源争夺15.土司是中央政权承认的少数民族世袭首领。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对当地进行管理,同时添设军事机构,后来清廷批准了这些建议。这一做法有利于(  )A.完善中央官制    B.实现民族自治     C.消弭军事冲突    D.维护国家统一16.从《明史》所载田赋征收的品目来看,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这一现象(  )A.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4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特点                        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变化17.图1、图2选自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画作反映了(  )图1                图2A.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                B.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                D.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18.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这可以说明当时(  )A.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B.政治清明,社会安定C.工商业市镇日益增多                            D.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19.《西洋药书》是康熙帝任命的御前侍讲法国传教士白晋等编著,书中介绍了金鸡纳霜(治疗疟疾药物)等40余种西药,论述了30多种病状及医疗护理药方和临床使用方法。1765年,药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成书,其中收入了金鸡纳霜等药物。由此表明《西洋药书》(  )A.奠定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                B.丰富了我国传统医药学内容C.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的成就                D.推动了西医在中国广泛传播20.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5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21.(24分)(2020·北京石景山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41)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8分)材料二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宋史文苑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对北宋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材料三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前)密勿谟画(认真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共同商讨处理)。——涂山辑《明政统宗》(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成祖设置内阁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内阁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简要分析这一举措对以后政治制度产生的深远影响。(8分)22.(16分)(2020·辽宁丹东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6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汉代和清代的边疆政策。(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和清代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6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