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

ID:81924144

大小:99.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06-13

上传者:U-1390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_第1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_第2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_第3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_第4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_第5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_第6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_第7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_第8页
资源描述: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31一、选择题.24Cr原子处于基态时,价电子排布可用电子排布图表示成,而不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两种排布方式都符合能量最低原理B.这两种排布方式都符合泡利原理C.这两种排布方式都符合洪特规则D.这个实例说明洪特规则有时候和能量最低原理是矛盾的答案:B [洪特规则实际上是能量最低原理的一个特例,电子排布满足洪特规则,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遵循能量最低原理,通过分析光谱实验的结果,洪特进一步指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s2、p6和d10)、半充满(s1、p3和d5)和全空(s0、p0和d0)状态时,体系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2010·重庆理综)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实验设计和化学常见仪器的识别能力,旨在通过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和装置的正确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装,B错;HCl在NaOH溶液中极易溶解,容易造成溶液倒吸,漏斗不应该没入溶液中,C错;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温度计应该插入反应液中,D错。答案:A.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CH4、H2——易燃液体C.白磷——易燃固体D.KMnO4、H2O2——氧化剂第8页,共8页

1解析:了解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及存贮方法是正确做好本题的前提。CH4、H2为易燃气体。答案:B.要除去CO2气体中所含的少量HCl气体,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通过A.NaHCO3溶液B.Na2CO3溶液C.饱和石灰水D.氨水解析:提纯物质要注意三条: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实验操作要简便、易行。Na2CO3、石灰水、氨水都能与CO2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Ca(OH)2+CO2====CaCO3↓+H2O2NH3·H2O+CO2====(NH4)2CO3+H2O只有NaHCO3不与CO2反应,但能与HCl反应,转变为CO2。所以应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答案:A.下列各项中,前面的能级先填入电子的是①3d和4s ②4p和5s ③5s和4d ④5p和4d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2011年陕西交大附中模拟)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箐”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分子直径比Na+小B.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解析:钴酞箐的直径显然比一个简单离子(Na+)的大,也在胶体粒子(10-9~10-7m)范围内,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答案:C.氢化钙可以作为生氢剂(其中CaH2中氢元素为-1价),反应方程式如下:CaH2+2H2O=Ca(OH)2+2H2↑,其中水的作用是A.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B.(2011年湖北天门高三第一次模拟)在pH=1的某溶液中,可能存在NO.I-、Fe3+中的一种或两种,向该溶液中滴入溴水,单质Br2被还原,由此推断该溶液里,上述三种离子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A.NO.Fe3+B.只有I-C.I-、Fe3+D.只有NO解析:选B。pH=1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NO.Fe3+在强酸性环境中都是强氧化剂,滴入溴水,单质Br2被还原,说明一定存在还原剂;故一定存在的离子为I-,不存在NO和Fe3+。.下列各组内物质的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完成的是第8页,共8页

2A.Zn→H2B.KMnO4→MnO2C.CO2→CaCO3D.Cu→Cu(OH)2答案: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______电子,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反应;还原剂________电子,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铁与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生成物中铁是_______价,铁与盐酸的反应式为________,生成物中铁是________价,这一事实证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盐酸的氧化性(填“强”“弱”)____________。答案:得到;还原;失去;氧化;2Fe+3Cl22FeCl3;+3;Fe+2HCl====FeCl2+H2↑;+2;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可以放入的化学物质是A.无水硫酸铜B.硫酸亚铁C.食盐D.生石灰解析: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可在包装袋中放入还原剂,以上四种物质,只有硫酸亚铁是常见的还原剂。答案:B.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A.Cu2+B.Fe3+C.Fe2+D.H+解析:选C。单质铁(有还原性)能跟H+、Cu2+、Fe3+(有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Fe===3Fe2+①Cu2++Fe===Fe2++Cu②2H++Fe===Fe2++H2↑③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证明铁粉过量,因而可推知H+、Cu2+、Fe3+均完全反应。溶液中基本上只有Fe2+。.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水中的溶解性:Na2CO3

3NH4NO3受热易爆炸,一般使用NH4Cl或其他非氧化性酸的铵盐。.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解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为Ca(ClO)2;氨气应用碱石灰干燥,遇浓硫酸会生成(NH4)2SO4或NH4HSO4;NO2、HCl等酸性气体可用NaOH溶液来吸收;明矾净水原理是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吸附悬浮物质,从而达到净水目的,废水呈酸性会抑制Al3+水解,呈碱性则将大量Al3+沉淀掉,所以碱性或酸性废水均不宜用Al2(SO4)3来净化,应该先中和,后用Al2(SO4)3处理。答案:C.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①品红溶液 ②KMnO4酸性溶液 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⑤淀粉碘溶液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⑤D.②③④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SO2与有色试剂作用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根据SO2具有酸性、漂白性、强还原性的性质逐项分析。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由于H2SO3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了无色物质;SO2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淀粉碘溶液褪色,是由于SO2具有还原性,能分别将KMnO4、Br2、I2还原;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由于SO2与NaOH发生反应SO2+2NaOH===Na2SO3+H2O。答案:C.下列物质中,不是大气污染物的是A.NOB.SO2C.H2OD.可吸入颗粒物答案:C.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A.稀盐酸B.新制氯水C.氯化钙稀溶液D.生理盐水解析:选B。新制的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红色花瓣褪色。.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中,错误的是A.K>Na>LiB.Mg2+>Na+>F-C.Na+>Mg2+>Al3+D.Cl->F->F答案:A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现象。在电流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这一过程要吸收能量,不会发出红色光;而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释放能量,从而产生红色光,故A项正确。].A、B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B>A,它们可形成化合物AB2,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A.原子序数:A<BB.A和B可能在同一主族C.A可能在第2周期ⅣA族D.A肯定是金属元素答案:AC.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第8页,共8页

4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答案:AD.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答案:B.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ABCD答案: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B.不同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C.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D.离子晶体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答案:BC.能说明CH4分子的5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而为正四面体结构的是①两个键之间夹角为109°28′ ②C—H键为极性共价键 ③4个C—H键的键能、键长相同 ④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D [CH4分子的空间结构由两个键之间的的夹角决定,只有为正四面体结构,C位于正四面体中心,才有键角为109°28′。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共价键的极性无关;同样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也说明了CH4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如果为平面结构,则二氯甲烷就存在两种构型:①,②;C项中因为同为C—H键,不论分子构型如何,它们的键能、键长都相等。].单质碘的熔沸点较低,其原因是:A.碘的非金属性较弱B.碘分子中键能较小C.碘晶体中碘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结合D.I-I共价键的键长较长答案:C.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A.加热氯化铵B.干冰汽化C.石油裂化D.氯化氢溶于水答案:B.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CaCl2B.KBrC.H2OD.NH4F答案:D.下列物质的稀溶液中,溶质的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的是第8页,共8页

5A.Na2HPO4B.NaHSO4C.(NH4)2SO4D.K2S答案:B.已知0.1mol/L的HCN溶液pH=4,0.1mol/L的NaCN溶液的pH=12。现将0.2mol/L的HCN溶液和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CN-)>c(OH-)>c(H+)B.c(Na+)>c(CN-)>c(H+)>c(OH-)C.c(CN-)+c(OH-)>c(Na+)+c(H+)D.c(CN-)>c(Na+)>c(H+)>c(OH-)答案:A.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六种溶液:①NaHCO3②CH3COONa③C6H5ONa④Na2CO3⑤NaHSO4⑥H3PO4按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⑥⑤②①④③B.⑥⑤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①②⑥⑤答案:D.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mL0.01mol/L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mol/L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V(NaOH)=0时,c(H+)=1×10-2mol/LB.V(NaOH)<10mL时,不可能存在c(Na+)=2c(C2O)+c(HC2O)C.V(NaOH)=10mL时,c(H+)=1×10-7mol/LD.V(NaOH)>10mL时,c(Na+)>c(C2O)>c(HC2O)解析:选D。A项中因“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说明HC2O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当V(NaOH)=0时,c(H+)应小于1×10-2mol/L;B项中当V(NaOH)<10mL时,NaHC2O4未完全反应掉,根据物料守恒c(Na+)=2c(C2O)+c(HC2O)成立;C项中当V(NaOH)=10mL时,恰好与NaHC2O4完全反应生成Na2C2O4,但Na2C2O4水解显碱性,此时c(H+)小于1×10-7mol/L;D项中当V(NaOH)>10mL时,NaOH过量,此时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Na2C2O4和NaOH,所以有c(Na+)>c(C2O)>c(HC2O)成立,故选D。.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给试管加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①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 ②滴有石蕊试液的NH4Cl溶液 ③滴有石蕊试液的硫酸 ④滴有酚酞试液的氨水 ⑤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 ⑥滴有酚酞试液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⑦滴有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 ⑧溶有SO2的品红溶液A.①④⑥B.④⑥C.③⑤⑦⑧D.②④⑥⑧解析: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为红色,加热后放出CO2,溶液变为紫色;NH4Cl溶液水解显酸性,加热促进水解,溶液颜色变深;硫酸是难挥发的酸,故加热硫酸后溶液颜色不变;氨水易挥发,加热时NH3逸出,红色变浅;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时,溶液中的c(OH-)不变,颜色不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加热时溶液碱性因析出氢氧化钙而减弱,红色变浅;加热能促进Na2CO3的水解,溶液碱性增强,颜色加深;SO2使品红褪色后,加热时能使品红恢复红色。答案:B.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a12g金刚石中含有的碳碳键的数目为2NAb1mol明矾与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c标准状况下,2.24L乙烯和丙烯等物质的量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75NA第8页,共8页

6d常温下,1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氮原子的数目为2NAe标准状况下,2.24LC6H14含原子总数大于2NAf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g将2molSO2与1molO2混合,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一定是4NAh常温下,100mL1mol•L-1AlCl3溶液中阳离子总数大于0.1NAA..acefB.acehC.acefhD.bceh答案:C.(14分)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集气瓶中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________;(3)KI晶体和HgCl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HgI2________;(4)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体积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6)完全相同的石灰石分别在0.1mol/L的盐酸和1mol/L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7)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答案](1)光照 (2)反应物的接触面积(3)在溶液中,水作溶剂,增大了接触面积(4)催化剂 (5)反应物本身的性质(6)反应物的浓度 (7)反应温度[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以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aL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工业上合成氨所用的催化剂)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L气体中的NH3体积分数是A.B.C.D.答案:C.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AlON和石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B.AlON和石英晶体类型相同C.AlON和(工业上通过电解法制备铝用的)Al2O3的化学键类型不同D.AlON和(工业上通过电解法制备铝用的)Al2O3晶体类型相同答案:D.(2012·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D.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42-、NO3-答案:A【解析】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说明溶液中含有Fe2+、NO3-、SO4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还中含有Na+。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第8页,共8页

7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的物质是Fe2O3,其质量为80g,故A项错。第8页,共8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