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9138
大小:565.8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5-01-0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试卷历史试卷(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填涂和作答时注意检查题号)(一)古代文明(26分)1.同学们在复习非洲历史时发现,埃及地区历史悠久,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政权更替频繁。请按时间顺序排列曾经统治埃及地区的政权。(填写字母)A:阿拉伯帝国B:奥斯曼帝国C:埃及新王国D:亚历山大帝国E:波斯帝国F:罗马帝国G:拜占庭帝国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CEDFGA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埃及新王国(前1553一前1085);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拜占廷帝国(395-1453年);阿拉伯帝国(公元632-1258);奥斯曼帝国(1299年一1922年),因此正确的循序是埃及新王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2.考古发掘是我们接近古代文明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古埃及的某一历史时期)的墓葬,一般是简单的,从小的椭圆形或圆形的坑到包括一个范围宽广的墓穴。其所提供的祭品很少,一般埋放在陶制容器中……更精心制作的墓是长方形的,某些较好的墓用席子或木板做衬里,并且长方形的坑结构被泥砖隔墙再细分,具有特定的用于奉献祭品的小房间。大约在这个时期末出现的所谓“分房间的墓”,为特殊的人员所使用,它们有丰富的祭品。——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材料二:埃及首席考古学家称,日前在吉萨发现的新墓群的随葬品中发现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此外,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共有大约2万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他们的生活费用由其家乡的富裕家庭承担。——摘编自《北京晚报》(2010年10月27日)(1)埃及金字塔的最重要功能是()。A.祭祀埃及神灵B.体现法老权威C.进行天文观测D.服务农业生产(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埃及墓葬的特点及其反映出的社会特征。(3)根据材料二,指出考古学家提出的关于金字塔建造者的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金字塔建造的社会条件。【答案】(1)B(2)特点:大量平民的墓穴依旧浅小简单,只有少量简陋的陪葬品;开始精心建造长方形墓穴;采用更好的建制方法;出现统治阶级的大墓和富墓。社会特征:墓葬分化现象反映了古埃及阶级分化与王权的形成,表明埃及已进入了文明时代。(3)观点: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工人(或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条件: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奴隶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法老集宗教和世俗权カ于一身,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数学、天文等科技在埃及的发展。【解析】【详解】(1)由所学可知,古代埃及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是古埃及国王(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的陵墓,是国王权力和尊严的象征,B项正确;有的金字塔也用作祭祀场所,但主要用途是作为法老的陵墓,排除A项;天文观测和服务农业生产不是金字塔的功能,排除CD项。故选B项。(2)特点:根据材料“一般是简单的,从小的椭圆形或圆形的坑到包括一个范围宽广的基穴。其所提供的祭品很少,一般埋放在陶制容器中”可知,大量平民的墓穴浅小简单,只有少量简陋的陪葬品;根据材料“更精心制作的墓是长方形的”可得出精心建造长方形墓穴;根据材料“某些较好的墓用席子或木板做衬里,并且长方形的坑结构被泥砖隔墙再细分,具有特定的用于献祭品的小房间”可得出采用更好的建制方法;根据材料“大约在这个时期末出现的所谓‘分房间的墓’,为特殊的人员所使用,它们有丰富的祭品。”可得出出现统治阶级的大墓和富墓。社会特征:结合分析所得特点及所学知识可知,涅伽达文化ll时期十分明显的墓葬分化现象反映了古埃及阶级分化与王权的形成,表明埃及已进入了文明时代。(3)观点:依据材料“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共有大约2万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可知,考古学家对于埃及金字塔建造者提出了新观点是: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工人(或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社会条件:依据材料“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 工具”并结合所学,分析社会条件时可以从统一强大的国家政权、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法老强有力的专制统治、古埃及科学和文化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论述。(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32分)3.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多元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材料二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3)根据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答案】(1)原因: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繁荣;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2)主要措施:统治者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不拘一格网罗人才;搜罗典籍,推进翻译运动。特点: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3)作用: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传播各民族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均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析】 【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可得出,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繁荣;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结合阿拉伯帝国的位置可知,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小问2详解】主要措施:根据材料“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可得出,统治者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根据材料“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可得出不拘一格网罗人才;根据材料“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可得出,搜罗典籍,推进翻译运动。特点:根据材料“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可得出,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小问3详解】作用:根据材料“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可知,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根据材料“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可得出,传播各民族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桥梁;结合所学可知,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均作出了巨大贡献。4.中华文化在几千年中不断在交流中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泰、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临大海,欲渡,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摘自《资治通鉴》第48卷材料二(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缗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南、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摘自《后汉书·西域传》材料三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材料四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唐)李隆基《赐新罗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特点。(2)结合所学,简析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的主要条件。(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说明中古时期朝鲜在哪些方面从中国“吸取营养”。【答案】(1)特点:从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通过丝绸之路以经济联系为主。(2)主要条件: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秦汉、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重点是张骞通使西域)汉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大国间交往的愿望。(3)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增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可知从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根据材料“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可知通过丝绸之路;根据材料“(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可知以经济联系为主。【小问2详解】主要条件:根据丝绸之路主要贸易的商品可知汉代手工业发达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结合丝绸之路的开辟可知秦汉、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重点是张骞通使西域);根据材料“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可知汉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根据材料“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可知大国间交往的愿望。【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方面入手分析可知,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三)中古时期的欧洲(18分)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某制度下社会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如莱茵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12世纪为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高达60座。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所展示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答案】(1)制度:封君封臣制度。特点: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以土地为纽带;严格的等级性;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层层分封。(2)内容: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权统一;反对领主统治,争取城市自治;反对领主任意课税,要求减免赋税负担。积极作用:冲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对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解析】【小问1详解】 制度:依据材料一图示信息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以土地为纽带;严格的等级性;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层层分封。【小问2详解】内容:依据材料二“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抗衡”可以得出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权统一;依据材料二“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取得了自治地位”可以得出反对领主统治,争取城市自治;依据“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可以得出反对领主任意课税,要求减免赋税负担。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二“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材料三“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并结合所学可知,冲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对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四)世界走向整体(24分)6.非洲文明发展呈现“满天星斗”的特征,请填写出左侧非洲大陆示意图中各字母附近活跃的文明或国家。(每个字母写出一个即可)A:B:C:D:【答案】A:北非的埃及B:西非的桑海C:东非的桑给巴尔D:南非的大津巴布韦【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是中古时期非洲文明的代表成就。依据课本知识可知,A:北非的埃及、B:西非的桑海、C:东非的桑给巴尔、D:南非的大津巴布韦。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看到了通往王城巨大的堤道,我们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巨大的塔楼、庙宇和建筑物都是从水上升起的,而且都是由石头所建筑,我的同伴甚至不停地问我,我们看到的一切是否是真实的,是不是一场梦境?毫不奇怪,在这里,我用这种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这里有着太多需要考虑的东西,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描述它们,因为我在这里看到的东西,是我之前从未听说,从未见到,甚至都没有梦见过的。——西班牙殖民士兵的记录材料二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劎,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生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材料三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所引起的欧洲社会财富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最终给予了君主专制政体以致命的冲击。英国比其他西欧国家更早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新兴阶级对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反抗,是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英国革命的胜利也为那些同受美洲金银冲击的西欧国家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本。——据张燕宇、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整理材料四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了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资本论》(1)材料一所描述的城市属于哪一文明?()A.玛雅文明B.阿兹特克文明C.印加文明D.马里文明(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西欧人开辟新航路动因。(3)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答案】(1)B(2)动因:传播天主教;获得领土和财富。 (3)认识:我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16世纪之前世界是相对隔绝的,文明之间联系甚少;16世纪之后,通过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政体,欧洲殖民者通过殖民扩张积累财富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阶级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政治的变革。【解析】【详解】(1)根据“通往王城巨大的堤道”、“巨大的塔楼、庙宇和建筑物都是从水上升起的”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阿兹特克文明。(2)动因:根据材料“一旦发劎,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可知传播天主教;根据材料“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可知获得领土和财富。(3)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16世纪之前世界是相对隔绝的,文明之间联系甚少;16世纪之后,通过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政体,欧洲殖民者通过殖民扩张积累财富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阶级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政治的变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