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8919
大小:17.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4
《刍议课内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刍议课内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1]。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进行小学作文写作教学,对学生发展个性、表达真性情、培养自我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小学生在写作方面普遍存在文章质量不高、缺乏真实情感、写作兴趣不足等情况,深究原因,小学生课内阅读共情力不足、课外阅读量不够,是制约其写作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注重课内外阅读。本文在明确课内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及内容为依据,从以读带教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阅读共情开展写作、帮助其分析文本提高写作技能、衔接课内外阅读拓宽认知四个方面,以举例说明的方式阐述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的具体应用。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述(一)教学目标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标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提出了相应的训练体系要求,即低年级(1~2年级)“乐于表达”,中年级(3~4年级)“自由表达”,高年级(5~6年级)“学会表达”[2]。小学作文训练,应重视情意表达训练,重视针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评价等。对小学生的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升其内在语文素养。(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阶段共分为三个学段[3]。第一学段为1~2 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能写出想说的话、想象中的事物、基础的认知及感想,学会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第二学段为3~4年级,主要教学内容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拘泥于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及想象等,学会运用简短的书信、便条等形式进行书面交际;第三学段为5~6年级,教学内容为帮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及与人交流,教授学生尝试用不同体裁的作文表达真情实感、想象、创意、塑造人物形象等。二、课内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一)能帮助学生探索认知边界,积累认知素材扩充课内外阅读是小学生扩充认知及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在学生扩充知识、积累素材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时代,极大丰富了学生对世界认知的探索。写作本身是文字的艺术,在于将认知、情感转化为作文。写作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感受文字在不同场景下的力量,继而在大量素材的积累基础上,借用纸笔抒发自我的内在感悟及体会,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写作素材、优化写作过程。随小学生课内外阅读量的增加,大脑素材库的素材类型及内容逐渐增多,认知的边界不断外扩,有助于帮助学生从书中获取有趣的故事、为人处世的道理、代代传承的美德、不同的情感表达、人文社科的知识等,自然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素材库。素材库越丰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就越多彩,进而在文字转化的过程中,能够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最终提高作文写作的质量。(二)有益于学生提升理解能力,锻炼表达逻辑 小学语文作文的审题非常重要,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一旦产生偏差,行文极易跑题。加深课内阅读的理解深度,增加课外阅读的书籍范围,了解不同作者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对优质表达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增加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积累,促使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突破阅读障碍[4]。同时,不断学习语言组织的艺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言组织的流畅度及表达的准确度,在阅读中逐步形成自我表达的逻辑,为学生在写作中生动描述真实情感、塑造形象奠定基础。(三)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写作个性随着新课改要求的逐步落实,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写作个性的培养[5]。小学语文的课内阅读包含了诗词、歌赋、记叙文、想象文、散文选段、童话、寓言等多种文学体裁,加之课外阅读对不同体裁类型诠释视角、表达风格、知识内容、情感变化等的无限丰富,能够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展开思考,有助于满足小学生在该阶段认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世界天马行空的想象。有利于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培育其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引导其逐步在写作中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同时,有利于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实现自我标新立异、彰显个性的心理成长需求,对学生的大脑发育及身心健康,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可促进教师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小学语文作文教育的写作需求为出发点,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课内教材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丰富阅读思路及阅读方法,反向促进教师补充教学内容中关于写作部分的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大有益处。对课外阅读的增加,能够引导教师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不同文章内容的阅读,进而了解其结构形式、文体等,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三、课内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一)采用以读带教的方法,积累好词好句好段 针对小学生不同学段的教学需求,对可能展开的阅读方向进行适当拓展,对相关的阅读内容进行把关,是“以读带教”理念实施的前提和重要步骤。课内阅读应用以古诗《登鹳雀楼》的相关教学为例,教师以作者的生平事迹及相关的写作背景为切入点,对具体诗句进行讲解。结合鹳雀楼、黄河等的相关文字资料、影像资料等,以情景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作者进行诗歌创作的场景,体验作者的心境,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内容及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产生更清楚、客观的认识。听过黄河流水的磅礴之音,看过黄河湍急的流水,再带领全班共同大声朗读诗歌,此时,学生很容易与写这首诗时的作者产生共情,能够对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气势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结合课内教学内容,推荐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阅读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作者的文学作品,以及当下学段的学生获奖作品、优秀作文等,结合举例说明及日常评价课堂的方式,对画龙点睛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自己摘抄、记录的好习惯,在日积月累中丰富自己写作的素材库;提升阅读质量的同时,优化素材库的质量,逐步选用更恰当的形容词增添文章的色彩、更生动的动词增加文章的灵性、更丰富的层次构建文章的主题,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实现文学积累,以阅读打开体验,以共情激发热爱,以热爱带动教学。(二)深挖课内阅读情感线,开展仿写、续写训练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文章展开深入阅读分析的过程,便是学生获取阅读技巧、与作者产生共情的过程。该阶段学生的各项思维还在延伸发展中,对写作过程的体验不足,因此,仿写是该阶段提升学生写作基础能力的主要方法。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先进行原文阅读,将原文的行文构造、文本体裁、写作手法、描写方式、情感表达、重点表述等分析透彻,进而引导学生展开仿写。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状态,通过仿写的成果反向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即培育学生阅读后理解转化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后续的作文教学进行合理规划。 教师科学有效的评价反馈是促成作文教学事半功倍的关键。教师应本着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原则,对学生的仿写文章进行细致点评,以鼓励及适当引导为主,针对学生仿写与阅读的原文相比较,具有高度契合、描写传神或表达准确、优美的部分,予以积极鼓励,促使学生在完成仿写获得一定成就感的同时,感受到文字写作的乐趣;对表达不充分的部分,予以方向性的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可提升的方向及程度。最后,教师可根据整体批改的情况,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拔高阅读的文章或书籍,进一步促进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形成读写一体化的良性循环。续写训练,是训练学生开展对文章空白的想象,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原文,充分掌握原文作者的感情走向、故事关键节点等,对原文阅读的感受也更加深刻。如在文章《凡卡》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体验感受凡卡在鞋店做学徒工的悲惨生活,在文章最后,以信为线索,“凡卡的信被退回鞋店,老板知道后是如何对待凡卡的”或“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之后是怎么做的”进行课文的续写。引导学生展开对结局的想象,结合自身对凡卡经历的理解、同情或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等,进行写作,达到较好的情感价值观教学效果。(三)辅助分析文本创新点,拔高写作技能应用课内外阅读是辅助教师完成文本分析的案例来源。教师进行个性化作文的写作教学时,应以文本创新部分为主,以案例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写作技巧应用的巧妙性。例如,在“爷爷”的主题写作中,当对爷爷的表述为“我的爷爷”和“我的老顽童爷爷”时,对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差别是十分直观的,说明写作中应用精准的形容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再如,散文诗《海燕》的教学中,“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一段,作者高尔基使用了比喻、拟人的描写手法;使用短句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句的气势;使用“高傲的”“暴风雨的”形容词,让海燕穿梭在暴风雨中的形象更加生动;使用“大笑”“号叫”等程度表达相对重的词语,为海燕的形象增添了力量感。紧凑的描述,使得海燕的形象深入人心。教师以课内外阅读的文本为例,进行创新表达、用词技巧、描写方法等分析,进而帮助学生体会写作技能的应用,辅助其学会在写作中应用适宜的技巧。(四)充分衔接课内外阅读,拓展写作认知深度 教师可积极地以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为线索,在课内阅读的相关教学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或背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技巧、内容及作者的情感。以课文思想内容为线索,有些文章的思想内容描述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有的则是通过对大自然风光的感叹表达个人心境,教师可对同类型的表达进行单向阅读扩充,向学生推荐有联系的课外阅读作品,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扩充更多知识。例如,在讲授《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以此了解更多关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故事,以深挖“三国演义”人物线索、故事发展、社会背景等认知深度,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又如,在《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推荐鲁迅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通过认知旧社会时期社会生活的缩影,了解跨时空下中国的社会风气、可能存在的问题等,引发其辩证思考,增加其思想认知的深度。教师亦可以教材为出发点,渗透阅读的方法,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过渡。如指出对相关课题的质疑、对感兴趣的文章部分反复练习、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等,以教材为依托,延伸课外阅读,强化阅读基础,推动学生能动性的长期发展。综上所述,课内外阅读是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能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文学思想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此,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当下基础教育改革的时机,充分认识到课内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并将其合理应用到小学语文作文的相关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综合指导,以充分发挥综合阅读的作用,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