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

ID:83638437

大小:736.0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_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_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_第3页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_第4页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_第5页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_第6页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_第7页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_第8页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_第9页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该菌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A.李斯特菌等原核生物的最外层都为细胞壁B.李斯特菌和硝化细菌都为异养型,且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李斯特菌和蓝细菌都含光合色素,且除拟核外质粒也含DNAD.李斯特菌和酵母菌都能进行有氧呼吸,都可在无氧环境中生存一段时间2.生物体的结构对其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的形成有关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网架结构,与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大肠杆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D.核仁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3.农事谚语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B.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C.作物秸秆充分晾晒后,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D.植物通过根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4.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揭示了离子通道的工作原理。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通道蛋白重吸收K+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K+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C.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可以允许多种离子通过D.可通过探索通道蛋白的作用机制,研发相关药物,维护人类健康5.下列与农业活动相关的措施错误的是(  ) A.种植水稻时苗插得越密越好,可以增加水稻植株种植数量B.收获的稻谷应在室外晒干后再放入温度较低的粮仓中储存C.雨季农田应及时排涝,避免无氧呼吸产物对植物根的伤害D.追施肥料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保障,但施肥不是越多越好6.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内容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灭菌是指用强烈的物理、化学方法杀死物体外所有微生物B.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的一部分微生物C.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灼烧灭菌等D.做好消毒和灭菌工作后,要注意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7.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从而与腺嘌呤配对。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了羟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有一个或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B.该细胞产生初级精母细胞中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C.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突变位点的位置D.胞嘧啶发生羟化的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含量不相等8.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科学家把蛋白质去除后,核糖体仍然能催化多肽链的合成,但去除rRNA后,核糖体却不能完成翻译。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多聚核糖体翻译过程的某时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mRNA上含有反密码子,tRNA上含有密码子B.图中多聚核糖体在mRNA上合成多条不同的肽链C.核糖体rRNA在多肽链的合成中可能起催化作用 D.mRNA和tRNA的碱基配对类型是A与T、C与G9.利用菠萝蜜制作果醋大致流程为:先在灭菌的果肉匀浆中接种酵母菌,发酵6天后,再接入活化的醋酸杆菌,发酵5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醇既是醋酸发酵的底物,又可以抑制杂菌繁殖B.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均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C.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发酵过程中控制通气的情况不同D.接入醋酸杆菌后,应适当升高发酵温度10.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会大幅降低D.大量失水,从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显著下降11.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他的团队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发现除非洲人之外的欧亚大陆现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B.现代人类与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种群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C.欧亚大陆现代人的直系祖先曾经和尼安德特人发生过基因交流D.欧亚大陆现代人的性状与尼安德特人的相同的概率是1%~4%12.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的A1受体结合,可抑制觉醒神经元的兴奋;腺苷还可以结合A2受体激活睡眠相关神经元来促进睡眠,可用如图所示的一种新型腺苷传感器检测相应活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腺苷与神经元上A1或A2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腺苷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A1受体的结合可促进Na+通道开放C.可通过检测腺苷传感器荧光强度推测个体的睡眠情况D.检测出腺苷浓度低的失眠患者,可使用A2激动剂来改善睡眠13. 水稻、小麦等种子没有休眠期,收获时如遇雨水和高温就会在植株上萌发,这种现象称为胎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高温和雨水可能降低了脱落酸的含量,促使种子胎萌B.在胎萌过程中,种子细胞内的色氨酸会转化为生长素C.发生胎萌的小麦种子中,其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会增高D.若水稻种子中赤霉素受体基因缺失,则胎萌更易发生14.猪瘟病毒(CSFV)蛋白质外壳上的E2蛋白,对于病毒入侵细胞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利用E2蛋白来制备抗CSFV的单克隆抗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①可从注射E2蛋白的小鼠脾脏中获得B.过程②可使用灭活的病毒C.细胞③均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D.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CSFV的检测15.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B.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接近于0C.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D.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16.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7.芨芨草是内蒙古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高大草本,其中栖息在芨芨草上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科研人员研究伯劳鸟、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盖度(反映繁茂程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芨芨草、伯劳鸟和布氏田鼠构成了生物群落B.在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会显著降低芨芨草的盖度C.布氏田鼠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D.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之间通过自然选择协同进化18.下列是通过基因工程对生物体遗传物质进行改造的实例,其中子代不会遗传获得该性状的是()A.将干扰素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酵母菌,筛选获得的干扰素工程菌B.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体细胞,最终获得的转基因烟草C.将抗凝血酶基因导入羊受精卵,培育出作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奶羊D.以修饰的腺病毒为载体,将治疗囊性纤维化病的正常基因导入患者肺组织中19.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制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B.酶制剂能够完全代替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C.酶制剂处理后的废弃物能更好的为农作物提供能量D.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遵循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20.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对正常基因A为隐性,该病在女性中发病率为1%。图乙表示甲家系部分成员相关基因电泳后结果(不同长度片段分布位置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位于X染色体上,若6号个体含a,不可能来自1号B.3号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11 C.若4号再次怀孕,可通过产前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携带aD.该遗传病可能由正常基因A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二、非选择题:21.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为实验材料研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分别进行三种不同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μmol·mol–1),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750μmol·mol–1),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环境中培养60天,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μmol·m–2s–1)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甲22.024.121.821.922.4乙35.234.834.734.834.2丙18.118.218.016.518.4(1)CO2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_____阶段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若用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C原子的去向,则其转移途径可表示为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因素可能是光反应阶段生成的_____不足,叶绿体中_____(填“C5”或“C3”)含量有所增加。(3)与甲组植物相比,丙组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CO2浓度倍增环境下_____活性降低,且这种活性的降低是不可逆的。(4)农业生产中,经常通过中耕松土、合理密植、通风、施肥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实践中人们普遍认为,增施有机肥要比增施化肥更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请对这一现象加以解释。_____。22.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2)在体液免疫中,活化了的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的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①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_____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②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_____;③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小鼠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23.豚草是一种常见的入侵物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豚草的主要天敌是广聚萤叶甲,它可取食豚草叶片,并对豚草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豚草和广聚萤叶甲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皆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且这种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上述信息包含的种间关系有_____。豚草的爆发通常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_____,利用广聚萤叶甲防治豚草的方式属于_____。(2)若要研究豚草的_____,需要调查它所处的空间位置、占有资源的情况及种间关系;若要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_进行采样调查,土壤取样深度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3)研究者就豚草和广聚萤叶甲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4组网笼中养殖豚草,分别连续2代进行如下处理:①常温+无叶甲取食②增温+无叶甲取食③常温+有叶甲取食④增温+有叶甲取食。将第3代豚草种植在相同条件下,放入叶甲,统计豚草生物量和叶甲死亡率,结果如图。 结果表明:增温对豚草生物量的影响_____。广聚萤叶甲取食会导致豚草表现出某种未知的抵御叶甲的机制,判断的依据是_____,该现象的产生是_____的结果。(4)研究发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豚草向北方的传播速度快于广聚萤叶甲,导致两个物种的分布重叠区域逐渐减少。有人预测,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利于对豚草的防治。结合本研究结果判断上述预测是否准确,并阐述理由_____。24.某闭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基因A、a控制;茎干有刺和无刺,由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用红花无刺植株人工传粉给白花有刺植株,F1有红花无刺植株、红花有刺植株两种类型,F1中红花无刺植株自花受粉,F2表型之比为红花无刺∶红花有刺∶白花无刺∶白花有刺=6∶3∶2∶1。实验二从F1两种表型中各选取一株,对它们和两个亲本的两对基因(A、a和B、b)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电泳分离,结果如图,其中图谱一为亲代白花有刺植株的电泳图谱。回答下列问题:(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2)亲本红花无刺植株与F1红花有刺植株的电泳结果分别对应图谱______,图谱三对应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3)对于F2表型出现6∶3∶2∶1的原因,科研人员分析后确定有两种假说可对此进行解释:假说①:基因型为BB时导致受精卵不能发育。假说②:含有基因B的花粉只有50%可以参与受精。现以F2为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让F2中无刺作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与有刺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则假说①成立;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______,则假说②成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