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8431
大小:453.3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4-09-04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综合测试英语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用蝗虫精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也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D.用洋葱根尖制成的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2.下图甲表示某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是该细胞分裂过程的某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乙中基因1和基因2形成于图甲中②③区段B.图乙中基因2和基因3应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C.图甲中③④区段不可能形成基因1和基因8的重新组合D.图乙中基因7和基因8移向细胞两极通常发生于图甲中⑤⑥区段3.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复制的结果 B.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C.由NO,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D.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和NO相同4.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合理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5.已知某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性状,杂合的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F1中紫花的基因型有2种B.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C.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D.F2中红花占1/66.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个体为红色,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A.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5:1B.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3: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4:1C.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2:1D.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4:57.孟德尔之所以能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运用了一个非常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其基本过程分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和得出结论这五个步骤。下列关于孟德尔的实验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例接近于1:1”属于实验验证的过程B.“F1产生基因型为D的卵细胞和d的精子数量比例为1:1”为假说内容C.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8.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后代分离比为6:3:2:1,则推测原因可能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B.后代分离比为5:3:3: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致死C.后代分离比为7:3:1: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D.后代分离比为4:1: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9.杜洛克大红猪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R、r和T、t)控制。基因R或T单独存在的个体,能将无色色素原转化为沙色色素;基因r、t不能转化无色色素原;基因R和T同时存在的个体,沙色色素累加形成红色色素。若将基因型为RrTt的雌雄个体杂交,所得子代表现型中红色∶沙色∶白色的比例为()A.1∶2∶1B.9∶6∶1C.9∶4∶3D.12∶3∶110.人类性别与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有关,有该基因的个体表现为男性,否则表现为女性。鸡的性别决定于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的表达量,其表达量与该基因的数目成正相关,高表达量开启睾丸发育,低表达量开启卵巢发育,没有Z染色体的个体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增加一条性染色体的ZZW鸡的性别为雄性B.增加一条性染色体的XXY人的性别为女性C.母鸡性反转为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的后代雌雄比例为2∶1D.不论人类还是鸟类,都是由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决定性别11.孔雀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用“礼服”品种的雌鱼和雄鱼做亲本杂交,后代中雌鱼均表现为“礼服”性状;雄鱼表现为1/2“礼服”性状、1/2无“礼服”性状。则F1个体自由交配所得F2的表现型(雌“礼服”:雌“无礼服”:雄“礼服”:雄“无礼服”)之比为()A.7:1:6:2B.9:3:3:1C.1:1:1:1D.1:7:6:212.戈谢病是患者由于缺乏β-葡萄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所致,患者肝脾肿大。如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带谱,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B.5号与父母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C.1号和2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D.因为该病是隐性遗传病,所以只能通过基因检测进行产前诊断13.下列关于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两次实验中导致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因素是相同的B.R型肺炎链球菌在体内可全部转化,而在体外只有部分转化C.肺炎链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是肺炎链球菌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D.格里菲思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进一步证明了该结论正确14.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是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两类重要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都属于原核生物,其DNA不与蛋白质形成染色体B.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用含有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后可得到标记的噬菌体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部分含有32P二、多选题15.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B.若杂交后代出现3:1性状分离比,则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是互不干扰的D.在验证分离定律的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16.如图是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Ⅲ6和Ⅲ7是异卵双生,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Ⅱ5所患遗传病不可能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B.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C.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4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D.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Ⅲ6和Ⅲ7都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3/1617.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严重单基因遗传病。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部分成员Ⅰ1、Ⅰ2、Ⅱ1和Ⅱ2的DNA经限制酶MspⅠ酶切,产生不同的片段,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个体Ⅱ1是杂合体的概率为2/3B.个体Ⅱ2与一杂合体婚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0C.个体Ⅱ3是隐性纯合体,有19kb探针杂交条带D.个体Ⅱ4可能为杂合体,有2个探针杂交条带18.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如图是某FH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FH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患者C.该种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人群中的发病率D.Ⅲ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19.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的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C.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D.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的过程三、简答题20.图1和图2表示某雌雄异体的动物(2n=4)体内细胞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2中_______图可以判断该生物性别为____,该动物可以产生__________种成熟的生殖细胞。(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的细胞是_________。(3)图2中丙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1中a、b、c表示核DNA数量变化的是____。细胞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可能对应图1中____和图2中____图像对应时期。(图1用Ⅰ、Ⅱ、Ⅲ、Ⅳ表示,图2用甲、乙、丙表示)21.下图为某家庭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相关基因用D、d表示。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为__________(填“显”或“隐”)遗传病(2)如果该遗传病是伴Y遗传,则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的个体有_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3)如果该遗传病是伴X遗传,则Ⅲ2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个体,该致病基因的传递过程体现了_______________的遗传特点。(4)如果该遗传病是苯丙酮尿症,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Ⅰ1、Ⅱ1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Ⅲ2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若此夫妇色觉均正常,生一个只患红绿色盲孩子(致病基因用b表示),则此孩子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22.果蝇的有眼、无眼由等位基因B、b控制,眼的红色、白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有眼对无眼为__________性,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B、b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2)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白眼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3)F2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F2中红眼个体之间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白眼:无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_____________变化。(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___________。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__,否则细胞外_____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4)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起着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