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

ID:83636171

大小:130.8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5-02-12

上传者:老李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_第5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_第6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_第7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_第8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_第9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苏省盱胎县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说明: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40小题,共80分)1.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距今约8300~7800年)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在该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海生贝壳、渔猎动物骨骸、海鱼的脊椎骨和陶器、木器等人工制品。由此可见,井头山文化()A是黑陶文化的代表B.属于旧石器时代.C.具有海洋文化特征D.以稻作农业为主2.中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我国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板块。如下图从上图可以得知()A.山东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当时各地区文明之间没有交流C.中华文明受到西亚文明影响D.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特征3.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反映这一时期()A.处于仰韶文化时期B.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C.奴隶制度走向繁荣D.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4.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材料所描述的土地制度()第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后B.实质是奴隶制土地国有制C.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D.造成了分封制的最终瓦解5.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面对激烈的兼并战争,诸侯纷纷变法图强的时代,他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该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6.《史记》记载,国人暴动平息后,周厉王仍无法返回镐京,“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但是春秋战国的史书《竹书纪年》却说是厉王逃走后,一个名叫“和”的共国诸侯摄行天子事,故称“共和执政”。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缺乏出土印证的文献不能使用B.成书年代越久史书越可信.C.无法判断的史学分歧可以并存D.官方正史才具有研究价值7.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8.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A.设立三公九卿B.确立皇帝制度C.建立户籍制度D.推广郡县制度9.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A.推动了法律的完善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C.加速了秦朝的灭亡D.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10.为削弱诸侯王势力,汉武帝采取的举措是()A.推崇黄老思想B.颁布“推恩令”C.开辟丝绸之路D.设置西域都护11.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规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返北,于是代第2页 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此项改革措施()A.解决了平城粮食供应困难问题B.缓解了洛阳地区的社会矛盾C.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D.防止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12.三国时期,东吴在与魏、蜀军事对抗的长江沿线实行屯田制,各级将领在其防区内组织军士及家属经营屯田,兴办水利工程,使之立足于江东70余年,“地方几万里,带甲将百万”。东吴屯田客观上()第2页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江南地区的开发C.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D.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13.史料记载,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姓名均可考的民族间通婚共241起。其中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有158起,占族际通婚总数的65,6%,仅北魏一朝的民族通婚就有121起,这其中又以鲜卑与汉联姻占绝大多数。这可用于说明北朝时期()A.民族隔阂已经消除B.民族政权和平更迭C.民族交融出现高潮D.门阀制度趋于消亡14.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自然资源丰富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15.依据“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的史实,你可以研究的主题是()A.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B.军事制度的历史沿革C.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D.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16.唐政府为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其中为加强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而采取的策略是()A.武力征服B.实行和亲C.册封吐蕃首领D.设机构直接管理1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该“制”的是()A.北魏孝文帝B.隋文帝C.唐高宗D.唐玄宗18.史载,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进士考试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土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材料反映的制度是()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第3页 19.下图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三省中的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该制度使()第3页 AB.地方权力彻底消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相权分割和中央行政效率低下D.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20.唐太宗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至中央高层,与关陇集团兼用,又能不问门第,擢用寒人微族。这说明,唐太宗时()A.社会安定繁荣B.君臣关系和谐C.皇权日益加强D.政治风气开明21.下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时期措施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立伊犁将军A.西藏B.台湾C.云南D.新疆22.宋太祖赵匡胤道“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A.文臣出任知州B.实行更戍法C.设立参知政事D.设立转运使23.表1是宋朝赋税收入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南宋时期()表1朝代项目南方诸路北方诸路北宋(1045年)赋税3581.1万4509.5万第4页 南宋(1196年)赋税6000万1431.9万第4页.A中央集权的加强C.国家财政的改革BD.南方经济地位上升.民族之间交流频繁第4页 2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解决藩镇割据的基础,以巩固统一B.整顿政府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C.消除国家边防压力,解决财政危机D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富国强兵.25.下列属于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的是()A.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B.粮仓的出现C.棉花开始在内地种植D.曲辕犁的出现26.中国古代某一少数民族政权“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政权是()A.辽朝B.金朝C.西夏D.元朝27.元政府为经略台湾而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宣慰司C.湖广行省D.宣政院2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有利于()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地方权力.C.改善自然环境D.完善选官制度29.宋元时期,某物品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它是()A.丝绸B.茶叶C.瓷器D.棉花3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A.郭守敬——《梦溪笔谈》B.孙思邈——《伤寒杂病论》C.顾恺之——《洛神赋图》D.宋应星——《农政全书》31.下列人物中,为儒学复兴做出重大贡献的宋代学者是()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李贽32.下表是学生根据某一主题梳理的相关史实。他们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第5页 时间史实16世纪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平倭,九战九捷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第5页 ..A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B清政府抗击外来侵略有得有失C.新航路开辟对中国沿海的影响D.倭寇和西方殖民者成为海防新问题33.朱元璋在明初实现了空前的集权之后,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集权与效率的矛盾。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即便在临终前的生病期间,仍是“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A.设立中朝B.废除宰相C.设置内阁D.宦官专权34.1757年,新疆大小和卓兄弟集众数十万叛乱,举兵反对清朝中央政府。叛乱被平定后,清朝为更有效管理新疆军政事务,在此设立了()A.伊犁将军B.西域都护府C.安西都护府D.驻藏大臣35.清朝从设立台湾府到签订《尼布楚条约》、从平定噶尔丹叛乱到设置驻藏大臣的历史,反映出一个鲜明的主题。以下对这一主题提炼合理的是()A.政治的成熟与创新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外交的冲突与危机3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B.普通农户收益锐减C.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D.农业生产出现衰退37.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密奏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从决策程序上保证了皇帝对重大事务的独断地位,也从信息控制上防止了臣僚结党与皇权抗衡。由此可知密折制度()A削弱了宰相的权力B.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C.取代了军机处职能D.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38.清政府鉴于边疆地区与中原之间、边疆各地区之间历史文化传统均有较大差异,因此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政策。这反映出清朝治理边疆的基本政策是()第6页 A.扩大贸易B.因地制宜C.招抚授官D.军事控制第6页 39.下表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史实。这一地区是()时期措施元朝设宣政院明朝设行都指挥使司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理藩院.A西藏B.台湾C.东北D.新疆40.清朝政府规定,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概由十三行决定。外商不得和官府直接交涉,一切命令、文书都由十三行转达。这一规定()A适应了西方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B.放宽民间船只出海贸易的限制.C.严格约束外商在广州活动与贸易D.导致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大题,每题10分,共2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第7页材料一材料二唐朝怀集庸调银饼第7页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第7页 ——《新唐书·食货志》(1)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及其体现的赋税制度。(4分)第7页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赋税制度变化的背景(2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赋税制度变化的影响。(4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宰相是“百官之长”,其权力之大,地位之高,是其他官僚无法比拟的。因此,相权最有可能威胁到君权,君权也时刻防范着相权。中朝官在汉武帝时开始参政,尚书、中书和门下经几百年的演变,成为名正言顺的宰相。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盛行,士族控制操纵国家政治,三公在这时名存实亡,实权已“事归台阁”。至隋唐时期,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共为宰相。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宋代为了保证军费开支,适应战争的需要,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摘编自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材料二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历经了确立到发展再到强化的过程。但是明清两朝与以前历朝相比,领城更广而深,措施更细而严,两朝乃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摘编自于旭峰《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措施(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影响。(3分)第8页 盱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BCCDA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CCABAAD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ABDCAAACC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BDBACADBAC二、非选择题41.【答案】(10分)(1)材料一:实物史料,租庸调制;(2分)材料二:文献史料,两税法。(2分)(2)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2分)(3)影响: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41.【答案】(1)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原因: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皇权统治。(1分)(2)体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4分)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维护封建统治;但易形成暴政和政治腐败的现象。(3分,言之有理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