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余姚市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高中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3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行。西溪湿地被誉为“杭城之肾”,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增加空气湿度等作用,同时也是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朱鹮是该湿地公园最珍贵的鸟类之一,素有“吉祥鸟”的美誉,也是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朱鹮的基因库,可以保护朱鹮的遗传多样性B.如果湿地中出现了大量外来物种,可能会使生物多样性下降C.对朱鹮进行人工繁育,扩大其种群后,再将其放飞回归,这属于易地保护D.西溪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朱鹮的基因库,可以保护朱鹮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B、如果湿地中出现了大量外来物种,导致生态入侵,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生态,可能会使生物多样性下降,B正确;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和人工繁育中心属于易地保护,所以对朱鹮进行人工繁育,扩大其种群后,再将其放飞回归,这属于易地保护,C正确;D、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西溪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接价值,D错误。故选D。2.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某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马等许多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只有一张食物网B.草原上的牛、羊、马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草原群落有明显的水平结构而无垂直结构D.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森林生态系统低【答案】A【解析】【分析】一定自然区域,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种群是指同一种生物的总和,群落是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的总和。【详解】A、食物链通常只有四五个环节,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通常只有一个食物网,A正确;B、牛、羊、鹿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不一定是3个种群,B错误;C、草原群落有垂直结构,C错误;D、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森林生态系统高,D错误。故选A。3.某城市卫生部门组织了一次鼠药灭鼠的活动,下图为该城市居民区投放鼠药前后褐家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褐家鼠的环境容纳量B.进行鼠害防治,最好在种群数量达到d时进行人为干预C.某城市卫生部门此次灭鼠活动不会改变褐家鼠的环境容纳量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褐家鼠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1)“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S形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在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可见虫害的防治应在K/2点之前;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详解】A、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不是环境容纳量,A错误;B、进行鼠害防治,最好在种群数量达到d之前时进行人为干预,B错误;C、某城市卫生部门此次灭鼠活动不会改变褐家鼠的环境容纳量,因为小鼠的生存环境没有改变,C正确;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出生率和死亡率,D错误。故选C。4.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类群的研究表明,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B.群落中优势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蜘蛛类群的变化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D.蜘蛛种类部分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群落朝着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答案】D【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详解】A、退耕农田还存在土壤等基本条件,因此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B、群落演替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B正确;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地区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C正确;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退耕还林后,该处的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演替过程中,个别原有的物种可能消失(部分农田蜘蛛消失),但群落总体朝着物种增多(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D。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功能,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对生物圈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进而威胁生物的生存B.高速路、水利等人类活动会造成某些物种栖息地消失、退化、片段化C.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能量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D.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减少、酸雨、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会产生CO2,可能会引起温室效应进而威胁生物的生存,A正确;B、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水利等人类工程建设可能强占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会造成某些物种栖息地消失、退化、片段,B正确;C、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需持续输入,C错误;D、由于物质可以循环利用,故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D正确。故选C。6.桑基鱼塘是一种常见的生态工程类型,它的生产模式为: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蚕沙可作为桑树的肥料,为桑树提供有机营养B.塘泥中含分解者,可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桑基鱼塘的开发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率D.该生态工程运用了群落的垂直分层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答案】A【解析】【分析】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为: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同化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A、蚕沙是指蚕粪、残叶的混合物,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元素,桑树同化的能量来自太阳能,蚕沙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和CO2后可被桑树利用,为桑树提供无机营养,A错误;B、塘泥中含分解者,塘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和CO2后可被桑树利用,故可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C、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提高营养级间的能量利用效率,C正确;D、该生态工程运用了群落的垂直分层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D正确。故选A。7.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①中含有尿素、葡萄糖、蛋白质等物质C.③中可能含有ATP、血红蛋白、无氧呼吸有关酶D.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①渗透压升高,②的含量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单向箭头是入手点,②只能到④,说明②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①是血浆,③是细胞内液。【详解】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④组成的,A错误;B、①是血浆,血浆中可能含有尿素、葡萄糖、蛋白质等物质,B正确;C、②是组织液,③应该是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当中,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的血细胞中,C错误;D、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①血浆渗透压下降,②组织液的含量升高,D错误。故选B。8.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末梢是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各处B.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比神经元多,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C.轴突相对于树突而言长而细,可将胞体的信息传向其他细胞D.神经元的树突数量比轴突多,用来接受信息并将信息传导到胞体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细胞体这三个区域。【详解】A、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进而实现神经调节对机体各部分的调控,A错误;B、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保护、营养神经元的辅助作用,数量远大于神经元,B正确;C、轴突相对于树突而言长而细,能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细胞,C正确;D、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通常短而粗,树突数量比轴突多,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树突增大了其细胞膜面积,有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A。9.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下列关于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收缩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热增加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平衡D.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内环境的pH显著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详解】A、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A错误;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活动加快,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热增多,B正确;C、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平衡,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维持血糖的平衡,C错误;D、无氧呼吸时可以产生乳酸,但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内环境的pH不会显著降低,D错误。故选B。10.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旨在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错误的是()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人体感染HIV后,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并不会立即迅速下降B.可通过核酸检测或特异性抗体检测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HIVC.HIV在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中进行逆转录,所需酶来自辅助性T细胞D.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等并不会感染HIV,对待他们应多一份关爱【答案】C【解析】【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携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T大量死亡,导致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被破坏。【详解】A、人体感染HIV的初期,辅助性T细胞数量会上升,A正确;B、利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HIV是目前检测HIV的主要途径,另外,由于每种生物的核酸都有特异性,所以也可通过核酸检测确定人体是否感染HIV,B正确;C、HIV进入人体辅助性T细胞后可通过逆转录合成DNA,所需酶来自HIV,C错误;D、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等不会感染HIV,对待他们应少一份歧视,多一份关爱,D正确。故选C。11.垃圾燃烧产生的二嗯英等毒性气体、某些农药的代谢产物等具有类似生物体内雌激素的作用,被称为环境雌激素(EES)。一旦进入体内,难于分解。其能通过雌激素受体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影响机体对雌激素分泌的调节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EES会影响性腺的发育B.EES导致机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C.EES与人体雌激素竞争雌激素受体D.EES发挥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能长于雌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可知,环境雌激素(EES)和内源雌激素的作用相同,能够作用于内源雌激素的受体,导致机体误认为体内雌激素增加,最终使得内源雌激素分泌量下降。【详解】A、环境雌激素(EES)和内源雌激素的作用相同,能够作用于内源雌激素的受体,导致机体误认为体内雌激素增加,最终使得内源雌激素分泌量下降,从而影响性腺的发育,A正确;B、由题可知,环境雌激素(EES)和内源雌激素的作用相同,能够作用于内源雌激素的受体,导致机体误认为体内雌激素增加,最终使得内源雌激素分泌量下降,B错误;C、由题可知,环境雌激素(EES)与人体雌激素有相同的受体,可以竞争雌激素受体,C正确;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EES一旦进入体内,难于分解,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所以EES发挥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能长于雌激素,D正确。故选B。12.早晨起床后饮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而遇到海难的人不能直接饮用海水,否则会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早晨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减少B.人体内水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位于垂体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产生兴奋D.遇到海难的人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A错误;B、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对尿量和尿的成分进行调节实现的,B正确;C、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C错误;D、遇到海难的人由于缺少饮用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尿量减少,D错误。故选B。13.牛的免疫机理与人类似。小牛犊的肠道没有发育完全,可吸收乳汁中的部分抗体。母牛常舔舐小牛犊,舐犊情深除了浓浓的母爱,还有免疫学的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母牛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B.母牛乳汁中的抗体能增强小牛犊的免疫力C.小牛犊的机体清除衰老的细胞属于免疫自稳D.乳汁中含有抗体,说明乳腺细胞也能分泌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详解】A、唾液中的溶解酶能杀死细菌,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B、母乳中有针对乳牛体表病原体的抗体,哺乳后被乳牛吸收可增强乳牛的免疫力,B正确;C、免疫自稳是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C正确;D、唯一可以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乳腺细胞不能分泌抗体,D错误。故选D。14.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及实验结果,②③④为A琼脂块,⑤⑥为B琼脂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和②对比可以证明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B.该实验可证明尖端产生的物质分布不均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C.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也能得到图中相同的实验结果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本身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1、温特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物质分配不均所致;2、②中的琼脂块是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而⑤中的琼脂块是没有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对比可以看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3、③④中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物质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详解】A、①和②对比可以证明琼脂快中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但是这种物质是琼脂快自身的还是尖端产生的,不能说明;故应该是①②⑤对比可以证明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A错误;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②和③也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自变量是含尖端产生化学物质琼脂块放置的位置不同,因变量是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生长情况,对比这两组的实验结果,可知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物质分布不均有关,B正确;C、由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只能是胚芽鞘的尖端,图中①~⑥组胚芽鞘均已经去除了尖端,均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此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会得到与黑暗处理时相同的实验结果,C正确;D.图中②和⑤、③和⑥均能构成对照实验,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D正确。故选A。15.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A.受寒潮侵袭B.遭杀虫剂消杀C.被天敌捕杀D.被性外激素诱杀【答案】D【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第2次调查较第1次调查结果比较生殖期昆虫的性别比例变化较大。【详解】A、若昆虫种群受寒潮侵袭,则各日龄阶段昆虫侵袭程度应一致,A错误;B、若昆虫种群遭杀虫剂消杀,则各日龄阶段昆虫消杀程度应一致,B错误;C、若昆虫种群被天敌捕杀,则应是低日龄阶段昆虫被影响较大,C错误;D、性引诱剂可以吸引交配期的雄性个体,进行诱杀,因此生殖期和生殖后期雄性昆虫数量变化较大,D正确。故选D。16.升金湖是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科研人员将湖中水鸟划分为4个集团(每个集团包括若干种水鸟),并对它们的觅食和生境利用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百分比代表使用频率)。下列说法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错误的是()集团觅食行为生境利用G1间歇型啄食(100%)草滩(68.6%),泥滩(15.4%)G2间歇型啄食(86.5%),泥滩挖掘取食(9.9%)浅水区(44.2%),泥滩(39.1%)G3多种觅食行为中水区(41.3%),深水区(30.4%)G4潜水取食(99.3%)深水区(74.7%),中水区(17.1%)A.冬天食物短缺会使集团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增大B.与集团内相比,集团间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大C.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降低集团间的相互竞争D.越冬水鸟生态位重叠取决于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的重叠度【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重叠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一种表现,由此造成物种间的竞争,而食物缺乏时竞争加剧。【详解】A、冬天食物缺乏时,鸟类会扩大取食种类,会使集团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增大,A正确;B、集团内,觅食行为相同,故与集团内相比,集团间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小,B错误;C、因觅食行为不同,不同深度水域由不同集团利用,故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降低集团间的相互竞争,C正确;D、重叠程度取决于越冬水鸟取用同一食物的几率及生态位宽度,故越冬水鸟生态位重叠取决于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的重叠度,D正确。故选B。17.根据图1突触间作用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2、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轴突l释放的递质可引起K+快速流出神经元MB.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作用于与轴突2和神经元MC.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动作电位D.轴突l、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图1,有2个突触轴突2与轴突1之间为一个突触,轴突1和细胞体构成一个突触。2、图3的电位差值小于图2,所以图3情况下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量减少,导致Na+内流减少,电位差变化小。【详解】A、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使神经元M产生兴奋,A错误;B、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元M,不能作用于轴突2,B错误;C、轴突2释放的递质通过作用在轴突1上,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而不是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C错误;D、通过图2和图3可知,刺激轴突1可以起M形成动作电位,刺激轴突2后再刺激轴突1,则M电位比图2降低,则可说明即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D正确。故选D18.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字1、2代表第一、第二营养级,字母代表各种能量,其中A指呼吸作用,C流向分解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是()A.植食动物的同化量是A2+B2+C2+D2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C1中包含了植食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能量C.W-A1是第一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的能量D.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有A、B、C、D4个去向【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详解】A、图中A表示呼吸作用,则植食动物的同化量是A2+B2+C2+D2,A正确;B、植食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即属于C1,B正确;C、图中第一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1+C1+D1=W-A1,C正确;D、A指呼吸作用,C流向分解者,B为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D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高营养级无D这个走向,D错误。故选D。19.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B.幼虫密度随松针长度发生周期性波动C.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D.可利用样方法调查灰线小卷蛾幼虫的密度【答案】A【解析】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幼虫密度和松针长度都呈周期性波动,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详解】A、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影响松树的种群密度,不涉及丰富度,A错误;BC、从图中分析可知,幼虫密度和松针长度都呈周期性波动,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影响具滞后性,BC正确;D、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正确。故选A。20.为研究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和光敏色素(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对水稻幼苗发育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的突变体、光敏色素B的突变体(突变体是指相关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的个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固体培养基上,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高度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甲图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PAC处理对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B.据甲图可知:光敏色素B的异常,可加强PAC对水稻地上部分生长的抑制作用C.据乙图可知:不同浓度的PAC处理,对三种水稻主根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D.据乙图可知:最有利于三种水稻主根生长的PAC浓度为l0-6mol/L【答案】A【解析】【分析】1、由图甲分析可知,随着PAC浓度增大,地上部分高度开始下降,野生型和光敏色素A突变体,下降程度几乎一致,光敏色素B突变体下降程度少,这说明光敏色素B减弱了PAC的影响。2、由图乙分析可知,PAC浓度在10-7~10-5mol•L-1范围内,促进主根生长,浓度在10-4mol•L-1时抑制主根伸长。【详解】A、由题图甲信息分析可知,在光照条件下,随着PAC浓度增大,野生型地上部分高度开始下降,PAC处理对野生型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A正确;B、由图甲可知,随着PAC浓度增大,地上部分高度开始下降,野生型和光敏色素A突变体,下降程度几乎一致,光敏色素B突变体下降程度少,说明光敏色素B突变体传递的光信号异常,减弱了PAC对水稻地上部分的抑制效果,B错误;C、PAC浓度在浓度在10-4mol•L-1时抑制主根伸长,C错误;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据乙图可知:最有利于光敏色素A的突变体水稻主根生长的PAC浓度为l0-7mol/L,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下面甲图为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该地区人为干预下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103kj/m2·a):乙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部分数字表示CO2的排放量或储存量。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的_________动物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较大。地震后的演替属于_________演替。(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103kj/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保留l位小数)。(3)该保护区鹰的总同化量远大于其捕食鼠获得的同化量,原因是_________。鹰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其原因是_________。(4)乙图中代表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分解者为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若用图中的数字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则该数学模型是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5)请写出符合“低碳生活”(低碳消耗、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理念的日常生活_________(答出l点)。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6)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以上甲乙两图中体现的功能外,还包含_________功能。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①.顶位肉食②.次生(2)①.117②.15.6(3)①.鹰还捕食鼠之外的其他生物②.鹰的取食对象处于不同的营养级(4)①.A②.B③.①=②+④+⑥+⑦+③④.碳排放(化石燃料燃烧)⑤.碳储存(植树造林)(5)①.少用一次性筷子(或节约用纸、骑自行车出行、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②.碳循环具有全球性(6)信息传递【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2、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根据同化量中能量的去路可知,图中A代表呼吸作用,能量在生物体内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故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分析题图乙: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和D表示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②④⑥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③⑤表示捕食,⑦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⑧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小问1详解】因为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故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动物,受到的影响越大,即顶位肉食动物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较大。地震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小问2详解】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为110)和有机物输入植食动物(能量为2)、肉食动物(能量为5)的能量,共计117×103kJ/m2.a。第二营养级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4,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4+2-9-4-0.5=2.5,故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4+2)×100%≈15.6%。【小问3详解】因为鹰还捕食鼠之外的其他食物,该保护区鹰的总同化量远大于其捕食鼠获得的同化量;鹰的取食对象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导致鹰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环节。【小问4详解】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乙图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和D表示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②④⑥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③⑤表示捕食,⑦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⑧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即图中A。图中CO2的排放量包括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产生量(②)、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产生量(④+⑥)、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产生量(⑧)和煤、石油燃烧产生量(⑦),CO2的减少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量(①),而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因此用图中的数字构建的碳中和数学模型是①=②+④+⑥+⑦+⑧。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碳排放(化石燃料燃烧)和增加碳储存(植树造林)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小问5详解】“低碳生活”遵循的理念为低碳消耗、低碳排放,在平时生活的衣食住行方面均可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如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骑自行车出行、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可见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小问6详解】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以上甲(能量流动)乙(物质循环)两图中体现的功能外,还包含信息传递功能。22.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第5年时,池塘中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的干重)的检测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工淡水池塘的生物群落与天然湖泊的生物群落区别在于_________。(2)某种水生生物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形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_________。(3)若要研究池塘中水生动物的情况:可通过调查_____的大小判断某种水生动物的益或害、保护或防治,若调查的水生生物为某种鱼类,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还可通过调查_________来反映池塘中生物种类的多寡。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池塘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5)若最初投入池塘的水生植物是被有毒物质污染的,则会导致有毒物质在高位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积累和浓缩,该现象称为_________(6)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池塘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出l点即可)。【答案】(1)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2)①.S②.K值(环境容纳量)(3)①.种群密度②.标记重捕法③.物种丰富度(4)为动物创造栖息空间、提供食物来源(5)生物富集(6)生物呼吸消耗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大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解析】【分析】1、分析柱形图,实验组温度比对照组温度高4℃,实验组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均低于对照组;2、碳循环:(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2)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3)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进入无机环境;(4)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面积减少等。【小问1详解】人工淡水池塘的生物群落与天然湖泊的生物群落区别在于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小问2详解】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由于池塘空间和资源有限,其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形曲线增长。当该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K 值(环境容纳量)。【小问3详解】若要研究池塘中水生动物的情况:可通过调查种群密度的大小判断某种水生动物的益或害、保护或防治,若调查的水生生物为某种鱼类,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还可通过调查物种丰富度来反映池塘中生物种类的多寡。【小问4详解】池塘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为动物创造栖息空间和提供食物来源。【小问5详解】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若最初投入池塘的水生植物是被有毒物质污染的,则会导致有毒物质在高位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积累和浓缩,该现象称为生物富集。【小问6详解】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高温度可能会导致生物呼吸消耗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大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从而导致池塘总生物量降低。23.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手碰到火或钉子等伤害物时,手会迅速缩回来,避免受到伤害。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l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图2是_________结构,其中a表示_________,b中充满的液体是_________。(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是____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钠离子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_。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3)下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据图回答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处于图5中的AB区段,若该神经元接受刺激,并兴奋,则图4中电流计的指针会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变”)偏转。同时对应图5中_____区段的曲线变化。②图6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科研小组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给e点一个有效刺激,乙电流计指针L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答案】(1)①.B②.突触③.突触前膜④.组织液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①.h②.协助扩散##易化扩散③.相同(3)①.向左②.BC③.不会④.不变【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图1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A与传入神经相连,故A为感受器,B为效应器,图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图2表示突触的结构,其中a为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其中充满的液体是组织液,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小问2详解】图3中h部位外负内正,表示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部位是h,该状态的形成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导致的,钠离子是通过离子通道进入膜内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小问3详解】①图4处于静息状态,测得的电位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区段的电位。若给与图4中的神经纤维一定强度的适宜刺激,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电表会向左偏转。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BC区段的变化,即BC段代表的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②根据图6中突触的结构可知,给e点一个强刺激,甲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乙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细胞膜两侧的钠离子浓度差减小,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静息电位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故b点的静息电位不变。24.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图1表示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体内血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图(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l时会出现尿糖);图2为胰岛素作用的一种机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图1中曲线_________为糖尿病患者,该患者可能为_________细胞异常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不能降低;据图2可知,也可能是_________异常所致;若为后者则该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_________。(2)图1中FG段血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此时,根据图2可知,胰岛素发挥作用的机理是胰岛素能促进含GLUT4的囊泡_________,从而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3)图2中胰岛素受体M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胰岛素受体M异常的糖尿病患者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吗?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答案】(1)①.甲②.胰岛B##胰岛β③.胰岛素受体④.高(2)①.葡萄糖被肌细胞大量吸收利用②.与细胞膜融合③.摄取(吸收)葡萄糖(3)①.糖蛋白##蛋白质②.不能,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无法胰岛素受体M结合,从而不能调节血糖浓度【解析】【分析】1、据图1分析:甲曲线的血糖浓度高于160mg/dL,属于糖尿病患者,乙曲线的血糖浓度在80〜120mg/dL的范围内,属于健康人。DE段由于摄取葡萄糖溶液,使得血糖浓度升高,FG段开始运动,葡萄糖的消耗大于产生,使得血糖浓度降低。2、据图2分析:胰岛素与细胞表面的受体M特异性结合,通过信号转导,使得含有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细胞膜上的GLUT4,进而使得细胞外的葡萄糖可以更快速地通过GLUT4进入细胞,最终降低血糖浓度。【小问1详解】图1中甲血糖含量长时间高于160mg⋅dL-1,所以甲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发生的原因可能为胰岛B细胞异常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不能降低,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异常所致。若为胰岛素受体异常所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人,但因受体异常无法发挥降血糖的作用。【小问2详解】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图1中FG段血糖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开始后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葡萄糖被细胞大量氧化分解供能。据图2可知此时胰岛素能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以降低血糖。【小问3详解】细胞膜上受体的本质为糖蛋白,具有识别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无法胰岛素受体 M 结合,从而不能调 节血糖浓度,所以胰岛素受体M异常的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25.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肺炎支原体是感染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类常见病原体,该类病原体感染会导致剧烈干咳。下图是支原体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①~⑥表示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①为_____,细胞④和⑥主要在_____过程发挥作用。(2)细胞②的活化一般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信号1为_____和细胞②接触,信号2为细胞①被抗原激活后细胞表面的特定性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细胞①分泌的_____(填物质名称)能促进细胞②的分裂、分化。(3)抗生素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不同。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抑制细胞壁的形成,阿奇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这3种药物中能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是_____。(4)研究发现,中药百部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了验证中药百部的作用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相关问题。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似的雄性成年小鼠20只、肺炎支原体、百部提取液、易坦静、艾舒、滴鼻器、灌胃器等(注:易坦静、艾舒是两类止咳药物)实验思路: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随机选取_____灵雄性成年小鼠编号为A组,作为空白对照组。②取肺炎支原体,使用_____对剩余小鼠连续3天滴鼻(20pL)使其感染,制成肺炎模型鼠。③将肺炎模型鼠随机均分为4组,依次编号为B、C、D、E组,各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④实验处理A组(空白组对照):不作处理;B组(模型组对照):_________,C组:_________D组:_________E组:每天用等量且适量的艾舒灌胃。⑤各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周后,进行引咳实验,用蘸有氨水的棉球刺激小鼠,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分钟内咳嗽次数,请设计一张用于记录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的表格_____。(注:咳嗽潜伏期是指咳嗽刺激后到初次引发咳嗽的间隔)【答案】(1)①.辅助性T细胞②.二次免疫(再次接触相同抗原)(2)①.抗原(病原体)②.细胞因子(3)阿奇霉素(4)①.4②.滴鼻器③.不作处理④.每天用等量且适量的百部提取液灌胃⑤.每天用等量且适量的易坦静灌胃⑥.不同处理后引咳实验的结果记录表组别实验处理咳嗽潜伏期3分钟内咳嗽次数A组不作处理B组不作处理C组百部灌胃D组易坦静灌胃E组艾舒灌胃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①辅助性T细胞,②B细胞,③浆细胞,④记忆B细胞,⑤细胞毒性T细胞,⑥记忆T细胞,a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受体,b是细胞因子,c是抗体。【小问1详解】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图1表示支原体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细胞①能分泌细胞因子,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④记忆B细胞和⑥记忆T细胞主要是在二次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小问2详解】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信号1:抗原(病原体)直接与B细胞接触,信号2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的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①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②B细胞的分裂、分化。【小问3详解】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胞壁的形成,阿奇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但是有核糖体,因此阿奇霉素对其有抑制作用。【小问4详解】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中药百部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实验思路:①随机选取10只只雄性成年小鼠编号为A组,作为空白对照组。②取肺炎支原体,使用滴鼻器对剩余小鼠连续3天滴鼻(20μL)使其感染,制成肺炎模型鼠。③将模型鼠随机均分为4组,依次编号为B、C、D、E组,每组10只小鼠,各组小鼠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④实验处理:A组(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B组(模型组):不做处理;C组(模型组):每天用等量百部提取液灌胃;D组(实验组):每天用等量且适量的易坦静灌胃E组:每天用等量枸橼酸喷托维林灌胃;【小问5详解】⑤各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周后,进行引咳实验,用蘸有氨水的棉球刺激小鼠,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分钟内咳嗽次数,请设计一张用于记录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的表格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