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5072
大小:738.8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5-01-03
《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4年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距今五千余年的良渚遗址示意图,遗址面积100平方公里,遗址多达400余处,其核心良渚古城为三重结构。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A.黄河流域已进入文明社会B.最早的稻作农业出现C.中华文明历史轴线的延伸D.邦国的神权色彩浓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选项可知本题为影响类选择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良渚遗址。结合材料可知距今五千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文明社会,这是中华文明历史轴线的延伸,C项正确;良渚文化位于长江流域,排除A项;从良渚遗址示意图中无法得到最早的稻作农业出现,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良渚遗址面积及组成部分,体现不出其神权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2.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唐朝前期颁行《五经正义》,儒家经义统一。唐朝中叶,出现各种儒学“专门之学”,摆脱章句训诂传统,走向义理解经之路。这一变化说明儒学()A.出现重视思辨的倾向B.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精神C.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D.关注个体内在精神的修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前期儒家经义统一,唐朝中叶儒学摆脱章句训诂传统,走向义理解经之路,体现了儒学出现重视思辨的倾向,A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佛教和道教等相关内容,不能得出“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精神”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变化说明儒学出现重视思辨的倾向,材料未体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排除C项;材料变化说明儒学出现重视思辨的倾向,未涉及个体内在精神修养,排除D项。故选A项。3.元代,舶商、海商成为从事海外贸易商人的专称,经营海外贸易的显赫家族有沙不丁、橄浦杨氏、泉州浦氏等。至元二十三年制定的“市舶则法二十三条”,涉及舶商、海商的条款占绝大多数。这体现了()A.统治者对海外贸易严格限制B.私人海外贸易有了较快发展C.外贸收入是政府重要财源D.朝贡贸易是海外贸易的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代私人海外贸易有了较快发展,为了规范海外贸易的发展,元代制定了“市舶则法二十三条”,B项正确;元代制定涉及舶商、海商的条款法则,但材料未体现其内容,不确定“统治者对海外贸易严格限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元代财政状况,不能说明外贸收入是政府的重要财源,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朝贡贸易是海外贸易的主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是1600—1812年清朝的农业生产和人口统计表。这主要说明当时()年份总人口(千人)农业人口(千人)耕地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斤)总面积(千亩)农夫人均(千亩)总额净额余额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001200009720072546427.5217658194691766200000170000103610925.2217007894391784300000255000100935416.7511225211711812350000297500105043614.941012470120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B.资源危机日益突出C.农业人口迅速膨胀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00—1812年清朝(中国)。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清代的人均土地数目和人均粮食数量不断下降,说明资源危机日益突出,B项正确;材料中人均土地数目和人均粮食数量不断下降,不能体现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排除A项;“农业人口迅速膨胀”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当时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未体现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5.魏源认为,英夷国律例,凡他国商携违禁货物入境者,罚其货价三倍。是即科以彼国之法,亦无可辞。其非因缴烟土而停贸易又明矣。这反映出魏源()A.把师夷长技延伸到政治领域B.肯定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C.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D.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夷狄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魏源认为英国法律中对于携带违禁物品进入英国的,罚其货价三倍,这是参照他国做法实行的,属于国际通行做法,因此收缴鸦片并非英国停止和中国贸易的理由,由此可见,魏源希望参考英国的做法来解决贸易纠纷,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西方的法律制度,B项正确;材料内容并未提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项;林则徐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排除C项;从称呼上看,魏源并未突破夷狄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6.1905年户部银行正式成立,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户部(大清)银行拥有发行货币、监管市场、经理国库等职能,其纸币发行数额从1905年底的53万余两,增加到1911年的1789万余两,成为当时流通的主要纸币之一。这一举措()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开启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B.有效应对清政府统治危机C.符合世界货币发展的潮流D.适应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设立大清银行,拥有发行货币、监管市场、经理国库等职能,而且此后发行货币的数量不断增加。大清银行实际上是中央银行,这一机构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清政府金融机构的近代化特征,这符合世界货币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近代银行是中国金融业近代化的标志,而国人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的中国通商银行,排除A项;大清银行并未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排除B项;大清银行不是为了适应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而设立的,主要是为了缓和财政危机设立,排除D项。故选C项。7.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其主要内容是:废除治外法权;废除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交还北平使馆区和租界等。日本和意大利、法国维希政府等轴心国也宣布了类似的废约决定。这表明()A.抗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C.轴心国力图迅速结束战争D.中华民族的抗战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废除治外法权;废除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交还北平使馆区和租界等”及所学可知,当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由于中国坚持抗战,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废除了英美在华的不平等条约、治外法权、其它特权和租界,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体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显著成效,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抗战形势发生根本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表述夸大了废约条款的作用,排除B项;“轴心国力图迅速结束战争”的表述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新中国”的使用频数,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B.三大改造的稳步推进C.新政权逐步走向稳固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至1956年(中国)。据材料信息“新中国”一词在《人民日报》中使用的频率呈下降趋势,反映了新政权逐步走向稳固,更少的与过去对比,更少强调“新中国”,C项正确;影响材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新政权逐步走向稳固,“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不属于主要因素,排除A项;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新中国的使用频率就有所下降,排除B项;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而材料变化早于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9.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对中学课程进行改革,新增“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材中明确写入:香港从来不是英国殖民地。其主旨是()A.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B.否定香港曾受到殖民统治C.扩大港人治港的政治基础D.纠正英国灌输的错误概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香港)。根据材料可知,香港特区的中学课程新增“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材中明确写入:香港从来不是英国殖民地,其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感,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未体现否定香港曾受到殖民统治,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与“扩大港人治港的政治基础”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纠正英国灌输的错误概念”并非香港特区政府对中学课程进行改革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10.1959年,美国学者萨缪尔·克莱默在其畅销书中列举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农书”、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文字肖像等。这一古代文明是()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古代西亚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最早的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时期,当时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馆”,因为大多数的知识都是记录在泥板上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数千年;最早的伊甸园指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因此这一古代文明是古代西亚,A项正确;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这一文明是古代西亚,BCD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1.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定了11部禁奢法令,规定了社会各等级、各阶层饮食与服饰消费标准;但到1604年英国废除了所有现存的禁著法。禁奢法废除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义思潮对消费观念的冲击B.议会与国王长期政治斗争的影响C.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D.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传统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17世纪(英国)。14~16世纪,英国商品经济发展,贵族铺张浪费和新兴阶层在衣食消费上模仿攀比更高等级,引起同时代人所说的过度消费问题。过度消费不仅带来奢靡之风盛行和等级界限模糊不清,还引起物价上涨,造成贵族入不敷出,乡绅和中产阶级陷于贫困,导致国家税收和再生产资源日趋枯竭,乃至政府财政面临危机等严重社会经济问题,促使统治者立法进行干预。但是17世纪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观念,禁奢法令被废除,D项正确;14~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英国同样盛行人文主义,但是并未废纸禁奢法令,因此A项不是原因,排除A项;议会和国王的斗争属于政治斗争,其对禁奢法令的存废影响有限,排除B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12.伏尔泰提出,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这意在强调()A.自由平等应得到尊重B.个人与国家间契约关系C.理性主义的哲学思考D.社会契约为国家学说核心【答案】B【解析】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可知,伏尔泰意在强调自由平等属于人的天赋权利,政府需要在法律上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体现了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B项正确;伏尔泰意在强调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A项理解片面,排除A项;材料意在强调自由平等应得到尊重,不是强调理性主义的哲学思考,排除C项;伏尔泰强调自由平等,未涉及国家学说,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图是1888年的美国政治漫画,名为“埃及水域的章鱼”。这幅漫画旨在说明()A.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必要性B.美英争夺埃及的矛盾C.殖民地己经被西方瓜分完毕D.英国帝国主义的本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8年(英国、美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名为“英国”章鱼的触手伸到“埃及”“印度”“加拿大”等地区,体现了英国的殖民扩张范围广泛,因此,这幅漫画旨在说明英国帝国主义的本质,D项正确;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这幅漫画旨在说明英国帝国主义的本质,未涉及美英争夺埃及的矛盾,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地被西方瓜分完毕,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表是苏联工业两大部类生产比例表。这突出说明,二战后的苏联()年份为生产而生产(“甲”类)为消费而生产(“乙”类)两部类产值比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281111940104.22.41965106185.91970159275.91975232386.11976245396.3A.基本沿袭斯大林模式B.工业化策略符合国情C.重视工业的国际循环D.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的苏联。根据材料“苏联工业两大部类生产比例表”及所学可知,1940年至1976年苏联生产资料的生产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消费资料的生产比例明显较低,这说明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情况并未发生改变,仍然属于斯大林模式的范畴,A项正确;苏联的工业化策略并为始终适应国情变化的要求,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材料体现不出重视工业的国际循环,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苏联的工业结构在不断调整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5.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而事隔43年之后,法国政府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法国“一出”“一进”,主要基于()A.美国对外政策调整B.国际格局和安全形势的变化C.北约组织战略转型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答案】B【解析】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6年至2009年(法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冷战和两极格局的演变以及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格局和安全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使得法国根据其国家利益决定“一出”“一进”北约,B项正确;法国“一出”“一进”主要基于国际格局和安全形势的变化,“美国对外政策调整”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法国“一出”“一进”主要基于国际格局和安全形势的变化,“北约组织战略转型”属于次要因素,排除C项;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但这不是法国“一出”“一进”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货币中的汉朝材料——据黄媚《西汉早期半两钱生产与管理的初步考察》等下表西汉前期货币的演变时期货币名称货币政策备注汉初半两(榆荚钱)允许民间私铸注:24铢为1两;榆英钱实重3铢。五铢钱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货币”。吕后二年八铢半两钱取消私铸,官铸孝文五年四铢半两钱废盗铸令,允许私铸景帝中元六年四铢半两钱禁止民间私铸,行郡国铸币武帝元狩五年五铢钱郡国铸币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武帝元鼎四年上林三官五铢钱废郡国铸币,铸币权归中央——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对西汉前期货币的生产与管理加以分析说明。【答案】汉承秦制,货币仍然沿袭秦朝的“半两钱”。高祖刘邦以“秦钱重难用”为由允许民间百姓私铸货币。汉惠帝与高后时,禁止民间私铸货币,由政府颁行八铢钱。景帝中元六年,实行郡国铸币以整顿货币制度。但由于货币的名义重量与实际重量不一致,民间盗铸之风依然盛行。同时,币值混乱,影响流通。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四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铸币权归中央。汉武帝统一货币发行,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入。确立的法定五铢钱制,深刻影响中国的货币制度。【解析】【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说明:根据材料“汉初,允许民间私铸半两(榆荚钱)”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汉承秦制,货币仍然沿袭秦朝的“半两钱”。高祖刘邦以“秦钱重难用”为由允许民间百姓私铸货币。根据材料“吕后二年,取消私铸,官铸八铢半两钱”得出:汉惠帝与高后时,禁止民间私铸货币,由政府颁行八铢钱。根据材料“景帝中元六年,禁止民间私铸,行郡国铸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景帝中元六年,实行郡国铸币以整顿货币制度。根据材料“武帝元狩五年,郡国铸币五铢钱”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但由于货币的名义重量与实际重量不一致,民间盗铸之风依然盛行。同时,币值混乱,影响流通。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根据材料“武帝元鼎四年,废郡国铸币,铸币权归中央”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四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铸币权归中央。汉武帝统一货币发行,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入。确立的法定五铢钱制,深刻影响中国的货币制度。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1908年开始,日本外务省训令在华使馆调查中国各地报刊出版情形。外务省根据调查报告,每年印出一册《中国报刊调查》,分送日本各有关部门。此项调查涉及面广、内容详细,长达三十年未曾中断。下表是1911年6月的《清国报纸调查》摘录。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地区主义备考东北(17种)奉天<今沈阳>10种、吉林3种、哈尔滨、长春、安东、牛庄各1种改革主义(2种)振兴实业、商业(4种)鼓吹宪政(1种)地方自治(1种)《东三省日报》民政司机关报,月200元补助,三千份,各知县知州读者多,倾向排日京津(32种)北京20种、天津12种进步、革新主义(4种)振兴实业、商业(2种)鼓吹宪政(7种)对日示好(3种)《民兴报》2000分左右,近来对日友好《顺天时报》日本资助,1902创,北京现存最早报纸,官场阅读山东(10种)济南4种、青岛4种、烟台2种亲德(3种)对日示好(1种)无一定主义(4种)《青岛时报》奉行亲德,资本3000元,德国政厅每月补助百元上海(12种)振兴实业(2种)立宪主义(2种)官僚派(3种)民党派(2种)振兴教育(2种)急进主义(1种)《神州日报》万份,与孙逸仙派有关,近与袁世凯派搭上关系广东、香港(27类)广州12种、汕头5种、香港10种革命主义(8种)中立(5种)立宪(3种)无一定主义(2种)《国事报》1906创,宪政党机关报,粤报发行最高,七千份——摘编自周振鹤《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资料》(1)《调查》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时代?(2)说明日本《中国报刊调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价值。【答案】17.时代: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的时代;多种救国道路探索(革命、立宪、改革、实业、教育救国)的时代;改革与革命并起的时代;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列强纷争与国内斗争并行的时代。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价值:该材料属于直接史料(一手史料),可印证清末民初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重大史实。可用于研究清末新政、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可用于研究中国新闻(新传媒)史;这一时期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材料可用来了解日本侵略的历史;这是日本外务省主导的调查,是按照日本利益看待问题的,不能完全视作客观记载,使用时需与其他史料印证并加以理性分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表格呈现的是1911年6月的《清国报纸调查》摘录,清朝的报纸涉及到振兴实业、商业和改革主义等内容,体现了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的时代;由材料中“鼓吹宪政”、“振兴教育”、“革命主义”和“振兴实业”等可知,多种救国道路探索(革命、立宪、改革、实业、教育救国)的时代;改革与革命并起的时代;由“进步、革新主义”、“急进主义”和“无一定主义”可知,思想多元化的时代;由“《顺天时报》日本资助”、“《青岛时报》奉行亲德”和“《神州日报》万份,与孙逸仙派有关,近与袁世凯派搭上关系”等可知,列强纷争与国内斗争并行的时代。【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对于《中国报刊调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价值应该辩证的看待,从史料类型上来看,该材料属于一手史料,可印证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重大史实,如政治上,可用于研究清末新政;社会经济上,可用于研究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可用于研究中国新闻史。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是出于方便对中国的侵略而考虑的,因此材料可用来了解日本侵略的历史。另外,从立场上来看,该调查是由日本外务省主导的调查,是站在日本立场上看问题的,因此会带有主观性,应该要理性看待其价值,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和其他史料印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92·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1992年是一个新阶段的起点,给人们留下了太深刻的记忆,以至于后来在很多人的回忆中,这一整年都是春天,全国掀起了一股“经商热潮”。1992年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全国100多万官员造访深圳,深圳市政府接待办最多时曾同时迎来60批考察团。从1992年2月开始,北京就以每月新增2000家公司的速度递增,比以往的增长速度提高了2~3信;有着“中国硅谷”称号的中关村,这一年也迎来了大爆发,科技企业从上一年的2600家,只用一年时间就冲到了5180家。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百万股民可谓热情空前,当时就有媒体报道,在上海,原本30元一张的股票认购证,到6月初就涨至4000元到8000元一张;而深圳发行的股票认购证甚至吸引了全国各地上百万人来抢购,中国股市的雏形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199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都活力十足。尤其是汽车工业,在这一年更是狂颜突进,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增幅超过50%。跨国公司都迫不及待地进军中国市场。在我国注册的“三资”企业已经达到8.4万家,一年时间就增加了4.7万家。当年新签利用外责协议的金额高达685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5倍。——摘编自采锦源《1992年全国掀起经商热潮,股市高涨,GDP增长12.8%》结合材料,以“1992·一个新阶段的起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论题:1992·一个新阶段的起点论述: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议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2年全国掀起了一股“经商潮”,也使新增公司快速增长,推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中国股市的雏形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都活力十足。尤其是汽车工业在1992年这一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增幅超过50%。跨国公司大量进军中国市场,当年新签利用外责协议较上一年增长2.5倍。综上所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中国。首先,结合材料,以“1992·一个新阶段的起点”拟论题。论题:1992·一个新阶段的起点。其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论述,论述过程做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论述: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可得出: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议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根据材料“这一整年都是春天,全国掀起了一股‘经商热潮’”“从1992年2月开始,北京就以每月新增2000家公司的速度递增,比以往的增长速度提高了2~3信”“科技企业从上一年2600家,只用一年时间就冲到了5180家”“1992年,中国股市的雏形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199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都活力十足。尤其是汽车工业,在这一年更是狂颜突进,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增幅超过50%。跨国公司都迫不及待地进军中国市场”“当年新签利用外责协议的金额高达685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5倍”得出:1992年全国掀起了一股“经商潮”,也使新增公司快速增长,推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中国股市的雏形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都活力十足。尤其是汽车工业在1992年这一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增幅超过50%。跨国公司大量进军中国市场,当年新签利用外责协议较上一年增长2.5倍。最后,小结升华,呼应论题。综上所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地图政治”视角下的殖民主义1502年,意大利北部的费拉拉公爵埃尔科莱一世·德斯特花费重金请里斯本的制图师制作了一张世界地图《坎迪诺平面球形图》。它以非洲大陆为中心,勾勒了南美洲东海岸以西一直到东亚和东南半岛的广大地域。在图的左侧画上了一条直直的竖线,把已知世界切割成两部分。坎迪诺图成为现存最古老的反映这条边界线的地图。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和在陆地上的争夺不同,殖民帝国的海上之争,争夺的不是空间,而是航道。各霸权国也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上。1886年7月24日,英国伦敦的《绘图》杂志发表了题为《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的一副地图。它采用墨卡托投影法,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个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地图上的英属殖民地以粉红色填充,地图下方,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执三叉戟和未字盾牌,端坐在标注着“世界”的地球之上。地球空间在近代欧洲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已知”空间,一种是“木知领土”,最后一种是海洋。16到19世纪的欧洲地图作品所体现的纯不仅仅是知识或技术,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权力从地图中走来,又行走于打造地图的道路上”。——摘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1)近代欧洲地图作品力图告诉我们什么?结合背景加以说明。(2)对近代欧洲地图作品的作用并加以评析。【答案】19.《坎蒂诺图》:西葡依据教皇所规定分界线以国际条约形式平分世界,为了分割它们当前和未来的海外殖民地。在探寻商路的同时,以殖民手段巩固对财富和贸易的垄断性占有,地球空间意味着可被征服、处置、分割。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16世纪后的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与当时航海、贸易路线密切相关。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国际贸易成为欧洲发展的重要内容,海洋意识增强。以荷兰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为开拓国际贸易,加强对海洋的争夺,其世界地图对其他大陆轮廓的标识会更加清晰。《帝国联盟》:该图以英国为中心;囊括全部殖民地,突出英王的领袖地位,完成了对大英帝国从实体到精神的完整宣传,以毫不遮掩的方式赞颂了英国殖民者所达到的前无古人的“伟业”。殖民主义不再是地图后面的隐秘文本,而是地图本身的表现对象。20.起源于欧洲的现代地图,随欧洲殖民兴起,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以国际法为保障,为兴起于殖民时代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论述框架,而现代殖民的发展和演变又沿着地图学所规定的框架和方向延伸和发展,成为意识形态在空间领域强大的表达和宣传。现代地图成为殖民权力中最为深层隐蔽的部分。它以对空间的重新组合和切割,配合着对人类社会的分类和等级化,以及对人类历史的线性排列。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与暴力征伐、国际法互为表里、相互支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欧洲。《坎蒂诺图》:由材料中“在图的左侧画上了一条直直的竖线,把已知世界切割成两部分”及所学知识可知,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划定了一条名为“教皇子午线”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位于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约合550千米),从北极延伸到南极。西葡依据教皇所规定的分界线以国际条约形式平分世界,为了分割它们当前和未来的海外殖民地。他们以殖民手段巩固对财富和贸易的垄断性占有,地球空间意味着可被分割的。15、16世纪后的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由材料中“殖民帝国的海上之争,争夺的不是空间,而是航道”可知,这与当时航海、贸易路线密切相关。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在发展国际国际贸易过程中,欧洲各国的海洋意识增强,如当时的荷兰为开拓国际贸易,其世界地图对其他大陆轮廓的标识会更加清晰。《帝国联盟》:由“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个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及“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执三叉戟和未字盾牌”可知,该图以英国为中心;囊括全部殖民地,突出英王的领袖地位;由“端坐在标注着‘世界’的地球之上”可知,以毫不遮掩的方式赞颂了英国殖民者所达到的前无古人的“伟业”,殖民主义是地图本身的表现对象。【小问2详解】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欧洲。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欧洲地图作品是随欧洲殖民兴起,15、16世纪是地理大发现的时期,欧洲列强开始探索世界,发现了新大陆,如美洲大陆。这导致了欧洲列强对全球的殖民扩张,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殖民地,进行贸易和资源掠夺。这一过程在近代欧洲地图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如英国伦敦的《绘图》杂志发表的《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它突出了英国的全球殖民地和各个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这些地图作品展示了欧洲列强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体现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权力和统治地位。这些地图作品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与暴力征伐、国际法互为表里、相互支持。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些地图作品,既要认识到它们在传播知识和促进交流方面的作用,也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和歧视。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