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2506
大小:502.1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5-01-06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高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石室中学高2024届“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星堆作为长江中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先后出土了大量青铜容器,这些青铜器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与中原青铜容器相同的铸造法“泥模块铸法”,在一些纹饰与装饰性图案上更与长江中游湖北、湖南等地青铜器相似。由此可()A.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明同源B.华夏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C.新石器时代形成华夏认同观念D.中原文明的影响辐射范围广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采用了与中原青铜容器相同的铸造法”“在一些纹饰与装饰性图案上更与长江中游湖北、湖南等地青铜器相似”并结合所学可知,三星堆青铜器在铸造方法等方面与中原地区基本一致,反映了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三星堆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文化的交流,并不能说明文明同源,排除A项;春秋石器华夏认同观念产生,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三星堆青铜器,看不出“影响辐射范围广泛”,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后期,荀子曾到秦国,并在《强国》篇中写道:“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官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格,古之吏也。”这反映出()A秦国变法改革颇有成效B.秦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C.吏治清明是统一的保障D.荀子提倡隆礼重法思想【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战国后期,荀子在秦国看到的百姓朴实,百官肃然,这反映出秦国商鞅变法的成效,A项正确;秦国深受法家影响,不是儒家,排除B项;战国后期,秦国尚未实现一统,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荀子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3.北宋初年,宋太祖屡幸国子监祭礼拜谒孔子,重视名儒的社会影响,奖励书院,大倡读书风气。宋太宗更是“锐意文史”“以文化成天下”,深明“教化之本,治乱之源”的治国之道。以上做法()A.确立儒学官方正统的地位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C.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体系D.适应了维护统治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统治者采取“重文抑武”的统治策略,所以宋初统治者的行为适应了维护统治的需要,D项正确;西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已确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现象体现统治者“重文抑武”的统治策略,不能推动官僚政治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奖励书院,无法得出完整的教育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4.清代以来,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这一现象()A.缓和了人口增长的社会矛盾B.推动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C.一定程度导致自然灾害增多D.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可知,清代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这在一定程度导致自然灾害增多,C项正确;材料只是在说明因为种植玉米和番薯而导致了对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并没有说明玉米和番薯缓和了人口增长的社会矛盾,排除A项;清代仍是农耕文明时代,仍然奉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社会经济不可能达到均衡发展的境地,排除B项;玉米、番薯大多时候是作为粮食作物出现的,材料并没有强调农产品面向市场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5.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在上奏光绪的《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中提及“民族”两字,他指出“近者欧美,尤留意于民族之治,凡语言政俗,同为国民,务合一之”。据此可知,康有为()A.旨在传播西方民族国家思想B.致力于消除满清贵族特权C.对民族的认识有现代的一面D.抛弃了华夷之辩的旧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近者欧美,尤留意于民族之治,凡语言政俗,同为国民,务合一之”和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各民族地位平等,突出国家一体,进而在救亡图存运动中,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C项正确;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其思想主张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传播西方民族国家思想不是其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康有为强调的是“民族之治”,即民族自治,而不是消除满清贵族特权,排除B项;材料中康有为强调的民族之治,没有华夷之辩,排除D项。故选C项。6.下表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部分省岁入与庚子赔款摊派比较(单位:万库平两)。该表可以用来说明()省份岁入额摊派偿还额摊派所占岁入比重省份岁入额摊派偿还额摊派所占岁入比重直隶5747000130000022%甘肃56400030000053%安徽3349000150000045%湖北2479000210000085%江苏23269000330000014%四川4842000290000060%浙江6985000210000030%山东5452000150000027%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摊派比重B.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发生变化C.辛亥革命的爆发及发展进程D.晚清近代化发展的阻力来源【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湖北地区的摊派所占岁入比重最高,说明湖北民众的负担最重。而武昌起义最早爆发于湖北,也与此不无关系,所以可以用来说明辛亥革命的爆发及发展进程,C项正确;表格中既有摊派比重,但无法说明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摊派比重,排除A项;仅根据各省的摊派比重无法体现列强的侵华方式,排除B项;晚清近代化发展的阻力主要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与材料信息反映的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1934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这一报告中指出“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这体现出当时根据地()A.努力为战略转移做准备B.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C.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D.具有新民主主义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4年(中国)。根据材料“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等信息可知,这里面的经济成分多样,即保证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又保存了其他类型的经济,具有新民主主义特征,D项正确;这一时期的战略重心依然在农村,并没有转移,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当时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特征,这些并不是为战略转移做准备,排除A项;这一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没有形成,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工作重心依然是革命,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8.新中国建立初期,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级各类党报,大力推动机关、工厂、学校、商店的群众读报工作,到1950年5月,人民日版已在全国组织了2101个读报小组,下图是1954年盛锡福帽厂党支部副书记在休息时间给工人读报的照片。“读报组”的推广()A.加强了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B.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D.极大推动了建国初期扫盲工作【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红色政权尚未稳固,面临来自多方的压力,以读报组的形式,让人民群众了解时事政策和形势任务,同时听取和解答工人提出的疑问,有利于加强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A项正确;“读报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B项;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的表述绝对,排除C项;读报组”的推广可能会对识字率有一定影响,但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极大推动了建国初期扫盲工作,排除D项。故选A项。9.政厅公餐是古典时期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是城邦授予公民或外邦人的最高荣誉之一,为城邦做出巨大贡献是他们获得这份荣誉的原因。雅典公民来说,在政厅参加终身公餐是一份荣誉,让雅典人为之追逐。代雅典这一举措()A.实现了公民和外邦人的平等B.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C.是雅典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D.旨在强化对城邦的集体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题意可知,政厅公餐是雅典公民尽力在追求的城邦荣誉,所以这一举措有助于强化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D项正确;古代雅典城邦的公民和外邦人是不平等的,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排除A项;这一举措主要是增强了城邦公民的集体意识,并没有能够扩大民主政治的范围,排除B项;这一举措和人文主义精神没有必然关联,无法体现雅典的人文主义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10.1565年,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在一份所需物品清单中列有“在中国交易用的银元和优质银条”,称这些物品“对于维持他们在菲律宾的活动非常重要”,希望能用从美洲驶往菲律宾的“首班船尽快送达”。由此可知()A.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B.殖民活动引发欧洲价格革命C新航路推动世界联系增强D.世界贸易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在中国交易用的银元和优质银条”与“对于维持他们在菲律宾的活动非常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出现雏形,西欧国家为了得到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商品,用白银与中国进行交易,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增强,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地区逐步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排除A项;欧洲价格革命的表现是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这些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世界市场”,“世界贸易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1795年英国画家詹姆斯·吉尔雷创作《光明驱散黑暗》(下图),绘画左上角的金色太阳上写有“大众、国王、贵族”,而中间的希伯来语词汇意为智慧,英国首相小皮特站在战车上驱散阻挡英国前进的黑暗势力。这幅作品()A.体现了英国代议制特点B.讽刺英国民主政体不完善C.具有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5年(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世纪末,英国首相带领英国走向光明,说明英国首相作为政府首脑,在英国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国王统而不治,体现了英国代议制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是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赞扬,并不是讽刺,排除B项;该漫画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并不是写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英国政治,与工业革命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12.1945-1951年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期间,对英国大工业包括钢铁、煤炭、铁路、航空、电信和英格兰银行,实行国有化。1944-1946年戴高乐临时政府通过没收或赎买政策,将能源、银行、保险等行业的一些大型私人企业收归国有。这反映战后西方国家()A.加强了金融的国际协调B.强化了国家的宏观调控C.放弃市场经济运行机制D.认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1951年(英国、法国)。 材料中英国和法国都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大工业实行国有化政策,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基础上对经济进行的调整,目的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项正确;材料中只有英国和法国两个国家,所以无法得出加强了金融的国际协调,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将一些大工业收归国有,并没有表明放弃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排除C项;虽说英国、法国都将一些工业收归国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干预经济的政策与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代表西方国家认同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晋末年,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尚未完全止息内迁少数民族军事贵族又起兵反晋,锨起了一场争夺北方统治权的血战,使黄河流域遭到空前惨重的破坏,造成“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北方人民只得离开故土,逃亡异乡,形成历史上空前的移民浪潮……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口的迁移浪潮,如果从西晋元康八年算起,历东晋一代,至刘宋大明八年为止,大约持续了160余年。这期间,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南朝全境人约540万的1/6,占西晋北方诸州及徐之淮北约700万的1/8。移民浪潮移植了盛行于中原的士族门阀制度,并按魏晋模式在江南地区重建汉族封建政权,并实行若干适应当时形势需要的政策与措施,如侨州郡县制、土断制等,既安顿了北方移民,也促使移民土著化。——摘编自童超《东晋南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材料二15世纪发现新大陆后,世界人口迁移规模开始扩大。当时的国际移民大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先是西班牙、葡萄牙,接着是荷兰,而后英国、法国开始了开拓美洲的殖民政策。起初,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到新大陆的目的主要是掠夺金银财宝,他们占领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地后,迁入的移民为数不多。一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当时的人口很少,比如葡萄牙人口只有150万,不可能提供大量移民。二是,为了独霸美洲的财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对其他国家的移民施加各种限制。三是,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口当时也不是很多,还未感到人口压力,后来迁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德国人和法国人。最初的移民多是推行殖民统治的殖民者和士兵,接着是一批贫苦劳动者,他们中间有的为了逃避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有的纯粹为了谋生,当然,也有些是为了发财致富冒险来到美洲的。——摘编自田方、陈一筠主编《国外人口迁移》分类具体项目视觉凝视在展馆举办动漫原画展在展馆悬挂动漫角色道具广场晚间播放与动漫作者故乡相关的影片 将某知名连锁便利店暂时改名为动漫里的便利店,店内贩卖动漫相关商品听觉凝视举办一场动漫配音演员访谈及见面会运用互动投影技术,使游客走过展馆内特定的地板时会绽放动漫效果的波纹触觉凝视运用互动投影技术,使游客走过展馆内特定的地板时会绽放动漫效果的波纹味觉凝视贩卖动漫主题食品嗅觉凝视贩卖动漫主题香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南宋移民相比,16—18世纪欧洲各国移民美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这一移民现象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受政局变动影响;移民持续时间长;移民规模大、人数多;影响深远影响:推动南朝士族门阀制度的建立;移民带去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推动江南的开发;移民浪潮促使汉族同南方少数民族杂处,进而推动民族融合。(2)不同之处:带有资本主义扩张性;目的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移民人口规模不大;存在移民国家间的竞争;移民身份多样。影响:推动了美洲地区不同种族之间的族群融合;推动了物种的传播与交流;满足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先进生产方式和观念传入美洲,推动社会发展;伴随着疾病传播和野蛮屠杀,一定程度上给美洲带去灾难。【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西晋末年,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尚未完全止息内迁少数民族军事贵族又起兵反晋”可以得出,受政局变动影响;根据材料“如果从西晋元康八年算起,历东晋一代,至刘宋大明八年为止,大约持续了160余年。”可以得出移民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这期间,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南朝全境人约540万的1/6,占西晋北方诸州及徐之淮北约700万的1/8。”可以得出移民规模大、人数多。影响:根据材料“移民浪潮移植了盛行于中原的士族门阀制度,并按魏晋模式在江南地区重建汉族封建政权,并实行若干适应当时形势需要的政策与措施,如侨州郡县制、土断制等,既安顿了北方移民,也促使移民土著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南朝士族门阀制度的建立;移民带去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推动江南的开发;移民浪潮促使汉族同南方少数民族杂处,进而推动民族融合。【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8世纪欧洲。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当时的国际移民大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带有资本主义扩张性;根据材料“起初,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到新大陆的目的主要是掠夺金银财宝,他们占领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地后,迁入的移民为数不多。”可以得出,目的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移民人口规模不大;根据材料“为了独霸美洲的财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对其他国家的移民施加各种限制。”可以得出,存在移民国家间的竞争;根据材料“最初的移民多是推行殖民统治的殖民者和士兵,接着是一批贫苦劳动者,他们中间有的为了逃避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有的纯粹为了谋生,当然,也有些是为了发财致富冒险来到美洲的。”可以得出,移民身份多样。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洲际移民的发展使世界的人口格局由此得以调整和重组,在新旧大陆之间益趋均衡。世界范围的人口移徙,有助于形成广泛的物质和人文交流,缩短不同地区人类集团间的发展差距,也有利于新的民族和文化融合。可以概括出:推动了美洲地区不同种族之间的族群融合;推动了物种的传播与交流;满足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先进生产方式和观念传入美洲,推动社会发展;伴随着疾病传播和野蛮屠杀,一定程度上给美洲带去灾难。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报刊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起到了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大众报刊在中国近代出现并迅速发展。下表所示为近现代部分报刊及其重要文章节选。时间文章节选1916年《新青年》吾可敬可爱之青年诸君乎,倘自认为二十世纪之新青年,头脑中必斩尽涤绝彼老者壮者及比诸老者壮者腐败堕落青年之做官发财思想,精神上别构真实新鲜之信仰,始得谓为新青年而非旧青年,始得谓为真青年而非伪青年。1937年《大公报》中国建国之基础已定,全民族将立于一条线上,不容阵线之分立。察最近数月尤其最近数旬之发展,证明中国已具备现代国家之基础,即大多数国民能自动的表示其爱国之热诚……‘九·一八’以来,惊涛骇浪,猛袭而来,直至五年后之今日,始得断然表现其新国家面目于世界舆论之前,时虽过晚,而要为中国一大进步也。 1955年《人民日报》一九五五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今年基本建设的工作量将远比过去任何一年为多……苏联政府帮助我国建设的一百四十一项重点工程,已经开工的今年将进入最紧张的施工阶段。这个新的年度在农村合作化方面也是关系重大的。为了完成一九五五年的建设任务,我们必须加强计划性。1978年《光明日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报刊”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报刊在中国近现代起到传播信息、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阐述:作为大众传媒工具的报刊在中国近代出现并获得迅速发展,传播了时政信息、商业信息、西方思想等等,起到一定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如1915年在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的背景下,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并创办《新青年》,以此作为宣传民主与科学,打击封建思想和制度的重要阵地。通过这一刊物,新文化运动扩大了影响力,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引发了人们对政治事务的关心,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也起到了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作用。1978年,经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徘徊时期,左倾思想的束缚阻碍了社会前进道路,在这一背景下,《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抨击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为后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奠定基础,有力的推动了拨乱反正的进行和社会的进步。总之,中国近现代报刊适应了社会形式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紧跟时代需要传播新思想、新理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题干“围绕‘报刊’拟定一个论题”与材料“精神上别构真实新鲜之信仰,始得谓为新青年而非旧青年,始得谓为真青年而非伪青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论题为报刊在中国近现代起到传播信息、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根据材料“报刊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起到了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大众报刊在中国近代出现并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大众传媒工具的报刊在中国近代出现并获得迅速发展,传播了时政信息、商业信息、西方思想等等,起到一定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根据材料“吾可敬可爱之青年诸君乎,倘自认为二十世纪之新青年,头脑中必斩尽涤绝彼老者壮者及比诸老者壮者腐败堕落青年之做官发财思想,精神上别构真实新鲜之信仰,始得谓为新青年而非旧青年,始得谓为真青年而非伪青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1915年在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的背景下,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并创办《新青年》,以此作为宣传民主与科学,打击封建思想和制度的重要阵地。通过这一刊物,新文化运动扩大了影响力,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引发了人们对政治事务的关心,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也起到了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作用;根据材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经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徘徊时期,左倾思想的束缚阻碍了社会前进道路,在这一背景下,《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抨击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为后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奠定基础,有力的推动了拨乱反正的进行和社会的进步。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总之,中国近现代报刊适应了社会形式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紧跟时代需要传播新思想、新理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1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幼时失父,家境虽然贫困,但好读书、有大志。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隋武装,后加入到李建成的部下,玄武门之变后,跟随李世民,先担任谏议大夫,后逐渐成为丞相。魏征在前人思想的总结上,给予重新概括以及有效的整合,系统地提出了一些治国思想,对于当时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以及创新意义。魏征认为统治者应该要牢记前车之鉴,“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在使用民力上,应该适可为止,“薄赋敛,轻租税”“含养百姓”。统治者应该亲近君子,注重考查官员个人品德,同时以君臣互信、尊重臣子、公平赏罚的原则推动明君贤臣政治佳话的实现。魏征还具有直言敢谏和廉洁自守的政治品质,在唐朝及唐朝之后都产生持续性影响,唐朝及之后的统治阶级对魏征的治国理念和品德修养持肯定赞赏的态度,魏征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也深为后人追慕,是一代代文人士子追求政治理想道路上的楷模。——摘编自王筱惠《魏征治国理念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征治国思想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征的历史贡献。【答案】15.内容:提倡统治者居安思危,以史为鉴;主张以民为本;注重考查官员品德;提倡君臣互信,维护和谐的君臣关系。16.历史贡献:辅佐唐太宗,推动贞观之治繁荣盛世的出现;魏征敢于直谏的政治品质为后世文人士子梳理政治榜样;魏征的治国思想对后世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借鉴。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根据材料“魏征认为统治者应该要牢记前车之鉴,‘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可得出提倡统治者居安思危,以史为鉴;根据材料“在使用民力上,应该适可为止,‘薄赋敛,轻租税’‘含养百姓’”可得出主张以民为本;根据材料“统治者应该亲近君子,注重考查官员个人品德”可得出注重考查官员品德;根据材料“以君臣互信、尊重臣子、公平赏罚的原则推动明君贤臣政治佳话的实现”可得出提倡君臣互信,维护和谐的君臣关系。【小问2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