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7406
大小:733.9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5-01-03
《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尚书·尧典》记载,尧不仅对于本部落的事务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对于部落联合体的其他部落的事务也有相当的干预权,甚至可以对背叛部落联合体的其他部落酋长施以流、放、窜、殛等处罚。这种状况表明当时A.早期国家形态出现B.奴隶制社会形成C.原始民主不复存在D.阶级矛盾尖锐化2.有学者提出:“封建时代的商业资本,本来就带着地方性,为了反击西汉政府之贱商政策,旧的商人地主便倒向诸侯王的方面,所谓‘因其富厚,交通诸侯’者,正是指明这一事实。”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郡国并行制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商人群体严重削弱了专制集权C.平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得到拓展D.经济政策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悖3.下图为北魏孝文帝第四子元怀(488—517年)的墓志。这是一种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新书体,史称“魏碑体”,呈现出古朴、自然、刚劲、雄壮等风格。据此可知,“魏碑体” A.代表北朝书法的最高成就B.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色C.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象D.主要在上层社会范围内流行4.宋太宗时期,确立了科举考卷弥封制度,让阅卷者无法得知考生的信息。为防止弥封后通过辨认字迹舞弊,宋真宗时期,开始实行眷录制,科举考卷一律派专人抄写。这反映了宋代A.科举考试程序趋于严密B.君主对考生不信任加深C.人才选拔更加注重形式D.选官彻底打破门第限制5.明代中后期,文士们逐渐抛弃以往那种忸怩作态,开始理直气壮地向乞文者大量索要资财。这一现象表明A.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传统伦理B.文学世俗化趋势日渐明显C.文人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6.太平天国后期,内部出现了一个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新气象:慕王谭绍光对西方科学文化和制度颇为留心,“常爱谈及欧洲的政治和发明”;忠王李秀成向外国传教士请教过许多机器方面的问题;洪仁玕和章王林绍璋等人学习英语,并督促他们的儿子“用一些绘有图画附注中文的书学英文”。这表明太平天国A.幻想得到西方列强支持B.积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具有进步的历史新趋向D.盛行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7.1875年11月,恭亲王奕诉上奏指出:“诚以古巴、秘鲁,于华工多方虐待,若不派员驻扎,随时设法拯救,不独无以对中国被虐人民,且令各国见之,亦将谓中国漠视人命,未免启其轻视之心。”清廷遂于1877年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细化了对古巴华工的保护措施。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A.近代外交意识发展B.国际地位逐步提升C.抛弃了传统夷夏观D.重视改善民众生活8.孙中山认为,掌握武器,训练军队,举行武装起义,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首要条件。因此,他不遗余力地为此奔走,并在1907—1908年间,先后组织会党人员在西南边境举行了六次反清武装起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孙中山A.决定走苏俄式革命道路B.有着浓厚的军国主义倾向C.努力践行民主革命纲领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9.下图为中国华东烟草公司在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推出的槟榔牌香烟宣传广告。这一策略 A.利用民众心理进行营销B.扭转了民族企业的困境C.声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D.彰显了民主主义的意识 10.195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要求各地集中宣传农业集体化的优越性,教育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做法旨在A.争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早日完成B.为人民公社化运动营造舆论氛围C.增强民众对新的社会制度的认同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11.下列条文节选自《汉谟拉比法典》。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第二十一条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第二十二条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第二十五条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此人应投于该处火中第四十二条自由民佃田以耕,而田不生谷,如此彼应以未尽力耕耘论,应依邻人之例,以谷物交付田主A.强调契约的神圣性B.旨在维护贵族利益C.重视保护私有财产D.带有同态复仇原则12.教会法教育是中世纪欧洲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其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祈祷、阅读、写作和辩论等,不仅培养了教士、修道士和信徒的精神信仰与道德修养,也传递了基督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如公正、慈善、同情。这说明教会法教育A.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B.促进理性主义传播C.束缚了民众思想意识D.具有社会教化功能13.马克思曾评述说:“在法国,在‘政治状态’还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经济状况’已经发展得超过它了。就政治状态来说,贵族拥有一切,资产者一无所有;可是就社会状况来说,那时资产者是国家里最重要的阶级。”马克思的分析意在A.表明法国已经具备工业革命的基础B.强调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C.阐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揭示法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14.19世纪初期,英国城市的街道大多数是窄街小巷,没有区分专门的人行道或车道;住宅参差不齐,从贵族、金融家的豪华宅第到普通居民的后街陋室,并存于城市街区。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工业革命弊端显现B.贫富差距日益扩大C.公共权力监管缺失D.等级观念明显淡化15.1917年9月至10月,俄国民众的食物越来越少,每天面包的分配量从一磅半减少为一磅,后来更减为四分之三磅、半磅、四分之一磅。 而到最后,有一个星期根本就没有半点面包。这可用于说明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B.经济大危机给俄国带来沉重的打击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D.沙皇俄国政府的专制独裁不得人心 16.根据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超过6%的份额转移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达到14.81%,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大幅增加至13.1%。这反映了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B.发展中国家正逐渐主导国际秩序C.传统国际经济体系受到冲击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西汉前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从有利于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对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肯定了君主专制统治存在的合理性,他曾论述道:“当天下之散乱,以强凌弱,众暴寡,智欺愚,士卒罢弊,死于甲兵,老弱骚动,不得治产业,以天下之无天子也。”并认为“天子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因而,国家的兴衰存亡、长治久安,就系于君王一身,正所谓“人主者,天下安,社稷固否耳”“天下之治在陛下”。——摘编自梁安和《贾谊论君吏士民》材料二唐甄(1630—1704年),清初进步思想家,指出“天子之尊,非天地大神,亦人也”,讽刺说:“人君之尊,其犹土神乎?”“虽为君主,一匹夫耳。”甚至认为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拥护,所谓“君”也只是一个独夫而已。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是维护君主统治的精神支柱,唐甄把它比作毒害人民的药石,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的学说。——摘编自赵宗正《唐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贾谊和唐甄对君主统治的看法。(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看法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为进一步满足国民的医疗保障需求,我国进行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国务院于1994年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实施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初步确立了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1996年, 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56个城市。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建设的前期试点基础上,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起点,我国逐步建立起针对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最终覆盖全体国民。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13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摘编自仇雨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四十年:进程、经验与展望》材料二有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降低了老年人的死亡率,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特别是促进了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健康。2003年以后,我国健康水平的改善速度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从2003年30‰左右下降至2018年的10‰左右,期间,人均预期寿命的年均增长速度也从0.17岁提高至0.45岁。200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比例只有15.9%,个人支出比例高达60%。2013年,政府支出比例上升至30.1%,个人支出比例下降至33.9%。——摘编自雷晓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作用。(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根据联合国难民署于2015年6月发布的年度《战乱世界:全球难民趋势》,2014年,战乱在世界范围内至少导致1950万国际难民与3820万国内难民,其中约53%的难民源自于叙利亚(388万)、阿富汗(259万)与索马里(111万)。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叙利亚、阿富汗等西亚北非难民通过各种途径前仆后继地跨越地中海和国界线,奔向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移民网络,对难民提供了更人道、更好待遇、且经济富庶的欧洲国家。正因为如此,欧洲境内始终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难民。2014年欧洲境内的难民数量达到670万人,比2013年增加230万,从而形成二战以来欧洲最严峻的难民危机。——摘编自宋全成《欧洲难民危机:结构、成因及影响分析》 材料二欧洲难民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裂,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新的考验和问题,如波兰指责德国无上限接纳难民之举是将难民问题输出至其他国家。近年来,欧洲可谓危机不断,还没有彻底走出债务危机,又遭受“意料之外”的难民危机,这势必影响欧洲的经济改革,进而阻滞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而在大量难民中,难免会有恐怖分子混入,埋下无穷隐患,这又会诱发对难民人群的歧视与仇恨。当然,大量的难民涌入也有可能缓解欧洲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以德国为例,到2030年,80岁以上老人预计超过630万,而人口将缩减至不足八千万,外来移民目前是其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摘编自王刚《欧洲难民危机的成因及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亚北非难民选择涌入欧洲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欧洲难民危机的影响。(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中国古代,华夏文化是一种普世适应的文化。华夏与周边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是不同种类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而是一种普世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差异,也就是文明与半文明乃至非文明之间的差异。所谓“夷夏之辨”表面上是族类或种族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一种文化的差异。——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根据材料,任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1月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题号12345678答案ADBADCA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ACCDBAAC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对于本部落的事务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对于部落联合体的其他部落的事务也有相当的干预权”“施以……处罚”可知,尧已拥有非常突出的个人权力,而且也具有了一定的处罚形式,说明该时期的部落联合体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故A项正确;B项应为夏朝的建立,排除;尧舜时期仍存在原始民主,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阶级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2.【答案】【解析】逆波时期去了巩固统治,推行“抑商”政策,但富商大贾却因此倒向诸侯,这是目标与效果的相悖,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郢国并行制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夸大商人群体的力量,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古朴、自然、刚劲、雄壮”可知,魏碑体既敲合了世书少数民族的粗犷彪悍之风,又受到中原儒家文化的熏陶,这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不同书法艺术成就的比较,以及魏碑体的流行范围,排除A、D两项;北魏并未统一中国,不属于大一统王朝,排除C项。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考卷弥封制度”“誊录制”可知,宋代通过严格考试程序,以确保人才选拔的公正性,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君主对考生态度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考试程序更加严格,而不是注重形式,排除C项;“彻底打破”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5.【答案】D【解析】该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材料中的现象即为其具体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传统伦理瓦解、文学世俗化,排除A、B两项;文人的社会地位提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6.【答案】C【解析】材料“谈及欧洲的政治和发明”“请教过许多机器方面的问题”“学习英语”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倾向,体现了进步的一面,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没有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排除B项;材料现象属于对“西学”的理性认识,不是崇洋媚外,排除D项。【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B 15.【答案】A【解析】1917年9月至10月的俄国正值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时期,由题干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可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无法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故A项正确。经济大危机爆发于1929年,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于1918年,排除C项;俄国沙皇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已被推翻,排除D项。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16.【答案】C【解析】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占份额得到提升,金砖国家是由新兴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投票权增加,这些都冲击了传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故C项正确;迄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西方发达国家仍掌握国际话语权,排除A、B两项;材料未提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的激化,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1)贾谊:肯定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维护君主独尊地位。(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唐甄: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否定君主的至上权威;强调平等。(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2)社会批景:贾谊:秦朝灭亡,西汉初兴,儒家思想得以发展;王国势力强大、边疆危机凸显,严重威胁西汉统治;占统治地位的黄哲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的流弊。(4分,答出两点即可)唐甄: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极端,社会危机量现;商品经济发展,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遭到冲击;理学趋于僵化;实学思潮兴起,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4分,答出两点坏可)【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贾谊肯定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根据“天子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可以看出贾谊主张维护君主的独尊地位。根据材料二“天子之尊,非天地犬神,亦人池”可以得出唐甄“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否定君主的至上权威”,根据材料“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可以得出唐甄主张平等。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贾谊生活于西汉初年,此时的西汉王朝面临较为严重的边境危机以及诸侯王问题,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维系统治;思想方面,黄老之学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儒学得以被重视发展。唐甄生活于清朝初年,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其弊端也逐渐显露,社会危机显现;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继续发展,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思想方面,理学僵化,实学思想兴起,人们思想有所解放。18.【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立法保障;逐步推进;服务人民;覆盖面广。(8分,答出四点即可)(2)作用:减轻了广大人民医疗费用负担;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民众幸福指数;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国务院于1994年……扩大到56个城市”可以得出“政府主导”“逐步推进”;根据材料“我国13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可以得出“服务人民”“覆盖面广”,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立法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第二问,根据材料及所学,可以从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等角度来回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作用【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B 7.【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清政府意识到维护海外华人权益的重要性,而且通过签订条约,细化规则,这是近代外交意识发展的表现,故A项正确。该时期的中国仍然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没有提升,排除B项;材料与夷夏观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的孙中山一直致力于训练军队,举行武装起义,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在践行民主革命纲领,故C项正确。苏俄革命此时尚未发生,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提及“反帝”主张,排除D项。9.【答案】A【解析】这一广告利用民众的爱国心理,体现了民族主义意识与商业营销策略的结合,故A项正确。仅仅是广告宣传并不能扭转企业的困境,排除B项;此时抗日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正面战场还未形成,排除C项;广告体现的是民族主义,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举旨在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同,故C项正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必成于1956年,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材料时间“1957年”之前就已取得胜利,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材料“侵犯他人之居者……处死”犯强盗罪……外死”“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应投于该处火中”“佃田以耕……以谷物交付田主”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契约的神圣性,排除A项;图表中的“他人”“屋主”不仅限于贵族,排除B项;图表甲未提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公正、慈善、同情”可知,教会法教育具有社会教化作用,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传递了基督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可知,教会法教育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排除A、B两项;材料未提及“教会法教育的弊端”,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的法国,贵族拥有一切,但资产阶级掌握经济力量,已成为最重要的阶级,这说明法国已经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故B项正确;法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在法国大革命后之后,而且材料主旨是法国大革命,而不是探讨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是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19世纪初期的英国正值工业革命,材料信息体现了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及管理服务水平无法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导致“城市病”,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扩大、公共权力监管以及等级观念,排除B、C、D三项。【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B 19.【答案】(1)原因:欧洲与西亚北非毗邻;欧洲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福利制度健全;部分欧洲国家的主动吸引;引入难民可以缓解欧洲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6分,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导致欧洲内部矛盾加深,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给欧洲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不稳定因素增加。(4分,答出两点即可)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为欧洲社会注入新的活力。(2分,答出一点即可)【解析】根据材料一“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可以得出“欧洲与西亚北非毗邻”;根据材料一“对难民提供了更人道、更好待遇”可以得出“欧洲经济发达,福利制度健全”;根据材料二“德国无上限接纳难民”可以得出“部分欧洲国家主动吸引难民”;根据材料二“大量的难民涌入有可能缓解欧洲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可以得出“欧洲面临社会危机,引入难民可以缓解危机”。第二问,欧洲难民危机的影响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作答。20.【答案】示例:观点:华夏与周边少数民族存在明显文化差异,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2分)论述: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形成了以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作夏女呀。与此同时代的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存发展条件有限,形成了游牧文明。与华夏文明相比,游牧文观先固定岳住地,崇尚武力,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但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频繁的往来与密切联系中,胡互吸收对方的优秀成分,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极力推行汉化措施为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元朝时,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会了棉纺织技术,促进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分由此可见,受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古代华夏文明和周边少数民族文明各具特色,最终共同形成中华文明,这也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材料所述是华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可依据此提出论题。论述过程中不仅要论证两者的差异,还要指出两者的融合发展,共同构成中华文明。注意结合史实,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孝文帝改革等。最后总结提升。评分细则一等(12-9分):论点明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分):论点明确,要素比较全面,解析较全面,表述清楚。三等(4-0分):论点不明确或偏离材料主题,解析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