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20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20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27373

大小:1019.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5-01-03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20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20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20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20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20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20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泸县四中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设置了农官,县一级有都田啬夫,乡一级有田啬夫及其属官,里一级有田典,形成了严密的的农官体系。农官从考核监督到奖励惩罚,都要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从而使农官能够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农业命令。这一举措()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有利于提高秦国治理能力C.促进了郡县制的全面推广D.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2.汉时宫廷常常将一些值得称许或记载的人和事,用绘画这种形式记录下来,如汉武帝时未央宫的张良画像、汉宣帝时麒麟阁功臣画像、汉明帝时云台二十八将画像等。在州郡、驿站、学堂等处墙壁上也绘有当世孝子、列女画像等。这一现象表明汉代()A.朝廷注重价值观的引导B.绘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C.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出现D.普通民众社会地位提高3.朱熹认为“且如此灯,乃本性也,未有不光明也。气质不同,便如灯笼用厚纸糊,灯便不甚明;用薄纸糊,灯便明似纸厚者;用纱糊,其灯又明矣;撤去笼则灯之全体著见。”朱熹意在强调()A.人性本善B.格物致知C.克制私欲D.发明本心4.如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译员地域构成,对如表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地域江苏浙江湖南安徽山东广东人数2472111A.新式人才地域分布存在差异B.南北方存在较大文化差距C.江浙地区最早开始了近代化D.国人成为洋务译书的主力5.据统计,长江流域原有的大中型帆船16000只左右,承担着长江客货运业务。1860年之后几年时间,“数千艘帆船便被逐入支流”。到同治年间,已是“长江轮舶横行,价贱行速,民船生意日稀,凋零日甚”。这一变化过程反映出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内河航运主权遭破坏C.长江流域经济的萧条D.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6. 1922年5月初,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62人,代表12个城市100多个工会组织、27万多名会员。大会最终通过了共同宣言,提出工人阶级要联合全国的农民以至于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这次大会A.宣告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提升了党的政治影响力C.宣传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7.如图是创作于1954年的新年画《妈妈教我学绣花,我教妈妈学文化》。在众多“女儿教母亲识字”的官方宣传画中,该画脱颖而出,广受民众喜爱。这主要是因为它A.顺应了实现妇女解放的进步潮流B.贯彻了新时期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原则C.刻画了勇担时代使命的儿童形象D.纾解了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矛盾8.1953年2月3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指出:自年初本报发表“各地群众纷纷来信报矿”的“读者来信综”后,到1月26日止,我们继续收到群众报矿的来信五十四件,报告有矿藏的地点达七十八处。人民日报的这一宣传A.适应了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B.旨在向大众普及地质科学知识C.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D.有利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9.民众法庭是雅典日常司法机关,主要审理除杀人以外的一切公私诉讼。它还审察某项法律和政策,包括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是否违宪,如果违宪可以撤销该项法律或决议。高低级公职人员的人选资格必须由它审定。民众法庭本质上是公民大会司法权力的延伸。这说明雅典民主制度A.基本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B.具有“法治”原则C.本质是立法权高于行政司法权D.设计缺失权限不明 10.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出现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及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提出了独立经济要求和工人参政的政治纲领。这A.表明工人运动开始走向国际同盟化B.宣告了无产阶级专政尝试初步实现C.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指导11.1982年,美苏开始进行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而中止;1985年,双方重开谈判,并于1991年7月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表明A.美苏基本达成其战略目的B.苏联经济压力得以消除C.美国蓄意破坏谈判的进程D.战后紧张局势得以稳定12.在共产国际支持下,英国共产党于1920年8月成立,其纲领和政策没有得到大型工会的有效支持。英国民众习惯于渐进性政治改革,赞同工党关于公有制和合理分配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而对苏联式暴力革命主张持怀疑和排斥态度。材料旨在说明A.马克思主义略显过时B.民众对于政党政治的理性表达C.渐进性改革成效显著D.英国拥有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就提出了精彩纷呈的社会福利思想:管子认为“民为君之本”;孔子称管子所行之政为“德政”,他心目中的德政典范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孟子对德政作了更为具体的阐述即“仁政”;墨子指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食”,并希望能够予以切实可行的救济。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历代政府都以赈灾济困为己任,如汉代设常平仓平抑物价、备荒赈恤;隋代的义仓在政府监督下直接承担着地方的赈恤责任;以后,养济院、慈幼局、漏泽园等社会救济与抚恤机构纷纷成立。古代福利思想体系中家庭成为实行社会保障的最直接渠道,宗族成为社会福利实施的直接网络,政府成为社会福利的主导者,整个社会则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指归。——摘编自刘华丽、李正南《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综述》材料二工业化引发的现实需要和操作的可能性为现代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以及应对大萧条的实践催生了近代福利制度。二战后,西欧各国通过了《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社会立法,使建设福利国家成为普法共识,福利制度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英国自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以来,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已由65.7亿英镑攀升至615英镑,1951年至1986年,累计财政赤字达1209 亿英镑,福利资金主要来源于高比例的税收,这严重地削弱了投资者的热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失业率和失业人数上升,据统计,欧共体的失业率到1995年平均超过11%,失业人数超过1200万。——摘编自王彩波、李艳霞《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福利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西方福利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其困境。(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中国福利思想相比,分析近代西方福利制度的进步所在。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据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介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的八个部分中任选2~3个部分,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顺畅)(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初,征收赋税实行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已遭到破坏,但征税时,只凭旧户籍向乡里按丁收税。户口削减,按丁收税已无法实行。由于战祸,到处向人民征收赋税,逼迫催促索求,也没有固定标准,官吏巧立名目,随意增加赋税,新旧税接连不断,没有限度。百姓因不堪忍受而大多逃亡为浮户,留在本地的百无四五。建中元年(780),杨炎向德宗建议并实行了“两税法”。“凡百役之费,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实行两税法“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实行两税法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税法改革的意义。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55年,美国破坏《日内瓦协议》,在南越扶持成立傀儡政府。1961年,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越南,发动特种战争。越南决定立即扩编武装部队,中国也应越方要求,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营的武器装备,对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援助不断加强。1964年,美国开始筹划扩大侵越战争,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更加密切关注越南的形势。6月24日,毛泽东在接见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文进勇时说:如果美国冒险打到北越,中国军队就应该开过去。7月10日,周恩来也表示,如果美国要打一场朝鲜式的战争,我们要有准备。除此之外,中国还在1964年下半年至1965年初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动员和军事部署,在广东、广西等省先后派驻了几十万军队。美国在扩大侵越的同时,又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时声明说:扩大轰炸仅限于北越,美国绝无意同中国作战。侵越战争最终没有打成一场“朝鲜式”的战争。——据章百家《“抗美援朝”与“抗美援越”—中国如何应对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的侵越战争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侵越战争没有打成一场“朝鲜式”战争的原因。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李济(1896—1979)又名李济之,湖北钟祥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始终将考古学视为历史学的分支,认为考古学的责任是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搜集人类历史材料,整理出来,供史学家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真实可靠的历史,最终推动健全的民族意识形成。针对上古史研究文字记录严重不足的状况,李济认为应关注地质、气象、古生物、人类文化遗址、民族学、人类体质学等各涉及多门学科的资料。他主张采取比较法,做到中国与外国比,国内各区域相互比,“比较各处的事实”“认识各处实物的真正价值”。他赞成在考古资料收录方面应详细记载出土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的做法,认为这体现了史学家求真的态度与素养,此外还要保持有控制的想象力。——摘编自杨天通《考古和人类学视野下的古史重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李济的学术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考古学对史学研究的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