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ID:83624853

大小:476.4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5-01-03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雅礼教育集团2023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生物试题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豌豆为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花比较大,易于人工异花授粉B.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其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D.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1,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答案】A【解析】【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A错误;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故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B正确;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D、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1,说明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A。2.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B.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C.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三个实验都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答案】C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雅礼教育集团2023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生物试题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豌豆为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花比较大,易于人工异花授粉B.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其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D.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1,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答案】A【解析】【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A错误;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故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B正确;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D、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1,说明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A。2.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B.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C.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三个实验都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答案】C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其中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肺炎链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B、三个实验中,只有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B错误;C、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有噬菌体、小鼠、细菌,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D、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3.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如图为果蝇眼色杂交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通过观察果蝇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据图可知,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则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C.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果蝇少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D.据图中信息可推断,控制果蝇的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这一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分离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图中红眼与白眼杂交,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在X染色体上。【详解】A、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根据亲本红眼与白眼杂交,后代均为红眼,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根据子二代只有雄性出现白眼,可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白眼基因为w,故若让红眼雄果蝇(XWY)与白眼雌果蝇(XwXw)杂交,后代为XwY和XWXw,所以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B正确;C、果蝇眼色的遗传属于伴X隐性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果蝇多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C错误;D、根据子二代红眼∶白眼=3∶1,白眼只有雄性,可知控制果蝇的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这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B。4.如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已知II-4无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II-2的基因型为AaXbY,I-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C.如果III-2与III-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7/32D.如果III-2与III-3婚配,生出的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5/16【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Ⅱ一3和Ⅱ一4均无乙病,但Ⅲ一4有乙病,且Ⅱ-4无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一3有甲病,Ⅲ一3有甲病且Ⅱ-4无致病基因,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Ⅱ一3和Ⅱ一4均无乙病,但Ⅲ一4有乙病,且Ⅱ-4无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一3有甲病,Ⅲ一3有甲病且Ⅱ-4无致病基因,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B、Ⅱ一2患有两种遗传病,且母亲没有甲病,所以其基因型为AaXbY,Ⅱ一3有甲病且为乙病的携带者,母亲无甲病,所以其基因型为AaXBXb,B错误;C、Ⅱ一2的基因型为AaXbY,Ⅱ一1无甲病,Ⅲ一2的基因型为AaXBY;Ⅱ一3的基因型为AaXBXb,Ⅱ-4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Ⅲ一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1/2)、AaXBXb(1/2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因此Ⅲ一2与Ⅲ一3婚配,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4,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2×1/4=7/8,因此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7/8=7/32,C正确;D、Ⅲ一2与Ⅲ一3婚配,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4,不患乙病的概率为7/8,因此生出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4×1/8+3/4×7/8=11/16,D错误。故选C。5.某科学家分析了多种生物DNA碱基组成,一部分实验数据如以下两表所示。据表回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来源A/GT/CA/TG/C嘌呤/嘧啶人1.561.431.001.001.0鲱鱼1.431.431.021.021.02小麦1221.181.000.970.99结核分枝杆菌0.40.41.091.081.1表1生物猪牛器官肝脾胰肺肾胃(A+T)/(G+C)1.431.431.421.291.291.30表2A.不同生物的DNA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不同,说明DNA具有特异性B.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中各种脱氧核苷酸比例基本相同,说明同种生物DNA的碱基组成具有一致性C.不同生物的A、T之和与G、C之和和比值不一致,说明不同生物的DNA碱基比例组成不同,表明了DNA的多样性D.除少数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详解】A、不同生物的DNA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不相同,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说明DNA分子具有多样性,A错误;B、同种生物不同器官都是由同一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相同DNA,故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基本相同,B正确;C、不同生物的A、T之和与G、C之和的比值不一致,说明不同生物的DNA碱基比例组成不同,表明了DNA的多样性,C正确;D、除少数RNA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故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A。6.下图代表某种RNA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代表的是tRNAB.图中3’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C.图中的RNA为双链结构D.图中②部位三个相邻的碱基代表反密码子【答案】C【解析】【分析】转运RNA是指具有携带并转运氨基酸功能的一类小分子核糖核酸,主要作用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在mRNA指导下合成蛋白质,即以mRNA为模板,将其中具有密码意义的核苷酸顺序翻译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顺序。tRNA与mRNA是通过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相互作用而发生关系的。【详解】A、图示结构是三叶草结构,表示的是tRNA,A正确;B、tRNA的长臂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即图中的3’端,B正确;C、图中的RNA为单链结构,但存在双链区域,C错误;D、图中②部位三个相邻的碱基代表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故选C。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某种实验小鼠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vy和a的控制,Avy为显性基因控制黄色体毛,a为隐性基因控制黑色体毛。Avy基因的前端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会导致其表达会受不同程度的抑制,使小鼠毛色发生可遗传的改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基化促进Avy基因的转录B.Avy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C.甲基化修饰不可遗传D.甲基化导致Avy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根据题意,Avy基因的前端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会导致其表达会受不同程度的抑制,因此甲基化能抑制Avy基因的转录,A错误;B、Avy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B正确;C、甲基化修饰可遗传给后代,C错误;D、甲基化导致Avy基因不能完成转录,对已经表达的蛋白质的结构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B。8.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却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经过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又能生长了。下列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解释中合理的是()A.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控制该种维生素合成的相关基因缺失B.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发生了基因重组,导致控制该种维生素合成的相关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导致控制该种维生素合成的相关基因结构发生改变D.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合成该种维生素,所以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射线、紫外线等属于物理因素。【详解】A、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缺失,A错误;B、基因重组改变了基因的排列顺序,但不会改变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B错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染色体变异也不会引起基因结构改变,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发生了基因突变,C错误;D、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却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X射线照射后,链孢霉发生了基因突变,在该培养基上,加入某种维生素后,又能正常生长,说明X射线照射后,使链孢霉不能合成该维生素,进而影响链孢霉的生长、繁殖,D正确。故选D。9.人们平常食用的普通西瓜是二倍体。下图是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图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处理普通西瓜的种子或幼苗的原因是种子或幼苗的有丝分裂旺盛B.秋水仙素处理可以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自然状态下三倍体西瓜因减数分裂联会紊乱而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故高度不育D.四倍体西瓜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D【解析】【分析】无子西瓜的培育的具体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得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种子→种植三倍体西瓜的种子,这样的三倍体西瓜是开花后是不会立即结果的,还需要授给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为果实,得到三倍体西瓜。【详解】AB、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但不抑制着丝粒的分裂,从而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处理普通西瓜的种子或幼苗的原因是种子或幼苗的有丝分裂旺盛,AB正确;C、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C正确;D、四倍体西瓜染色体组数加倍,但其不一定能产生配子,即使产生配子,配子数目也不一定加倍,D错误。故选D。10.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C.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D.适应相对性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分析】1、适应作为一个生物学术语,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2、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A正确;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一定的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变异会赋予某些生物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并非都能生存和繁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不能适应环境,会过早死亡,但也可能会有后代产生,B错误;C、在一定的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变异会赋予某些生物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因此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D、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既来源于可遗传的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环境相适应的结果。由于环境是处于不断变化中,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D正确。故选B。1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B.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C.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其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D.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关系:①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②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③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详解】A、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液,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A正确;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B正确;C、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D、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D正确。故选C。12.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分别轻轻刺激脊蛙左、右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下列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屈腿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支配的后肢皮肤B.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右后肢的传出神经,该后肢不能发生屈腿反射C.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不能发生屈腿反射D.以上脊蛙的实验结果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详解】A、屈腿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后肢肌肉,A错误;B、刺激脊蛙右后肢的传出神经,右后肢收缩,但由于此过程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因此该后肢的反应不能称为屈腿反射,B正确;C、用针破坏脊髓后,由于屈腿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受到破坏,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不能发生屈腿反射,C正确;D、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无法研究大脑对脊髓的控制,以上脊蛙的实验结果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D正确。故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得0分。)13.下列有关两对等位基因相关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7,则其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3:1D.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4:6:4:1,则其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1:2:1【答案】AD【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说明AaBb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故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无论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和aaBb均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均会使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B错误;C、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A-B-)∶7(3aaB-、3A-bb、1aabb),则其测交,子代相应的表现型比例应为1(AaBb)∶3(1aaBb、1Aabb、1aabb),C错误;D、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4:6:4:1,说明子代表现型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则其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1(1AaBb)∶2(1Aabb、1aaBb)∶1(aabb),D正确。故选AD。14.某二倍体生物基因组成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甲所示。乙、丙是发生变异后的不同个体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模式图,丁、戊是甲产生的个别配子染色体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甲相比较,乙个体一般较弱小,且高度不育;丙个体一般较大,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B.乙、丙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乙可以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丙可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配子丁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D.配子戊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A或a缺失【答案】BD【解析】【分析】甲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乙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丙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丁发生易位,戊缺少了A或a基因。【详解】A、甲是二倍体,乙是单倍体,丙是三倍体,所以与甲相比较,乙个体一般较弱小,且高度不育;丙个体一般较大,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A正确;B、乙和丙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C、丁是配子,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不含等位基因,但图中含有Bb等位基因,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易位,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D、配子戊缺少了A或a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D错误。故选BD。15.人的扣手行为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右型扣手(A)对左型扣手(a)为显性。某地区人群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3/50B.该群体中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25/324C.该群体下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0.16,aa基因型频率为0.64D.该群体下一代A基因频率为0.4,a基因频率为0.6【答案】ACD【解析】【分析】根据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可知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0.16+0.20×1/2=13/50,则a的基因频率=1-13/50=37/50。【详解】A、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基因型均为aa)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1,A错误;B、根据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分别是4/25、1/5、16/25,人群中右型扣手的杂合子所占概率为1/5÷(4/25+1/5)=5/9,该群体中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二者后代左型扣手(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5/9×5/9×1/4=25/324,B正确;C、根据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可知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0.16+0.20×1/2=13/50,则a的基因频率=1-13/50=37/5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下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13/50)2=169/2500=0.0676,aa基因型频率为(37/50)2=0.5476,C错误;D、根据遗传平衡定律,每一代的基因频率都不变,下一代A基因频率为(0.16+0.20×1/2)=0.26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的基因频率为1-0.26=0.74,D错误。故选ACD。16.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喝水多则尿多,出汗多则尿少,以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稳定B.正常情况下,血浆的PH是由血浆中的氢离子维持的,与其他物质无关C.剧烈运动时,大量消耗葡萄糖引起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大幅降低D.剧烈运动时,大量失水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详解】A、水分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正常情况下,喝水多则尿多,出汗多则尿少,以此维持体液中水含量的稳定,A正确;B、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B错误;C、大量消耗葡萄糖,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可以补充血糖,所以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失水后,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故选A。三、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7.基因重组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新组合。【答案】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解析】【详解】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自然状况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18.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答案】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19.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内环境稳态【解析】【分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点睛】20.支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答案】内脏、血管和腺体【解析】【详解】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1.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答案】中枢神经系统【解析】【详解】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四、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2.豌豆和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孟德尔利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学第一、第二大定律),摩尔根利用果蝇为材料,发现了遗传学的第三大定律(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孟德尔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孟德尔所说的“成对的遗传因子”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上。(2)已知黑腹果蝇的翅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全翅(A)对残翅(a)为显性,全翅果蝇中有长翅和小翅两种类型,长翅(B)对小翅(b)为显性。以下是两组纯系黑腹果蝇的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回答: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决定翅型的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其中杂交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一F2长翅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F2小翅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残翅:小翅:长翅=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假说-演绎法②.同源染色体(2)①.X②.aaXBXB和AAXbY③.2/9④.1:8:0【解析】【分析】由F2中长翅、残翅中雌雄各半,没有性别之分,推测A(全翅)和a(残翅)位于常染色体上;由F2中小翅均为雄性,有性别之分,推测B(长翅)和b(小翅)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解】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孟德尔所说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①由F2中长翅、残翅中雌雄各半,没有性别之分,推测A(全翅)和a(残翅)位于常染色体上;由F2中小翅均为雄性,有性别之分,推测B(长翅)和b(小翅)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干中两组纯系黑腹果蝇的杂交,则实验一中亲本的基因型是aaX-X-(残翅雌果蝇)、AAXbY(小翅雄果蝇),又F1为长翅果蝇A-XB-,则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②实验一种,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F2长翅的比例为9/16,其中纯合子是AAXBXB和AAXBY,比例是2/16,所以实验一F2长翅中,纯合子占2/9;F1为AaXbXb(小翅雌果蝇)和AaXbY(小翅雄果蝇),F1雌雄交配后得F2,F2的X染色体上一定为b,则F2小翅果蝇为AA:Aa=1:2,A的基因频率为(1+1+2)÷[(1+2)×2]=2/3,a的基因频率为1/3,F2小翅果蝇随机交配,则后代中aa为1/9,A-为8/9,结合分析中“长翅基因型为A-XB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翅基因型为A-Xd-,残翅基因型为aa--”可知,长翅:小翅:残翅=0:8:1。23.某女性患有乳腺癌,检测发现其体内BRCA1基因发生了突变。研究发现,该基因突变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若干倍。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BRCA基因的作用是修复一些有害突变,防止细胞癌变,请问BRCA基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目前已发现BRCA基因突变有BRCA1(位于17号染色体上)和BRCA2(位于13号染色体上)两种类型,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2)该女性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后:①怀一女孩,预知该女孩是否也患病,可采用的最直接的检测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该方法检测出该男性也有BRCA1突变基因,说明BRCAI突变基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②同时发现该女性还携带色盲基因,请问他们生出一个同时患两病的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③已知他们生了一个两病兼患且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男孩,请推断:该过程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该XXY男孩出现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抑癌基因②.随机性(2)①.基因检测②.隐性③.1/8④.②③⑤.女性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色盲基因的两条X染色体未分开,进入到同一个卵细胞中,与正常的含Y的精子结合,从而形成XXY的色盲男孩【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小问1详解】已知BRCA基因的作用是修复一些有害突变,防止细胞癌变,说明BRCA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故属于抑癌基因。目前已发现BRCA基因突变有BRCA1(位于17号染色体上)和BRCA2(位于13号染色体上)两种类型,不同染色体上基因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小问2详解】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该病属于基因控制的疾病,因此预知该女孩是否也患病,可采用的最直接的检测方法为基因检测法。利用该方法检测出该男性也有BRCA1突变基因,由于该男性表现正常,说明该男性还含有显性的正常基因,因此说明BRCAI突变基因属于隐性基因,且可判断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设该病致病基因为a,色盲基因为b,则该女性基因型为aaXBXb,题中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出一个同时患两病的男孩aaXbY的概率为1/2×1/4=1/8。③已知他们生了一个两病兼患且染色体组成为aaXbXbY的男孩,由于父亲不含色盲基因,母亲为色盲携带者,因此出现上述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女性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色盲基因的两条X染色体未分开,进入到同一个卵细胞中,与正常的含Y的精子结合,从而形成XXY的色盲男孩,出现上述变异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即②③符合题意。2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疾病。具有一个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在氧含量正常的情况下,并不表现出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下图为20世纪中叶非洲地区Hb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1)SCD患者血红蛋白(含有4条肽链)的2条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2条α肽链正常。HbS基因携带者(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条异常肽链,最少有____________________条异常肽链。(2)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比例上升。(3)为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③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4)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①.2②.0(2)①.HbS②.HbAHbA(3)①②(4)1/18【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因此能进行生殖的个体可以认为是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在疟疾流行的地区,杂合子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显性纯合子由于对疟疾的抵抗力较弱,会因疟疾而死亡,而隐性纯合子会因镰刀型贫血症而死亡,因此在疟疾流行的地区HbAHbA的个体和基因型为HbSHbS个体比例较少,而基因型为HbAHbS个体比例较大,在遗传学上,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小问1详解】依题意可知: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含有2条α肽链和2条β肽链。SCD患者血红蛋白的2条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2条α肽链正常。HbA和HbS基因编码β链,杂合子等位基因都编码,因此既含有正常β链,也含有异常β链,所以体内血红蛋白分子最多含有2条异常β链,最少含有0条异常β链。【小问2详解】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致病基因HbS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致病基因降低,则HbAHbA的个体比例上升。【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SCD是隐性遗传病,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而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家系调查,即可分别选择①和②。【小问4详解】已知男性的父母都是携带者,则男性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女性的妹妹是患者,父母正常,则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则该女性是携带者的概率是2/3,因此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2/3×2/3×1/4×1/2=1/18。25.以实验动物蛙为材料,开展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反射弧分析的实验及有关问题如下:为验证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的实验思路是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一侧后肢的趾尖,测定刺激感受器开始到出现屈腿的时间,有时间差,说明不是同时发生的。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5%H2SO4溶液刺激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后,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趾尖,没有观察到屈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若取实验动物蛙的坐骨神经,用某种药物处理阻断了Na+通道,然后刺激该神经,其动作电位将____________________。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3)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则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标号);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需要时间及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需要时间②.感受器受损(2)①.无法产生②.主动运输(3)①.②④/④②②.①③/③①③.左肌肉和右肌肉【解析】【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要验证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可测定刺激感受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到效应器出现反应(屈腿)的时间,有时间差说明不是同时发生。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的传递,传递速度相对较慢,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需要时间,因此,从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存在时间差。提高H2SO4溶液的浓度,再恢复H2SO4溶液的浓度,不再出现屈腿现象,可推测感受器受损。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问2详解】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用某种药物处理阻断了Na+通道,然后刺激该神经,Na+无法内流,其动作电位将无法产生。细胞膜内钠离子浓度较低,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说明24Na+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这种转运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小问3详解】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兴奋在这两处进行的应属于兴奋的传递;①、③指的是神经纤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的是兴奋的传导。“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说明刺激③处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电位变化可以使左、右两侧的肌肉产生电位差,进而引起肌肉收缩。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