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1439
大小:52.2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3
《四川省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文综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阆中中学高2021级2023年秋一模文科综合试卷一、选择题。1.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P代表价格,E为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市场情况描述完全符合的是()①新消费业态和场景的出现导致对传统消费的需求变化符合丁②市场对奥密克戎快速传播的担忧引发的口罩需求变化符合丙③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引起的市场变化符合乙④俄乌冲突等地缘紧张局势对世界原油供应带来的影响符合甲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某村依托乡村种植业与非集体资本合作,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土地、厂房等集体资产入股占比55%,引进某智农实业有限公司,以技术、人才入股占比45%,有效破解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缺乏收入、治理能力弱、农民增收慢等问题,使新农村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促进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②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③流转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优势④“混改”集聚农村优势资源要素,创新了农村经营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速态势。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为此,国家应该()①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深化医养结合,实现居民劳动收入稳步增长②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冲人口老龄化消极影响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④优化健康服务,构建市场承担主要责任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2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下列措施符合“加力提效”要求的是()①加大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调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②适当缩小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刺激社会投资增加→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③降低中小微企业增值税起征点→减轻企业税负→促进转型升级和激发市场活力④健全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自2023年1月1日起,《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规定》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人以外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办理,进一步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套保渠道并取消柜台交易的对手方数量限制,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可自主选择汇入币种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等。《规定》实施的积极意义在于()①扩大对外开放,保障投资自由化便利化②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优化利用外资结构③提升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参与度④扩大境外货币流动性,提高债券收益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建立并严格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全面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合同签订等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各地推行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有的地方还出台包容免罚清单等。由此可见,我国政府()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②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决克服懒政、怠政③坚持包容审慎监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④坚持权责法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尽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十几条板凳,没有主席台,也没有话筒音响。村民们操着乡音俚语,或聚集在祠堂大屋,或围坐在农家堂屋,热烈讨论乡村振兴、村级发展等“高端”议题,面红耳赤而又公平公正评判着家长里短等“鸡毛蒜皮”小事。这就是“风靡”H市乡村的“屋场会”。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①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制度体系②赋予群众基层公共事务的决策权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④化解矛盾维护乡村的和谐与稳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今天,一批批援藏干部继承孔繁森精神,来到西藏阿里,和这里的群众一起建设阿里、发展阿里,阿里也成功实现脱贫,成为雪域高原一颗闪亮的明珠。阿里的发展表明()①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②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少数民族群众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长期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干着谋求霸权、维护霸权、滥用霸权的勾当。固守冷战思维,大搞集团政治,挑动对立对抗,强推单边制裁,粗暴干涉别国内政,大搞顺覆渗透,在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斑斑劣迹,其霸权霸道霸凌行径严重危害世界和平稳定。面对美国的恶劣行径,我国应()①坚持开放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坚定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②加强政治联盟,壮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③积极支持联合国主导的活动,共同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④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柳”谐音“留”,在中国古代,送行者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人。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意思是说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行人不要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柳枝有送别属性,表明意识把握了事物本质②诗人以折柳寄情,反映了意识活动自觉选择性③以折柳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体现意识的能动性④柳条送人迎客,源自于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习近平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量的积累必然会促进事物的质变和发展④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从哲学角度看,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就是()①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强化经济基础,以促进上层建筑的巩固③完善上层建筑,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④改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庭院经济是市场经济、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庭院将联结大市场,并有望释放大潜力。”2023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庭院经济即农户家庭院落经济,指的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周边场域为空间范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生产经营、为自家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形式,是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2022年9月底,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的有效途径。目前,不少地区已经推出当地小而美的庭院经济建设方案,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重庆市着重打造“小果园、小花卉园、小瓜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为主的“五小”涉农经济,和以“小加工、小餐饮、小民宿、小制作、小买卖”为主的“五小”非农经济。甘肃省在“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扶持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尽显乡土本色。各地积极探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让小庭院逐渐焕发出大生机。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熠熠生辉。 知常明变者赢,中正创新者进。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迈步新征程,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中华民族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昂扬奋进。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阐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要一以贯之。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力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目前生态环境保护正由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很多地方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国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正由灌输、自发转为自信、自觉。◆生态之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材料一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税收支持,同时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生态之治彰显中国之智材料二“生态之治”的根本在于“中国之制”,“生态之治”彰显“中国之智”。“生态之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湿地保护法,修改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并开展相关执法检查。2023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委员们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治理、生态修复与补偿等方面提出较多建设性意见建议。“生态之治”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组合拳”,共建美丽中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加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生态之治”中彰显的“中国之智”。(3)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一条发展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