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原卷版).docx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原卷版).docx

ID:83617921

大小:506.3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原卷版).docx_第1页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原卷版).docx_第2页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原卷版).docx_第3页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原卷版).docx_第4页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原卷版).docx_第5页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原卷版).docx_第6页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原卷版).docx_第7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兴文二中高2023级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C-12O-16Na-23Cl-35.5Si-28Fe-56Cu-6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纸上酸”,陈醋中的醋酸是电解质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该过程中不包含化学变化D.“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溶解、过滤、蒸发2.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B.CD.3.有如下物质:①NaCl溶液;②熔融MgCl2;③CuSO4固体;④NaOH固体;⑤金属铜;⑥蔗糖。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①⑤⑥B.不能导电的有③④⑥C.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②③④D.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②③⑥4.2016年末,京津冀地区遭遇雾霾袭击。雾霾天气其实就是气溶胶细粒子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现象。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下列关于气溶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气溶胶的分散剂是气体B.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分散系分为9种C.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D.胶体不能透过滤纸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molNH的质量为18gB.摩尔是描述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C.SO2摩尔质量为64g·mol-1D.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等于6.在某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A.Na+、OH-、ClO-B.Mg2+、SO、Cl- C.Ba2+、K+、HCOD.Cu2+、NO、NH7.钠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B.NaHCO3可用于中和胃酸C.Na2O2可用于食物漂白D.NaCl可用作调味剂8.能准确表示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B.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I−=2Cl−+I2C.将稀硫酸滴铁片上:2Fe+6H+=2Fe3++3H2↑D.过量的石灰水与碳酸氢钾溶液反应:Ca2++2OH−+2HCO=CaCO3↓+CO+2H2O9.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6g和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B.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C.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中含有的原子数约为D.1L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B.用装置甲蒸干NaCl溶液制备无水NaCl固体C.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氯气中的少量HClD.将4.0gNaOH固体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mol·L−1NaOH溶液11.在学习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价—类二维图,已知:e、f的阳离子均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为漂白液的有效成分B.加热条件下,含有a的浓溶液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可以制取bC.b与溶液反应时,b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用洁净的铂丝分别蘸取d的钠盐与e的溶液灼烧,火焰的颜色相同12.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2M3++4H2O=+Cl-+8H+,中M的化合价是A.+4B.+5C.+6D.+713.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性:B.HCl在反应中只表现出还原性C.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D.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情况:14.向稀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将电导率传感器插入溶液中,然后匀速加入饱和溶液,电导率(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时,溶液呈中性B.点到点的离子方程式为C.点到点的离子方程式为D.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为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5~19题,共5题)15.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1)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沸腾的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自来水B.蒸馏水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2)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甲同学的操作: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②乙直接加热饱和氯化铁溶液③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3)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4)若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硫酸铵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_____。16.按要求进行计算,直接写出计算结果:(1)0.5molC2H6O的质量是___________g,约含___________个C2H6O分子,含___________mol氢原子。(2)7.1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其中Na+的数目为___________(3)38.4g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等质量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同温同压下,SO2和SO3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 (4)现有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为6.72L,其质量为10g,则此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5)已知某种由NaCl和MgCl2组成的混合物中,Na+与Mg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此混合物中NaCl和Mg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如果该混合物中含1.8molCl-,那么此混合物中有_____个Mg2+离子。17.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Ⅰ.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②固体;③熔融;④固体;⑤铜;⑥;⑦;⑧稀硫酸;⑨蔗糖;⑩固体。(1)上述物质中,电解质有_______(填标号,下同);能导电的有_______。(2)③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Ⅱ.在含的某无色透明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有、、、、、、、、。①现取该溶液,加入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将沉淀洗涤、烘干,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向固体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过滤,将沉淀洗涤、烘干,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②另取原溶液,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3)由“无色透明溶液”可推出原溶液中一定不含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通过实验①能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通过实验②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4)实验①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时,固体部分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18.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已知易升华,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好仪器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当生成2个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此反应中当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与足量反应,实际生成的体积小于理论值的原因是_______。(3)装置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装置D、E之间使用短粗导管的原因是_______。(5)F中所装试剂为_______。19.回答下列问题。Ⅰ.在常温下,某兴趣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碳酸钠,流程如下:在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解度为:物质溶解度/g37.29.621.536.0(1)纯碱样品中阳离子的焰色是:___________。操作Ⅲ中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操作Ⅰ和Ⅱ___________(“能”或“不能”)颠倒。(2)操作Ⅰ和操作Ⅱ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3)确定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向溶液M中滴加溶液,如果___________(填“有”或“无”)沉淀,则过量。(4)若沉淀A没有洗涤烘干,导致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判断沉淀A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滴加溶液,若___________(填“有”或“无”) 白色沉淀,则洗涤干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