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7459
大小:401.0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5-01-23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S9联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1.氯气的分子式A.Cl2B.HClOC.HClD.HClO4【答案】A【解析】【详解】氯气是氯的单质,只有氯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故选A。2.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A.纯碱B.烧碱C.碱式碳酸铜D.碱石灰【答案】B【解析】【详解】A.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A不符合题意;B.烧碱属于碱,B符合题意;C.碱式碳酸铜属于盐,C不符合题意;D.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不属于碱,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对应不正确的是A.护目镜B.用电C.明火D.洗手【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A.为护目镜图标,进行化学实验需要佩戴护目镜,以保护眼睛,A正确;B.为排风图标,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雾,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B错误;C.为明火图标,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C正确;D.为吸收图标,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手,D正确;答案选B。4.下列物质中,溶于水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KOHB.H2SO4C.SO3D.Cl2【答案】C【解析】【分析】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的物质可导电,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KOH溶于水可电离生成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B.H2SO4溶于水可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属于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C.SO3溶于水会形成H2SO4,H2SO4可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但导电的物质不是SO3本身,所以SO3属于非电解质,C符合题意;D.Cl2为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Zn+H2SO4=ZnSO4+H2↑B.CaO+H2O=Ca(OH)2C.2KMnO4K2MnO4+MnO2+O2↑D.3CO+Fe2O32Fe+3CO2【答案】D【解析】【详解】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A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C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但C、Fe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Na2O与Na2O2B.金刚石和C60C.HCl和盐酸D.碳酸钠和纯碱【答案】B【解析】【分析】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详解】A.Na2O与Na2O2都是化合物,不是同素异形体,A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C60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B符合题意;C.HCl是盐酸的溶质,HCl是化合物,盐酸是混合物,不是同素异形体,C不符合题意;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是同种物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KClO3=K++Cl−+3O2−B.NaHCO3=Na++H++COC.Fe2(SO4)3=2Fe3++3D.Ba(OH)2=Ba2++OH-【答案】C【解析】【详解】A.KClO3可电离产生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KClO3=K++,A错误;B.NaHCO3可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B错误;C.Fe2(SO4)3可电离生成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C正确;D.Ba(OH)2可电离生成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D错误;故选C。8.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少量的Na保存在煤油中C.液氯保存在钢瓶中D.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答案】D【解析】【详解】A.新制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所以需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A正确; B.钠的性质较为活泼,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也可与水发生反应,所以需保存在密度比钠小的煤油中,B正确;C.液氯的氧化性较强,常温下液氯不与干燥的钢瓶发生反应,可保存在钢瓶中,C正确;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转化为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所以长期放置在烧杯中会失效,D错误;故选D。9.下列变化过程中,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NO→NO2B.Fe3+→Fe2+C.→D.Cu→Cu2+【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中元素化合价降低时,需被还原,若自身无法转化,则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详解】A.NO→NO2转化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氧化剂,A不符合题意;B.Fe3+→Fe2+转化过程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需加入还原剂,B符合题意;C.→转化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需要加入还原剂,C不符合题意;D.Cu→Cu2+转化过程中,Cu元素被氧化,需加入氧化剂,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C.直径介于1nm~100nm的微粒称为胶体D.溶液、胶体、浊液都是均一、透明、稳定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详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可用于区分和鉴别胶体与溶液,A正确;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胶体微粒直径的大小为1-100nm,而其他分散系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B错误;C.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nm~100nm,C错误;D.溶液属于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胶体属于均一透明的介稳体系,浊液属于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D错误;故选A。 11.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NaHCO3的俗称是苏打B.同浓度的两种溶液可以用石灰水鉴别C.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5um的含水颗粒)属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用漂白粉居家消毒时,向新配制的漂白粉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能提升杀菌效果【答案】C【解析】【详解】A.大于酒精会使细菌细胞外面形成保护层,酒精不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达不到杀菌目的,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所以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A正确;B.酒精易燃,向空气中喷洒大量酒精进行消毒不符合安全要求,存在安全隐患,B正确;C.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把分散系分为溶液(<1nm)、胶体(1~100nm)、浊液(>100nm),飞沫直径>5um的含水颗粒,不属于胶体,C错误;D.漂白粉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和,有效成分是,白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醋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发生2CH3COOH+Ca(ClO)2=(CH3COO)2Ca+2HClO,加入酸则增强漂白能力,D正确;故答案为:C。21.下列说法符合化学史实的是A.舍勒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并命名它为氯气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C.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缩短了生产流程,降低了制烧碱的成本D.英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答案】B【解析】【详解】A.舍勒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戴维命名为氯气,A错误;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B正确; C.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缩短了生产流程,降低了制纯碱的成本,C错误;D.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D错误;故答案为:B。22.已知卤素互化物的性质与氯气单质类似,下列关于BrCl的说法错误的是A.BrCl有强氧化性B.BrCl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BrCl是化合物D.BrCl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O、NaCl和【答案】B【解析】【详解】A.氯气单质具有强氧化性,依题意,BrCl有强氧化性,A正确;B.依题意,氯气能与水反应,BrCl能与水发生反应:,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无改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BrCl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正确;D.氯气能与NaOH反应,依题意,BrCl能与NaOH溶液反应:,D正确;故选B。23.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相同浓度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和OH-C.②中c点发生的反应是H++OH-=H2OD②中c点溶液呈中性 【答案】D【解析】【分析】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BaSO4↓+2H2O、NaHSO4+Ba(OH)2=BaSO4↓+NaOH+H2O、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根据图可知:b点反应为NaHSO4、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OH及H2O;c点①中稀H2SO4过量,溶质为H2SO4,②中NaHSO4过量,则溶质为NaOH、Na2SO4,据此回答。【详解】A.由上述分子可知,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点反应为NaHSO4、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OH及H2O,所以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和OH-,B正确;C.②中c点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发生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H++OH-=H2O,C正确;D.②中c点硫酸氢钠继续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但还没有中和完全,所以溶液呈碱性,D错误;故选D。24.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②中的大量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氧气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C.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漂白性物质造成的D.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作反应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Na2O2中-1价的O可以发生歧化而生成O2(O为0价)和H2O(O为-2价),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因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O2,A正确;B.遇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碱,B正确;C.红色褪去,指示剂被漂白,说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生成了H2O2,H2O2 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溶液褪色,C正确;D.溶液中物质在MnO2作催化剂时发生了分解,因此放出大量气泡,最大的可能是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过氧化氢在MnO2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了氧气,D错误;故选D。25.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一定存在B.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存在Ag+C.某化合物在灼烧时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看到紫色火焰,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K+D.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存在Cl-【答案】C【解析】【详解】A.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离子有很多,如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等,溶液中不一定存在的是碳酸根离子,A错误;B.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因为硫酸钡白色沉淀也不溶于水,不溶于酸,B错误;C.钾元素的焰色显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片,上述操作和结论正确,C正确;D.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存在Cl-、也可能含碳酸根离子等,D错误;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大题,共40分)2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漂白液有效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2)下列几种物质①石墨②液态氯化氢③干冰④固体氯化钠⑤熔融氢氧化钠⑥稀硫酸⑦冰醋酸⑧乙醇。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3)用单线桥法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填空:,_____;在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之比是_____。【答案】(1)NaClO (2)①⑤⑥(3)①.②.4:5【解析】【小问1详解】漂白液是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制备而得,所以其有效成分为NaClO;【小问2详解】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的物质可导电,则上述物质中,①石墨含自由移动的电子,⑤熔融氢氧化钠⑥稀硫酸含自由移动的离子,均可导电,故答案为:①⑤⑥;【小问3详解】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2价,升高5价,共有4个N原子失去电子,所以失去电子总数为20e-,用单线桥可表示为:;在该反应中,NH3失去电子,作还原剂,NO得到电子,为氧化剂,则两者的个数之比是4:5。27.有A、B、C、D、E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E为无色液体,C、D为无色气体单质,A为金属单质,B为淡黄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名称为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B与CO2反应:_______。②A与E作用生成D:_______。(3)某同学将一小块A单质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__。A.①发生的反应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B.①变灰暗色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C.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D.④只发生物理变化【答案】(1)过氧化钠 (2)①.②.(3)A【解析】【分析】B为淡黄色固体,则推知B为过氧化钠,A为金属单质,则推知A为Na,C为O2,又常温下E为无色液体,能和Na及过氧化钠发生反应,则推知E为H2O,则根据钠与水的反应可知,生成的D为氢气,氢气和氧气化合可生成E(H2O),据此结合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解答。【小问1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的名称为过氧化钠;【小问2详解】①根据分析知,B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CO2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②A为Na,E为H2O,两者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钠暴露在空气中,根据上述现象描述可知,发生的变化为:NaNa2ONaOH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则A.①发生的反应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A正确;B.①变灰暗色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钠,过氧化钠是淡黄色,B错误;C.③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C错误;D.④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转化为碳酸钠的过程,D错误;故选A28.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省略)。(1)用来盛放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A选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装置C可验证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则装置C中II的作用是_______,I与III 是干燥的有色布条,描述I、III处的现象:_______。(3)E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答案】(1)①.分液漏斗②.MnO2+4HCl(浓)MnCl2+Cl2↑+2H2O(2)①.干燥氯气②.I处布条褪色,III处布条不褪色(3)溶液变为蓝色【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以实验室制氯气,并探究氯气的性质,装置A为氯气的发生装置,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装置B为除去Cl2中的HCl,同时还能够起到防止堵塞的作用;装置C为探究氯气的漂白性;装置D为探究Cl2和Br2氧化性强弱的装置,反应为2Br-+Cl2=2Cl-+Br2;装置E为探究Cl2、Br2和I2氧化性强弱的装置,反应为2Br-+Cl2=2Cl-+Br2,2I-+Br2=2Br-+I2,装置F为尾气处理装置,反应为:2OH-+Cl2=Cl-+ClO-+H2O。【小问1详解】根据仪器构造可知,用来盛放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小问2详解】由于C装置左端是湿润的氯气,故C中I放湿润的有色布条,II为干燥氯气试剂,故为硅胶或无水氯化钙均可,III中为干燥的有色布条,可以观察到I中布条褪色,III中布条不褪色,则说明Cl2本身无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故答案为:干燥氯气;I处布条褪色,III处布条不褪色;【小问3详解】装置E为探究Br2和I2氧化性强弱的装置,反应为2I-+Br2=2Br-+I2,碘单质遇到淀粉会变蓝,故答案为:溶液变为蓝色。29.填空。(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的反应,当注射器中的洁厕灵注入试管中时,可观察到pH试纸的现象是_______,棉花团上蘸有的溶液A作用是_______。 (2)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与洁厕灵清洁卫生两者同时使用容易引起中毒,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3)资料查得:“84消毒液”与双氧水混合会反应产生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且消毒能力大大降低,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答案】(1)①.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②.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外逸污染环境(2)(3)ClO-+H2O2=Cl-+O2↑+H2O【解析】【小问1详解】84消毒液与洁厕灵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观察到湿润的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氯气有毒,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氯气,棉花团的其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外逸污染环境。【小问2详解】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清洁卫生。两者同时使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NaCl、Cl2、H2O,产生的氯气引起中毒,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84消毒液”与双氧水混合会反应产生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且消毒能力大大降低,说明双氧水被次氯酸钠氧化为氧气,次氯酸钠被还原为氯化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2=Cl-+O2↑+H2O。30.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2.43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2g,求:(1)写出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碳酸氢钠的质量为_______克?(3)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2NaHCO3Na2CO3+CO2↑+H2O(2)0.84g(3)65.4%【解析】【小问1详解】碳酸氢钠不稳定,遇热易分解分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小问2详解】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2.43g-2.12g)=0.31g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有:,x=0.84g;故答案为:0.84【小问3详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2.43g,碳酸氢钠的质量0.84g,则碳酸氢钠的质量为2.43g-0.84g=1.59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65.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