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14002

大小:271.6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5-02-12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巢湖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集中练习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浙江地区水稻产量最高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2.“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C.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D.男耕女织、精耕细作3.马克思认为,“小土地所有制的前提是:人口的最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占统治地位的,不是社会劳动,而是孤立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再生产及其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多样化和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而也不可能具有合理耕作的条件”.马克思旨在说明小农经济A.是古代经济的主要形态B.具有自足性和封闭性C.不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D.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4.《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中提到,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要增长70%……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材料的主旨是()A.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B.利用最新科技提高粮食生产与供应C.联合国重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D.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应对粮食安全5.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D.礼乐制度的加强 6.1867年,英国政府颁布《工厂法扩充法案》,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接受10小时教育,如违反规定,父母和雇主会被处以罚金。此外,还对工作时间、童工年龄、机械操作等进行了一系列规定。这一法案的颁布()A.确保了义务教育的普及B.旨在改变童工的悲惨处境C.解决了英国的阶级矛盾D.适应了机器化生产的需求7.2022年4月,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陕西交易团共组织108家企业“云参展”,相继与欧洲、美洲、亚洲以及中东地区的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A.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B.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D.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8.下图为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示意图。对两者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A.表明金银开采数量增加B.表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C.说明纸币使用范围有限D.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9.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指数1871——1873年为100)年代进口贸易净值指数出口贸易净值指数1871—1873年1061001101001881—1883年126118.910898.21891—1893年219206.6167151.8据表可知,当时中国()A.自主开放促进对外贸易发展B.民族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C.外贸状况总体呈现出超态势D.与外部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10.古巴比伦因借贷而发生商业活动十分常见。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有5到8个证人,需要加盖证人的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以何种财产作为抵押,抵押物通常是房屋、土地或奴隶。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据此可知,古巴比伦()A.借贷纠纷导致社会矛盾突出B.国家认可契约的法律功能C.契约文书有利于工商业发展D.商业贸易的诚信精神缺乏11.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B.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12.如表为世界货物出口结构构成,分析如表可知()世界货物出口结构(出口额)的变化(%)年份192719381950196019701980198319901995200020052009全部货物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初级产品63359.259.045.037.044.036.927.423.423.026.629.1工业品36.740.841.055.063.056.063.172.676.677.073.470.9资料来源:1927-1970年数据来自池元吉(2003),尹翔硕(2001):1980—2009年数据为笔者根据WTO统计数据库数据计算所得A.技术革命使1927—2009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工业品数量逐年上升,初级产品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C.20世纪40年代世贸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出口结构的转变D.1927—1950年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1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进程C.近代城乡差距不断扩大D.通商口岸被欧美列强控制14.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为中心的改革思想。这一改革思想A.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B.有利于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D.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5.据统计,1913—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国际贸易量只增长了3%,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有对世界工业造成严重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国际贸易发展16.19世纪后期,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中,地下的管道系统供水管、煤气管和通信电缆等管线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下共同沟(工程术语,隧道结构的一种)的早期雏形。据此可知当时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A.旨在应对城市化的弊病B.受到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C.提升了民众的卫生意识D.得益于新能源的广泛开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不可避免地,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灾害。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在那里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了2000万到6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摘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物种交流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革命”是指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导致工业化社会的诞生。——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选取典型史实,对工业革命的三个层次展开说明。(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在西汉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倭人国家便开始定期晋见汉朝设在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的官吏,从而揭开了中日官方贸易的序幕。这一时期的中日贸易是一种偶然的、非定期的往来,且以简单的物物交换进行,但输入日本的先进生产技术给日本社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到隋唐时期,中日间使节往来频繁,遣唐使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官方贸易,这使大唐的先进文化全面而系统地输入日本,两国的官方交往形成了第一次高潮,由于日本当时的商业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部门,中小商贩还不具备来华贸易的实力,当时,官方贸易仍据主导地位,并呈现鼎盛的局面,直到唐末才随遣唐使的废止而衰微下去。五代、宋元时期,中日政府间的外交关系断绝,影响和制约了官方贸易,由于元朝时发动征日战争,官方贸易受到冲击而大为减少。但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展较快,出现许多专业商人,随着日本国内庄园经济的发展,日本出现了许多以庄园为依托的秘密贸易港,中日民间贸易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的药材、珠宝、铜钱、书籍大量输入日本,同时日本的莳绘、螺钿、水晶、扇子、刀剑等也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明朝时期,明廷出于消除倭患的政治目的,日本出于获取利润的经济目的,中日间官方贸易再次复苏。明后期,倭寇祸乱日益严重,这成为明廷的沉重包袱,中日官方贸易在嘉靖年间彻底终止,同时明清政府厉行海禁,德川幕府后期也先后五次颁布“锁国令”,致使两国的民间贸易也只能以走私这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摘编自黄尊严、王芳《浅议古代中日官方贸易的特点》(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日贸易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日贸易发展的历史意义。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城市化”材料一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南宋时期的城市化率达到了22%……当时,打破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实行街巷制的新体制,并大力发展各类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 广告业,同时取消流传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而且,户籍制度也不像唐代那样严格(唐代户籍分为编户和非编户,编户称为良民,非编户称为贱民,贱民不得独立门户,须与良民共用一个户口本),流动人口统称“浮客”,在城市居住一年即可落户,不少城市,浮客已多于主户。——摘编自刘奇著《中国三次城市化浪潮的启示》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主权,经济结构发展畸形,造成近代中国长期的贫穷与落后。但是,西方一些先进工业文明的涌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的结构与功能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近代城市的崛起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因商而兴,由工而盛”。——摘编自赵津、李菁著《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化发展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