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

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04281

大小:997.7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5-02-12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期岳汩联考试题历史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巴”字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大虫、大蛇。古代长江三峡一带建立起来国家之所以以“巴”为号,这里的人也被称为巴人,相传与巴人最早的祖先是后照,而后照的祖先是人首蛇身的伏羲有关。这一现象反映出()A.中华文明在交融中发展B.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化C.南方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中原文明统一南方文明2.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下列表述符合该时期时代特征的是()A.政治统一,华夏认同B.百家争鸣,佛教传入C.铁犁牛耕,社会转型D.南北对峙,民族融合3.如表是战国时期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反映出战国时期()思想主张思想家"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彼君子则不然,佚而不惰,劳而不侵,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荀子 A.国家统一趋势明显B.阶层流动性加快C.主体意识走向觉醒D.尚贤观念的强化4.西汉前中期,新帝即位后通常在关中选定墓地,并从关东大规模迁徙强宗大族、富豪巨贾充实此地。皇帝崩逝后,国家便在陵墓所在地区设置县邑。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无为而治B.实行崇儒政策C.削弱东方藩国D.巩固专制集权5.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A.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B.士族势力受到削弱C.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迟滞6.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庭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以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B.士族文化影响扩大C.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D.印刷技术快速发展7.下表是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表中变化表明()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B.外戚专权问题缓解C.豪强地主势力膨胀D.选官制度名存实亡8.刘备入川后,恢复盐铁官营,发展水利事业,实行屯田制;孙权立足江东后,推广两牛一犁“耦耕法”,广行屯田,与“海外交往范围辽阔”。这些举措()A.扩大了南方地区经济优势B.推动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C.加剧了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D.增强了治理南方地区的实力9.孝文帝通过改革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使“胡汉统治阶级因民族不同而引起的内部矛盾,获得解决……”。下列有关孝文帝改革举措及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迁都洛阳,推动了北方的统一B.通婚姻,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融趋势C.建立郡县,加强对中原的控制D.实行均田制,促进了游牧经济的发展10.隋炀帝在营建东都洛阳之初,每月要役使民丁二百万人;605年隋炀帝“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不到半年就通航了。隋朝有如此大规模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由于() A.中央集权体制保障B.南北方经济恢复发展C.法律体系趋于严密D.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11.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李绅所作《悯农》诗2首,应是在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悯农》诗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将实物税改成了货币税,实行□后农民的困境。□所代表的赋税制度是()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均田制12.豪放纵逸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13.宋神宗曾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下列属于“二虏”之一实行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B.南北面官制C.猛安谋克制D.“四等人制”14.秦朝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元朝时,政府在各地广设驿站,构筑了从大都(北京)向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延伸的驿路体系。这些做法()A.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C.加速了两大王朝的灭亡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统治15.《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羁縻:笼络控制)之州,往往在是,今皆服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的边疆治理()A.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B.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C.接受了中原传统典章制度D.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16.在宋代,可供无常产者选择的职业较为多元:有契约制下的佃农,有小手工业者,有商品流通领域的小商贩,甚至出现身兼数业的“多种经营者”,如台州郑四客,为林通判家佃户,在农闲时经常外出作丝织品的买卖。这主要反映出宋代()A.社会经济活力较强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7."关羽崇拜"作为一种全国性的文化现象始于北宋中叶以后。在宋代的讲史和戏剧中,他投降敌对阵营被解释成"降汉不降曹",为关羽的人格添加了"义"的成分。宋代"关羽崇拜"的传播()A.是政教价值的时代选择B.体现了儒学教育平民化发展 C.源于理学成为社会正统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18.在宋代,许多父母在子女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他们积攒专门的婚嫁费用,同时,在宋人的墓志铭里,能够资助亲朋的子女婚嫁,也是一种大书特书的善行,士大夫所办的义庄里也会拨出专门的款项用于男婚女嫁。这表明宋代()A.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已形成B.财力在婚姻习俗中占据重要地位C.婚姻观念恪守封建伦理道德D.士大夫阶层注重宣传婚姻新风尚19.如表为不同文献对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丞相的历史评价,下列推论合理的是()朱元璋(1328—1398)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祖训首章》黄宗羲(1610—1695)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明夷待访录·置相》A.历史评价应以官方记载为准B.不同人对历史评价存在差异C.离历史时间越近评价越真实D.亲身参与者的评价更为客观20.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论述古代某一机构时有这样的描述:“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官奴也。”这一机构指()A.内阁B.枢密院C.宣政院D.军机处21.明朝时期,朝廷允许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土官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通过缴纳木头的方式获得升迁的机会。这一方式()A.加剧了官场腐败B.破坏了生态环境C.提升了治理效能D.不利于中央集权22.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A.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弱化B.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C.体现不同政权和睦共处D.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23.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低价购买大片空闲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利润颇丰。这体现了()A.生产方式更新B.小农经济解体C.人身依附加强D.经营理念守旧24.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倾向,其中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这一经济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致良知”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工商皆本”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25.戚继光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郑成功写下“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两者的最大共性在于()A.批判闭关政策B.维护国家权益C.抵制日寇袭扰D.增进民族交流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的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材料二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它从侧面也反映了边城范阳(安史叛军大本营)之地位的不断提升,即范阳作为横跨“华夷”政治中心地位的开始显赫,最终依次作为契丹——辽帝国的副都南京、女真金帝国的首都中都、蒙古世界帝国的首都大都。换一句话说,它意味着这不平凡的六百年孕育并实现了“中华”从“小中国”变型为“大中国”的“一次漂亮的转身”。——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夏金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和战争两个方面分别简述中华各族如何增强一体同源观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辽、金、元三个政权为大中国发展所采取的措施。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章开沅《中国经济史》材料二宋代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宋代有着强烈的保富意识,重视富裕起来的商人阶层。……宋代政府改变唐代限制贸易的做法,鼓励商业发展,打破唐代“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禁令,使商人获得了从政的权利。政府还制定法律,对勒索商人的官吏进行惩罚。“诸商舶兴贩已经抽解与免两州商税外,其余合收税,场务不即检税若收纳力胜钱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轻者徒一年。”宋代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造就了中国古代商人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李华遷等《宋代社会治理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人口南迁的表现,并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治理上的新变化。2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序号材料①“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②“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③“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④宋人《醉翁谈录》统计,宋代话本有一百五十种之多⑤《宣和画谱》载赵仲佺(宋太宗四世孙)其画“寄兴与丹青,故其画中有诗,至其作草木禽鸟,皆诗人之思致也”⑥《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载张四郎“一世只在北瓦,占一座勾栏说话,不曾去别瓦作场”⑦清代纪昀评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⑧《金史》记载“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至少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29.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老师根据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绘制了下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