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调研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调研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04131

大小:1.52 MB

页数:5页

时间:2025-02-12

上传者:老李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调研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调研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调研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调研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调研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调研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5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文化遗存发现了成堆的稻谷、谷壳、稻秆,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发掘出的夹碳黑陶则是掺有碎叶、稻壳的陶土烧制而成;该遗存还发现了成排颇具工艺的卯榫结构的木构建筑。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A.人们生活逐渐稳定B.良渚文化已经初具规模C.稻粟种植开始出现D.居民财富分化已经形成2.西周建立后,周人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来邦国地域内,大量分封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建立诸侯国,这样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反映了权力制衡原则B.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C.体现了中央集权趋势D.揭开了官僚政治序幕3.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奄(商朝旧部,周初参与叛乱,被灭),建立鲁国;姜尚被封在营丘(敌视周的东夷人故地),建立齐国。这表明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经济B.拱卫王室C.奖赏功臣D.笼络宗亲4.某历史兴趣小组这样形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有的“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有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的“用财节,自养俭”;有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些思想分别代表的流派是()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法家、道家、墨家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法家、道家、墨家、儒家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民族大融合,其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B.争霸战争的影响C.变法运动的兴起D.国家统一的趋势 6.孟子曾与梁襄王进行辩论,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襄王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据此,孟子辩论意图是()A.批评梁襄王暴虐无道B.建立集权统一国家C.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D.探究礼崩乐坏成因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A.从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从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变8.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称:“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始皇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情,私也”的是A.整顿社会风俗B.确立皇帝制度C.推行郡县制D.焚书坑儒9.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除了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最主要的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B.减少地方官的腐败C.打击地方豪强势力D.加强君主专制10.汉代有一典型案例:一位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的判决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父亲,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血缘亲情观念不断深化11.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这说明当时()A.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B.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C.国家为开拓疆域进行准备D.商人经商环境较为宽松12.公元189年,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之时,益州牧刘焉不但拒不出兵,还从由中原流亡至四川的数万流民中,编选出一支精壮部队。两年后,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暗喻其图谋不轨)”,中央派出的使臣和将领却屡屡被刘焉击杀。由此可知,当时()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流民成为主要兵员D.刘姓宗室地位下降13.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载:江南士族,至今八九世,不识农耕,全靠俸禄;贵族子弟能把车坐稳就可以当著作郎,能写两句问候语的就可以当秘书郎。这些子弟出入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望若神仙。这()A.揭露了士族的腐化衰落B.展现了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C.意在批判世官制弊端D.注重传承世家大族家教家风1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15.有学者在评价孝文帝时认为他“汲汲于用夏变夷”,完全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及其价值观,而全未虑及其不良成分之腐蚀性。虽然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全面地实行“汉化”,而代价是本民族的消融;而他的“欲传之子孙”,使北魏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也没有达到。由此可知,该学者A.反对民族融合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B.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C.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批判了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政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着重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倡导实行“仁政”,省刑罚,薄税敛,争取民心,认为这样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而达于一统,反对以暴力为手段的兼并战争。……他认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它们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人的修养就是要将这些“善端”在生活中发扬扩大,避免因受外事外物影响而陷于邪焉,最终养成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社会政治方面的核心思想主张,并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思想的积极影响。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汉朝为加强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向制度化。材料二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突厥是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部落……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后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七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汉代与唐代的民族政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方式及影响。18.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三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今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3)指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19.下图分别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朝长城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