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5902
大小:729.7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4-09-01
《北京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图像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100×)B.菠菜叶上表皮细胞(400×)C人体口腔上皮细胞(400×)D.大肠杆菌(12000×)2.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B.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是油脂等脂质良好的溶剂C.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D.通常情况下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3.下列试剂与待测样品、实验结果匹配正确的一组是()A.苏丹Ⅲ染液——淀粉液——蓝色B.斐林试剂——蔗糖溶液——砖红色沉淀 C.双缩脲试剂——豆浆——紫色D.碘液——花生子叶——橘黄色4.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维持膜的稳定性5.下列化合物中,组成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A.纤维素和甘油三酯B.维生素和胰岛素C.核糖和核酸D.糖原和磷脂6.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据此判断错误的是A.脑啡肽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脑啡肽是一种五肽化合物C.脑啡肽的元素组成是C、H、O、N、SD.脑啡肽由四种氨基酸组成7.下图为人的两种功能不同的多肽类激素——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的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氨基酸的序号,文字表示氨基酸的缩写,如半胱氨酸缩写为“半胱”。两种激素功能不同的原因是()A.连接氨基酸间的化学键不同B.氨基酸种类不同C.细胞中合成多肽场所不同D.氨基酸数目不同8.恩格斯将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不包括: A.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差异性C.揭示了动植物可能有共同的起源D.促使人们对生命的研究进入微观领域9.科学家把质膜与细胞的其余部分脱离,并将质膜冰冻,然后将其从疏水层撕裂。利用这种技术制作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发现撕裂面上有很多颗粒。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A.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成份C.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D.蛋白质分子嵌插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10.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11.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由两层膜构成B.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C.细胞膜内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D.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12.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的事实说明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具有全透性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大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13.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它能使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失去活性。细胞分泌蓖麻毒素过程中通过高尔基体以囊泡形式运输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成熟蓖麻毒素,再分泌至细胞外。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蓖麻毒素使核糖体失去活性会阻碍细胞合成蛋白质B.蓖麻毒素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的参与C.成熟的蓖麻毒素可独立穿出液泡膜进而分泌至胞外 D.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14.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大量合成ATP的细胞器是()A.溶酶体B.线粒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15.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白细胞含有较多溶酶体以便于吞噬病原体B.植物根尖细胞比叶肉细胞具有更多的叶绿体C.唾液腺细胞比软骨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D.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16.下列有关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质网膜可以转化为高尔基体膜B.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可以形成溶酶体C.内质网是细胞内磷脂等脂质的合成场所D.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都能参与蛋白质的加工17.变形虫能吞噬并消化草履虫,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并消化病菌。和上述生理过程有关的是()①细胞膜的流动性②细胞骨架③溶酶体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18.研究发现,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与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绑定标记后最终被送往溶酶体降解,以维持自身稳定,具体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B.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将其降解C.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线粒体膜被降解后可产生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19.2018年《Cell》期刊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两只长尾猕猴,取名为“中中”和“华华”,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让世界瞩目。决定“中中”与“华华”的性状极为相似的物质存在于A.细胞壁B.细胞膜 C.细胞质D.细胞核20.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下列关于蓝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A.蓝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B.蓝细菌无成型细胞核且结构简单C.蓝细菌可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D.核糖体是蓝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2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液泡:含有大量色素,参与植物对光能的吸收B.中心体:主要成分是磷脂,参与动物细胞的分裂C.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果胶,主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高尔基体:由单层膜构成,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和分类22.下图表示借助转运蛋白进行的两种跨膜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速度比载体蛋白介导的快100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是静止不动的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物质转运时作用机制相同C.甲、乙两种方式中只有甲属于被动运输D.载体蛋白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而通道蛋白不需要2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24.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胞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25.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溶酶体的内部为酸性环境(pH≈5),与细胞质基质(pH≈7.2)显著不同。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B.细胞质基质中的H+运入溶酶体不需消耗能量C.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D.溶酶体内pH升高会影响其细胞内消化功能26.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27.下列关于囊泡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囊泡膜由单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 B.囊泡的融合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囊泡运输实现了细胞内物质的定向转运D.囊泡在细胞内的移动过程需要消耗能量28.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需要消耗能量B.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Na+出上皮细胞需要能量而进入细胞则不需要D.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29.某种水生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外水环境中盐离子的浓度如图所示。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这些盐离子B.细胞膜上运输不同盐离子的载体数量相同C.植物细胞对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细胞外的盐离子浓度越大植物吸收越多30.下图为细胞膜上承担物质运输的两类蛋白质及其功能示意图。两类蛋白质结构或功能的不同是() A.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序B.结构贯穿细胞膜内外C.都能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D.具有选择透过性二、非选择题31.胰岛素是我们体内与血糖平衡有关的重要激素。胰岛素由A、B两个肽链组成,其中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两条链之间通过3个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的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__,氨基酸经过_____________反应形成的两条肽链,形成B链需要脱_____________分子水。(2)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组织中形成_____________,后者可维持血糖的稳定。(3)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平衡。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4)胰岛素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识别,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反应的发生。这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的功能。32.COPI与COPII是2种具膜小泡,在细胞内蛋白质的转运过程中发挥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泡COPI与COPII的膜是由_____________等成分构成的。(2)据图可知,溶酶体起源于乙_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其含有的_____________可分解侵入细胞的细菌及衰老、死亡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功能的稳定。(3)为了研究某种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若3H标记的亮氨酸参与缩合反应产生了3H2O,那么3H2O中O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基团名称)。图中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反映了膜在_____________方面具有统一性。整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提供能量。(4)假如定位在细胞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被膜小泡___________(选填“COPI”或“COPII”)可以帮助这些蛋白质完成回收。(5)黄曲霉素是毒性很强的致癌物质,能引起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因此黄曲霉素可能会导致下列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物质的合成和运输受损严重。a.细胞骨架b.唾液淀粉酶c.血红蛋白d.胰岛素33.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授予研究自噬性溶酶体的日本生物学家。溶酶体在胞吞和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下图1表示溶酶体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某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据图1可知,溶酶体内部pH能维持在5左右,是因为溶酶体膜上存在H+泵,可将H+运进溶酶体内,在此运输过程中H+泵作为_____________起作用。(2)据图2可知,溶酶体可以结合含有_____________小泡,形成异噬溶酶体;还可以与清除 _____________的自噬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_____________(增强/不变/减弱)。(3)衰老的线粒体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_____________作用。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不会引起组织细胞损伤,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34.科学家根据一些证据推断,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细菌和蓝藻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而未被消化,与宿主进行长期的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根据所学知识,请写出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的证据:_____________。35.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小肠上皮细胞位于肠腔一侧的突起可以增大细胞的吸收面积。(1)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经过消化后产生的葡萄糖、___________等小分子物质主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2)据图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蛋白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分析此种转运葡萄糖的方式为__________。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载体蛋白的________,使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3)据图分析,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出来时的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依据是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