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5161
大小:528.0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5-02-12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安庆二中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秦朝西汉隋唐宋朝明朝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废丞相设内阁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B.起到了监督皇权的作用C.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D.体现了皇权加强的趋势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②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③“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④象郡、“直道”、灵渠、小篆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3.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省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历史上,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曾多次进行改革。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4.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资产阶级代议制核心是A.坚持广泛民主性的原则B.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民意C.废除或限制君主的权力D.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5.最适合示意图标题是A.《文明的多样性》B.《行政权力的演变》C.《权力的制衡》D.《中央集权的强化》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规定A.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B.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C.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8.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正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9.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D.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10.1906年,清政府陆续举办了几届旨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内容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部分应试者获得相应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A.选官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变迁B.封建正统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C.新人才选拔体系受到留学生推崇D.科举制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11.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12.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门阀制度的消亡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C.重文轻武的影响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13.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B.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14.1854年屈维廉、诺思科特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即《诺思科特一屈维廉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该做法()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15.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16.20世纪初,政务处奏:“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合计不下数万人,生员不下数十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原奏保送优拔两途,定额无多,此外不免穷途之叹。”由此可知科举制度废除导致()A.原有社会凝聚机制削弱B.传统文化传承中断C.清朝统治崩溃D.普遍的失业现象17.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和严密的监察法律体系,下列监察官职与解释对应不一致的是 选项监察官职解释A秦代御史大夫丞相副贰,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B汉代司隶校尉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C唐代御史台定期到各州县地方监狱视察执法情况D元代御史纠举官吏时,可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A.AB.BC.CD.D18.法律和教化是社会治理重要工具,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子产“铸刑书”②《吕氏乡约》③《圣谕广训》④《永徽律疏》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19.如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始皇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A.秦国奠定霸业B.始皇个人品行C.秦朝速亡原因D.秦国制度创新20.《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二条: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B.具有成文法特点C.注重维护贵族的土地私有权D.强调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21.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 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22.历史推论是建立在对史实的正确解读基础之上的。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B.古雅典的民主政治——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C.《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万民法的形成——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23.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A.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D.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24.下图是唐代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描绘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针对此画及其场景的相关阐述,其中正确的是()A.这是唐代盛行朝贡贸易体制的客观记载B.画中使节、使臣由鸿胪寺负责接待C.此场景体现唐太宗“贵中华,贱夷狄”的政策D.此画生动地体现了文人画的意境特征25.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A.医学水平长期低下B.民族国家观念发展C.民众卫生意识增强D.启蒙运动影响有限26.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A.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安全B.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 C.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27.2001年,在根据宪法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B.说明了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C.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28.观察如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949年出现建交高峰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B.1972年建交高峰促进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C.1992年出现建交高峰是因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D.三次建交高峰都坚持了不结盟的原则29.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0.下表是部分国家与中国建交的时间,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国家与中国建交时间国家与中国建交时间加拿大1970年10月13日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奥地利1971年5月28日比利时1971年10月25日日本1972年9月29日 联邦德国1972年10月11日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C.中苏关系正常化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32.古代中西法律比较材料一《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其规定只是单纯地否定或强行要求某一行为,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法学总论》对物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它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而《唐律疏议》缺乏“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在债的制度上,唐律则体现出朴素、简洁的特点,其广度仅涉及契约、侵损等领域。——摘编自陆涵缘《浅析〈法学总论〉与〈唐律疏议〉的差异》材料二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作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法治思想的进步之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