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

ID:83570533

大小:3.00 MB

页数:9页

时间:2023-10-30

上传者:老李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_第5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_第6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_第7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_第8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_第9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Word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内,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恒星质量B.温度条件C.大气成分D.行星体积2.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A地球B.金星C.火星D.木星如图示意拉萨、乌鲁木齐、成都、上海四城市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代表成都的是()A.①城B.②城C.③城D.④城4.图中城市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9- A.①城年均值大——天气状况B.②城季节变化大——白昼时长C.③城6月偏少——地形地势D.④城年均值小——纬度位置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新生代的古植物兔耳果化石(见下图),同时期棕榈、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古植物群生存的地质年代()A.盘古大陆形成B.爬行动物盛行C.被子植物繁盛D.两栖动物出现6.兔耳果生长时期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可能是()A.温暖湿润B.温暖干旱C.寒冷湿润D.寒冷干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时习惯用手机指南针(模仿罗盘制作而成),判断方向。下图为韩梅梅来泰安途中手机指南针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晴朗的晚上在野外迷路,可以帮助判断方向的是()A.根据楼房朝向B.任何地点都可用手机指南针C.根据地物影子D.在北半球可借助北极星8.有关手机里指南针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要将手机水平放置B.刻度0°始终指示南方C.白线对准待测方向D.此图中方位角为182°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升空,于7月25日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高空成功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9.问天实验舱在升空过程中所经历的气温变化是()A.递增→递减→递增B.递增→递减→递增→递减C.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10.下列关于问天实验舱穿过的大气层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②层看到大雁南飞C.②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D.③层有若干电离层下图示意2022年7月1日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时刻,下列城市中风力最大的是()A.达尔文B.悉尼C.凯恩斯D.珀斯12.此刻达尔文的风向是()A.偏东风B.偏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挑战者深渊(11°N,142°E)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2021年10月10日,中国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首次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进行了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下图分别示意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附近海域该月份海水温度、海水平均盐度和不同海域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13.下列深度范围中,挑战者深渊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0~2000mB.2000~4000mC.4000~6000mD.6000~8000m14.影响挑战者深渊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降水B.太阳辐射C.地表径流D.海水运动15挑战者深渊附近海域海水()A.表层密度大于其他纬度海域B.表层密度小于其他海域纬度C.1000m以下密度先迅速增大后变化较小D.1000m以下海水密度较大且变化非常小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植,形成砂田农业。下左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下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9- 16.图中()A.①代表下渗B.②代表蒸发C.③代表地表径流D.⑤代表水汽输送17.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A.①减弱B.②减弱C.④减少D.⑤增加国家5A级旅游景区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600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m,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下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①气候较为寒冷干燥②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③多为深层地下水④石灰岩分布极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主要是()A.风力侵蚀B.流水溶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从图中可知()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044mB.③地海拔可能为1010m-9- C.陡崖相对高度为15~25m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m21.图中①③④⑤四地中,在②地可以看到的是()A.①⑤B.③④C.④⑤D.①③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2日13时17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第三方平台等渠道,发送地震预警信息。下图为小明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泸定地震震源位于()①软流层②上地幔③地壳④岩石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3.此次地震,小明所在地与泸定()A.震级相同B.烈度相同C.震感相同D.震中距相同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为强台风级(14级,42米/秒),是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下图为气象台发布的9月10日14时台风中心位置及后期模拟预测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模拟预测台风“梅花”路径主要运用技术是()A.BDSB.GPSC.GISD.RS-9- 25.根据台风走向,为了加强海上安全生产,沿海某市海洋发展等有关部门利用我国先进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紧急召回在黄、渤海作业的船只,确保了渔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下列属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功能的是()A.交通运输导航B.制定防灾方案C.矿产资源评估D.分析地理数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和传统能源消耗,利用“烟囱效应”来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建筑空调能耗的墙体。“烟囱效应”是指内部空气沿垂直坡度空间向上或向下,使空气对流加强的现象。下面左图为特朗勃墙建筑景观图,下图为特朗勃墙式建筑结构和夏季某时段的工作原理图。(1)白天特朗勃墙可借助太阳辐射增大烟囱内与室外的温差,试解释原因。(2)描述特朗勃墙式建筑加强夏季室内通风的过程。(3)特朗勃墙式建筑可通过调整风口的开关实现冬季白天供暖的目的。确定风口1和风口2是关闭的,推断其冬季白天其它风口(风口3、风口4和风口5)的开关情况,并画出相应的热力环流图。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9- 在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泊和河床上,经常形成一些裂隙,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裂隙变得越来越大,地面形成很多不规则的土墩(垄)和浅沟(槽),这就是雅丹地貌。甘肃省敦煌市雅丹地貌发育典型。现在的敦煌市在喜马拉雅运动初期为盆地地形,当时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河湖众多;晚更新世(距今约10万年),敦煌盆地抬升,气候演变为干旱少雨,雅丹地貌逐渐形成。下图为敦煌位置及雅丹地貌景观图。(1)根据材料,描述雅丹地貌的主要特点。(2)推测敦煌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并分析敦煌雅丹地貌发育典型的原因。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的唯一乔木树种,胡杨林具有喜光耐热、耐旱涝、耐盐碱等特点,对沙漠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强大的根系在土层内向四周延伸,并直达潜水面。当胡杨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下图示意胡杨林景观及胡杨林根质量密度(单位体积土壤中根系的质量)的垂直分布。(1)据图描述胡杨林根质量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9- (2)指出胡杨林所属的植被类型及其具有的生态价值。(3)胡杨幼树上的叶片细长如柳叶,老树的叶片大而厚,表面有蜡质层。结合胡杨树叶形态,说出其适应的气候特点。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东北地区黑土流失、肥力衰退问题严重。近年来,以秸秆还田为基础的免耕法,对土壤修复和保护的效果明显。山东农业大学的小强同学为完成毕业论文以免耕法为主题进行调研,了解到免耕法的具体做法是:秋季玉米收获时,运用收割机一边收获作物一边将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春季播种时不需要挖开土地,通过机器将种子精准地埋进地里,避免对土壤的扰动。下图为传统耕作方式(下左)和免耕法(下中)对土壤的影响对比图以及免耕法收获后的玉米地景观图(下右)。(1)小强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东北天然黑土中的有机质含量与当地独特气候密切相关。说明当地气候如何促进有机质的积累。(2)小强在调研时发现,农民对将碎秸秆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做法很认可。试解释这两种做法的好处。(3)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下,频繁翻耕的土壤在农具的挤压和降水的影响下,会在土壤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作物根系遇到这一层后难下扎,通气透水不便。说出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法能让土壤肥力得以改善的原因。-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