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2075-2002(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TB2002-08-01实施2002-05-17发布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报批稿)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inElectrificationRailwayTB/T2075.1~54-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2 目录TB/T2075.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部分:接触线吊弦线夹……………………1TB/T2075.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部分:承力索吊弦线夹……………………4TB/T2075.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部分:横承力索线夹……………………8TB/T2075.4-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部分:双横承力索线夹…………………11TB/T2075.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部分: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14TB/T2075.6-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6部分: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17TB/T2075.7-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7部分:杵座鞍子…………………………20TB/T2075.8-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8部分:钩头鞍子…………………………23TB/T2075.9-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9部分:吊环………………………………26TB/T2075.10-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0部分:长吊环…………………………28TB/T2075.1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1部分:耳环杆…………………………30TB/T2075.1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2部分:悬吊滑轮………………………32TB/T2075.1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3部分:定位线夹………………………35TB/T2075.14-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4部分:支持器…………………………38TB/T2075.1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5部分:长支持器………………………41TB/T2075.16-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6部分:定位环线夹……………………44TB/T2075.17-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7部分:定位器…………………………47TB/T2075.18-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8部分:特型定位器……………………50TB/T2075.19-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9部分:软定位器………………………53TB/T2075.20-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0部分:特型软定位器…………………56TB/T2075.2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1部分:定位管…………………………58TB/T2075.2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2部分:线岔……………………………61TB/T2075.2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3部分:连接器…………………………63TB/T2075.24-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4部分:定位环…………………………66TB/T2075.2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5部分:长定位环………………………69TB/T2075.26-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6部分:套管双耳………………………72TB/T2075.27-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7部分:套管铰环………………………75 TB/T2075.28-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8部分:铜接触线接头线夹……………78TB/T2075.29-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9部分:承力索接头线夹………………81TB/T2075.30-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0部分:UT型耐张线夹…………………84TB/T2075.3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1部分:杵座楔形线夹…………………86TB/T2075.3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2部分:双耳楔形线夹…………………88TB/T2075.3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3部分:双环杆…………………………91TB/T2075.34-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4部分: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93TB/T2075.3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5部分;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96TB/T2075.36-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6部分:坠砣……………………………99TB/T2075.37-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7部分:补偿滑轮组……………………101TB/T2075.38-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8部分;补偿棘轮………………………108TB/T2075.39-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9部分:旋转腕臂底座…………………115TB/T2075.40-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0部分:特型旋转腕臂底座……………118TB/T2075.4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1部分:调节板…………………………120TB/T2075.4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2部分:压管……………………………122TB/T2075.4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3部分:杵环杆…………………………125TB/T2075.44-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4部分:软横跨固定底座………………127TB/T2075.4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5部分:拉杆底座………………………129TB/T2075.46-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6部分:特型拉杆底座…………………131TB/T2075.47-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7部分:钢柱拉杆底座…………………133TB/T2075.48-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8部分:腕臂……………………………135TB/T2075.49-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9部分: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斜型)………139TB/T2075.50-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0部分: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垂直型)…142TB/T2075.5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1部分:电连接线夹(方型)……………145TB/T2075.5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2部分:电连接线夹(长方型)…………148TB/T2075.5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3部分:接地线夹…………………………151TB/T2075.54-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4部分:接地线连接线夹…………………153 TB/T2075.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部分接触线吊弦线夹1 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1Dropperclampforcontactwir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接触线吊弦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以直径不大于5mm的吊弦分别悬吊标称截面为85、110、120、150mm2的铜合金接触线或110、85mm2铜接触线处所用的接触线吊弦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96-1981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600mm)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859-1987轻型弹簧垫圈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3-199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3-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T6170-2000Ⅰ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接触线吊弦线夹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单位为毫米图1 吊弦线夹3 TB/T2075.1—20021.1 接触线吊弦线夹每套参考重量为0.11kg。1.2 标记示例:接触线吊弦线夹TB/T2075.1-20022 材料2.1 螺孔夹板和螺纹夹板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2 螺栓、螺母和弹簧垫圈按GB/T1220-1992,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接触线吊弦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螺孔夹板和螺纹夹板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吊弦线夹的夹板齿形角为51°±1°、27°±1°。3.2.3 螺纹夹板上的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和GB197/T-1981中7H的规定。3.2.4 锻造后的螺孔夹板和螺纹夹板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3.3 紧固件性能3.3.1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的规定。3.3.3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3.3.4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859-1987的规定。3.4 性能要求3.4.1 接触线吊弦线夹的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1.3kN。3.4.2 接触线吊弦线夹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1.0kN。3.4.3 接触线吊弦线夹的垂直破坏荷重应不小于3.9kN。3.4.4 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 检验规则4.1.1 接触线吊弦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接触线吊弦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照TB/T2074的规定执行。4.2.2 振动试验接触线吊弦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1.3kN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接触线处)e)振动频率:3Hz~5Hz3 TB/T2075.1—2002f)振动次数:2x1061.1.1 疲劳试验1.1.2 接触线吊弦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及幅值:1.3kN±0.39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x1051.2 经振动试验后,吊弦线夹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1.3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吊弦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1.4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吊弦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1.5 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2 标志与包装2.1 标志在接触线吊弦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2.2 包装2.2.1 接触线吊弦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 TB/T2075.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部分承力索吊弦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2Dropperclampformessengerwir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承力索吊弦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铜承力索、铝包钢绞线承力索、铝包钢芯铝绞线承力索、钢芯铝绞线承力索、镀铝锌钢绞线承力索上悬吊直径不大于5mm吊弦所用的承力索吊弦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96-1981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600mm)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859-1987轻型弹簧垫圈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3190-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4423-199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3-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T6170-2000Ⅰ型六角螺母GB/T16475-2000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铜绞线承力索吊弦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铜承力索吊弦线夹7 TB/T2075.2—2002表1 铜承力索吊弦线夹型号型号适用线型L(mm)R(mm)重量(kg)T1TJ95456.50.10T2TJ120、TJ127478.00.121.1 钢及铝包钢承力索吊弦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2,型号见表2。单位为毫米图1 钢及铝包钢承力索吊弦线夹表2 钢及铝包钢承力索吊弦线夹型号型号适用线径φ(mm)L(mm)R(mm)参考重量(kg)L111~13436.50.10L213~16478.00.12L316~204910.00.141.2 标记示例:适用于TJ-95铜承力索L=45mm,R=6.5mm的吊弦线夹:T1型铜承力索吊弦线夹TB/T2075.2-20022 材料2.1 铜承力索吊弦线夹螺孔夹板和螺纹夹板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2 铝包钢、钢型承力索螺孔夹板和螺纹夹板按GB/T3190-1996,采用牌号为2A50的锻铝合金;其热处理状态按GB/T16475-1996,采用T4状态。2.3 螺栓、螺母和弹簧垫圈按GB/T1220-1992,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制造;螺母和弹簧垫圈采用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承力索吊弦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螺孔夹板和螺纹夹板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螺孔夹板和螺纹夹板圆弧的制造公差应符合R±0.1mm的要求。7 TB/T2075.2—20021.1.1 螺纹夹板上的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7H的规定。1.1.2 锻造后的铜质螺孔夹板和螺纹夹板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铝质螺孔夹板和螺纹夹板应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1.2 紧固件性能1.2.1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1.2.2 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的规定。1.2.3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1.2.4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859-1987的规定。1.3 性能要求1.3.1 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1.3kN。1.3.2 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1.0kN。1.3.3 承力索吊弦线夹的垂直破坏荷重应不小于3.9kN。1.3.4 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2 检验规则2.1 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2.2 试验方法2.2.1 承力索吊弦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2.2.2 振动试验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1.3kN;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接触线处);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x106。2.2.3 疲劳试验承力索吊弦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及幅值:1.3kN±0.39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x105。2.3 经振动试验后,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7 TB/T2075.2—20021.1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承力索吊弦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1.2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承力索吊弦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1.3 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2 标志与包装2.1 标志在承力索吊弦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2.2 包装2.2.1 承力索吊弦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7 TB/T2075.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部分:横承力索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3Clampforheadspancrossmessengerwir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横承力索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及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截面为50mm2~80mm2的软横跨横承力索处悬挂吊线所用的横承力索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1987标准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mm~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1mm~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9-1984铝青铜棒GB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横承力索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10 TB/T2075.3—2002单位为毫米图1横承力线夹表1横承力索线夹型号型号本体材料参考重量kgGQ235A0.58TQAl9-40.623.2标记示例本体材质为Q235A的横承力索线夹:G型横承力索线夹TB/T2075.320024材料4.1钢质横承力索线夹本体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4.2铜质横承力索线夹本体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9-1984的规定。4.3U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按GB/T1220-1992,U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5技术要求5.1横承力索线夹的通用技术条件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横承力索线夹本体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5.2.2钢质横承力索线夹本体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5.3紧固件5.3.1U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5.3.2U螺栓的螺纹按GB/T196-1981加工,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5.3.3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5.3.4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5.3.5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5.4性能要求5.4.1横承力索线夹的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7.9kN。5.4.2横承力索线夹与横承力索间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9.8kN。5.4.3横承力索线夹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23.7kN。5.4.4U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10 TB/T2075.3—2002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横承力索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试验方法6.2.1横承力索线夹的试验方法除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6.2.2疲劳试验横承力索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及幅值:7.9kN±2.37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6.3经疲劳试验后,横承力索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6.4经疲劳试验后,横承力索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6.5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横承力索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标出制造厂代号。7.2包装横承力索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0 TB/T2075.4—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部分:双横承力索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4Clampfordoubleheadspancrossmessengerwir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双横承力索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及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标称截面为50mm2~80mm2的软横跨双横承力索处悬挂吊线用的双横承力索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1987标准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mm~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1mm~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9-1984铝青铜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双横承力索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双横承力索线夹13 TB/T2075.4—2002表1双横承力索线夹型号型号本体材质参考重量kgGQ235A0.56TQAl9-4O.603.2标记示例本体材质为Q235A的双横承力索线夹:G型双横承力索线夹TB/T2075.420024材料4.1钢质双横承力索线夹本体均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4.2铜质双横承力索线夹本体均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9-1984的规定。4.3U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均按GB/T1220-1992,U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5技术要求5.1双横承力索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双横承力索线夹本体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5.2.2钢质双横承力索线夹本体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5.3紧固件5.3.1U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5.3.2U螺栓的螺纹按GB/T196-1981加工,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5.3.3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的规定,并应具有防松性能。5.3.4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5.3.5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5.4性能要求5.4.1双横承力索线夹的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7.9kN。5.4.2双横承力索线夹与双横承力索间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9.8kN。5.4.3双横承力索线夹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23.7kN。5.4.4U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双横承力索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试验方法6.2.1双横承力索线夹的试验方法除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6.2.2疲劳试验双横承力索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工作使用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及幅值:7.9kN±2.37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6.3经疲劳试验后,双横承力索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6.4经疲劳试验后,双横承力索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13 TB/T2075.4—20026.5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双横承力索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7.2包装双横承力索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3 TB/T2075.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部分: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5Mid-anchorclampforcontactwir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及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心锚结处,以标称截面为50mm²的镀铝锌钢绞线固定标称截面为85mm²、110mm²的铜合金接触线,85mm²或110mm²的铜接触线所用的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859-1987轻型弹簧垫圈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9-1984铝青铜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3-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单位为毫米图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16 TB/T2075.5—20023.2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每套参考重量为0.63kg.3.3标记示例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TB/T2075.520024材料4.1双螺纹孔夹板和单螺纹孔夹板均按GB/T4429-1984,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9-1984的规定。4.2螺栓、螺母和弹簧垫圈均按GB/T1220-1992,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5技术要求5.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双螺纹孔夹板和单螺纹孔夹板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5.2.2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夹板齿形角为51°±1°、27°±1°。5.3紧固件5.3.1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5.3.2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5.3.3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5.3.4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5.3.5弹簧垫圈应符合GB/T859-1987。5.4性能要求5.4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之间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9.8kN。5.4.2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之间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14.7kN。5.4.3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与锚结绳之间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14.7kN。5.4.4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29.4kN。5.4.5螺栓紧固力矩为44N×m。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试验方法6.2.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6.2.2振动试验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其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9.8kN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6.2.3疲劳试验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16 TB/T2075.5—2002b)试验荷载及幅值:9.8kN±2.94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6.3经振动试验后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滑动荷重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6.4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6.5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6.6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的标志。7.2包装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6 TB/T2075.6-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6部分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6Mid-anchorclampformessengerwir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心锚结处对铜承力索(TJ-95、120、150)与中心锚结绳(TJ-95)之间的固定和连接处所用的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1987标准弹簧垫圈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9—1984铝青铜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2—2000六角头螺栓TB/T2073—1998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1998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19 TB/T2075.6-2002单位为毫米图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表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型号零件型号Ra(mm)Rb(mm)适用范围零件1、3零件2参考重量(kg)T1509.07.2TJ-150与TJ-95QAl9-4QAl9-40.48T1208.07.2TJ-120与TJ-950.46T957.27.2TJ-95与TJ-950.421.1 标记示例:适用于在TJ-150承力索上锚结TJ-95锚结绳Ra=9.0mm,Rb=7.2mm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T150型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TB/T2075.6-20022 材料2.1 铜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上夹板、中夹板和下夹板均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QAl9-4铜合金,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2 螺栓、螺母、垫圈按GB/T1200-1984,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的通用技术条件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上夹板、中夹板和下夹板均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螺栓应符合GB/T196-1981、GB/T197-1981中6g规定。3.2.3 锻造后的线夹本体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3.3 紧固件性能3.3.1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的规定。3.3.3 螺栓应符合GB/T5782-2000的规定。3.3.4 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的规定。3.3.5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的规定。3.4 性能要求3.4.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的握紧荷重:当导线为CT85时不小于14.5kN;19 TB/T2075.6-2002当导线为CT110时不小于22kN;当导线为CT120时不小于27kN。1.1.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2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2.1 检验规则2.1.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2.2 试验方法2.2.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条件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2.2.2 振动试验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振动波形:正弦波;c)垂直振幅:±35mm(接触线处);d)振动频率:3Hz~5Hz;e)振动次数:2x106。2.3 经振动试验后,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2.4 经振动试验后,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2.5 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3 标志与包装3.1 标志3.1.1 在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3.2 包装3.2.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9 TB/T2075.7-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7部分:杵座鞍子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7Socketendclamp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杵座鞍子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悬挂直径为9~20mm的金属绞线的杵座鞍子。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1987标准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3190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40561994高压线路悬式绝缘子连接结构和尺寸GB/T52311985加工铜的化学成分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61702000I型六角螺母GB/T11352198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和标记单位为毫米3.1 杵座鞍子的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图1 杵座鞍子22 TB/T2075.7-2002表1 杵座鞍子型号型号适用线材衬垫材质衬垫压板参考重量(kg)W钢绞线无无0.92L铝绞线、钢芯铝绞线及铝包钢型绞线1050A有有0.95T铜绞线T3有有1.011.1 标记示例:带铝衬垫及压板的杵座鞍子:L型杵座鞍子TB/T2075.7-20022 材料2.1 杵座鞍子本体和压板按GB/T113521989,采用牌号为ZG270500的铸造碳钢。2.2 铝质衬垫按GB/T31901996,采用牌号为1050A的铝材;铜质衬垫按GB/T52311985,采用牌号为T3的软态铜材。2.3 锁紧销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Sn4-0.3的锡青铜,结构与尺寸应符GB/T40561994的规定的W型锁紧销。2.4 U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按GB/T12201992,U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均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杵座鞍子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杵座鞍子本体和压块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2.2 杵座鞍子本体应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3.3 紧固件3.3.1 U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U螺栓的螺纹按GB/T1961981,GB/T1971981加工。3.3.3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3.3.4 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3.3.5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3.4 性能要求3.4.1 杵座鞍子的最大工作荷重为4.9kN。3.4.2 杵座鞍子的握紧荷重应不小于3.9kN。3.4.3 杵座鞍子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3.4.4 U螺栓的紧固力矩为25N×m。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杵座鞍子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杵座鞍子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2.2 振动试验杵座鞍子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4.9kN22 TB/T2075.7-2002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1.1.1 疲劳试验:杵座鞍子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及幅值:4.9kN±1.47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1.2 经振动试验后,杵座鞍子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1.3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杵座鞍子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1.4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杵座鞍子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1.5 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2 标志与包装2.1 标志在杵座鞍子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的代号。2.2 包装杵座鞍子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22 TB/T2075.8—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8部分:钩头鞍子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s8Hookendclamp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钩头鞍子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悬挂直径为ф9mm~ф20mm的金属绞线所用的钩头鞍子。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1987标准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mm~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1mm~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173-1995铸造铝合金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3190-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4429-1984铝青铜棒GB/T5231-1985加工铜的化学成分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钩头鞍子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表1钩头鞍子型号型号本体材质衬垫材质压板材质参考重量(kg)GWQ235A————0.755GLQ235A1050AZAlSi120.790GTQ235AT3ZCuAl10Fe30.810TWQAl9-4————0.775TLQAl9-41050A/T3复合板ZAlSi120.810TQAl9-4T3ZCuAl10Fe30.926单位为毫米25 TB/T2075.8—2002图1钩头鞍子衬垫压板3.2标记示例本体材质为Q235A,不带衬垫及压板的钩头鞍子:GW型钩头鞍子TB/T2075.820024材料4.1钢质钩头鞍子本体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4.2铜质钩头鞍子本体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9-1984的规定。4.3U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按GB/T1220-1992,U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4.4铝质衬垫按GB/T3190-1996,采用牌号为1050A的铝材;铜质衬垫按GB/T5231-1985,采用牌号为T3的软态铜材;铜铝复合衬垫采用由铜材T2与铝材1050A爆破焊接并轧制而成的双金属板。4.5铝质压板按GB/T1173-1995,采用牌号为ZAlSi12的铝硅合金;铜质压板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ZCuAl10Fe3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9-1984的规定。5技术要求5.1钩头鞍子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钩头鞍子本体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5.2.2钢质钩头鞍子本体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5.3紧固件5.3.1U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5.3.2U螺栓的螺纹按GB/T196-1981加工,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5.3.3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5.3.4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5.3.5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5.4性能要求5.4.1钩头鞍子的最大工作荷重为4.9kN。25 TB/T2075.8—20025.4.2钩头鞍子的握紧荷重应不小于3.9kN。5.4.3钩头鞍子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5.4.4U螺栓的紧固力矩为25N×m。5.4.5悬挂钢绞线的钩头鞍子不带衬垫及压板;悬挂铝绞线、钢芯铝绞线(或铝包钢型绞线)的钩头鞍子应配铝质衬垫(或铜铝复合衬垫)及铝质压板;悬挂铜绞线的钩头鞍子应配铜质衬垫及压板。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钩头鞍子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试验方法6.2.1钩头鞍子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进行。6.2.2振动试验钩头鞍子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其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4.9kN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接触线处)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6.2.3疲劳试验钩头鞍子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及幅值:4.9kN±1.47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6.3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钩头鞍子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6.4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钩头鞍子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6.5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钩头鞍子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7.2包装钩头鞍子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25 TB/T2075.9—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9部分:吊环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9Clampforsuspension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吊环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截面高为50~80mm的角钢或槽钢构件上悬挂绝缘子串的吊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六角螺母C级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2323-1985球头挂环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吊环的外性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单位为毫米图1 吊环27 TB/T2075.9—20021.1 标记示例:吊环TB/T2075.9-20021.2 吊环每套参考重量为1.66kg。2 材料吊环U螺栓、螺母、垫圈、吊环夹板和球头挂环的材料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3 技术要求3.1 吊环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吊环U螺栓采用热弯工艺。3.2.2 吊环U螺栓的螺纹按GB/T196-1981加工,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8g的规定。3.2.3 吊环U螺栓、螺母和垫圈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吊环夹板进行2级镀锌。3.2.4 球头挂环应符合GB/T2323-1985,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3 紧固件性能3.3.1 螺母应符合GB/T41-2000。3.3.2 垫圈应符合GB/T95-1985。3.4 性能要求3.4.1 吊环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2.0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3.4.2 吊环的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6.0kN,垂直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吊环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吊环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5 标志与包装5.1 标志在吊环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的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5.2 包装吊环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27 TB/T2075.10—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0部分:长吊环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10Extendedclampforsuspension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长吊环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截面高为50~80mm的角钢或槽钢构件上悬挂绝缘子串的长吊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六角螺母C级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2323-1985球头挂环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长吊环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单位为毫米图1 长吊环3.2 标记示例:长吊环TB/T2075.10-20023.3 长吊环每套参考重量约为2.57kg。29 TB/T2075.10—20021 材料长吊环本体、螺母、垫圈、长吊环夹板和球头挂环的材料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 技术要求2.1 长吊环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2.2 制造工艺2.2.1 长吊环本体采用热弯工艺。2.2.2 长吊环本体的螺纹按GB/T196-1981加工,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8g的规定。2.2.3 长吊环本体、螺母和垫圈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长吊环夹板进行2级镀锌。2.2.4 球头挂环应符合GB/T2323-1985,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2.3 紧固件性能2.3.1 螺母应符合GB/T41-2000。2.3.2 垫圈应符合GB/T95-1985。2.4 性能要求2.4.1 长吊环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3.9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2.4.2 长吊环的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1.7kN,垂直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3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3.1 检验规则长吊环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3.2 试验方法长吊环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 标志与包装4.1 标志在长吊环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的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4.2 包装长吊环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29 TB/T2075.1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1部分:耳环杆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11Eyeendrod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耳环杆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柱预留孔处固定横承力索的耳环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六角螺母C级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耳环杆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耳环杆31 TB/T2075.11—2002表1 耳环杆型号型号L(mm)参考重量(kg)4004001.416006001.801.1 标记示例:L=400mm的耳环杆:400型耳环杆TB/T2075.11-20022 材料耳环杆本体、螺母和垫圈的材料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3 技术要求3.1 耳环杆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耳环杆本体采用热弯焊接工艺,焊缝处应无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3.2.2 耳环杆本体的螺纹按GB/T196-1981加工,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8g的规定。3.2.3 耳环杆本体、螺母和垫圈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3.3 紧固件3.3.1 螺母应符合GB/T41-2000的规定。3.3.2 垫圈应符合GB/T95-1985的规定。3.4 性能要求3.4.1 耳环杆的最大工作荷重为21.6kN。3.4.2 耳环杆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64.8kN。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耳环杆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耳环杆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5 标志与包装5.1 标志在耳环杆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的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5.2 包装耳环杆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1 TB/T2075.1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2部分:悬吊滑轮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12Suspensionpulley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悬吊滑轮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悬挂承力索和弹性吊索的悬吊滑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2000开口销GB/T93—1987标准型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120—1992不锈钢棒GB/T1173—1995铸造铝合金GB/T4424—1984普通黄铜棒GB/T5231—1985加工铜的化学成分GB/T3190—2000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化学成分GB/T6170—2000I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和标记3.1 悬吊滑轮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3.2 标记示例:采用钢质轮体的隧道用悬吊滑轮钢悬吊滑轮TB/T2075.12S(G)—200234 TB/T2075.12—2002单位为毫米图1 悬吊滑轮型号用途适用绞线材料参考重量(kg)R(L)软横跨用铝绞线、钢芯铝绞线及铝包钢型绞线0.71R(T)铜绞线0.98R(G)钢绞线0.93Y(L)硬横梁用铝绞线、钢芯铝绞线及铝包钢型绞线0.73Y(T)铜绞线1.00Y(G)钢绞线0.95S(L)隧道用L=8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及铝包钢型绞线0.56S(T)铜绞线0.83S(G)钢绞线0.78S(L)L=11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及铝包钢型绞线0.65S(T)铜绞线0.93S(G)钢绞线0.87表1 悬吊滑轮型号1 材料1.1 吊钩和框架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不低于Q235A的碳素结构钢。1.2 铜悬吊滑轮轮体按GB/T4424—1984,采用牌号为H62的铜合金。1.3 铝悬吊滑轮轮体按GB/T1173—1995,采用合金代号为ZL102的铸铝合金;合金状态为T4。34 TB/T2075.12—20021.1 钢悬吊滑轮轮体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1.2 轮轴、开口销、螺母按GB/T1220—1992,不锈钢棒,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1.3 锁紧垫片按GB/T3190—1996,采用1050A的工业纯铝。2 技术要求2.1 悬吊滑轮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2.2 制造工艺2.2.1 悬吊滑轮轮体精密铸造工艺或型材加工制造.2.2.2 吊钩和框架及钢悬吊滑轮轮体按TB/T2073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2.2.3 铝悬吊滑轮轮体表面阳极氧化处理。2.3 紧固件2.3.1 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GB/T197-1981中8g的规定。2.3.2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I型六角螺母。2.4 性能要求2.4.1 悬吊滑轮的最大工作荷重不小于6.0kN。2.4.2 悬吊滑轮的垂直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18.0kN。3 规则与试验方法3.1 检验规则悬吊滑轮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3.2 试验方法3.2.1 悬吊滑轮的试验方法除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3.2.2 疲劳试验悬吊滑轮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6.0kN±1.8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3.3 悬吊滑轮在进行疲劳试验后,其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3.4 经疲劳试验后,悬吊滑轮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4 标志及包装4.1 标志在悬吊滑轮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4.2 包装悬吊滑轮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4 TB/T2075.1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3部分:定位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13Steadyclamp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定位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在接触线定位处分别固定标称截面为85、110、120、150mm2的铜合金接触线或110、85mm2的铜接触线的定位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96-1981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600mm)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859-1987轻型弹簧垫圈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3-199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3-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T6170-2000Ⅰ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定位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单位为毫米图1定位线夹37 TB/T2075.12—20021.1 定位线夹每套参考重量为0.26kg。1.2 标记示例定位线夹TB/T2075.13-20022 材料2.1 硅青铜材质的有环夹板和无环夹板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Si1-3的硅青铜,其机械性能(热处理后)应达到:sb≥600MPa,d5≥10%。2.2 铝青铜材质的有环夹板和无环夹板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3 螺栓、螺母和弹簧垫圈按GB/T1220-1992,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定位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有环夹板和无环夹板均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定位线夹的夹板齿形角为51°±1°、27°±1°。3.2.3 线夹本体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7H的规定。3.2.4 锻造后的线夹本体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3.3 紧固件性能3.3.1 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的规定。3.3.2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的规定,并应具有防松性能。3.3.3 螺栓的机械性能应符合GB/T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4 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5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859-1987的规定。3.4 性能要求3.4.1 定位线夹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2.5kN。3.4.2 定位线夹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1.5kN。3.4.3 定位线夹的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7.5kN。3.4.4 定位线夹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定位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定位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2.2 振动试验定位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其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安装;b)试验荷载:最大水平工作荷载2.5kN;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x106。37 TB/T2075.12—20021.1.1 疲劳试验定位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紧固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2.5kN±0.75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x105。1.2 经振动试验后,定位线夹滑动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1.3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定位线夹破坏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1.4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定位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1.5 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2 标志与包装2.1 标志在定位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的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2.2 包装2.2.1 定位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7 TB/T2075.1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4部分:支持器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14Swivelclipholder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支持器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定位装置中固定定位线夹的支持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2000开口销GB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5783-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T6170-2000I型六角螺母GB11352198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单位为毫米3 型式和标记图1 支持器40 TB/T2075.12—20021.1 支持器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1.2 标记示例:支持器TB/T2075.14-2002。1.3 支持器每套参考重量为0.44kg。2 材料2.1 支持器本体按GB/T11352-1989,采用牌号为ZG270-500的铸造碳钢。2.2 螺栓、螺母、定位销钉和开口销按GB/T12201992,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定位销钉和开口销采用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支持器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支持器本体应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3.2.2 支持器本体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3 紧固件3.3.1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3 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3.3.4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3.3.5 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3.4 性能要求3.4.1 支持器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2.5kN。3.4.2 支持器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4.9kN。3.4.3 支持器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7.5kN。3.4.4 螺栓紧固力矩为44N×m。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支持器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支持器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2.2 振动试验支持器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2.5kN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4.2.3 疲劳试验支持器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及幅值:2.5kN±0.75kN40 TB/T2075.12—2002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1.1 经振动试验后,支持器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1.2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支持器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1.3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支持器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2 标志与包装2.1 标志在支持器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的代号。2.2 包装支持器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40 TB/T2075.1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5部分:长支持器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15Swivelclipholder,height100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长支持器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定位装置中固定定位线夹的长支持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2000开口销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5783-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T6170-2000I型六角螺母GB/T11352198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和标记3.1 长支持器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单位为毫米图1长支持器3.2 标记示例:长支持器TB/T2075.15-2002。46 TB/T2075.15—20021.1 长支持器每套参考重量为0.63kg.2 材料2.1 长支持器本体按GB/T11352-1989,采用牌号为ZG270-500的铸造碳钢。2.2 螺栓、螺母、定位销钉和开口销按GB/T12201992,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定位销钉和开口销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长支持器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长支持器本体应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3.2.2 长支持器本体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3 紧固件3.3.1 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3.3.3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3.3.4 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3.4 性能要求3.4.1 长支持器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2.5kN。3.4.2 长支持器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4.9kN。3.4.3 长支持器的破坏应荷重应不小于7.5kN。3.4.4 螺栓紧固力矩为44N×m。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长支持器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长支持器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2.2 振动试验长支持器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2.5kN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4.2.3 疲劳试验长支持器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及幅值:2.5kN±0.75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4.3 经振动试验后,长支持器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46 TB/T2075.15—20021.1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长支持器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1.2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长支持器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2 标志与包装2.1 标志在长支持器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的代号。2.2 包装长支持器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46 TB/T2075.16—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6部分:定位环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16Eyeendclampforstrands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定位环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软横跨ф9mm~ф11.5mm的定位索上安装定位器或悬吊接触悬挂所用的定位环线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1987标准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mm~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1mm~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9-1984铝青铜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定位环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水平载荷方向振动及疲劳试验加载方向图1定位环线夹表1定位环线夹型号46 TB/T2075.16—2002型号本体材料参考重量kgGQ235A0.58TQAl9-40.623.2标记示例本体材质为Q235A的定位环线夹:G型定位环线夹TB/T2075.16-20024材料4.1钢质定位环线夹本体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4.2铜质定位环线夹本体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9-1984的规定。4.3U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按GB/T1220-1992,U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5技术要求5.1定位环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定位环线夹本体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5.2.2钢质定位环线夹本体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5.3紧固件5.3.1U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5.3.2U螺栓的螺纹按GB/T196-1981加工,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5.3.3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5.3.4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5.3.5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5.4性能要求5.4.1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2.5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5.4.2滑动荷重应不小于4.9kN。5.4.3水平破坏荷重不小于7.5kN,垂直破坏荷重不小于14.7kN。5.4.4U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定位环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试验方法6.2.1定位环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6.2.2振动试验定位环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其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5.5kNc)加载方向:见3.1条附图d)振动波形:正弦波e)垂直振幅:±35mm(接触线处)f)振动频率:3Hz~5Hz46 TB/T2075.16—2002g)振动次数:2×1066.2.3疲劳试验定位环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及幅值:5.5kN±1.65kNc)加载方向:见3.1条附图d)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e)疲劳频率:1Hz~3Hzf)疲劳次数:5×1056.3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定位环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6.4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定位环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6.5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连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定位环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及产品型号。7.2包装定位环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46 TB/T2075.17—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7部分:定位器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17Steadyarm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定位器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固定接触线位置的定位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2000开口销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13793-1992直缝电焊钢管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和标记3.1 定位器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定位器49 TB/T2075.17—2002表1 定位器型号型号定位器管材质E(mm)L(mm)h(mm)参考重量(kg)G1Q235A287451051.78G2Q235A2810001502.08G3Q235A2812002002.401.1 标记示例:Ø=28mm、L=745mm、h=105mm的定位器:G1型定位器TB/T2075.17-2002。2 材料2.1 定位器管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2 定位钩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3 定位销钉套筒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4 定位销钉、垫圈和开口销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定位器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定位销钉套筒及定位钩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定位器管应符合GB/T13793-1992,外径公差应符合D2级,壁厚公差应符合S2级。3.2.3 定位销钉套筒和定位钩应分别同定位器管进行压接。压接前应在定位销钉套筒及定位钩的压接部分涂以环氧树脂再行压接;压接后亦应在管端缝隙处涂以环氧树脂将缝隙密封,并在定位器管的压接表面部分涂以黑色油漆。3.2.4 定位管、定位钩和定位销钉套筒,在压接前均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3 紧固件3.3.1 垫圈应符合GB/T95-1985。3.3.2 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3.4 性能要求3.4.1 定位器的最大工作荷重为:G1型1.5kN。G2、G3型2.5kN。3.4.2 定位器的耐拉伸荷重为:G1型2.3kN。G2、G3型3.7kN。3.4.3 定位器的耐压缩荷重为:G1型1.5kN。G2、G3型2.5kN。3.4.4 定位器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G1型4.5kN。G2、G3型7.5kN。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定位器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9 TB/T2075.17—20021.1.1 定位器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1.1.2 振动试验定位器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b)试验荷载:最大工作荷载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1.1.3 疲劳试验定位器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最大工作荷重±30%最大工作荷重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1.2 定位器在进行振动及疲劳试验后,其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1.3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定位器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2 标志与包装2.1 标志在定位器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的代号。2.2 包装定位器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49 TB/T2075.18—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8部分:特型定位器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18SteadyarmT-typ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特型定位器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线路曲线半径不小于1000m的绝缘关节中心柱处固定接触线位置的特型定位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2000开口销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13793-1992直缝电焊钢管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和标记3.1 特型定位器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特型定位器3.2 标记示例:特型定位器TB/T2075.18-2002。52 TB/T2075.18—20021.1 每套参考重量为7.11kg。2 材料2.1 特型定位器管、定位钩和钢质定位销钉套筒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2 定位销钉和开口销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2.3 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3 技术要求3.1 特型定位器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特型定位钩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2.2 特型定位器管应符合GB/T13793-1992,外径公差应符合D2级,壁厚公差应符合S2级。3.2.3 特型定位器管与钢质定位销钉套筒焊接后,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然后再与定位钩压接为一体。压接前应在定位钩的压接部分涂以环氧树脂再行压接;压接后亦应在管端缝隙处涂以环氧树脂将缝隙密封,并在特型定位器管的压接表面部分涂以黑色油漆。3.3 性能要求3.3.1 特型定位器管的最大工作荷重为1.3kN。3.3.2 特型定位器的耐拉伸荷重为2.0kN,耐压缩荷重为1.3kN。3.3.3 特型定位器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3.9kN。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特型定位器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特型定位器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2.2 振动试验特型定位器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b)试验荷载:1.3kN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4.2.3 疲劳试验特型定位器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1.3±0.39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4.3 特型定位器在进行振动及疲劳试验后,其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4.4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特型定位器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5 标志与包装52 TB/T2075.18—20021.1 标志在特型定位器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的永久性标志。1.2 包装特型定位器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执行。52 TB/T2075.19—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19部分:软定位器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19Steadyarmforcurvelin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软定位器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线路曲线半径不大于800m的中间柱、转换柱处固定接触线位置的软定位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2000开口销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13793-1992直缝电焊钢管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和标记单位为毫米3.1 定位器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图1 软定位器3.2 标记示例:软定位器TB/T2075.19-2002。55 TB/T2075.19—20021 材料1.1 钢质定位器管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1.2 定位销钉套筒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1.3 定位销钉、垫圈和开口销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2 技术要求2.1 软定位器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2.2 制造工艺2.2.1 软定位销钉套筒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2.2.2 软定位器管应符合GB/T13793-1992,外径公差应符合D2级,壁厚公差应符合S2级。2.2.3 软定位器管与定位销钉套筒应进行压接固定,压接前应在定位销钉套筒的压接部分涂以环氧树脂再行压接,压接后亦应在管端缝隙处涂以环氧树脂将缝隙密封,并在软定位器管的压接表面部分涂以黑色油漆。2.2.4 钢质软定位器管及定位销钉套筒在压接前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2.3 紧固件2.3.1 垫圈应符合GB/T95-1985。2.3.2 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2.4 性能要求2.4.1 软定位器的最大工作荷重为2.5kN。2.4.2 软定位器的耐拉伸荷重为3.7kN。2.4.3 软定位器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7.5kN。3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3.1 检验规则软定位器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3.2 试验方法3.2.1 软定位器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3.2.2 振动试验软定位器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b)试验荷载:2.5kN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3.2.3 疲劳试验软定位器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2.5kN±0.75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55 TB/T2075.19—20021.1 软定位器在进行振动及疲劳试验后,其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1.2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软定位器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2 标志与包装2.1 标志在软定位器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的代号。2.2 包装软定位器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5 TB/T2075.20—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0部分:特型软定位器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特型软定位器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线路曲线半径小于1000m的链形悬挂绝缘关节中心柱处固定接触线位置的特型软定位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2000开口销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13793-1992直缝电焊钢管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和标记3.1 特型软定位器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图1 特型软定位器3.2 标记示例:特型软定位器TB/T2075.20-2002。3.3 特型软定位器每套参考重量为8.15kg。4 材料4.1 定位器管架和钢质定位销钉套筒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57 TB/T2075.20—20021.1 定位销钉和开口销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1.2 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2 技术要求2.1 特型软定位器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2.2 制造工艺2.3 特型软定位器管应符合GB/T13793-1992,外径公差应符合D2级,壁厚公差应符合S2级。2.4 特型软定位器管架应与钢质定位销钉套筒焊接为一体后,再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2.5 性能要求2.5.1 特型软定位器的最大工作荷重为1.5kN。2.5.2 特型软定位器的耐拉伸荷重为2.3kN。2.5.3 特型软定位器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4.5kN。3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3.1 检验规则特型软定位器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3.2 试验方法特型软定位器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 标志与包装4.1 标志在特型软定位器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的永久性标志。4.2 包装特型软定位器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7 TB/T2075.2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1部分:定位管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21Steadytub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定位管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接触线定位处的定位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3793-1992直缝电焊钢管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定位管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定位管3.2 标记示例:采用1-700型定位管本体、1型定位钩及端板组成的定位管1-700型定位管TB/T2075.21-20024 材料定位管本体、定位钩和端板的材料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60 TB/T2075.21-20021 技术要求1.1 定位管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2 制造工艺1.2.1 定位管本体所采用的钢管应符合GB/T13793-1992,外经公差应符合D2级,壁厚公差应符合S2级。1.2.2 定位钩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1.2.3 定位管本体上焊接端板时应将管口封严。1.2.4 定位管本体与定位钩压接固定,压接前应在压接部分涂环氧树脂再进行压接,压接完毕后亦应在管端缝隙处涂以环氧树脂将缝隙密封,并在定位管本体的压接表面部分涂以黑色油漆。表1 定位管型号型号定位管本体型号定位钩型号端板φ(mm)L(mm)参考重量(kg)1-7001-7001有347002.201-9601-9609602.861-11501-115011503.341-15001-150015004.221-18501-185018505.441-23501-235023506.371-28501-285028507.641-32001-320032008.5211—-2500211—-2500211—2无48250010.5711—-2850211—-28502285011.9711—-3200211—-32002320013.3811—-3550211—-35502355014.781.2.5 定位管本体和定位钩在压接前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1.3 性能要求1.3.1 定位管的最大工作荷重为2.5kN。1.3.2 定位管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7.5kN。1.3.3 定位管的耐拉伸荷重为3.7kN。1.3.4 定位管的耐压缩荷重为2.5kN。2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2.1 检验规则定位管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2.2 试验方法定位管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3 标志与包装60 TB/T2075.21-20021.1 标志在定位管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的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1.2 包装定位管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60 TB/T2075.2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2部分:线岔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22Crossingclamp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线岔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截面为85mm2、110mm2铜接触线及85mm2、110mm2、120mm2、150mm2的铜合金接触线交叉处所用线岔。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2000开口销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190-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863-1986半圆头铆钉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TB/T2075.1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定位线夹3型式及标记3.1线岔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线岔表1线岔型号型号Lmm参考重量kg62 TB/T2075.23—200250015102.1570017103.003.2标记示例采用L=1510mm的线岔:500型线岔TB/T2075.22-20024材料4.1限制管接头、连接双耳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4.2限制管按GB/T3190-1996,采用牌号为6082的铝合金管。4.3定位线夹采用TB/T2075.13-2002的定位线夹。4.4方头螺栓、垫圈、销钉、开口销按GB/T1220-1992,方头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垫圈、销钉、开口销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5技术要求5.1线岔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限制管接头、连接双耳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5.2.2连接双耳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5.2.3限制管接头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5.3紧固件5.3.1销钉应符合GB/T863-1986。5.3.2垫圈应符合GB/T95-1985。5.4性能要求5.4.1线岔中心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0.18kN。5.4.2限制管允许挠曲度不大于1.5%L。5.4.3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线岔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试验方法6.2.1线岔的试验方法除挠曲试验外,均按TB/T2074规定执行。6.2.2挠曲试验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线岔中心处最大垂直荷载0.18kN。6.3经挠曲试验后,线岔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允许挠曲度不大于1.5%L。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线岔一端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及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7.2包装定位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62 TB/T2075.2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第23部分:连接器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23Clevisendfitting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连接器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在两单环零件连接处所用的双耳连接器和适用于在单环和双耳连接处所用的D型连接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1-2000六角螺母C级GB/T91-2000开口销GBT196-1981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600mm)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11352-198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与标记3.1 型式3.1.1 双耳连接器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双耳连接器65 TB/T2075.23—2002表1 双耳连接器型号型号销钉参考重量kgW无0.80Y有0.951.1 D型连接器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2,型号见表2。单位为毫米图1 D型连接器表2 D型连接器型号型号零件1零件2、3零件4参考重量kgD11件1件2件1.35D21件无无1.133.2标记示例:有销钉的双耳连接器Y型双耳连接器TB/T2075.23-20022 材料2.1 双耳连接器本体按GB/T11352-1989,采用牌号为ZG270-500的碳素钢。2.2 D型连接器本体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3 销钉、螺栓销和螺母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开口销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连接器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双耳连接器本体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65 TB/T2075.23—20021.1.1 D型连接器本体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1.1.2 连接器本体、销钉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螺栓销、螺母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1.2 紧固件性能1.2.1 开口销符合GB/T91-2000的规定。1.2.2 螺母应符合GB/T41-2000中4.8级的规定。1.3 性能要求1.3.1 连接器的最大工作荷重为17.6kN。1.3.2 连接器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52.8kN。1.4 双耳连接器在安装时,应使销钉处于垂直位置,开口销在下面。2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2.1 检验规则连接器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规定执行。2.2 试验方法2.2.1 连接器的试验方法除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规定执行。2.2.2 疲劳试验连接器的疲劳试验条件: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紧固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17.6kN±5.28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x1052.3 连接器经疲劳试验后,其破坏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2.4 经疲劳试验后,连接器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3 标志与包装3.1 标志在连接器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3.2 包装3.2.1 连接器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65 TB/T2075.24—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4部分:定位环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24Eyeendholder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定位环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的腕臂及定位管中连接定位器或连接其它带钩头型零件的定位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1987标准弹簧垫圈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3-199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2-2000六角头螺栓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定位环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定位环68 TB/T2075.24—2002表1 定位环型号型号主、副抱箍材料φ(mm)H(mm)H(mm)参考重量(kg)G1Q235A3428600.43G1-1/24835680.52G26042750.64T1QAl9-43428600.47T1-1/24835680.57T26042750.711.1 标记示例:主、副抱箍材料采用Q235A,Φ=60mm,h=42mm,H=75mm的定位环:G2型定位环TB/T2075.12-20012 材料2.1 钢质定位环的主、副抱箍均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2 铜质定位环的主、副抱箍均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3 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按GB/T1220-1992,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定位环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定位环的主、副抱箍均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钢质定位环的主、副抱箍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2.3 铜质定位环的主、副抱箍锻造后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3.3 紧固件性能3.3.1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3 螺栓应符合GB/T5782-2000的规定。3.3.4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的规定,并应具有防松性能。3.3.5 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的规定。3.3.6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的规定。3.4 性能要求3.4.1 定位环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3.0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3.4.2 定位环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4.9kN。3.4.3 定位环的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9.0kN,垂直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3.4.4 螺栓紧固力矩为44N×m。68 TB/T2075.24—20021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1.1 检验规则1.1.1 定位环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1.2 试验方法1.2.1 定位环的试验方法除疲劳试验外,均按照TB/T2074的规定执行。1.2.2 疲劳试验定位环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紧固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5.75kN±1.72kNc)加载方向:见3.1条附图d)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e)疲劳频率:1Hz~3Hzf)疲劳次数:5x1051.3 经疲劳试验后,定位环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1.4 经疲劳试验后,定位环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1.5 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之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2 标志与包装2.1 标志在定位环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2.2 包装2.2.1 定位环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68 TB/T2075.2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5部分:长定位环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25Eyeendholder,height200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长定位环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道岔定位或反定位处连接定位器所用的长定位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1987标准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mm~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1mm~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9-1984铝青铜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长定位环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71 TB/T2075.25—2002图1长定位环表1长定位环型号型号主、副抱箍材质Ømmhmm参考重量kgG1Q235A34280.99G1Q235A48351.11G2Q235A60421.25T1QA9-434281.10T1QA9-448351.22T2QA9-460421.373.2标记示例φ=34mm,h=28mm,主、副抱箍材质均为Q235A的长定位环:G1型长定位环TB/T2075.2520024材料4.1钢质长定位环的主、副抱箍均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4.2铜质长定位环的主、副抱箍均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9-1984的规定。4.3U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的材料均按GB/T1220-1992,U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5技术要求5.1长定位环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长定位环的主、副抱箍均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5.2.2钢质长定位环的主、副抱箍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5.3紧固件5.3.1U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5.3.2U螺栓的螺纹按GB/T196-1981加工,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5.3.3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的规定,并应具有防松性能。5.3.4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的规定。5.3.5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的规定。5.4性能要求5.4.1长定位环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2.5kN。5.4.2长定位环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4.9kN。5.4.3长定位环的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7.5kN。5.4.4U螺栓紧固力矩为44N×m。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检验规则长定位环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试验方法6.2.1长定位环的试验方法除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71 TB/T2075.25—20026.2.2疲劳试验:长定位环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及幅值:2.5kN±0.75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f)疲劳次数:5×1056.3疲劳试验后,长定位环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6.4经疲劳试验后,长定位环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6.5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长定位环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7.2包装长定位环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71 TB/T2075.26—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6部分:套管双耳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26Clevisendholder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套管双耳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在腕臂或定位管上连接耳环型零件外所用的套管双耳。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31.1-1988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A级GB/T91-2000开口销GB/T93-1987标准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600mm)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3-199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套管双耳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套管双耳74 TB/T2075.26—2002表1 套管双耳型号型号材料参考重量kgGQ235A0.85TQAl9-40.921.1 标记示例:采用Q235A材料的套管双耳G型套管双耳TB/T2075.26-20022 材料2.1 钢质套管双耳的主、副抱箍均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2 铜质套管双耳的主、副抱箍均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3 U螺栓、螺栓销、螺母、垫圈、弹簧垫圈和开口销按GB/T1220-1992,U螺栓和螺栓销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弹簧垫圈和开口销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套管双耳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套管双耳的主、副抱箍均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钢质套管双耳的主、副抱箍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2.3 铜质套管双耳的主、副抱箍锻造后的线夹本体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3.3 紧固件性能3.3.1 U螺栓、螺栓销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3 U螺栓的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螺栓销应符合GB/T31.1-1988的规定。3.3.4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3.3.5 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的规定。3.3.6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的规定。3.3.7 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的规定。3.4 性能要求3.4.1 套管双耳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5.8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3.4.2 套管双耳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7.5kN。3.4.3 套管双耳的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7.4kN,垂直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3.4.4 套管双耳U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套管双耳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套管双耳的试验方法除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2.2 疲劳试验套管双耳的疲劳试验条件:74 TB/T2075.26—2002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紧固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7.59kN±2.28kN。c)加载方向:见3.1条附图。d)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e)疲劳频率:1Hz~3Hz。f)疲劳次数:5x105。1.1 经疲劳试验后,套管双耳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1.2 经疲劳试验后,套管双耳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1.3 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之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2 标志与包装2.1 标志在套管双耳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2.2 包装2.3 套管双耳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74 TB/T2075.27-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第27部分:套管铰环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27Clevis-endeye-endholder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套管铰环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在斜腕臂上方固定腕臂及悬挂带钩头型零件所用的套管铰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31.1-1988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A级GB/T91-2000开口销GB/T93-1987标准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600mm)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3-199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套管铰环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77 TB/T2075.27-2002单位为毫米图1 套管铰环表1 套管铰环型号型号材料参考重量(kg)GQ235A1.06TQAl9-41.171.1 标记示例:采用材质均为Q235A的套管铰环:G型套管铰环TB/T2075.27-20022 材料2.1 钢质套管铰环的主、副抱箍均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2 铜质套管铰环的主、副抱箍均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3 U螺栓、螺栓销、螺母、垫圈、弹簧垫圈和开口销按GB/T1220-1992,U螺栓和螺栓销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弹簧垫圈和开口销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套管铰环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套管铰环的主、副抱箍均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钢质套管铰环的主、副抱箍按TB/T2073进行2级热浸镀锌。3.2.3 铜质套管铰环的主、副抱箍锻造后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3.3 紧固件性能3.3.1 U螺栓和螺栓销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U螺栓的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螺栓销应符合GB/T31.1-1988的规定。3.3.3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的规定。3.3.4 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的规定。77 TB/T2075.27-20021.1.1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的规定。1.1.2 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的规定。1.2 性能要求1.2.1 套管铰环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5.8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1.2.2 套管铰环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7.5kN。1.2.3 套管铰环的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7.4kN,垂直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1.2.4 U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2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2.1 检验规则2.1.1 套管铰环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2.2 试验方法2.2.1 套管铰环的试验方法除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2.2.2 疲劳试验套管铰环的疲劳试验条件: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紧固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7.59kN±2.28kNc)加载方向:见3.1条附图d)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e)疲劳频率:1Hz~3Hzf)疲劳次数:5X1052.3 经疲劳试验后,套管铰环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2.4 经疲劳试验后,套管铰环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2.5 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之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3 标志与包装3.1 标志在套管铰环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3.2 包装3.2.1 套管铰环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77 TB/T2075.28—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8部分:铜接触线接头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28Connectionclampforcontactwir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及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双沟形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接头所用的铜接触线接头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部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859-1987轻型弹簧垫圈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31-1984硅青铜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3--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单位为毫米图1铜接触线接头线夹3.2铜接触线接头线夹每套参考重量为1.4kg.80 TB/T2075.28—20023.3标记示例适用于铜接触线的接头线夹:铜接触线接头线夹TB/T2075.28-20024材料4.1线夹本体材质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Si13,其机械性能(热处理后)应达到:sb≥600MPa,d5≥10%。4.2螺栓、螺母和弹簧垫圈按GB/T1220-1992,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5技术要求5.1接触线接头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线夹本体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5.2.2线夹本体夹线牙形角为51°±1°、27°±1°。5.2.3本体上的螺纹按GB/T196-1981要求。5.3紧固件5.3.1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5.3.2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5.3.3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5.3.4弹簧垫圈应符合GB/T859-1987。5.4性能要求5.4.1机械性能a)铜接触线接头线夹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17.3kN。b)铜接触线接头线夹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52.5kN。c)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滑动荷重:接续CT120接触线时不小于40.5kN;接续CT110接触线时不小于34.0kN;接续CT85接触线时不小于29.0kN。d)螺栓紧固力矩为44N×m。5.4.2电性能a)铜接触线接头线夹连续载流量不小于600A,5min过载流量不小于800A。b)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接触电阻不大于0.0001Ω。c)过负荷电热循环试验后的电阻值不应大于同等长度线索电阻值1.1倍。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试验方法6.2.1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规定执行。6.2.2振动试验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1998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其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最大工作荷载17.3kN。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x10680 TB/T2075.28—20026.2.3疲劳试验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及幅值:17.3kNK5.19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x1056.3经振动试验后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滑动荷重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6.4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其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6.5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铜接触线接头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6.6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铜接触线接头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及产品型号。7.2包装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80 TB/T2075.29—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29部分:承力索接头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29Connectionclampformessengerwir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承力索接头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及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GJ100、GJ70、TJ120、TJ95、TJ127承力索绞线的接头所用的承力索接头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mm~600mm)基本尺寸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4429-1984铝青铜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承力索接头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型号标记左旋标记线夹本体单位为毫米右旋锥筒螺栓楔子左旋锥筒螺栓图1承力索接头线夹83 TB/T2075.29—2002表1承力索接头线夹型号零件型号G100G70T95T120T127适用范围GJ100GJ70TJ95TJ120TJ127φmm3838383840参考重量kg0.570.570.800.850.853.2标记示例适用于GJ100镀锌钢绞线接头线夹:GJ100型承力索接头线夹TB/T2075.29-20024材料线夹本体、锥筒螺栓、楔子的材质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其机械性能符合GB/T4429-1984的规定。5技术要求5.1承力索接头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锥筒螺栓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5.2.2本体、楔子采用棒料加工,螺纹加工应符合GB/T196-1981的规定。5.3性能要求5.3.1承力索接头线夹最大水平工作荷重G70、T127、T120、T95型为16.5kN;G100型为22kN。5.3.2承力索接头线夹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66kN。5.3.3承力索接头线夹的滑动荷重:a)T95型不小于32.0kN;b)T127、T120型不小于40.0kN;c)G70型不小于50.0kN;d)G100型不小于66.0kN。5.3.4螺栓紧固力矩为80N×m。5.3.5承力索接头线夹载流量:a)T95型连续载流量不小于470A,5min过载流量不小于660A;b)T120型连续载流量不小于540A,5min过载流量不小于760A;5.3.6过负荷电热循环试验后的电阻值不应大于同等长度线索电阻值1.1倍。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承力索接头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试验方法6.2.1承力索接头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6.2.2振动试验83 TB/T2075.29—2002承力索接头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b)试验荷载:最大工作荷载参见5.3.1。c)振动波形:正弦波d)垂直振幅:±35mme)振动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H1066.2.3疲劳试验承力索接头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b)试验荷载及幅值:最大工作荷载K0.3最大工作荷载。(最大工作荷载参见5.3.1)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x1056.3经振动试验后承力索接头线夹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6.4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承力索接头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6.5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承力索接头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承力索接头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及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7.2包装承力索接头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83 TB/T2075.30—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0部分UT型耐张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30StrainclampUT-typ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UT型耐张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下锚拉线与单环类零件连接处所用的UT型耐张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1型六角螺母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196-1981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600mm)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1352-198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UT型耐张线夹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UT型耐张线夹85 TB/T2075.30—2002表1 UT型耐张线夹型号型号适用绞线d(mm)L(mm)l0(mm)c(mm)参考重量(kg)截面(mm2)外径(mm)UT-18011.518430250623.2UT-2100~12013.0~14.022500300745.41.1 标记示例:采用绞线截面为80mm2,外径为11.5mm,d=18mm,L=430mm,l0=250mm,c=62mm的UT型耐张线夹:UT-1型耐张线夹TB/T2075.30-20022 材料2.1 UT型耐张线夹本体和楔子按GB/T11352-1989,采用牌号为ZG270-500的碳素结构钢。2.2 U螺栓、螺母、垫圈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3 技术要求3.1 UT型耐张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UT型耐张线夹本体和楔子应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U螺栓采用热弯成形工艺制造。3.2.2 UT型耐张线夹本体和楔子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U螺栓、螺母、垫圈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3.2.3 U螺栓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8g的规定;无螺纹部分直径不允许小于螺纹中径。3.3 紧固件性能3.3.1 螺母应符合GB/T41-2000中4.8级的规定。3.3.2 垫圈应符合GB/T95-1985。3.4 性能要求3.4.1 UT-1型耐张线夹的最大工作荷重为33kN;UT-2型耐张线夹的最大工作荷重为44kN。3.4.2 UT-1型耐张线夹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99kN;UT-2型耐张线夹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32kN。3.4.3 在绞线综合拉断力范围内绞线不应从线夹内滑出。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4.1.1 UT型耐张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UT型耐张线夹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5 标志与包装5.1 标志在UT型耐张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5.2 包装5.2.1 UT型耐张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85 TB/T2075.3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1部分:杵座楔型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31Socketendwedge-typeclamp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杵座楔形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以截面为50~80mm²的金属绞线做为承力索、横向承力索及上下部定位绳等的终端与杵头型零件连接的杵座楔形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0561994高压线路悬式绝缘子连接结构和尺寸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113521989一般工程中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和标记3.1 杵座楔型线夹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杵座楔型线夹表1 杵座楔型线夹型号型号适用绞线型号楔子型号参考重量(kg)87 TB/T2075.31—200280LXGJ-80801.0850LXGJ-50501.101.1 标记示例:采用同一外壳及80型楔子组成的杵座楔型线夹:80型杵座楔型线夹TB/T2075.31-20022 材料2.1 杵座楔型线夹外壳与楔子按GB/T11352-1989,采用牌号为ZG270-500的铸造碳钢。2.2 锁紧销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Sn4-0.3的锡青铜,结构与尺寸应符合GB/T4056-1994中规定的W型锁紧销。3 技术要求3.1 杵座楔型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杵座楔型线夹外壳与楔子应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外壳的套筒内部及楔子应必须平整、无毛刺。3.2.2 杵座楔型线夹外壳与楔子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3 性能要求3.3.1 线索的承力侧应沿a-a轴线安装。3.3.2 杵座楔型线夹沿a-a轴线的最大工作荷重为17.6kN。3.3.3 杵座楔型线夹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52.8kN。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杵座楔型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杵座楔型线夹的试验方法除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2.2 疲劳试验:杵座楔型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17.6kN±5.28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4.3 经疲劳试验后,杵座楔型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4.4 经疲劳试验后,杵座楔型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5 标志与包装5.1 标志在杵座楔型线夹外壳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的代号。5.2 包装杵座楔型线夹的标志与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87 TB/T2075.3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2部分:双耳楔型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32Clevisendwedge-typeclamp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双耳楔型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以截面为50~80mm2的金属绞线做为承力索、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绳及补偿绳等的终端与耳环型零件连接的双耳楔形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2000开口销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113521989一般工程中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和标记3.1 双耳楔型线夹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双耳楔形线夹90 TB/T2075.31—2002表1 双耳楔形线夹的型号型号绞线型号楔子型号参考重量(kg)80LXGJ-80801.0850LXGJ-50501.101.1 标记示例:采用同一外壳及80型楔子等组成的双耳楔型线夹:80型双耳楔型线夹:TB/T2075.32-2002。2 材料2.1.1 双耳楔型线夹外壳与楔子按GB/T11352-1989,采用牌号为ZG270-500的铸造碳钢。2.1.2 销钉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1.3 开口销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2.1.4 开口销应符合GB/T91-1986。3 技术要求3.1 双耳楔型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双耳楔型线夹外壳、楔子及销钉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2.2 双耳楔型线夹外壳与楔子应采用失蜡溶模精密铸造工艺制造。外壳的套筒内部及楔子槽内应平整、无毛刺。3.3 性能要求3.3.1 线索的承力侧必须沿a-a轴线安装。3.3.2 双耳楔型线夹沿a-a轴线的最大工作荷重为17.6kN。3.3.3 双耳楔型线夹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52.8kN。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双耳楔型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双耳楔型线夹的试验方法除试验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2.2 疲劳试验双耳楔型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17.6kN±5.28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4.3 经疲劳试验后,双耳楔型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4.4 经疲劳试验后,双耳楔型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5 标志与包装5.1 标志90 TB/T2075.31—2002在双耳楔型线夹外壳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的代号,在楔子上清晰的标出零件规格。1.1 包装双耳楔型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90 TB/T2075.3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3部分:双环杆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33Doubleeyeendrod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双环杆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检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连接两双耳型零件的双环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700-1998碳素结构钢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双环杆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双环杆表1 双环杆型号型号L(mm)参考重量(kg)2502500.813503500.977707701.64100010002.00150015002.7992 TB/T2075.33-20021.1 标记示例:L=250mm的双环杆250型双环杆TB/T2075.33-20022 材料双环杆的材料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3 技术要求3.1 双环杆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采用热弯焊接工艺,焊缝处应无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3.2.2 双环杆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3 性能要求3.3.1 双环杆的最大工作荷重为21.6kN。3.3.2 双环杆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64.8kN。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双环杆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双环杆的试验方法除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2.2 疲劳试验双环杆的疲劳试验条件: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21.6kN±6.48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4.3 经疲劳试验后,双环杆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值不大于5%。4.4 经疲劳试验后,双环杆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5 标志与包装5.1 标志在双环杆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的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5.2 包装双环杆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92 TB/T2075.34—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4部分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34Terminalanchorclampforcontactwir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中对标称截面为85mm2、110mm2、120mm2、150mm2的铜或铜合金接触导线终端下锚所用的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1986开口销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4423—1984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95 TB/T2075.34—2002表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型号型号适用范围参考重量(Kg)TC150TCG-1501.04TC120TCG-1201.01TC110TCG-1101.01TC85TCG-851.021.1 标记示例:适用于TCG-110铜接触线的终端锚固线夹: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TB/T2075.34-20022 材料2.1 终端双耳、锥套及楔子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铜合金,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2 销钉按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3 开口销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通用技术条件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终端双耳、套筒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终端双耳、套筒的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GB/T197-1981中6g或7H规定。3.2.3 锻造后的线夹本体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3.2.4 销钉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3 紧固件性能3.3.1 开口销应符合GB/T91-1986的规定。3.4 性能要求3.4.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最大工作荷重为17.3kN。3.4.2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滑动荷重不小于接续导线综合拉断力90%。3.4.3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本体的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51.9kN。3.4.4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终端双耳、锥套螺栓紧固力矩为80N.m。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条件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中有关规定执行。4.2.2 振动试验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紧固安装;b)试验荷载:按各种线材的最大工作荷载;95 TB/T2075.34—2002c)振动波形:正弦波;d)振幅:±35mm(定位线夹处);e)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1.1.1 疲劳试验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疲劳试验: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紧固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拉伸荷载为最大工作荷载,交变荷载为最大工作荷载±30%;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1.2 经振动试验后,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值相比下降≯10%。1.3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值相比下降≯5%;1.4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铝包钢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和脱线等现象。2 标志及包装2.1 标志在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2.2 包装2.2.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规定。95 TB/T2075.3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5部分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35Terminalanchorclampformessengerwir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在硬铜绞线(TJ95~127)承力索或钢绞线(LXGJ80~100)承力索终端下锚处所用的终端锚固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1型六角螺母GB/T91-1986开口销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31.1-2000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A级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4423-199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98 TB/T2075.35—2002表1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型号零件型号G100G80T127T120T95适用范围GJ-100LXGJ-80TJ-127TJ-120TJ-95参考重量(kg)0.870.890.930.930.911.1 标记示例:适用于TJ-95铜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T95型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TB/T2075.35-20022 材料2.1 终端双耳、锥套及楔子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2 螺栓销、螺母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3 开口销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终端双耳、锥套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终端双耳、锥套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和GB/T197-1981中6g或7H的规定。3.2.3 螺栓销、螺母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3.2.4 锻造后的线夹本体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3.3 紧固件性能3.3.1 螺栓销应符合GB/T31.1-1988,4.8级的规定。3.3.2 螺母应符合GB/T41-1986,4.8级的规定。3.3.3 开口销应符合GB/T91-1986的规定。3.4 性能要求3.4.1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最大工作荷重:G80、T95、T120型为:16.5kN;T127、G100型为:22kN。3.4.2 的滑动荷重如表2所示:表2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滑动荷重型号T120/T127T95G80G100滑动荷重(kN)403250673.4.3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67kN。3.4.4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锥套螺栓紧固力矩为80N.m。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外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有关规定执行。4.2.2 振动试验98 TB/T2075.35—2002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紧固安装;b)试验荷载:按各种线材的最大工作荷载;c)振动波形:正弦波;d)振幅:±35mm(定位线夹处);e)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1.1.1 疲劳试验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紧固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拉伸荷载为最大工作荷载,交变荷载为最大工作荷载±30%;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1.2 经振动试验后,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值相比下降≯10%。1.3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值相比下降≯5%。1.4 经振动及疲劳试验后,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和脱线等现象。2 标志及包装2.1 标志在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2.2 包装2.2.1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规定。98 TB/T2075.36—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6部分坠铊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36Balanceweight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坠铊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下锚补偿装置中起调整承力索或接触线补偿张力所用的坠铊。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J204-1983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1352-198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坠砣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单位为毫米a钢筋混凝土坠铊b铁坠铊图1 坠铊结构图3.2 坠铊的参考重量为:25kg。3.3 标记示例:混凝土坠铊TB2075.36-2002:107 TB/T2075.36—20021 材料1.1 钢筋混凝土坠铊钢筋混凝土坠铊按GBJ204-1983,采用不低于150号标号的混凝土,钢筋牌号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1.2 铁质坠铊铁质坠铊按GB/T9439-1988,采用牌号为HT150的灰铸铁。2 技术要求2.1 坠铊的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2.2 制造工艺2.2.1 钢筋混凝土坠铊采用金属模板浇注工艺制造。2.2.2 铁质坠铊应采用砂型铸造工艺制造。2.2.3 铁质坠铊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并涂一遍黑漆。2.3 性能要求2.3.1 坠铊每个重量误差应不大于3%。2.3.2 坠铊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气孔、渣眼、结块。2.3.3 坠铊表面平面度不大于1mm。3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3.1 检验规则3.1.1 坠铊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3.2 试验方法3.2.1 坠铊的试验方法照TB/T2074的规定执行。4 标志与包装4.1 标志在坠铊本体侧面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并在圆周上喷上实际重量(保留1位有效数)。4.2 包装4.2.1 坠铊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07 TB/T2075.37—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7部分:补偿滑轮组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37Pulleyassemblyfortensioning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补偿滑轮组中滑轮组及不锈钢补偿绳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接触悬挂的补偿滑轮组。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1-20001型六角螺母C级GB/T68-2000开槽沉头螺钉GB/T91-2000开口销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276-1994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外形尺寸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173-1995铸造铝合金GB/T1176-1987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2104-1988钢丝绳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2829-1987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T4240-1993不锈钢丝GB/T6172.1-2000六角薄螺母GB/T8358-1987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GB/T9944-1988不锈钢丝绳JB/T7940.3-1995旋盖式油杯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TB/T2800-1997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张力自动补偿器技术条件3型式及标记3.1补偿滑轮组应满足接触悬挂中承力索与接触线在支柱的同侧下锚的要求,主要由不同轮径的滑轮、滑轮框架、补偿绳、补偿绳用楔形线夹、M20的螺栓销等组成。3.2补偿滑轮组的传动比分为1:2、1:3、1:4三种。3.3补偿滑轮组外形、尺寸:1:2传动比补偿滑轮组(见图1)1:3传动比补偿滑轮组(见图2)107 TB/T2075.37—20021:4传动比补偿滑轮组(见图3)单位为毫米450→(导线侧)T↓(坠砣补偿侧)P=T/2图11:2传动比补偿滑轮组单位为毫米A向B向BA450→(导线侧)T↓(坠砣补偿侧)P=T/3图21:3传动比补偿滑轮组107 TB/T2075.37—2002A↓A向B向450B(导线侧)T单位为毫米↓(坠砣补偿侧)P=T/4图31:4传动比补偿滑轮组3.3标记示例1:4传动比补偿滑轮组;TB/T2075.37-20024材料4.1滑轮轮体及端盖按GB/T1173-1995,采用代号为ZL114A的优质铸铝硅合金(ZAlSi7Mg1A),合金状态为T5(固溶处理加不完全人工时效),抗拉强度sb≥310MPa,延伸率d5≥3%。4.2滑轮轴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抗拉强度sb≥600MPa的奥氏体不锈钢。4.3轴承应符合GB/T276-1994,采用型号为60205-Z的一面带防尘盖的深沟球轴承,滑轮轴与滑轮轮体之间的连接应为双轴承结构。4.4不锈钢补偿绳材质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奥氏体不锈钢。4.5滑轮框架、单双耳连接器、M20的螺栓销及螺母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4.6补偿绳用楔形线夹按GB/T1176-1987,采用牌号为ZCuAl10Fe3的铸铝青铜。4.7楔型线夹中用的螺栓销及螺母、开口销、M20薄螺母、沉头螺钉、注油螺钉、垫圈等按GB/T1220-1992,除螺栓销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奥氏体不锈钢外,其余均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奥氏体不锈钢。5技术要求5.1补偿滑轮组应符合TB/T2073。5.2制造工艺5.2.1铸造工艺采用金属模低压铸造,其铸造状态为JB(金属型铸造+变质处理)。5.2.2按TB/T2073的要求,滑轮框架及单双耳连接器进行2级镀锌。5.2.3按TB/T2073的要求,M20的螺栓销及螺母进行1级镀锌。5.2.4注油杯选用旋盖式油杯,按JB/T7940.3-1995选用或采用其他型式。5.2.5润滑油脂适用工作温度-40°C~+60°C。107 TB/T2075.37—20025.3紧固件5.3.1螺栓销、注油螺钉的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5.3.2沉头螺钉应符合GB/T68-2000。5.3.3螺母应符合GB/T41-2000。5.3.4薄螺母应符合GB/T6172-2000。5.3.5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5.3.6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5.4外观与组装5.4.1滑轮轮体无铸造缺陷,轮体沟槽无毛刺及残渣。滑轮应转动灵活,无卡滞偏斜现象。油杯及轮轴内应充满润滑油脂,油路畅通。5.4.2补偿滑轮组零部件齐全配套,装卸灵活。工作时滑轮框架与补偿绳、补偿绳与补偿绳之间无相互摩擦、偏斜、摆动等。5.4.3补偿绳应捻制均匀,无扭曲、松弛、错乱交叉及断丝现象。5.4.4补偿滑轮组出厂配置a)传动比为1:4时为2个大轮、1个中轮、1个小轮。b)传动比为1:3时为2个大轮、1个中轮。c)传动比为1:2时为2个中轮。d)大轮轮槽底部处轮径:f260mm~f280mme)中轮轮槽底部处轮径:f200mm~f220mmf)小轮轮槽底部处轮径:f160mm~f180mm5.5补偿滑轮组性能要求5.5.1工作荷载及破坏荷载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工作荷载及破坏荷载传动比工作荷载kN破坏荷载kN1:4≥19.62≥64.751:3≥16.68≥55.051:2≥12.70≥43.825.5.2补偿绳两端楔形线夹的破坏荷载≥54kN。5.5.3过负荷荷载:补偿滑轮组在1.5倍工作荷载的作用下,保荷5分钟后,滑轮轮体应转动灵活、无变形及卡滞现象。5.5.4不锈钢补偿绳性能a)补偿绳采用结构为8T(1+6,6+12)+7(1+6+12)的不锈钢丝绳。公称直径:f8.75mm,允许偏差mm。b)不锈钢补偿绳的整绳破断拉力≥50kN。c)不锈钢补偿绳不松散试验按GB/T9944-1988。d)不锈钢补偿绳整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按GB/T8358-1987。e)不锈钢补偿绳疲劳试验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不锈钢补偿绳疲劳试验数据表补偿绳结构钢丝绳直径mm滑轮直径mm施加补偿张力kN疲劳次数(次)疲劳后整绳破断拉力kN8T(1+6,6+12)+7(1+6+12)8.751904.920000≥48.6107 TB/T2075.37—2002f)不锈钢补偿绳芯部应上中性油脂,并应保证在+80°C时油脂不能从芯部溢出,-50°C时油脂不裂。5.6补偿滑轮组的传动效率5.6.1补偿荷重为4.9kN(即:补偿坠铊串重量为500kg)时:a)补偿坠铊上升时效率:≥97%b)补偿坠铊下降时效率:≥98%c)相邻的两个测量点间传动效率之差应≤1%5.6.2试验连续做两次,两次结果相差≤2%5.7补偿滑轮组疲劳试验5.7.1疲劳次数:20000次5.7.2疲劳试验时所加的补偿力:4.9kN5.7.3疲劳试验后:a)补偿滑轮组传动效率与规定值相比下降≤2%b)补偿绳整绳破断拉力与规定值相比下降≤10%(48.6kN)c)补偿滑轮组破坏荷载与规定值相比下降≤5%d)补偿滑轮轮槽磨损深度≤0.5mme)补偿绳外观:不允许断股现象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补偿滑轮组应由制造厂的技术检验部门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6.2补偿滑轮组的检验项目按表3的规定进行。表3:补偿滑轮组的检验项目表序号类别检验项目及标准参照条文验收规则检验方法1B类结构尺寸检查滑轮轮径疲劳前5.4T、R2疲劳后5.7T3滑轮框架固定板宽、厚5.4T、R4滑轮的补偿绳槽圆弧直径5.4T、R5补偿绳整绳直径5.5.4aT、R6外观检查无铸造缺陷,滑轮沟槽应光滑、无毛刺及残渣5.4.1T、R7滑轮转动灵活、无卡滞偏斜现象5.4.1T、R8油杯、轴承内充满润滑脂,油路畅通5.4.1T、R9补偿绳捻制均匀,无扭曲、松弛、错乱交叉及断丝现象,疲劳后无断股5.4.35.7.3fT、RGB/T8358-198710补偿绳不松散试验5.5.4cT、RGB/T9944-198811组装检查正常工作时,滑轮框架与补偿绳、补偿绳与补偿绳间不相互摩擦、偏斜、摆动现象5.4T、R12补偿滑轮组零件齐全配套,装卸灵活5.4T、R13镀层检查镀层均匀性、镀层厚度、镀层结合力5.2T、STB/T207414A材质检验滑轮轮体5.2T、STB/T2074107 TB/T2075.37—2002类15滑轮轴5.2T、S16破坏荷载试验疲劳前5.5.1T、S17疲劳后5.7T18过负荷荷载试验5.5.3T、S19传动效率疲劳前5.6T、S本标准附录A20疲劳后5.7T21补偿绳整绳破坏拉力试验疲劳前5.5.4bT、SGB/T8358-1987及本标准附录A22疲劳后5.5.4eT23楔形线夹破坏荷载试验5.5.2T、STB/T2074注:T.型式试验,S.抽样试验,R.例行试验6.3补偿滑轮组的试验方法除传动效率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进行。6.4补偿滑轮组的传动效率及疲劳试验方法按附录A《补偿滑轮组传动效率及疲劳试验方法》进行。6.5各种试验的抽样数量6.5.1型式试验:抽取采用同一传动比的补偿滑轮组三组进行试验,一组做疲劳试验,另外两组做其它试验。6.5.2抽样试验:试验抽样按GB/T2829-1987的规定进行,判别水平为Ⅱ的一次抽样方案,不合格质量水平RQL=50(推荐抽样方案[3;0,1],即抽三套产品)。6.5.3不锈钢补偿绳的整绳破断试验:从每批不锈钢丝绳的交货中任意抽取10%的盘数(但不少于一盘),从抽样的每盘中取一根试样进行整绳破断拉力试验。6.6产品的判定6.6.1单套产品判定a)A类项点为[n;0,1],即不允许有A类项点不合格。b)B类项点按GB/T2829给出的抽样方案判定。c)A、B类项点均合格,单套产品判定合格,否则单套产品判定不合格。6.6.2总体判定在单套产品判定的基础上按[3;0,1]判定,即三套产品均合格,判定总体合格,否则判定总体不合格。7标志与包装7.1补偿滑轮组轮体上应清晰的标出制造厂代号的永久性标志。7.2标志牌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传动比、制造厂家、制造日期。7.3补偿滑轮组的标志、包装、运输、储存按TB/T2073执行。在所有包装上,均应标志制造者的代号及产品型号。7.4每套交货的补偿滑轮组应附有制造厂家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7.5每套交货的补偿滑轮组均应用不易碰伤的包装物包装。7.6补偿滑轮组应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的仓库或场地上,不宜放在潮湿或有腐蚀气体附近,以防止生锈。107 TB/T2075.37—2002附录A(规范性附录)补偿滑轮组传动效率及疲劳试验方法A.1补偿滑轮组传动效率A.1.1试验目的:检验补偿滑轮组中输入端荷载与输出端荷载之间的传动效率,确保接触悬挂的工作张力。A.1.2试验方法:试验在一专用门型架上进行,补偿滑轮组的安装形式完全等同现场情况。A.1.3试验用精度为1%的液压式匀速加力油缸加力,张力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荷载值应采用测力仪直接测量,准确度不低于0.2%。A.1.4试验过程中,坠铊补偿侧补偿绳每移动200mm(上升、下降相同)测量一次,稳定时间不少于3min,补偿绳的移动速度不得大于40mm/min,补偿绳总的移动距离不少于2m。A.1.5传动效率应按照补偿坠铊单方向连续上升及单方向连续下降时每隔200mm一点进行测量,并按照公式¬及进行计算。a)补偿坠铊上升时效率:η=(P·r)/T´100%----------------¬式中:P¾输出端(坠铊补偿侧)荷载,kNT¾输入端(导线侧)荷载,kNr¾传动比的倒数b)补偿坠铊下降时效率:η=T/(P·r)´100%----------------式中:P¾输入端(坠铊补偿侧)荷载,kNT¾输出端(导线侧)荷载,kNr¾传动比的倒数A.1.6试验要求:a)补偿坠铊上升时效率≥97%b)补偿坠铊下降时效率≥98%c)两相邻测量点之间传动效率之差≤1%d)试验连续做两次,两次结果相差≤2%A.2补偿滑轮组疲劳试验A.2.1试验目的:模拟滑轮组及与其配合的不锈钢补偿绳在一个大修周期内连续转动后,强度、传动效率、及不锈钢补偿绳整绳破断拉力下降的情况。A.2.2试验方法:试验在一专用门型架上进行,补偿滑轮组的安装及施加张力完全等同现场情况。A.2.3试验分两步进行:用两套滑轮组,一组做强度、传动效率及不锈钢补偿绳整绳破断拉力试验;另一组做疲劳试验及疲劳后的强度、传动效率及不锈钢补偿绳整绳破断拉力试验。A.2.4疲劳试验中,一次疲劳过程的确定:补偿滑轮组在施加了工作张力后,使补偿坠铊上升移动,其移动的距离应使滑轮组中转速最慢的滑轮转动一圈(即:旋转角度≥360°),然后将补偿坠铊下降移动,其移动距离应使滑轮组中转速最慢的滑轮反方向转动一圈,即为补偿滑轮组的一次疲劳试验过程。疲劳试验次数:20000次A.2.5疲劳试验后的要求:a)补偿滑轮组破坏荷载与规定值相比下降≤5%b)补偿滑轮组传动效率与规定值相比下降≤2%c)不锈钢补偿绳整绳破断拉力与规定值相比下降≤5%d)补偿滑轮轮槽磨损深度≤0.5mme)不锈钢补偿绳外观:不允许有断股现象。107 TB/T2075.38—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8部分:补偿棘轮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38Tensionassemblywheel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补偿棘轮中棘轮本体及不锈钢补偿绳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及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接触悬挂的补偿棘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68-2000开槽沉头螺钉GB/T91-2000开口销GB/T97.1-1985平垫圈-A级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283-1994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外形尺寸GB/T699-1988优质碳素结构钢GB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59-1987轻型弹簧垫圈GB/T1173-1995铸造铝合金GB/T1176-1987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2104-1988钢丝绳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2829-1987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T4240-1993不锈钢丝GB/T5783-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GB/T8358-1987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GB/T9944-1988不锈钢丝绳GB/T11352-198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JB/T7940.3-1995旋盖式油杯TB/T2073-1998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1998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补偿棘轮主要由棘轮轮体、楔子、棘轮轴、棘轮支架、棘轮连接架、补偿绳及平衡轮等组成。3.2补偿棘轮的传动比为1:3114 TB/T2075.38—20023.3补偿棘轮外形尺寸见图1单位为毫米图1补偿棘轮4材料4.1棘轮轮体及端盖按GB/T1173-1995,采用代号为ZL114A的优质铸铝镁硅合金(ZAlSi7Mg1A),合金采用T5(固溶处理加不完全人工时效)处理,抗拉强度sb≥290MPa,延伸率d5≥2%。4.2棘轮轴按GB/T699-1988,采用牌号为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并进行调质处理。4.3楔子及平衡轮轮体按GB/T11352-1989,采用牌号为ZG270-500的铸造碳钢。4.4棘轮支架、棘轮连接架、平衡轮连板、M22的螺栓销及螺母按GB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4.5轴承应符合GB/T283-1994,采用牌号为NJ2305E的内圈单挡边圆柱滚子轴承,棘轮轴与棘轮轮体之间的连接应为双轴承结构。4.6楔型线夹中的螺栓销及螺母、垫圈、弹簧垫圈、开口销、销轴、沉头螺钉、注油螺钉均按GB/T1220-1992,除螺栓销采用牌号为1Cr17Ni7的奥氏体不锈钢外,其余均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奥氏体不锈钢。4.7不锈钢补偿绳材质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奥式体不锈钢。其结构采用8T(1+6,6+12)+7(1+6+12)的不锈钢丝绳。公称直径:f8.75mm,允许偏差mm。4.8补偿绳用楔形线夹按GB/T1176-1987,采用牌号为ZCuAl10Fe3的铸铝青铜。5技术要求5.1补偿棘轮应符合TB/T2073。5.2制造工艺5.2.1棘轮轮体及端盖、楔子及平衡轮轮体、补偿绳用楔形线夹本体采用铸造工艺。114 TB/T2075.38—20025.2.2楔子及平衡轮轮体按TB/T2073的规定,进行2级镀锌。5.2.3棘轮支架、棘轮连接架、平衡轮连板,按TB/T2073的规定,进行2级镀锌。5.2.4M22的螺栓销及螺母,按TB/T2073的规定,进行1级镀锌。5.2.5注油杯选用旋盖式油杯,按JB/T7940.3选用或采用其他型式。5.2.6润滑油脂适用工作温度-40°C~+60°C。5.3紧固件5.3.1螺栓销、注油螺钉的螺纹符合GB/T196-1981。5.3.2沉头螺钉应符合GB/T68-2000。5.3.3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5.3.4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5.3.5垫圈应符合GB/T97.1-1985。5.3.6弹簧垫圈应符合GB/T859-1987。5.3.7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5.4外观与组装5.4.1棘轮轮体无铸造缺陷,轮体沟槽无毛刺及残渣。棘轮应转动灵活,无卡滞偏斜现象。油杯及轮轴内应充满润滑油脂,油路畅通。5.4.2补偿棘轮零部件齐全配套,装卸灵活。工作时棘轮支架与补偿绳之间无相互摩擦、偏斜、摆动等。5.4.3棘齿表面应无裂纹、裂缝等缺陷。5.4.4补偿绳应捻制均匀,无扭曲、松弛、错乱交叉及断丝现象。5.5补偿棘轮性能要求5.5.1最大工作荷载:≥19.62kN。5.5.2最大破坏荷载:≥64.75kN。5.5.3补偿绳与坠铊相连接的楔形线夹的破坏荷载≥54kN。5.5.4过负荷荷载:补偿棘轮在1.5倍工作荷载的作用下,保荷5分钟后,棘轮轮体应转动灵活、无变形及卡滞现象。5.6不锈钢补偿绳性能5.6.1不锈钢补偿绳的整绳破断拉力≥54kN。5.6.2不锈钢补偿绳不松散试验按GB/T9944-1988。5.6.3不锈钢补偿绳整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按GB8358。5.6.4不锈钢补偿绳疲劳试验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不锈钢补偿绳疲劳试验数据表补偿绳结构钢丝绳直径mm施加补偿张力kN疲劳次数(次)疲劳后整绳破断拉力kN8T(1+6,6+12)+7(1+6+12)8.754.920000≥48.65.6.5不锈钢补偿绳芯部应上中性油脂,并保证在+80°C时油脂不能从芯部溢出,-50°C时油脂不裂。5.7补偿棘轮的传动效率5.7.1补偿坠铊上升时效率:≥97%5.7.2补偿坠铊下降时效率:≥98%5.7.3相邻的两个测量点间传动效率之差应≤1%5.7.4试验连续做两次,两次结果相差≤2%114 TB/T2075.38—20025.8补偿棘轮疲劳试验5.8.1疲劳次数:20000次5.8.2疲劳试验时所加的补偿力:4.9kN5.8.3疲劳试验后:a)补偿棘轮传动效率与规定值相比下降≤2%b)补偿绳整绳破断拉力与规定值相比下降≤10%(48.6kN)c)补偿棘轮破坏荷重与规定值相比下降≤5%d)补偿棘轮轮槽磨损深度≤0.5mme)补偿绳外观:不允许断股现象5.9断线时,制动时间不大于200ms,坠铊下落距离不大于200mm。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补偿棘轮应由制造厂的技术检验部门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每件出厂的产品均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6.2补偿棘轮的检验项目按表2的规定进行。表2:补偿棘轮检验项目表序号类别检验项目及标准参照条文验收规则检验方法1B类结构尺寸检查棘轮轮径疲劳前5.4T、R2疲劳后5.8T3棘轮支架板宽、厚5.4T、R4棘轮的补偿绳槽圆弧直径5.4T、R5补偿绳整绳直径4.7T、R6外观检查无铸造缺陷,棘轮沟槽应光滑、无毛刺及残渣5.4.1T、R7棘轮转动灵活、无卡滞偏斜现象5.4.1T、R8油杯、轴承内充满润滑脂,油路畅通5.4.1T、R9补偿绳捻制均匀,无扭曲、松弛、错乱交叉及断丝现象,疲劳后无断股5.4.4T、RGB/T8358-198710补偿绳不松散试验5.6.2T、RGB/T9944-198811组装检查正常工作时,棘轮支架与补偿绳、补偿绳与补偿绳间不相互摩擦、偏斜、摆动现象5.4.2T、R12棘轮组补偿装置零件齐全配套,装卸灵活5.4.2T、R13镀层检查镀层均匀性、镀层厚度、镀层结合力5.2.2~4T、STB/T207414A类材质检验棘轮轮体4.1T、STB/T207415棘轮轴4.2T、S16破坏荷载试验疲劳前5.5.2T、S17疲劳后5.8T18过负荷荷载试验5.5.4T、S19传动效率疲劳前5.7T、S本标准附录A20疲劳后5.8T21补偿绳整绳破坏拉力试验疲劳前5.6.3T、SGB/T8358-1987及本标准附录A22疲劳后5.6.4T114 TB/T2075.38—200223断线制动试验断线时制动时间,坠铊下落距离5.9T、S本标准附录A24楔形线夹破坏荷载试验5.5.3T、STB/T2074注:T.型式试验,S.抽样试验,R.例行试验6.3补偿棘轮的试验方法除传动效率及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进行。6.4补偿棘轮的传动效率、疲劳试验及断线制动试验方法按附录A《补偿棘轮传动效率、疲劳及制动性能试验方法》进行。6.5各种试验的抽样数量6.5.1型式试验:抽取三组补偿棘轮进行试验,一组做疲劳试验,另外两组做其它试验。6.5.2抽样试验:试验抽样按GB2829-1987的规定进行,判别水平为Ⅱ的一次抽样方案,不合格质量水平RQL=50(推荐抽样方案[3;0,1],既抽三套产品)。6.5.3不锈钢补偿绳的整绳破断试验:从每批不锈钢丝绳的交货中任意抽取10%的盘数(但不少于一盘),从抽样的每盘中取一根试样进行整绳破断拉力试验。6.6产品的判定6.6.1单套产品判定a)A类项点为[n;0,1],即不允许有A类项点不合格。b)B类项点按GB2829-1987给出的抽样方案判定。c)A、B类项点均合格,单套产品判定合格,否则单套产品判定不合格。6.1.2总体判定在单套产品判定的基础上按[3;0,1]判定,即三套产品均合格,判定总体合格,否则判定总体不合格。7标志与包装7.1补偿棘轮轮体上应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的永久性标志。7.2标志牌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传动比、制造厂家、制造日期。7.3补偿棘轮的标志、包装、运输、储存按TB/T2073执行。在所有包装上,均应标志制造者的识别标志及生产许可证编号。7.4每套交货的补偿棘轮应附有制造厂家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7.5每套交货的补偿棘轮均应用不易碰伤的包装物包装。7.6补偿棘轮应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的仓库或场地上,不宜放在潮湿或有腐蚀气体附近,以防止生锈。114 TB/T2075.38—2002附录A(规范性附录)补偿棘轮传动效率、疲劳试验及制动性能试验方法A.1补偿棘轮传动效率A.1.1试验目的:检验补偿棘轮输入端荷载与输出端荷载之间的传动效率,确保接触悬挂的工作张力。A.1.2试验方法:试验在一专用门型架上进行,补偿棘轮的安装形式完全等同现场情况。A.1.3试验用精度为1%的液压式匀速加力油缸加力,张力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荷载值应采用测力仪直接测量,准确度不低于0.2%。A.1.4试验过程中,坠铊补偿侧补偿绳每移动200mm(上升、下降相同)测量一次,稳定时间不少于3min,补偿绳的移动速度不得大于40mm/min,补偿绳总的移动距离不少于2m。A.1.5传动效率应按照补偿坠铊单方向连续上升及单方向连续下降时每隔200mm一点进行测量,并按照公式¬及进行计算。补偿坠铊上升时效率:η上=(P1r)/T1´100%----------------¬式中:P1¾输出端(坠铊补偿侧)荷载,kNT1¾输入端(导线侧)荷载,kNr¾传动比的倒数补偿坠铊下降时效率:η下=T2/(P2r)´100%----------------式中:P2¾输入端(坠铊补偿侧)荷载,kNT2¾输出端(导线侧)荷载,kNr¾传动比的倒数A.1.6试验要求:a)补偿坠铊上升时效率≥97%b)补偿坠铊下降时效率≥98%c)两相邻测量点之间传动效率之差≤1%d)试验连续做两次,两次结果相差≤2%A.2补偿棘轮疲劳试验A.2.1试验目的:模拟棘轮及与其配合的不锈钢补偿绳在一个大修周期内连续转动后,强度、传动效率、及不锈钢补偿绳整绳破断拉力下降的情况。A.2.2试验方法:A.2.2.1试验在一专用门型架上进行,补偿棘轮的安装及施加张力完全等同现场情况。A.2.2.2试验分两步进行:用两套补偿棘轮,一套做强度、传动效率及不锈钢补偿绳整绳破断拉力试验;另一套做疲劳试验及疲劳后的强度、传动效率及不锈钢补偿绳整绳破断拉力试验。A.2.3疲劳试验中,一次疲劳过程的确定:补偿棘轮在施加了工作张力后,使补偿坠铊上升移动,其移动的距离应使棘轮转动一圈(即:旋转角度≥360°),然后将补偿坠铊下降移动,其移动距离应使棘轮反方向转动一圈,即为补偿棘轮的一次疲劳试验过程。A.2.4疲劳试验次数:20000次A.2.5疲劳试验后的要求:a)补偿棘轮破坏荷载与规定值相比下降≤5%b)补偿棘轮传动效率与规定值相比下降≤2%c)不锈钢补偿绳整绳破断拉力与规定值相比下降≤5%114 TB/T2075.38—2002d)补偿棘轮轮槽磨损深度≤0.5mme)不锈钢补偿绳外观:不允许有断股现象A.3补偿棘轮制动性能试验A.3.1试验目的:检验补偿棘轮在接触网突然断线后制动部件的有效性与可靠性。A.3.2试验方法:试验在一专用钢结构架上进行。补偿棘轮安装等同现场。坠铊数量由棘轮组变比及导线张力决定。在坠铊正下方用厚约5mm钢板铺设约1.5m2基准平面,供试验时测量坠铊在断线前、后距离地面的高度。为模拟断线,在靠近剪线器的接触线上连接一段长约2m、直径为F9的软不锈钢丝绳。加力使用40kN液压油缸,活塞杆行程1.2m。导线张力测量使用精度不低于0.5%的传感器及测力仪系统。传感器可用螺栓连接到活塞杆前端。为确保人身安全,试验要有足够的防护措施。试验开始时,由油缸将坠铊提升到距基准面约1m高度时停止。等坠铊完全静止后,先在坠铊托架上任一点选定高度测量点,并做记号。再用钢卷尺测量该点至基准面间垂直距离。结束后,试验人员回到安全距离之外,用剪线器瞬间将不锈钢丝绳剪断,坠铊下落,棘轮组制动。等完全稳定后,第二次测量坠铊上高度测量点至基准面间的垂直距离。然后按下式计算制动时间。t=0.452´…………………….…③Dh1=h1-h2式中:h1为断线前坠铊距基准面间的高度,mH2为断线后坠铊距基准面间的高度,mt为制动时间,sA.3.3试验后的检查:试验结束后,仔细检查补偿棘轮在冲击力作用下有无断齿、破裂;制动部件有无弯曲、变形,不锈钢丝绳有无断股、断丝等,并详细记录。114 TB/T2075.39—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39部分:旋转腕臂底座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39Hingedcantileverbas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旋转腕臂底座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预留孔处固定旋转腕臂的旋转腕臂底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六角螺母C级GB/T91-2000开口销GB/T96-1985大垫圈-A和C级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113521989一般工程中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旋转腕臂底座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型号适用支柱类型L(mm)参考重量(kg)38H383905.4878H78,H605405.96117 TB/T2075.39—2002表1旋转腕臂类型表图1旋转腕臂底座单位为毫米3.2标记示例:采用螺栓长度L=390mm的旋转腕臂底座:38型旋转腕臂底座TB/T2075.39-20021 材料1.1 旋转腕臂底座本体和旋转双耳按GB/T11352-1989,采用牌号为ZG270-500的铸造碳钢。1.2 螺栓销、螺栓、螺母、销钉和垫圈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1.3 铜垫圈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1.4 开口销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2 技术要求2.1 旋转腕臂底座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2.2 制造工艺2.2.1 旋转腕臂底座本体和旋转双耳应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2.2.2 旋转腕臂底座本体和旋转双耳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3级热浸镀锌。2.2.3 销钉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螺栓销、螺栓、螺母和垫圈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2.3 紧固件2.3.1 螺栓和螺栓销的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GB/T197-1981中8g的规定。2.3.2 螺母应符合GB/T41-2000。2.3.3 垫圈应符合GB/T96-1985。2.3.4 铜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2.3.5 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2.4 性能要求2.4.1 旋转腕臂底座的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2.4.2 旋转腕臂底座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3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3.1 检验规则旋转腕臂底座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117 TB/T2075.39—20021.1 试验方法旋转腕臂底座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2 标志与包装2.1 标志在旋转腕臂底座本体及旋转双耳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的代号。2.2 包装旋转腕臂底座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17 TB/T2075.40—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0部分:特型旋转腕臂底座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40HingedcantileverbaseT-Typ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特型旋转腕臂底座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支柱上预留孔外处固定旋转腕臂的特型旋转腕臂底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六角螺母C级GB/T91-2000开口销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113521989一般工程中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和标记3.1 特型旋转腕臂底座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单位为毫米图1 特型旋转腕臂底座119 TB/T2075.40—20021.1 标记示例:特型旋转腕臂底座:TB/T2075.40-2002。1.2 特型旋转腕臂底座每套参考重量为3.02kg。2 材料2.1 特型旋转腕臂底座本体和旋转双耳按GB/T11352-1989,采用牌号为ZG270-500的铸造碳钢。2.2 螺栓销、螺母和销钉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3 铜垫圈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2.4 开口销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特型旋转腕臂底座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特型旋转腕臂底座本体和旋转双耳应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3.2.2 特型旋转腕臂底座本体和旋转双耳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3级热浸镀锌。3.2.3 销钉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2.4 螺栓销和螺母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3.3 紧固件3.3.1 螺栓销的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GB/T197-1981中的8g的规定。3.3.2 螺母应符合GB/T41-2000。3.3.3 铜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3.3.4 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3.4 性能要求3.4.1 特型旋转腕臂底座的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3.4.2 特型旋转腕臂底座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特型旋转腕臂底座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特型旋转腕臂底座的试验方法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5 标志与包装5.1 标志在特型旋转腕臂底座本体及旋转双耳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的代号。5.2 包装特型旋转腕臂底座的标志与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19 TB/T2075.4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1部分调节板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41Adjustingplat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连接器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斜腕臂与杵环杆连接处调节距离用的调节板。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1986开口销GB/T93-1987标准型弹簧垫圈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5783-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T6170-20001型六角头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调节板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单位为毫米图1 调节板3.2 调节板每套参考重量为1.90kg。3.3 标记示例调节板TB/T2075.41-2002121 TB/T2075.41—20021 材料1.1.1 调节板本体和销钉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1.1.2 螺栓、螺母、垫圈、弹簧垫圈和开口销按GB/T1220-1992,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弹簧垫圈和开口销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2 技术要求2.1 调节板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2.2 制造工艺2.2.1 调节板本体和销钉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2.3 紧固件性能2.3.1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2.3.2 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的规定。2.3.3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2.3.4 垫圈应符合GB/T95-1985的规定。2.3.5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的规定。2.3.6 开口销应符合GB/T91-1986的规定。2.4 性能要求2.4.1 调节板的最大工作荷重为7.4kN。2.4.2 调节板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22.2kN。2.4.3 M10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3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3.1 检验规则3.1.1 调节板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3.2 试验方法3.2.1 调节板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 标志与包装4.1 标志在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4.2 包装4.2.1 调节板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21 TB2075.4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2部分:压管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42Presstub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压管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在斜腕臂上部承受压力处所用的压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六角螺母C级GB/T93-1987标准型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600mm)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5781-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C级GB/T5783-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压管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压管124 TB2075.42—2002表1 压管型号型号L(mm)参考重量(kg)YD1080~17506.59Y11650~285010.83Y22600~380014.531.1 标记示例:L=1080mm的YD型压管YD型压管TB/T2075.42-20022 材料2.1 固定管、可调管、固定卡箍、M16的螺栓和螺母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2 U螺栓、M12及M10的螺母、垫圈和M12的螺栓按GB/T1220-1992,U螺栓和M12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M12及M10的螺母、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压管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U螺栓的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3.2.2 固定管、可调管和固定卡箍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固定管上M12的螺母1级热浸镀锌后螺纹应符合GB/T197-1981中8H的规定。3.2.3 M16的螺栓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镀锌后的螺纹应符合G/TB197-1981中8H的规定。3.3 紧固件性能3.3.1 U螺栓、M12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M12以下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M16的螺栓应符合GB/T5781-2000的规定。3.3.3 M12的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的规定。3.3.4 M16的螺母应符合GB/T41-2000中4.8级的规定。3.3.5 M12及M10的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3.3.6 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的规定。3.3.7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的规定。3.4 性能要求3.4.1 压管的最大(拉伸、压缩)工作荷重为4.9kN。3.4.2 固定管与可调管之间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7.4kN。3.4.3 固定管与可调管之间的(拉伸、压缩)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3.4.4 U螺栓的紧固力矩为25N×m,M12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M16螺栓的紧固力矩为70N×m。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4.1.1 压管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压管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5 包装与标志124 TB2075.42—20021.1 标志1.1.1 在压管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1.2 包装1.2.1 压管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24 TB/T2075.4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3部分:杵环杆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43Ball-endeye-endrod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杵环杆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斜腕臂上部或导线终端锚固处耳环型零件与杵座型零件相连接的杵环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杵环杆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杵环杆表1 杵环杆型号型号L(mm)参考重量(kg)1211302.051615302.682120303.472625304.263029304.89126 TB/T2075.43-20021.1 标记示例:L=1130mm的杵环杆:12型杵环杆TB/T2075.43-20022 材料杵环杆的材料按GB/T700-199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3 技术要求3.1 杵环杆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采用热弯焊接工艺,焊缝处应无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3.2.2 杵环杆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3 性能要求3.3.1 杵环杆的最大工作荷重为21.6kN。3.3.2 杵环杆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64.8kN。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杵环杆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4.2.1 杵环杆的试验方法除疲劳试验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4.2.2 疲劳试验:杵环杆的疲劳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b)试验荷载及幅值:21.6kN±6.48kN。c)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d)疲劳频率:1Hz~3Hze)疲劳次数:5×1054.3 经疲劳试验后,杵环杆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值不大于5%。4.4 经疲劳试验后,杵环杆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5 标志与包装5.1 标志在杵环杆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的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5.2 包装杵环杆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26 TB/T2075.44—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4部分:软横跨固定底座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44Headspanbracket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软横跨固定底座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及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柱上固定上、下部定位索所用的软横跨固定底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1型六角螺母C级GB/T91-2000开口销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mm~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1mm~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220-1992不锈钢棒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软横跨固定底座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软横跨固定底座表1软横跨固定底座型号型号l0mmLmm参考重量kg130 TB/T2075.44—20025401205406.775801005806.903.2标记示例采用l0=120mm、L=540mm的螺栓及底座本体等组成的软横跨固定底座:540型软横跨固定底座TB/T2075.44-20024材料4.1软横跨固定底座本体、底座固定角钢、螺栓、螺母、销钉和垫圈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4.2开口销按GB/T1220-1992,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5技术要求5.1软横跨固定底座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软横跨固定底座本体、底座固定角钢和销钉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3级热浸镀锌。5.2.2螺栓、螺母和垫圈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5.3紧固件5.3.1螺栓的螺纹按GB/T196-1981加工,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5.3.2螺母应符合GB/T41-2000。5.3.3垫圈应符合GB/T95-1985。5.3.4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5.4性能要求5.4.1软横跨固定底座的最大工作荷重为9.8kN。5.4.2软横跨固定底座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29.4kN。5.4.3螺栓紧固力矩为70N·m。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软横跨固定底座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软横跨固定底座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软横跨固定底座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及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7.2包装软横跨固定底座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30 TB/T2075.4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5部分:拉杆底座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45Eye–baseforconcretemast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拉杆底座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预留孔内固定旋转腕臂、杵环杆或双环杆所用的拉杆底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1六角螺母C级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mm~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1mm~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9439-1988灰铁铸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拉杆底座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拉杆底座表1拉杆底座型号型号Lmm适用支柱类型参考重量kg38505H381.7878655H78、H602.82130 TB/T2075.45—20023.2标记示例采用L=505mm的拉杆底座:38型拉杆底座TB/T2075.45-20024材料4.1耳环支杆、螺母和方垫圈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4.2套筒座按GB/T9439-1988,采用牌号为HT150-33的灰铸铁。5技术要求5.1拉杆底座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耳环支杆、螺母和方垫圈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5.2.2套筒座采用铸造工艺制造,并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3级热浸镀锌。5.3紧固件5.3.1耳环支杆的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5.3.2螺母应符合GB/T41-2000。5.4性能要求5.4.1拉杆底座的最大拉伸工作荷重为7.4kN。5.4.2拉杆底座的拉伸破坏荷重应不小于22.2kN。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拉杆底座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拉杆底座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拉杆底座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标出制造厂代号及产品型号。7.2包装拉杆底座的标志与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30 TB/T2075.46—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6部分:特型拉杆底座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46Eye–baseforconcretemastT-typ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特型拉杆底座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预留孔外固定旋转腕臂杵环杆所用的特型拉杆底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1型六角螺母C级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mm~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1mm~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标记3.1特型拉杆底座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规格型号见表1。A向A单位为毫米图1特型拉杆底座表1特型拉杆底座型号型号适用支柱类型Lmmlmml0mmT38H38360166~266100T78H78、H60510166~266100T170H170540280~3801203.2标记示例132 TB/T2075.46—2002采用变化范围l为166mm~266mm,L=360mm,l0=100mm的特型拉杆底座:T38型拉杆底座TB/T2075.46-20024材料单环座本体、固定角钢、螺栓、螺母和垫圈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5技术要求5.1特型拉杆底座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单环座本体和固定角钢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3级热浸镀锌。5.2.2螺栓、螺母和垫圈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5.3紧固件5.3.1螺栓的螺纹应按GB/T196-1981加工,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5.3.2螺母应符合GB/T41-2000。5.3.3垫圈应符合GB/T95-1985。5.4性能要求5.4.1特型拉杆底座的最大拉伸工作荷重为7.4kN。5.4.2特型拉杆底座的拉伸破坏荷重应不小于22.2kN。5.4.3螺栓的紧固力矩为70N·m。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特型拉杆底座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特型拉杆底座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特型拉杆底座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及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7.2包装定位环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32 TB/T2075.47—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7部分:钢柱拉杆底座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47Eye–baseforsteelmast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钢柱拉杆底座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及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钢柱上固定旋转腕臂杵环杆所用的钢柱拉杆底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1型六角螺母C级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mm~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1mm~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型式及尺寸A向3.1钢柱拉杆底座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A↓单位为毫米图1钢柱拉杆底座表1钢柱拉杆底座型号型号适用支柱类型lmmLmmG10166~266315134 TB/T2075.47—2002G13440~540590G15560~6607103.2标记示例采用变化范围l=166mm~266mm,L=315mm的钢柱拉杆底座:G10型拉杆底座TB/T2075.47-20024材料单环座本体、钩螺栓、螺母及垫圈均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5技术要求5.1钢柱拉杆底座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5.2制造工艺5.2.1钩螺栓采用热弯工艺。5.2.2单环座本体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3级热浸镀锌。5.3紧固件5.3.1钩螺栓的螺纹应按GB/T196-1981加工,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1981中6g的规定。5.3.2螺母应符合GB/T41-2000。5.3.3垫圈应符合GB/T95-1985。5.4性能要求5.4.1钢柱拉杆底座的最大拉伸工作荷重为7.4kN。5.4.2钢柱拉杆底座的拉伸破坏荷重应不小于22.2kN。6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6.1钢柱拉杆底座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6.2钢柱拉杆底座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7标志与包装7.1标志在钢柱拉杆底座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及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7.2包装钢柱拉杆底座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34 TB/T2075.48-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8部分:腕臂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48Cantilever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腕臂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的腕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3793-1992直缝电焊钢管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腕臂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图5,型号见表1。单位为毫米图1 普通腕臂图2 水平腕臂138 TB/T2075.48-2002图1 TG型腕臂图2 X型腕臂图3 两端耳环腕臂1.1 标记示例:L=2600mm的X型腕臂:L=2600mm的X型腕臂TB/T2075.48-20022 材料腕臂管的材料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3 技术要求138 TB/T2075.48-20021.1 腕臂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2 制造工艺5.2.1腕臂本体所采用的钢管应符合GB/T13793-1992,外经公差应符合D2级,壁厚公差应符S2级。5.2.2腕臂管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3级热浸镀锌。表1 腕臂型号型号长度L(mm)管径φ(mm)臂厚(mm)参考重量(kg)普通腕臂2-2.62600603.513.162-3.0300015.192-3.4340017.212-3.8380019.242-4.3430021.77水平腕臂P2.62600603.513.26P3.0300015.29P3.4340017.31P3.8380019.34P4.3430021.87TG型腕臂TG3.6360060(外层管)3.532.63TG3.8380034.67TG4.5450041.21X型腕臂X2.62600603.513.36X3.0300015.39X3.4340017.41X3.8380019.44X4.3430021.97两端耳环腕臂S3.23200603.516.43S3.6360018.51S3.8380019.641.3 性能要求1.3.1 腕臂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7.9kN,最大重直工作荷重为5.0kN。1.3.2 腕臂的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23.7kN,垂直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5.0kN。2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2.1 检验规则腕臂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2.2 试验方法腕臂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138 TB/T2075.48-20021 标志与包装1.1 标志在腕臂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的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1.2 包装腕臂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38 TB/T2075.49-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49部分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斜型)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49Electricconnectingclampforcontactwire(inclin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连接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中在标称截面为85、110、120mm2的铜或铜合金接触线与95、120mm2的软铜绞线之间电连接处所用的接触线电连接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1987标准型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848-1985垫圈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4423-199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2-2000六角头螺栓GB/T6170-2000Ⅰ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电连接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141 TB/T2075.49-2002单位为毫米图1 电连接线夹表1 电连接线夹型号零件型号适用线型电连接线类型参考重量(kg)T—1aCT120、CT110TRJ—950.79T—1bTRJ—1200.82T—2CT85TRJ—950.801.1 标记示例:适用于CT110接触线与TRJ-95电连接线之间的电连接线夹T-1a型电连接线夹TB/T2075.49-20022 材料2.1 电连接线夹按GB/T5233-1985,夹板采用牌号为QAl9-4青铜;压线板采用牌号为T2纯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2 螺栓、螺母和垫圈按GB/T1200-84,螺栓采用牌号0Cr18Ni9不锈钢;螺母和垫圈采用牌号1Cr18Ni9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电连接线夹的通用技术条件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电连接线夹夹板、压线夹板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电连接线夹夹板及压线板齿形角为51°±1°、27°±1°。3.2.3 电连接线夹本体上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GB/T197-1981中7H规定。3.2.4 电连接线与压线夹板采用压接方式连接。压接前应将电连接线的端部剪切平整,压接六方的长度不小于40mm。3.2.5 锻造后的线夹本体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3.3 紧固件性能3.3.1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螺栓应符合GB/T5782-2000的规定。3.3.3 螺母应符合GB/T6172-2000的规定。3.3.4 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的规定。3.3.5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的规定。3.4 性能要求3.4.1 电连接线夹与接触线间的滑动荷重不小于4.0kN。141 TB/T2075.49-20021.1.1 电连接线夹握紧荷重不小于2.0kN。1.1.2 T-1a、T-2型连续载流量不小于470A,5分钟载流量不小于660A。1.1.3 T—1b型连续载流量不小于540A,5分钟载流量不小于760A。1.1.4 过负荷电热循环试验后的电阻值不应大于同等长度线索电阻值的1.1倍。1.1.5 电连接线夹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2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2.1 检验规则电连接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2.2 试验方法2.2.1 电连接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2.2.2 振动试验电连接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紧固安装;b)试验荷载:按各种线材的最大工作荷载;c)振动波形:正弦波;d)振幅:±35mm;e)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2.3 经振动试验后,电连接线夹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10%。2.4 经振动试验后,电连接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2.5 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3 标志与包装3.1 标志在电连接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3.2 包装3.2.1 电连接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规定。141 TB/T2075.50—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0部分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垂直型)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50Electricconnectingclampforcontactwire(vertical)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连接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中在标称截面为85、110、120和150mm2铜或铜合金接触线与95、120mm2电连接线之间电气连接所用的接触线电连接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3190-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4429-1984铝青铜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2-2000六角头螺栓GB/T6170-2000Ⅰ型六角螺母GB/T859-1987轻型弹簧垫圈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电连接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144 TB/T2075.50—2002单位为毫米图1 电连接线夹表1 电连接线夹型号零件型号夹板材料适用范围参考重量(kg)110AT2/QAl9-4CT110与TRJ-1200.88110BT2/QAl9-4CT110与TRJ-950.5085T2/QAl9-4CT85与TRJ-950.501.1 标记示例:适用于CT110铜接触线与TRJ-120电连接线之间电气联接的电连接线夹110A型电连接线夹TB/T2075.81-20012 材料2.1 电连接线夹夹板按GB/T5233-1985,主夹板采用T2铜,压线板采用牌号QAl9-4的铜合金,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2 螺栓和螺母、弹簧垫圈按GB/T1220-84,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的通用技术条件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电连接线夹夹板、压线板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电连接线夹夹板及压线板齿形角为51°±1°、27°±1°。3.2.3 电连接线夹本体上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GB/T197-1981中7H规定。3.2.4 电连接线与压线夹板采用压接方式连接。压接前应将电连接线的端部剪切平整,压接六方的长度不小于40mm。3.2.5 锻造后的线夹本体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3.3 紧固件性能3.3.1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螺栓应符合GB/T5782-2000的规定。3.3.3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的规定。3.3.4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859-1987的规定。3.4 性能要求3.4.1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与接触线间的滑动荷重不小于4.0kN。144 TB/T2075.50—20021.1.1 电连接线夹握紧荷重不小于2.0kN。1.1.2 电连接线夹连续载流量不小于500A,5分钟载流量不小于700A,接触电阻不大于1×10-4Ω。1.1.3 过负荷电热循环试验后的电阻值不应大于同等长度线索电阻值1.1倍。1.1.4 电连接线夹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2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2.1 检验规则电连接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2.2 试验方法2.2.1 电连接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2.2.2 振动试验电连接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有关规定,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紧固安装;b)试验荷载:按各种线材的最大工作荷载;c)振动波形:正弦波;d)振幅:±35mm;e)频率:3Hz~5Hz;f)振动次数:2×106。2.3 经振动试验后,电连接线夹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2.4 经振动试验后,电连接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2.5 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3 标志与包装3.1 标志在电连接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3.2 包装3.2.1 电连接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规定。144 TB/T2075.51-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1部分电连接线夹(方型)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51Electricconnectingclamp(squar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连接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在电连接线(TRJ95、TRJ120、LJ185)与钢承力索(GJ70、GJ100)、铜承力索(TJ95、TJ120、TJ127)及铝包钢芯承力索(GLJC120/35)或铝包钢承力索(GLJE30/50、LBGJ90、LBGJ70)并沟连接处所用的电连接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1987标准型弹簧垫圈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3190—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4423—1984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2—2000六角头螺栓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电连接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147 TB/T2075.51-2002单位为毫米图1 电连接线夹表1 电连接线夹型号零件型号Ra(mm)Rb(mm)a(mm)本体材料适用范围参考重量(kg)T956.57.210QAL9-4TJ95、TRJ95与TRJ950.80T1207.27.012QAL9-4TJ120或TRJ120与TRJ1200.74T1278.08.012QAL9-4TJ127与TRJ1200.70G80A5.57.210QAL9-4LXGJ80与TRJ950.79G80B5.58.012QAL9-4LXGJ80与TRJ1200.79G100A6.57.212QAL9-4LXGJ100与TRJ950.80G100B6.58.010QAL9-4LXGJ100与TRJ1200.79L1858.98.912L3GLJ185与LJ1850.33GL305.58.912L3LBGJ70、LBGJ90、GLZE30/50与LJ1850.34GL1208.28.912L3GLJC120/35与LJ1850.33TL30A5.57.210T2、L3LBGJ70、LBGJ90、GLZE30/50与TRJ950.52TL120A8.08.012T2、L3GLJC120/35与TRJ950.50TL120B5.57.210T2、L3GLJC120/35与TRJ1200.481.1 标记示例:适用于TJ-95承力索与TJR-95电连接线Ra=6.5mm,Rb=7.2mm,a=10mm电连接线夹T95A型电连接线夹TB/T2075.51-20022 材料2.1 铜质电连接线夹夹板及压线板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QAl9-4的铜合金,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4423-1992的规定。2.2 铝质电连接线夹夹板及压线板按GB/T3190-1996,采用牌号L3(Y)的工业纯铝。2.3 铜铝过渡电连接线夹夹板及压线板的铜质部分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T2的纯铜;铝质部分按GB/T3190-1996,采用牌号L3(Y)的工业纯铝。2.4 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按GB/T1200-1984,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的通用技术条件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147 TB/T2075.51-20021.1.1 电连接线夹的本体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1.1.2 电连接线夹夹板压线槽制造公差应符合R±0.1mm的要求。1.1.3 铜铝过渡电连接线夹铜铝部分间的连接,采用压焊工艺。焊缝应完整,无气孔、无裂纹,焊缝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焊缝平面错边和厚度错边不超过0.1mm。1.1.4 锻造后的铜质线夹本体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铝质线夹本体应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1.2 紧固件性能1.2.1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1.2.2 螺栓应符合GB/T5782—2000的规定。1.2.3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的规定。1.2.4 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的规定。1.2.5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的规定。1.3 性能要求1.3.1 电连接线夹的握紧荷重不小于4.0kN。1.3.2 铜质电连接线夹连续载流量不小于540A,5分钟载流量不小于760A。1.3.3 铜铝过渡电连接线夹连续载流量不小于160A,5分钟载流量不小于230A。1.3.4 过负荷电热循环试验后的电阻值不应大于同等长度线索电阻值的1.1倍。1.3.5 电连接线夹螺栓的紧固力矩为25N.m。2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2.1 检验规则电连接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2.2 试验方法2.2.1 电连接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2.2.2 振动试验定位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其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安装;b)振动波形:正弦波;c)振幅:±35mm;(定位线夹处)d)振动频率:3Hz~5Hz;e)振动次数:2x106。2.3 经振动试验后,电连接线夹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不大于10%。2.4 经振动试验后,电连接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2.5 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3 标志与包装3.1 标志在电连接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3.2 包装3.2.1 电连接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规定。147 TB/T2075.52—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2部分电连接线夹(长方型)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52Electricconnectingclamp(rectangle)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连接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电连接线(TJR-95、120)与钢承力索(GJ-80、100)、铜承力索(TJ-95、120、127)及铝包钢芯承力索(GLJC-120/35)或铝包钢承力索(GLJE-30/50、LBGJ70、LBGJ90)并沟连接处所用的电连接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1-1986开口销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859-1987轻型弹簧垫圈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3190-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4423-199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5233-1985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2-2000六角头螺栓GB/T6170-20001型六角螺母GB/T11352-198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及标记3.1 电连接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150 TB/T2075.52—2002单位为毫米图1 电连接线夹表1 电连接线夹型号零件型号Ra(mm)Rb(mm)夹板材料适用范围接触电阻≯(Ω)参考重量(kg)T956.57.2QAl9-4TJ-95或TJR-95与TJR-950.0000190.48T120A7.07.2QAl9-4TJ-120与TJR-950.0000150.46T127A8.07.2QAl9-4TJ127与TJR-950.0000150.42K70B5.58.0QAl9-4GJ-70与TJR-1200.000180.48K100B6.58.0QAl9-4GJ-100与TJR-1200.000130.40T95B7.28.0QAl9-4TJ-95与TJR-1200.0000190.42T120B7.27.2QAl9-4TJ-120或TJR-120与TJR-1200.0000150.44T127B8.08.0QAl9-4TTJ127与TJR-1200.0000150.42TL120A8.07.2T2、L3GLJC120/35与TJR-950.0000230.40TL120B8.08.0T2、L3GLJC120/35与TJR-1200.0000230.37TL30A5.57.2T2、L3LBGJ70、GLJE-30/50、LBGJ90与TJR-950.0000780.411.1 标记示例:适用于TJ-95铜承力索与TJR-95软铜电连接线之间电气连接的Ra=6.5mm,Rb=7.2的电连接线夹:T95型电连接线夹TB/T2075.52-20022 材料2.1 铜质电连接线夹夹板及压线板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铜合金,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4423-1992的规定。2.2 铝质电连接线夹夹板及压线板按GB/T3190-1996,采用牌号为L3(Y)的工业纯铝。2.3 铜铝过渡电连接线夹夹板及压线板的铜质部分按GB/T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铜合金;铝质部分按GB/T3190-1996,采用牌号为L3(Y)的工业纯铝。2.4 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按GB/T1200-1984,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要求3.1 电连接线夹的通用技术条件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电连接线夹的本体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2.2 电连接线夹夹板压线槽制造公差应符合R±0.1mm的要求。150 TB/T2075.52—20021.1.1 线夹铜铝部分间的连接采用压焊工艺制造,焊缝应完整,无气孔、无裂纹,焊缝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焊接平面错边和厚度错边不超过0.1mm。1.1.2 锻造后的线夹本体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保证零件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1.2 紧固件性能1.2.1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1.2.2 螺栓应符合GB/T5782-2000的规定。1.2.3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的规定。1.2.4 垫圈应符合GB/T848-85的规定。1.2.5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859-1987的规定。1.3 性能要求1.3.1 电连接线夹的握紧荷重不小于4.0kN。1.3.2 铜质电连接线夹连续载流量不小于540A,5分钟载流量不小于760A。1.3.3 铝质电连接线夹连续载流量不小于160A,5分钟载流量不小于230A。1.3.4 铜铝过渡型电连接线夹连续载流量不小于540A,5分钟载流量不小于760A。1.3.5 过负荷电热循环试验后的电阻值不应大于同等长度线索电阻值1.1倍。1.3.6 电连接线夹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2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2.1 检验规则电连接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2.2 试验方法2.2.1 电连接线夹的试验方法除振动试验的试验条件外,均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2.2.2 振动试验电连接线夹的振动试验应按照TB/T2073及TB/T2074中的有关规定,其试验条件为:a)安装条件:按使用工作状态、规定紧固力矩安装;b)振动波形:正弦波;c)振幅:±35mm;(定位线夹处)d)振动频率:3Hz~5Hz;e)振动次数:2x106。2.3 经振动试验后,电连接线夹的滑动荷重值与规定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10%。2.4 经振动试验后,电连接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2.5 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3 标志与包装3.1 标志在电连接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标出制造厂代号和产品型号。3.2 包装3.2.1 连接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规定。150 TB/T2075.53—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3部分:接地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53Clampforconnectingearthwiretorail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接地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接地装置中的连接接地线与钢轨的接地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12000六角螺母C级GB/T951985平垫圈C级GB/T19619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基本尺寸GB/T1971981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113521989一般工程中铸造碳钢件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与标记单位为毫米3.1 接地线夹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图1 接地线夹152 TB/T2075.53—20021.1 标记示例:接地线夹:TB/T2075.532002。1.2 接地线夹每套参考重量为0.79kg。2 材料2.1 接地线夹钩螺栓、螺母和垫圈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2 齿形垫块按GB/T113521989,采用牌号为ZG270500的铸造碳钢。3 技术要求3.1 接地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3.2.1 接地线夹钩螺栓、螺母和垫圈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1级热浸镀锌。3.2.2 齿形垫块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3 紧固件3.3.1 接地线夹钩螺栓的螺纹应符合GB/T1961981,GB/T197-1981中8g的规定。3.3.2 螺母应符合GB/T412000。3.3.3 垫圈应符合GB/T951985。3.4 性能要求3.4.1 接地线夹的滑动荷重为7.4kN。3.4.2 接地线夹钩螺栓的紧固力矩为59N×m。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接地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接地线夹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5 标志与包装5.1 标志在齿形垫块上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地标出制造厂的代号。5.2 包装接地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52 TB/T2075.54—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第54部分:接地线连接线夹FittingsforOverheadContactSystemofElectrificationRailwayPart54Earthwireconnectingclamp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接地线连接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接地装置中连接直径为10~12mm的接地线连接线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1987标准型弹簧垫圈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8481985小垫圈A级GB/T12201992不锈钢棒GB/T3098.6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57832000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T61702000I型六角螺母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3 型式和标记单位为毫米3.1 接地线连接线夹的外型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图1 接地线连接线夹154 TB/T2075.54—20021.1 标记示例:接地线连接线夹TB/T2075.542002。1.2 接地线连接线夹每套重量约为0.44kg。2 材料2.1 夹板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2 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按GB/T12201992,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3 技术性能3.1 接地线连接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3.2 制造工艺夹板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3 紧固件3.3.1 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3.2 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3.3.3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3.3.4 垫圈应符合GB/T8481985。3.3.5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931987。3.4 性能要求3.4.1 接地线连接线夹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3.0kN。3.4.2 螺栓紧固力矩为44N×m。4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4.1 检验规则接地线连接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2073的规定执行。4.2 试验方法接地线连接线夹的试验方法按TB/T2074的规定执行。5 标志与包装5.1 标志在定位器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清晰地标出制造厂代号的永久性标志。5.2 包装接地线连接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2073的规定。15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