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54076
大小:588.9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10-21
《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温州市高二期末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I1.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为中国历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战国至汉初,人多以孔墨并称”。墨子()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提倡“非攻、兼爱”③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④提倡节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③④2.杭州是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历代杭州所属的最高一级行政区表述正确的是()①杭州②浙江西道③两浙路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3.某次会战之后,日军的兵力出现明显不足,因为有生力量被消灭很多,战线拉得太长,抗日战争也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次会战进行前夕()A.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B.日本的“囚笼政策”宣告破产C.德军在苏德战场接连败退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窝阔台统治的时期是蒙古族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金国的灭亡使窝阔台解除了西征的后顾之忧。1235年,窝阔台召集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军。”这次西征()A.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B.灭掉花剌子模国并直抵黑海北岸C.以西亚地区为目标并攻占巴格达D.打到今德国和巴尔干半岛5.“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余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A.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B.废除丞相,设立军机处C.对外开放海外贸易非常繁荣D.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6.孙宝瑄在二十世纪初将西方的金德孟(英语绅士的音译)和中国名士相对比,认为“涉世酬应,以神气爽适,衣履整洁,须发修理,齿爪雅净”是中国名士的必备品质。下列课题中不能用这一史料进行研究的是()第8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022—2023学年温州市高二期末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I1.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为中国历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战国至汉初,人多以孔墨并称”。墨子()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提倡“非攻、兼爱”③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④提倡节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③④2.杭州是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历代杭州所属的最高一级行政区表述正确的是()①杭州②浙江西道③两浙路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3.某次会战之后,日军的兵力出现明显不足,因为有生力量被消灭很多,战线拉得太长,抗日战争也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次会战进行前夕()A.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B.日本的“囚笼政策”宣告破产C.德军在苏德战场接连败退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窝阔台统治的时期是蒙古族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金国的灭亡使窝阔台解除了西征的后顾之忧。1235年,窝阔台召集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军。”这次西征()A.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B.灭掉花剌子模国并直抵黑海北岸C.以西亚地区为目标并攻占巴格达D.打到今德国和巴尔干半岛5.“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余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A.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B.废除丞相,设立军机处C.对外开放海外贸易非常繁荣D.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6.孙宝瑄在二十世纪初将西方的金德孟(英语绅士的音译)和中国名士相对比,认为“涉世酬应,以神气爽适,衣履整洁,须发修理,齿爪雅净”是中国名士的必备品质。下列课题中不能用这一史料进行研究的是()第8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A.公共卫生理念的倡导B.近代民众生活的变迁C.西学东渐与文化传播D.社会保障与福利国家7.珠海见证了当代中国交通的发展。下列交通发展的重大史实发生在珠海的是()A.中国国内第一条地铁完工B.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C.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D.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建成通车8.如表是某学生探究历史主题活动时整理的框架表。据此判断该学生研究的主题可能是()A.欧洲文化的思想源泉B.中古世界的文化交流C.世界法制文明的发展D.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9.1862年8月清政府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清政府这一认识推动()A.创建京师大学堂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C.设立京师同文馆D.创办清华学堂10.中共某次会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抗日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这一会议()A.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标志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形成C.说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D.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并发起成立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承办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的平台。下图中,不属于“金砖国家”成员的是()A.①B.②C.③D.④12.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下列交通发展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第8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①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②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通车运营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④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13.观察下边漫画“你是下一个”,图中希特勒以“牙医”身份出现,对着坐位上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座位上的人手里也拿着一把“钳子”。据此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A.英国继续对德国实行妥协B.英国欲联合德国进攻苏联C.德国侵略计划将遇到挑战D.德国完全占领了整个英国14.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时重谈浙商“四千精神”,即“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最早完整文字表述出自1985年《解放日报》的报道,该报道可直接用于研究()①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②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③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④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广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述及全球航路开辟,有学者言道:“1492年,既得到这两位君主的赞助,便同了他的水手,乘着三只帆船,直向大西洋的西方航去。他在途中经过了不少的海洋风波,尝到了不少的人心叵测,卒于10月2日望见了新大陆外的一个小岛”。“他”开辟的航线()A.推动环球交通网络最终建立B.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行距离C.促进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成为了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之一第8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16.在奥地利的外交大臣,颇有影响力的克莱蒙斯·冯·米特尼希王子的领导下,会议瓜分了拿破仑帝国的领土,将统治权交给传统的欧洲王室,扶植这些在拿破仑时期失去王权的国王们复辟,还创立了一个建立在欧洲力量平衡基础上的外交原则。该“会议”是()A.威斯特伐利亚会议B.维也纳会议C.巴黎和会D.开罗会议17.论及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有学者指出“工人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而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雇主自然把他们的工资账单看做是一笔应尽可能降低的开支。因而,他们更喜欢雇佣妇女和童工,因为妇女和童工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蒸汽时代工厂的工人生活境遇恶化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工C.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二、选择题Ⅱ18.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重要节日,新加坡的节日有:西历元旦、农历新年、耶稣受难日、劳动节、卫塞节、开斋节国庆日、哈芝节、屠妖节、圣诞节等。这反映了新加坡()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特点B.是具有文化拼盘特征的国家C.成为亚洲东部新兴经济体D.是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国家19.中医在实践中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下列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唐本草》20.某国际学校组织学生去伊拉克巴比伦城遗址研学,并参观了仿制的伊斯塔尔门。而真正的伊斯塔尔门现收藏于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成为他的镇馆之宝(伊斯塔尔门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伊拉克的做法,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项中,观点正确的是()A.与中国故宫养心殿的修复异曲同工B.仿制行为保证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C.伊拉克的做法违背了真实性的原则D.体现了对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21.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如图为“3000年来中国疫灾频度的世纪变化”,据此判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3000年来中国疫灾频度的世纪变化第8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A.历代疫灾流行频度呈现整体上升趋势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C.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是两个高峰期D.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22.关于“共和行政”,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记载:一是“共伯和行政”,即共伯和代行王政,类似记载既见于《鲁连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又见于出土文献——古本《竹书纪年》;二是“周公、召公行政”,即周公、召公二人共同代行王政,主要见于《史记》。近年,有学者结合当代出土文献清华简《系年》对此作出新的研究,认为“共伯和行政”是历史真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代出土文献比前代的出土文献更可信,因此史料价值更高B.前一记载的史料来源比后一记载更加广泛,因此其可信度更高C.当代的一些新近出土文献往往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D.对于存在矛盾的记载,我们可以依靠推论想象等方法加以确定三、非选择题23.征收赋税是古代中国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诏曰:“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其制,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唐时犹沿之。”——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二(唐初)赋役之法:每丁岁人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唐中后期)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旧唐书·食货志上》材料三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半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明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均田制的内容。结合所学,写出北魏与之配套的赋税制度。(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种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中后期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3)指出材料三中赋税折银征收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唐朝到明朝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第8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24.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材料二被骗出洋而死于难者,每年以千百计。有半途病死者,有自经求死者,有焚凿船只者。要之,皆同归于尽。即使到岸,充极苦之劳工,饮食不足,鞭挞有余;或被无辜杀戮,无人保护,命若草芥。华民无辜,飘零数万里,而受如此之刻酷乎!——郑观应《救时揭要》材料三2022年,全球各地有一亿人被迫离开家园,其中包含逃离冲突、暴力、侵犯人权和迫害的人。这一数字高于2021年的9000万人。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乌克兰1500万,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格兰迪称,这是“一个本不该创下的记录”。——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2022全球趋势报告》(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华工出国的原因,并指出华人为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代世界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材第8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材料二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中央政府不再随意干涉地方自由,国王和议会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也都没有对地方权力进行干涉。……1835年《市政改革法》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英国地方政府现代化的开端,“宣告了城镇管理更加有效和更加民主的开始。”法案使市政机构的选举形态有了重大变革,将拥有一定财富的人尤其是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吸收进入地方管理层当中。这一时期出现了新型的自治主体,就是具有单一目标的专门机构。比如,1834年的济贫委员会,1848年的地方卫生委员会,1862年的公路委员会,1870年的学校委员会等等。——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及其理论渊源》材料三纽约已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备的社会化社区管理模式,社区居民、社区委员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合理,职责分工明确,运作规范有序。纽约社区管理模式在健全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帮助政府摆脱具体的社会服务事务,减轻财政负担和管理压力;沟通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提高政府的信任度,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林广《中美城市社区自治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古希腊的城市布局反映的功能。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地方自治发展的原因。(2)参考材料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城市治理”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第8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