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20937
大小:319.6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07-11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所示是长江下游一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纺锭盘(侧视图),它们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据考证,这些纺锭盘主要用于捻麻纱,以使它们足够结实并可以用来织布。这一文化遗存属于()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良渚文化D.河姆渡文化2.春秋时期,人们热衷于抬出家族中拥有特殊地位的祖先,以提升自身地位。在追认祖先的风潮中,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被许多族群塑造出具有神话色彩的共同先祖。这反映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华夏认同的观念得到了发展C.儒家大一统观念的影响D.华夏族与周边民族同源共祖3.秦朝,免官之制已普遍实行。如因另有重用而免除其原有较低的职务,因不称职而免职,因犯罪而免职,总之,国君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有权免去其臣下的职务。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官,也都有任免其下属的相应权限。由此可知,秦朝()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冲击B.地方各级主官权力较大C.官僚政治体制作用凸显D.统治者决策带有随意性4.一份公元27年的商业纠纷文献显示,一位驻扎在西北边塞的军官粟君,雇用了一位名叫寇恩的人,寇恩负责用十余天时间运送5000条鱼至嫌得县(甘肃省张掖市西北)售卖,粟君按规定以粮食若干及牛两头来支付寇恩的花费和薪酬。据此可知,当时()A.商贸代理现象已出现B.义利观发生根本变化C.跨区域贸易异常繁荣D.商品生产呈区域分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5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北魏)入主中原后,根据汉地传统钦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士族,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宽世资核算的标准,并充分满足其提升门第的利益诉求。北魏这些措施意在()A.整合民间力量以扩大统治基础B.推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C.强化政治认同以维护鲜卑统治D.加快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6.唐朝初期,贵族以称自己是某地的郡望为自豪,比如琅琊王氏就是一种荣耀的称谓,但唐朝中期以后,当政府开始重视民户现在所有地(财产)和现在居住地时,人们便不在乎原籍或郡望,士族政治也就走向了末路。这一变化反映出()A.政府减少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B.阶层流动的加快和庶族地主的崛起C.赋税制度改革即两税法的推行D.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平民社会的形成7.唐朝很多贵族的墓前石刻都刻有翼马造型。图2所示是唐朝乾陵神道上的翼马,翼马四腿腾空。肩部对称的一对羽翼做程式化的云朵状处理,凡间的马有了这对翼而一跃成为带领亡灵升天的天马,甚至有了龙的精神。唐代翼马的这一造型()A.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B.反映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元发展8.表1是968—1068年北宋军力发展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北宋()表1时期兵力(人)禁军(包括骑兵)(人)开宝元年至八年(968—975年)378300193000至道元年至三年(995—997年)666000385000咸平年间(998—1003年)1000000530000天禧元年至五年(1017—1021年)912000826000庆历元年至八年(1041—1048年)1259000826000治平元年至熙宁元年(1064—1068年)1162000663000A.军事斗争的形势异常严峻B.边疆危机愈演愈烈C.过度集权的弊端逐渐显露D.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9.金朝入主中原后,大肆宣扬“有德即中国”“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的理论,称宋、金两国是各自独立的政权,但都是中国。在《金史》一书里,“中国”一词共出现14次,除了3次指中原地区以外,其余均专指金朝。这反映出金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A.对中华多元一体的认同B.同北宋政权展开长期对峙C.有彻底推行汉化的决心D.承认南宋政权的正统地位10.宋元之际,棉花种植流传于闽广、关陕一带。到明代,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已“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臬,盖百倍焉”。这反映出明代()A.植棉成为致富的不二选择B.农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C.弃农经商的现象较为普遍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11.表2所示为清朝主要中枢机构职权划分情况。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表2机构职能内阁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僚军机处掌书谕旨,参赞军国机务,参议重要政务及刑狱;用兵时则考其山川道里、兵马钱粮之数,以备顾问;文武官员的简放、换防、引见、记名、赐予,以及拟定对外藩朝觐者的颁赐等。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A.专制集权受到中枢机构限制B.中央行政效率得到提高C.中枢权力实现了分权与制衡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2.自明中期以后,商人通过“捐纳”谋求功名或“义官”的案例增加。士人中“弃儒从商”风潮逐渐蔓延。地方志、宗谱、文集、小说里面,多有介绍“弃儒从商”的案例。王阳明也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这些现象表明()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资本主义萌芽激发社会活力C.商人的社会影响力有所增强D.尊富崇利意识成为社会主流13.据记载,明代,只有在中央政府给予土司爵位与名号后,土司才可能“易为统摄,奔走唯命”,如果调遣繁多,土司仍然会“恃功怙过,侵扰益深”,甚至还会割据一方,如川黔地区的土司奢崇明、安邦彦等都曾发动过大规模叛乱。这可以说明明代土司()A.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能够协助皇帝管理边疆C.是动乱频发的根源D.政治权益得到朝廷保护14.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观点,极力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海国图志》中他提出了不少关于政治、经济、法律的改革方案。例如,漕运改革政策、盐政改革政策、治水政策等。这说明魏源()A.企图借西学和改革来拯救时弊B.找到解决清朝统治危机的办法C.要求变革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D.呼吁时人全面引进西学以救国15.1858年,沙俄计划修建一条连接莫斯科和中国黑龙江地区的铁路;1862年,英国计划修建一条通过缅甸到达中国云南的铁路;1885年后,法国也着手制定将越南铁路接至中国云南的计划。这些铁路计划反映出当时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主要手段B.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完善C.中国边疆地区对外贸易的繁荣D.中国边疆危机的日益加深16.早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聘请前《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担当宣传战的顾问,并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据统计,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全国66家报社共派出了129名随军记者。日本的这些做法在客观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A.改善了与欧美政府间的关系B.保障了侵华战争的胜利C.营造了利于本国的舆论氛围D.改变了侵华战争的性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西周的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建立封国。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使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还以朝贡、觐见、通婚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军队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人和专业的技工一同居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里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市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还有一些不在这一体制里的土著,则因居住在郊野,称为“野人”。其实,这些野人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根据材料,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在文化上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朝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因战乱中断——整体渐趋衰落。当时中外交往和通商已经全方位化,尤其是海路与草原交通都已大有发展,所以外贸的总体活跃程度是超过汉朝的。——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贸易逆差(上)》材料二图3中国传统丝绸之路兴衰历史周期——摘自周阳敏《“一带一路”深化专题研究:创新合作与融合发展——传统丝绸之路兴衰历史周期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以后陆上丝路渐趋衰落的原因。(6分)(2)请选取材料二中丝绸之路任一兴盛时期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与经济、政治、战争或全球意识的联系。(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材料学术界对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不同看法。或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的王朝,并非盛世;另则认为宋朝虽非盛世,但其社会是继盛世而又有所发展的。或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在唐朝;另则认为是在宋朝,或认为宋朝政策因循保守,无大作为;另则认为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其社会发展演变多多,如水之澜。——摘编自胡昭曦《我对宋朝历史地位的认识》围绕“宋朝的历史地位”,选取材料中一种观点或自拟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在由官方、民间、宗教三大群体组成的科技文献作者群体中,官方作者群体占科技文献作者的49%,民间群体占44%,宗教群体仅占7%。明代初年,江苏、浙江、江西、上海等南方地区官方科技作者人数占比高达75%以上,形成了以南方江浙地区为中心的科技文化作者群体的分布格局。明代中后期以来,科技文献作者群体研究的学科范围几乎涉及当时所有学科领域,如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之藻的《圜容较义》等。——摘编自丁海斌、乔琳《明代官方科技文献作者群体研究》材料二晚清时期,在统计的276个科技文献作者中,除官方作者129人、民间作者113人外,还出现了一大批外国传教士,如英国欧礼斐、美国卫理等。在晚清科技作者群的地域分布中,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仍是江苏和浙江两省,属于第二梯队的为安徽和福建,属于第三梯队的为湖北、湖南、广东以及上海。虽然地理、农学、水利、医学仍是科技文献的主体部分,但官方自身的、聘用的科技人员已经开始冲破了农业、地理、医学等传统的学科,逐步开辟了如物理、化学、动植物学、近代军械制造等新的科技领域。——摘编自杨兰《晚清科技文献官方、民间、宗教三大作者群体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与晚清时期科技文献作者群体构成的共同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科技文献作者群体构成的新变化并简析其积极影响。(8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D2.B3.C4.A5.C6.B7.B8.C9.A10.D11.D12.C13.A14.A15.D16.C17.(1)特点:以宗法血缘为纽带;军事与经济资源相互补充;具有戍守与管理地方的功能;分封对象多元。(6分,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强化了家族观念;丰富了地方文化,促成了地方文化异质化;传播了西周文化;增强了华夏认同观念;为春秋战国以后文化融合与大一统创造了条件。(6分,答出三点即可)18.(1)原因:割据、战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东西方的海路与草原交通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技术进步。(6分,答出三点即可)(2)示例时期:元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兴盛。(2分)联系:蒙古西征后,逐步恢复和拓展了丝绸之路运输线。元朝政府广泛设立驿路以恢复欧亚交通网络。丝绸之路的繁荣为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创造了条件。意大利旅行家写的《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的繁华景象就是中国元朝时期丝路促进国际交往的缩影。(6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19.示例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繁盛时期。(2分)阐述:两宋时期,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以及科学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坊与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商业交易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和不再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在四川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两宋的儒学家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融合了佛道义理,创造了新儒学——理学,从而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适合市民口味的宋词、话本小说等文学体裁走向繁荣。(8分)综上所述,宋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元明清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1)共同特点:均以官方为主导;均集中在江南地区;受到西学东渐影响。(6分)(2)新变化:传教士等外来宗教作者占比上升;南方区域内作者群体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涉足新科技领域。(4分,答出两点即可)积极影响:刺激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和社会转型,推动了西学东渐。(4分,答出两点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