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ID:83519105

大小:185.6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07-11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7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度高一期末检测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古埃及王国时期,太阳神“拉”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是“拉”的直系后裔。国王的名字后面都要缀上“拉”的名字。这反映了古埃及()A.君主专制开始确立B.宣扬君主至上权威C.官僚机构日益庞大D.王权进一步被神化2.10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4.“牛顿是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可以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个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由此….这么科学已无数次地为牛顿自己和他以后的人所证实”。爱因斯坦赞赏经典力学体系,是因为它A.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B.启迪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批判运动C.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和思考方式D.系统合理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大综合5.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A.两类国家共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1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D.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条件6.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变动7.1951年,法国社会党发表宣言称,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如医疗、休息、学习、住房权以及消灭男女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看作“社会民主的基本价值”之一。但是,到了70、80年代,法国工人失业人数一度高得惊人。这一变化说明了A.单纯的社会救助无法适应新形势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常动荡不定C.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亟待调整D.福利国家制度没有缓和劳资矛盾8.下表为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时间1928年1930年1932年纳粹党党员10.8万35万85万国会议席12107230国会名次921A.德国民族复仇情绪高涨B.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C.纳粹党使德国摆脱困境D.德国民主制度日益健全

29.如图是某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部,非洲在南部,亚洲在东部。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被红海隔开。人居世界的周围是世界洋,它能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该图可知,绕过非洲也能到达东方,该地图A.有可能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以前B.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成果之一C.是地圆学说在世界盛行的体现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10.由表我们可以得出,此时期“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福利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20世纪80年代平均经济增长率(%)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韩国5.656.447.439.6新加坡1.611.571.312.046.66.015.795.935986.9

3中国香港中国台湾6.306.65.87.67.9A.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经济高速发展缩小了贫富差距C.社会福利政策覆盖面比较窄D.政府忽视民众的正当权益11.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名义印发的材料上,按照对计划与市场的态度,将经济学家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坚持计划经济的;第二类是赞成计划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三类是赞成商品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四类则是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这表明当时A.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束缚亟待突破B.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成为时人共识C.国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2.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要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冲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各种贸易壁垒,形成一种“无国界经济”和全球化的贸易,这就使得主权国家的“经济国界”弹性越来越大,“行政国界”的作用越来越模糊。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对向全球性市场开放其经济的压力和发展机遇,越来越难以依靠关税和配额限制等传统手段保护本国经济。这说明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B.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主权面临严重挑战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市场力量的全球扩张制约国家权力边界13.下图为《笨拙》画报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漫画。这反映了造成当地局势紧张的主要因素是

4A.巴尔干本地区的民族和领土纷争B.欧洲大国企图压制地区冲突矛盾C.欧洲大国的插手干预D.此地优越的地理位置14.周恩来1920年赴欧留学之初,便在撰写的第一篇旅欧通信中写道:“吾人初旅欧土,第一印象感触于吾人眼帘者,即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他因此质问:“然使欧洲危机终不可免而至于爆裂也,则社会革命潮流东向,吾国又何能免?”材料反映了一战带给人类社会的哪些影响?①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②一战引起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③反战运动、和平主义思潮高涨④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以战胜者姿态入主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将其扈从制度带进了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体系中。所谓扈从制起源于原始社会,部落头领带领亲兵征战,亲兵对部落头领具有相应的义务。以此为基础,西欧古代社会出现了封君封臣制度,这说明了A.历史具有延续性B.封君封臣制度是落后社会生产力的产物C.扈从制度直接转化为封君封臣制度D.日耳曼人高度适应性16.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5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材料二16世纪的欧洲沉溺于信仰的狂热之中,那是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到了17世纪,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也高举“理性”旗帜,但他们所崇尚的理性不同于17世纪的来自于神的天赋的理性,而在于更多地接近感官和经验现象。他们是批判现实的启蒙思想家和战斗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不再沉迷于思想的领域,而是纯粹现实和世俗化了。——摘编自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相比文艺复兴的新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1825年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1852—1873年),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德国:1834年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加入该同盟的有18个邦,2300万人口。英法:1860年签订《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进口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则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等产品的进口关税。英普: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国家在19世纪中期确立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并分析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些措施”“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的依据。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杜鲁门和他的助手看来,苏联被沙皇扩张传统所驱使,破坏了战时同盟协议,要向美国和西方社会发动战争,破坏它们的社会稳定和固有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杜鲁门政府根据主观臆造的苏联威胁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是冷战产生的主要原因。——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材料二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分析美国挑起冷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学者指责苏联挑起冷战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遏制苏联在欧洲扩张所采取的措施。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这个时髦的字眼风靡一时,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几乎任何一件事都与其休戚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渗透和加强,在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股强大的文化冲击波,一个国家,只要不是闭关锁国,她就不可能不受异文化的影响。全球化与其说是用同一代替差异,还不如说是为空间和地域的新型互动、全球与本地的崭新联系提供了机会。世界各地的人们之所以吃肯德基、麦当劳,是由于这种卫生、便捷的快餐方式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便有了市场。人类文化的演变,不是一时“西化”一时“东化”,而是取人之长,补我之短,较低的文化进步到较高的文化是单元文化发展到多元文化的聚合和汇流。——摘编自袁铭《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现象》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提出自己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